"疫情宅家的寒假还没结束,但我想明白了教育到底是在教什么?"


这个寒假注定会是这些还在上学的孩子们终身难忘的一个假期!

突然爆发的疫情仿佛让所有的社会行为瞬间停顿了下来,不能像往日的假期一样去外地旅游、不能再跑去热闹的游乐场、不能再去亲戚家拜年、甚至于不能出门。

第一次乖乖的宅在家里超过一周,家门寸步未出,第一次过了一个不再被追问考试成绩的年,第一次全班同学上课都在网上,第一次家长再也没法要求不接触电脑、平板、手机,第一次是那么的想念班级的同学们……

漫长的等待,对于家长,对于学生逐渐的变成了煎熬。

"马上要高考,马上要中考,一直不开学什么办?""网上开课,有这个必要么?""孩子天天盯着屏幕,眼睛受不了啊,怎么办?"


家长们终于看到了自家娃在上课、学习、写作业上全流程的状况了!于是吐槽声一片:

"原来这小子上课这么不认真,眼睛看着屏幕,手里不知道在玩儿啥呢?""明明老师刚讲了这个算法,怎么就能扭头就忘呢?怪不得平时总是记不住作业?""自己哪个本写汉字,自己不知道啊?"……

年级越小的学生,在这段时间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

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理解各种小动作!记不住老师所说的要点!做作业拖拖拉拉……

突然之间,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跟我联系,不管是诉苦还好,吐槽也罢,都表达了一个意思。


家长们突然明白了,原来自己全天放在学校的孩子实际是这样的,但是学校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老师怎么能全部顾得过来,个个都能针对性的管过来呢?

而且家长们突然发现,抛开学校的教育、刨除课外的各种辅导班,到底该让孩子们如何有意义的度过这段时间?家长们完全没有了主意。

发慌的家长们开始来求助,有个家长说"她被下了一跳,她说她不知道如果就像这个样子,如果有一天,孩子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外部的约束,孩子会怎么样?这让她很焦虑!"


1 教育到底是在教什么?

一直以来,家长都觉得,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考取更好的成绩,不断通关打怪一样的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高中,名牌大学,读研考博……

于是,家长使劲浑身解数,报辅导班、报兴趣班、报特长班,只为成绩能更好,孩子全年的时间被填的满满的,没有时间淘气、没有时间浪费。以为自己的孩子很好,没毛病!

然而,很不幸的是,在人的一生中,这部分属于技能教育占比根本就不是最核心的部分,尤其是在从小学到高中这12年的基础教育阶段中。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一次诺贝尔获奖者齐聚的晚宴中,一名记者采访当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于是大为不解的记者接着问到:"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获得者认真的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要诚实,不撒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的。"

也就是说在那些我们看来很伟大的成功者的眼中,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是那些诸如分享、规则、诚实、礼貌、勇气、好奇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叶圣陶也曾说:<strong>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陪伴我们终生。

老话说"习惯成自然"。我们走路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一只脚往前,一脚往后,相互交替,因为这样能够保持平衡,不会跌倒。

又比如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去,把要说的都说明白?

走路和说话在我们看来好像是本来就应该有的能力,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不是,这些也都是后台学来的,只不过这两个基本的技能我们每天都在用,从小一点点的学习,以至于我们以为这是自然的,天生的,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

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能力,都应该是那些已经被我们锻炼成了习惯的行为。

  • 如果说要有观察的能力,那就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变成一种观察的习惯;
  • 如果说要有读书的能力,那就必须真的是把书打开,能够认真的去读,习惯于读书;
  • 当我们说某某记忆力不强,其实就是在说这个人没有能将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
  • 当我们说某某表达能力不强,其实就是在说这个人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越多,一个人的能力就越强,而养成习惯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也就是说,教育就是在教一些好的习惯!

包括学习的习惯,观察的习惯,认真的习惯,专注的习惯,早起的习惯,早睡的习惯,诚实的习惯,好奇的习惯……


2 哪些习惯是基础教育的核心?

智力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对于一个个体发展潜力的主要判别基础,而科学家们认为智力有5大构成因素,分别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①观察力就是人对事物的观察习惯!

养成乐于观察事物的习惯,能够帮助一个人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善于观察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

②注意力就是一个拥有专注的习惯。

一个人如果习惯于专注,就能够更好的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要比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③记忆力就是一个能记住事物的习惯。

习惯于把自己见到的事物记住是一个强大的习惯,善于记忆是对自己大脑的认真使用,人类的大脑具有无法预估的潜力,养成记住事物的习惯,就是不断锻炼记忆力的过程。

④思维力是思考的习惯。

能对自己看到的、学到的事物、知识,进行处理,对各种不同的物物、事件、经验分类归纳,或者逻辑概括,就是思考的习惯。思考习惯越强的人,智力发展的程度将越高。

⑤想象力就是创新的习惯。

当人对既有的认知进行习惯性的改良时,就具备了很好的想象力,良好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习惯于创新是人类进度的阶梯。

除了智力层面的核心教育,还有德育层面的核心教育。

3 有5个品质,需要家长认真的讲给孩子听

这次疫情是一个巨大的镜子,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乱了阵脚,很多人通过了考验,在这过程中,有7中品质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

①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之前虽然有很多过劳猝死的案例发生,但是总是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这次疫情终于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

在生死面前,其他的都是小事。而"活下去",成了最朴实却也是最现实的愿望。

②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这次突发的疫情10多天里,就掀起了四股抢购狂潮:第一次是抢口罩,第二次是抢菜,第三次是抢双黄连口服液,第四次是抢消毒液……

人们内心远远比我们预计的要脆弱,而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未知的危机,没人能够说得清。

所有,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远比拥有其它技能要重要的多。

③要有敬畏之心

我们都知道17年前的SAS是因为野味,而今天的疫情也是因为野味。

一只蝙蝠引发的两起惨案,都是因为人类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

而敬畏之心是一个人存在于世间的底线,我们要敬畏大自然,敬畏规则,敬畏那些有高贵品质的人。

④要有一颗责任心

在这次疫情中,有的人借机赖账逃离,而有的人却担起责任主动面对。

要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父母有支撑的责任,企业中老板有支撑的责任,在疫情中是"逆行者"们支撑起了一道安全的隔离墙。

责任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

⑤要有独处的能力

<strong>丘吉尔说过一句话: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每一次危机,都隐藏着机会,危机越大,机会也就越大!

独处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大机会。

同样是在封闭期间,有的人可以宅玩两个月,而有的人却正好趁机休整学习。

当一个人只有在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深度思考问题,而思考带来认知的提升,认知差带来绝对的差距。

<strong>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希望家长都可以记住这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