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古往今來,團隊在發展過程中可能一帆風順,也也能遭遇挫折,面臨困厄時,有人會堅定信念,也有人會動搖,俗語說:“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這時,

非常考驗領導者的智慧,處理得當,能轉為危機,處理不當,會遭致失敗甚至滅頂之災。

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劉邦與項羽

劉邦、項羽帶領各自的團隊一路打拼,過程中就遭遇過各種情形,因認知、思想的差異,他們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造成不同的影響,導致不同的結果。人心隔肚皮,“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本篇重點分析劉、項對團隊成員不同的態度、舉措,一窺他們成敗的原因。

一、對叛徒

提到叛徒,很多人都很痛恨。在鴻門宴上就出現了兩位,一位是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他向項羽密告說劉邦要做關中王,項羽聽後大怒要率軍攻打劉邦。

這時項羽軍中也出了個叛徒,他的叔叔項伯,他晚上跑到劉邦大營,將此事洩露給張良,叫他逃走。劉邦獲悉後趕緊拉攏項伯,並約定為兒女親家,“糊塗蟲”項伯滿口答應。鴻門宴上,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項伯拼命保護劉邦。

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鴻門宴

對於兩位叛徒的態度,劉、項二人處理截然不同。

1. 先說項羽,當鴻門宴上聽到劉邦的一帆申辯後,他毫無心機地脫口而出,把曹無傷出賣了。“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主動送上門來的內應,就被他一句話輕易葬送了性命。

對於走漏風聲的項伯,項羽毫無責怪,繼續任用。鴻溝議和時,項伯還勸說項羽放了劉太公和呂雉,失去了唯一的籌碼。項伯不知不覺中一直在坑侄子。

2. 再看看劉邦的態度。他知道曹無傷出賣他後,回到軍營,毫不手軟地立刻殺了曹無傷,消除後患。

他知道項伯洩露機密後,百般拉攏,讓他幫助自己。項羽戰死後,劉邦赦免了項伯,並賜姓為劉,但絕口不提兒女親家之約。

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項伯

一比較,可見項羽缺乏大是大非的觀念,縱容內奸,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劉邦做事待人非常果斷,除惡務盡,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還有一事可佐證。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赦免了曾幾次緊緊追殺他的季布,丁公知道後也來投降,以為自己以前放過劉邦一馬,會受到重賞,劉邦卻殺了丁公,理由是“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他在向臣僚倡導忠義的理念。

二、對大將

戰爭年代,武將就像“雙刃劍”,既能協助殺敵制勝,又可能會尾大不掉,既要任用,又要防範,歷朝歷代莫不如此。後人總結為“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劉、項二人是如何面對武將呢?

1. 先說項羽

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項羽

鉅鹿之戰後,章邯率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項羽擔心秦軍人心有變,人員又眾多,存在很大隱患,為杜絕風險,他留下了章邯等三位將領,將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可見這一處理,簡單粗暴,雖解決了風險,但傷及無辜,關中父老對此甚為不滿,為今後帶來不良影響。劉邦還定三秦時,關中就很快失守。

滎陽之戰時,陳平獻策使反間計,結果項羽不加辨別輕易上當,猜忌鍾離眛、周殷等大將。結果大司馬周殷叛楚降漢,導致南方戰線失守,鍾離眛遭猜忌不被重用後,在垓下之戰時逃離楚軍,項羽很快在垓下被圍剿。

2. 再看劉邦

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劉邦

對於軍事才能傑出的韓信,劉邦是任用與防範並重。劉邦沐浴齋戒,登壇拜將,儀式感很足,韓信很感激。但劉邦對他還是有不少防範措施,如:①安排心腹曹參、灌嬰等人在韓信手下,相互牽制;②自己還留有不少軍隊,另外還有彭越並不受韓信節制;③當韓信在成皋之戰、垓下之戰按兵不動、討價還價時,劉邦直接闖入他營中奪了兵權。可見劉邦在重用韓信的同時,也時刻在警惕、防範他。

楚漢戰爭結束後,兩次改封,為防止他在齊地做大,把他從齊王改封為楚王,後來又把他抓到身邊降為淮陰侯,收回他對軍隊的掌控權。

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韓信

劉邦確實“善將將”,對武將恩威並重、獎懲並用,收放自如。項羽行事則考慮欠周全,魯莽行事,胡亂猜忌,把多位大將推向了敵對的劉邦陣營。

三、對文臣

1. 項羽對謀士范增缺乏足夠的信任與重視。從鴻門宴到滎陽之戰,老奸巨猾的范增多次獻計策,但項羽不予採納,錯失多次良機。到了陳平使反間計時,不加甄別,胡亂猜忌,范增知道後大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請骸骨歸!”憤然離去。

2. 劉邦對蕭何給予適度授權,讓他負責大後方,將張良、陳平等帶在身邊,傾心請教問計。如採納了封韓信為真齊王、使反間計、鴻溝議和等建議,數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從防人之術探析劉邦、項羽的成敗(系列3)

劉邦與張良等


四、小結

其實劉邦的猜忌心不亞於項羽,對豐沛集團、對投奔人員都有過猜忌。但他授權有度,防人有術。既大膽任用,不動聲色地加以防範。

項羽之所以在人才上失敗,是對該防備的沒有采取措施,對該任用的卻是猜忌。

峰頂君認為,“人心隔肚皮”,尤其是在動盪的年代,為了利益、為了生存,背叛時有發生。如何選人、用人、防人值得深思,毫無疑問,劉邦勝出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