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究节奏、韵律,只管抒情言志的是诗歌吗?

对弈三国


节奏、韵律,是抒情言志对文字字音修饰的必然结果。抒情言志在非节奏与韵律中获得义,为使这个义也能通过音表现出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节奏和韵律,是对文字进行锤炼的过程,古人有吟三个月而得“推敲”之传说。无论意识到沒意识到,顺着这一思路走下去,其结果必然是节奏、韵律。千锤百炼始得,这样的诗文虽不入流,也已是诗文,而且是内容与形式最天然合一的诗文。所以,不管节奏、韵律的抒情言志的,当然不是诗歌,但可以锤炼出诗歌,而且是真情实感其志的诗歌。





从北方从日出之地飞来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磨刀霍霍》

先用砂轮开刃

再用砂石打磨

再用油石细磨

最后用面石定口

这位来自安徽的磨刀师傅

态度一丝不苟

手艺炉火纯青

我掂着这把寒光闪闪的刀上楼

楼道无人

我偷偷摆了几个造型

首先是切肉

然后是剁排骨

最后是砍人

《我把一个……》

我把一个恰如其分的词放入诗行之中

如同把子弹压入枪膛

下面的问题将成为关键:

我将射谁?

《小令》

每次醒来

你都不在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亲爱的

那时候我也老了

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如果现在都没能够给你的话

《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

石家庄在下雪

是鹅毛大雪

像是宰了一群鹅

拔了好多鹅毛

也不装进袋子里

像是羽绒服破了

也不缝上

北京也在下雪

不是鹅毛大雪

是白沙粒

有些像白砂糖

有些像碘盐

廊坊夹在石家庄和北京之间

廊坊什么雪也不下

看不到鹅毛

也看不到白砂糖和碘盐

廊坊只管阴着天

像一个女人吊着脸

说话尖酸、刻薄

还冷飕飕的

这些都是诗!

谢谢楼主,让我想起一个人。


高铭川的铭


我试着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提问者给我这个机会。🤗

1)首先,我们看一下关于诗歌的概念。

所谓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大序)。另有“诗者,吟咏性情也。”(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2)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有自己的特性,受一定的章法约束,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成了“挂羊头卖狗肉”。

诗歌也不例外,它的语言形式必须要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内容。所以,自古至今 ,诗歌是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可见,诗歌的韵律是不能少的。

3)另外,早期的诗,歌,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作为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渐渐分离各成一体。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大家熟悉的《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的说,它是歌,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认为《诗经》是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诗歌的节奏和音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4)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容诗,音乐🎵,舞蹈一起,具有悠久的历史。《诗经》,《汉乐府》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学遗产。

5)综上所述,诗歌不是随心所欲的言志抒怀,必须要讲究节奏,韵律,否则,就不称为诗歌了。

面对网络五花八门的诗歌,那些“回车键”的“诗歌”作者该停下手歇歇了,“拉大旗扯虎皮”的把戏,即使挂着个羊头,终究是在卖着狗肉,等大家醒过味儿来,脸还要不?哈哈😄,言重了~

老老实实作人,学问亦如此!

2020.02.20把酒沐唐风


把酒沐唐风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上下有三千多年的历,在这浩瀚的诗词薄海云天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诗词大家,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尤其是那些行云流水般的千古名句,更是令人喜爱和赞叹。

诗词的体裁分为格律诗词和非格律诗词,格律诗词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讲究严谨的平仄、韵律、对仗和句数句式,如杜甫的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此首诗上句与下句之间的对仗严谨到字和词,杜甫的诗严谨度让人叹为观止。

与之相反的诗风不讲究韵律,只追求意境的大家当属诗仙李白,诗仙李白的诗狂放,洒脱、飘逸的优美境界可谓独步天下,如著名的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再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等。虽然李白的古风诗沒有严格后韵律,但是其大气磅礡的气势,雄浑境思,把诗人胸中的豪气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读人令人心潮膨湃,如痴如醉。因之我认为李白的古风诗放眼天下谁与争锋。


梅林居士


应该划到现代诗的范畴,毕竟它有一定的市场,也确实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文化这个东西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应该以更开放 包容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可以给以现代诗的地位加以认可。如果我们不叫它诗,难道叫四不像吗?


无神乌托邦


这肯定行不通的,诗歌必须有自己的节奏与韵律。有人反驳道,你看现代诗有什么韵律与节奏,有的现代诗叫诗吗,只是分行的散文,或者不着脑子的话,现代诗是西方流传过来,他们的诗用英文是要讲韵律与节奏,只是你我不懂英文,现代诗是与白话文有联系,可你读当年的大师之作《死水》《再别康桥》《雨巷》等等,那一首没有韵味与节奏,我们在浪读之中感觉不出来吗文字之美,情感的饱满,这就韵味与节奏,那么读读现在有的人写的诗干巴巴的像咀嚼吃过的甘蔗渣。会有人说,那些民国大师都是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我们再说一下当代的,北岛,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山岭,海子,活在这珍惜的人间,泥土高溅,扑打面颊,那一句没有韵律与节奏,还有情爱与灵性,只是有的人写不出,就提出歪理,所谓韵律与节奏古诗有古诗的方式,现代诗有现代诗的方式,不能合并在一起,如果诗歌仅仅讲节奏与韵律还不如顺口溜,这里面有情感有灵性有与不同的词语,他们与韵律节奏相碰撞产生火花爆发,有刀劈斧凿的力度,有与人共鸣的心弦,才是好诗!


孟墉


可以是。诗言志抒情,重要的是情感真实表达准确。古人大家亦有不讲韵律的。古体事的韵律也是为上口而服务的。如今世事大变,很多事物要用‘’古体"表达,已经无法完全按照古韵律。之所以年轻人不喜欢古体诗词,就是因为囿于格律平仄对仗用典等,用起来麻烦,读起来晦涩不畅难懂。所以打油诗反而受欢迎。当然,好诗词歌赋是可以流传千古的。不过,的确少之又少!


岷啸


不应算诗歌。查遍所有词典,其对诗歌的解释,压韵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唐诗宋词元曲能流传至今,就得益于压韵。如今把不压韵的分行句子称为诗,一是胡适当年进行诗歌创新中对新诗韵律的探讨丶定义,模糊丶出规了,后人将错就错,把不压韵的分行文字统称为诗。二是当代一些投机取巧丶标新立异丶掌握诗歌话语权的诗人丶编辑丶诗评家,对新诗可不压韵之说推波助澜,形成时尚,结果诗歌省力没韵了,但也无美感了,以致于造成如今写诗者比读诗者多的可悲局面。


领袖诗人卢伟宗



本人认为,不讲节奏、韵律的文字,不能算是诗歌。分析如下:

诗歌最早的起源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大概是原始人在集体劳作和每天劳作后围绕火堆舞蹈时候随意的带节奏的哼唱韵律。例如,啊呼啊呼啊呼,呼呼啊呼呼~~~~~~,可见最早的诗、乐、舞是密不可分的。现代的体力劳动者在数人合作时候喊出来的号子:1、2、3哎,嘿呦,也是一种哼唱出来的节奏,毕竟一边干活一边哼唱才带劲。这种劳作的节奏感,才是诗歌的起源。因此,节奏、韵律是诗歌的第一核心要素。

文字的发明,成为记录劳作等的事件经过的载体,让诗歌有了血肉,诗、乐、舞从此有了分流,然而一般来古代的诗、乐、舞同台演出的现象比比皆是。节奏、韵律依然是诗歌的第一要素,例如诗经里的《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这里面依然有明显的劳动号子的印记。


话谈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没有节奏、韵律的现代“诗歌”为什么会味同嚼蜡。因为在我们的基因里就记载了这种代表喜怒哀乐的节奏,没有节奏的现代诗,可以说是丢失了灵魂的无病呻吟。

个人的一点经验,评论一首诗歌是好是坏,先不要去读它的文字。用鼻子哼唱中能否感受到节奏中的喜怒哀乐,应该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醉爱书画


本人喜欢读诗歌,喜欢一切美好的文字,在此写几句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一首好诗,节奏,韵律,内容形式都要好,

才能称的上好诗。

说句实话,炒菜做饭大家都会,但是没有一定的高度,谁也不会妄自称为厨师吧!

可是诗歌有一个怪现象,好多人,标榜着一个诗人的名称,显得高大上,你去读读他们的诗看看,单看文字,文词优美,整首诗一读,不知所言,没有韵律,没有节奏,花样繁多的分行,而且绕来绕去,故弄玄虚,一股阴柔气,缺乏阳光般直观的美;

诗应该是直观的,便于咏读的,那些绕口的,看完了还要费心思去想,去翻译一下表达啥,累不累,这样的诗,现代人谁还去读!

现代诗正在一条路上徘徊,诗不像个诗样,没节奏没韵律,却以自由体为借口,好多诗逐渐脱离了普通老百姓,脱离了生活,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变成了只有一部分人才看,甚至是只有写诗的人之间读的落魄境地!

有时候好像读不懂的才能称之为诗似的!

相反能够几千年流传的好诗,恰是平民百姓口口相传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能够咏唱的。

好的诗哥应该,应该有节奏,有韵律,就像深谷里的溪水一样,婉转叮咚,无欲无求,流淌自然的美……

没有节奏,韵律的自认为应该不叫诗,那是散文,或者是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