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吗?

领袖诗人卢伟宗


肯定不是的,尤其对文学奖来说。

诺贝尔奖之所以名气这么高,只要是体现在“物理”“化学”等奖项上,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实打实的科技,代表了人类最新和最高的科技发现。

算得上是“硬核派”了。

而文学奖则不一样,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就算是在西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而文学作品,尤其是虚构类的,基本上都有自己文化的背影在里面。

这就会造成,在西方很好的作品,咱们中国人未必喜欢。

说白了,文学作品这种东西,很难比出谁高谁低,只能看评委的“口味”了。

何况2018年的时候,诺贝尔文学奖还因为“评选人员”的丑闻而停摆,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下面科普一下诺贝尔文学奖的“前世今生”,方便大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诺贝尔文学奖的由来

简单来说,当年发明了“炸药”的诺贝尔先生,靠着自己的发明赚了大量的钱,但是他发现炸药被广泛的用于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这违背了他发明炸药,造福人类的初衷,所以他内心也很痛苦,不知道他是否也能感受到,炸药将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承担重要角色。

还有一点,诺贝尔先生,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所以他决定死后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出来,奖励世界上为人类科技或者文学、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文学奖就是其中一个分类。

2、为啥中国文学,这么多年,只有莫言一个人获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引起了全国轰动,莫言的一些作品也从“默默无闻”,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

很多书评人,也开始研究和点评莫言的作品,其中不乏夸赞夸大之词,就连莫言自己都表示,其实自己当时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

但是不管怎么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国人来说,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

但是也不禁让人反思,我国算得上文化大国,最近几百年以来,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也非常多,但是为啥直到2012年的时候,才收获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①西方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偏见”

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评选的,评委都是西方人,所以他们更加亲赖西方文学作品。

而中国文学当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很弱,很多西方人都不了解中国。

何况咱们的语言和人家也不一样,咱们的语言非常特殊,有些方言词语,同样的字,用在不同情境下,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这和西方简单直白,逻辑清晰的语言相比,咱们的语言显然要复杂很多,这也是导致中国文学作品,无法和西方接轨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中国文人独有的“傲气”

当时,诺贝尔文学奖,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在中国的作家,其实对这个外国“文学奖”没有太大的好感。

因为我国曾经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国人骨子里对洋人是“憎恨”的。

鲁迅、胡适等当时的一些文学大家,也受到过国外的关注,但是这些人都普遍对这个奖不感兴趣。

我觉得这可能是文人骨子里面的“傲气”,我一个中国人,还要填表、还要申报,还要接受你们“评选”,最后还要去你们那里领奖。

这类似于“受封”仪式一样,何况当时的交通并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所以千里迢迢,领这个奖有啥用,在国内的知名度也不高,甚至还会让老百姓觉得,你“崇洋媚外”。

巴金当年要参加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消息,也是很受关注,因为巴金这个年代,战争已经结束,中国也在积极的融入世界市场,所以老百姓还是很关注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的。

但是巴金却说:“对这个奖毫不知情,他为中国人写作,对获什么奖一点都不感兴趣!”

不知道当年瑞典文学院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悄悄的把“巴金”加入“黑名单”!

而到了2012年的时候,中国的各方面实力都很强了,也在积极的融入世界,所以说中国的作家和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西方学者关注,莫言也“应运而生”了。

3、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个“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之所以被大家关注,就是因为它的“硬核”奖项,物理化学奖的确都是人类最顶级的科技。

所以每次提到诺贝尔奖的时候,都觉得一定是“最好”的,就连文学也是,这或许就是“口碑效应”吧。

但是世界这么大,全球人并不是只靠一个“诺贝尔奖”来证明自己。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奖项,其中这些奖项的含金量不亚于诺贝尔奖。

比如,诺贝尔没有数学奖,菲尔兹奖就被人们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迄今为止,2名华裔数学家获得过这个奖项,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

还有一些奖,请看下图,这些奖项的含金量非常的高,不亚于“诺贝尔奖”。

所以说,诺贝尔奖未必是“最好”的,尤其对文学奖来说。

在咱们国内,盛名最高的应该是“茅盾奖”,这里面的文学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主流”吧。

但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多的是得到世界主流文学的“认可”,并不一定代表这个作品是最好的。

总结:

世界在经济科技等一体化方面进展很快,但是在文化、语言等“软实力”方面,还是有隔阂的,尤其是中西方文化,想要完美融合,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但是最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读性”还是很不错的,去年,因为瑞典文学院的“丑闻”,而换了全新的“评委”。

由100多名瑞典作家、演员和记者,以及其他的文化人士,参加了评选,寻找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故事的作家。

可见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倾向于,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学作品,希望以后能为我们全球人类,选出好的作品。


太行山下小小强


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就像奥斯卡一样,我觉得水形物语就特别垃圾。当年阿凡达输给了拆弹部队,也非常令人惊讶,且不说阿凡达好不好看,这部电影是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之作,催生了3D电影的普及。

诺贝尔也是一样,争议很大。很多人喜欢村上春树,为他叫屈,那么多年陪跑了,就一直没拿到大奖。

但换句话来说,不管是诺贝尔也好,还是奥斯卡也好,都是在各自领域里相对最权威的奖项。这个奖可能是从很多种角度去评价,不仅代表的是个人,也可能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种潮流。

所以,从宏观上来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代表了最全世界最优秀的作品。

看一看历年获奖的作者和作品,虽然争议的不少,但伟大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像《约翰克里斯多夫》、《老人与海》、《日瓦戈医生》、《愤怒的葡萄》、《雪国》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伟大的丰碑。其中也包括中国获奖作者莫言和他的作品:《蛙》、《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等。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一些国人去贬低莫言。就因为他写了“丑化”中国的小说,难道过去中国不是那个样子吗?为什么不去正视历史!在莫言获奖前我就已经读过他的大部分作品,我很惊讶中国还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奇怪的思路,嬉笑怒骂,乡土情结,把历史的背景融入其中,各种荒诞,揭开时代的伤疤,又透露岁月的无奈。

我想不出比莫言更优秀的作家,没有。硬要安排一个,可能就是刘慈欣了,但刘慈欣已经获得了雨果奖,那个是科幻领域里的最高奖项。所以,可以说中国最伟大的两个作家,都获得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奖项的承认。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奖项代表的就是最好的作品。


这张照片是有一年我在敦煌参加文博会的时候,在走廊里恰巧遇到了莫言,他正在等电梯,满脸的疲惫之情。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给了莫言最高的荣誉,也给了他最大的烦恼,各种应酬各种被喷等等。他曾经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写下一部小说。这可能也是人性的一种悲哀吧。


有一种侠键盘侠,有一种勇敢叫无知者无畏。


老迟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说明这些作品符合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得奖,而是好是好,则要看诺奖持什么标准去评判。

进一步讲,即使这个标准无限接近于完美,也只是大多数人的完美,没有办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诺奖作品,因为它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以及其影响力,都是积极向上的,是有助于大众人生的作品。


笍木


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作家的奖励并非对作品的奖励,主要是鼓励作者在文学作品上的贡献。

获奖作者的作品不见得就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因人而异,因需求而已,有需求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如果没有需求的文学作品,那也只是昙花一现。

但也不能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性,莫言的《红高粱》就是深入了解地方民俗文化生活的最直观、最立体渠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非要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好作品的话,那么中国的四大名著难道就不是最好的作品吗?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很重要,但不一定是最好的。


GAOYANG高洋


从历界名单不难发现,这个奖项的设立,只是阶段强势文化的侵占性反应。和平奖以意识形态的口味取舍,非但不是最佳,而且很差很糟;文学奖与和平奖雷同,代表雅利安弱肉强食的劣根人性与海盗族群的低级审美喜好;其他的科学奖,较为客观,多数还行。


reewz


这个很好回答。获诺奖的文学作品是全世界最好的作品?我的回答是:NO!世界上有无数好的文学作品就没获诺奖,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金光大道,高老头,……这些作品比红高粱没有震撼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获诺奖的绝大部份作品还是相当不错的。


死不悔妀


说是最好,有些狭隘,文无第一,只不过是标准和筛选方法上产生的差异。

根据创立者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如今来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



一篇古文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文学的好坏,很难用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来界定,对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我们无从去评判其好坏,就拿世面上的文学作品来说,说它好与坏,就如同一千个哈姆雷特,许多学生时代的写作天才,他们的作品在成人世界也很受影响,比如韩寒的作品,写法犀利,抨击过社会丑态,但是他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难倒就要否定他的作品吗?肯定不行的,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或许也只能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来解释了。





文化怪蜀黍


不见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在固定的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在西方的理论范畴下的,中国的黄帝内经,道德经,还有很多现代的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只是被排斥在了西方意识形态的范畴之外的,那又怎么样,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可能用你以为的标准来定我的标准。


凝视明天的世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评价的标准各不相同,何必在意呢。各种奖还不是图名嘛,有补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

十三经没获得过诺奖,但在中国人心目当中是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