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下好先手棋”:“解碼”零確診病例背後的“南川努力”

自1月21日重慶市啟動每日疫情統計以來的一個月時間裡,南川區與主城北邊的北碚區,成為全巿區縣中僅有的兩個確診病例為零的區縣。

2月19日,重慶開始實施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分類防控,南川被劃為低風險區縣。而此前5天的2月14日,南川的三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經過篩查排除,疑似的病例數據也被清零。

南川距離重慶主城只有一小時車程,渝湘、南涪、南萬等多條高速貫穿境內,交通便利,人流興盛,阻擊疫情,在地理區位上,這裡沒啥“便宜可佔”。如今,被劃入低風險區的南川,將在繼續抓好防控同時,把著力點放在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上。

值此防控已有一月,工作全面復甦之際,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前往南川作了深入的調研採訪。

核心是“下好先手棋”:“解码”零确诊病例背后的“南川努力”

高速公路下道口測體溫

防控上關口前移

外防輸入病例內防交叉感染

2月19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主城趕往南川,高速下道口,在檢測了體溫,出示了身份證和工作證並登記,拿到“檢疫通行條”後,才能進入南川城區進行採訪。這也是南川區9個高速公路互通的3個檢測站之一。

為防範輸入性病例,南川全區9個高速路互通出口臨時雙向關閉6個,保留3個並設立檢測站。而在南道高速公路金佛山東服務區、7處國省幹道邊界以及與貴州相連的縣、鄉、村道設立檢測點,24小時逢車必檢、逢人必測。

外設“卡”防輸入病例,內部則早調度早落實早防範。

1月21日,該區就召開防控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對重點疫區1月8日以來回南川的人員進行排查,同時啟動隔病區建設。

1月22日,南川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宏仁醫院、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對來自重點疫區的可疑病人第一時間實行預檢分診醫學篩查。

1月23日,該區首個隔離病區(人民醫院定安分院)交付使用,並收治首期3名從武漢返回的發熱可疑病例。

這3名從武漢返回的發熱可疑病例,讓南川“緊張”了起來。為了防止可疑病例自己前去南川區人民醫院,“我們在全區各衛生服務中心設立預檢點,凡是發現發熱病人,均由120來接診。”

在120急救車送到南川區人民醫院後,通過發熱通道直接送到發熱門診進一步確診。

核心是“下好先手棋”:“解码”零确诊病例背后的“南川努力”

南川區人民醫院將隔離通道設在進入醫院的大門前

2月19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南川區人民醫院看到,該院入院前的幾十步臺階,被分成了四個通道口,發熱病人專用通道一個,其他病人通道兩個,工作人員通道一人。

普通病人通道,還分別設有四個檢查點,“一是檢測體溫,二是詢問他們的病史和信息登記,包括去沒去過湖北,有沒有和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等。”南川區人民醫院院長夏孟紅說,之所以設4個點,“也是怕聚集,每個點之間的距離保持兩米以上。”

雖說至2月20日南川的確診病例為零,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南川區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一直進行著。

“從1月20號開始,基本上都是晚上10點鐘以後才下班。”對每一例疑似病例進行調查、對接收到的線索進行排查,南川疾控中心副主任楊綸砥回憶,“僅僅是2月14日當晚,我們就收到540多條線索,全中心39人工作到第二天凌晨,才完成了初排,最終形成一百餘條有用的線索。我們都要求線索收到後,15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流行病學排查,最遲第二天出初排結果。”

冉建峰是南川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員,“幾乎每天都會收到線索,高峰時間,我們8個流調小組全部外出調查。”

第一條線索來時,一線值班的陳御宇、吳雲昶出發,同時在家備班的餘小容、王彩銀、冉建峰、鍾靜則在15分鐘內趕到單位備班。15分鐘後,流調人員抵達現場開展調查,第二天才回到單位。

“不僅僅是疑似患者要流調,和其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鄰居、村鎮幹部都要流調,不能有一絲疏忽。”楊綸砥說。

核心是“下好先手棋”:“解码”零确诊病例背后的“南川努力”

東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對疫情進行分類臺賬管理

解除上關口後移

專家組“回頭看”後才解除隔離

採訪中,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瞭解到,位於南川區東城街道北郊居委二組的瑞康宏仁醫院,是南川區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集中醫學隔離點。2月14日,南川區最後三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在4次核酸檢測陰性後,南川區疑似患者數為零。

然而,這三位曾經的疑似患者,還需要在這裡隔離至2月25日。

防控上關口前移,解除上關口後移,是南川零確診病例的關鍵所在:決不能允許有一絲疏忽,用實際行動密織防範之網。

在南川區東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拿出了十大類人員管理臺賬。不僅有武漢、湖北迴南川人員信息,還有途經湖北、區級發熱、疑似病人、未經湖南到南川、市內其他區縣到南川、密切接觸者的家庭成員管理臺賬。

從重點疫區回到南川、沒有發熱等症狀的,居家隔離。22歲的談小東,就是居家隔離者之一。

2月10日那天,談小東和家人喝了杯白酒,慶祝自己真正解除隔離,這一天離他從武漢回南川,已經是第20天了。一般來說,像談小東這樣沒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居家隔離14天就可以解除隔離,而南川除了隔離14天的條件外,還附加了專家組“回頭看”。

“針對有些病例出現症狀時間長,我們制定了專家組‘回頭看’的措施。”南川區衛健委副主任張孝瓊說。2月10日那天,也是南川組織的第一批由中級職稱以上醫生和護士組成的專家組,對居家隔離者進行“回頭看”。

“回頭看”的內容包括體溫檢測記錄,居家隔離分餐、分寢、分廁、分房等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

之所以要組織“回頭看”,南川區衛健委副主任張孝瓊解釋, “從重要疫區回南川的基本上都是年輕人,他們抵抗力好,新冠肺炎又是自限性疾病,年輕人有可能沒有症狀,但攜帶有病毒,我們嚴格的管控,就是防止病毒傳染到身體抗抵力差的市民。”

在南川,疑似病人則需要4次以上核酸檢測陰性外加CT篩查無症狀,並在集中醫學治療留觀滿14天,才可出院。

核心是“下好先手棋”:“解码”零确诊病例背后的“南川努力”

東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防控人員對觀察對象上門測體溫的記錄

復工快一步

發出全市首趟返崗農民工客運專車

2月19日,重慶開始實施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分類防控,南川區累計確診病例為零,被劃為低風險區縣。對於低風險區縣,要求全面復工復產,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原材料、資金、設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而在2月15日,零確診病例的南川,就發出了全市首趟返崗農民工客運專車。當天上午,為返崗農民工定製的客運班車在南川區客運中心站發出,60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准許外出的南川籍務工人員從家鄉啟程,奔赴工作地復工上崗。

這60名急需返崗的務工人員在逐個測量體溫、登記去向、領取車票後,然後按照一人一排一坐的間距要求就座,最終到達南坪四公里樞紐站。

2月19日,南川出臺十條政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

包括租金減免、貸款支持、財政幫扶、地產開發、要素保障、就業創業、兌現政策、物流運輸、貨物堆場、聯繫幫扶等。

新聞面對面>>

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

在南川零確診病例背後,有哪些壓力?

在低風險的南川,將如何全面復工?

重慶醫科大學畢業的南川區副區長冉慶國為我們詳解了南川的努力。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到目前為止,南川區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為0,保持這個數字實屬不易。這背後南川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冉慶國:南川區按照“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 原則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 要求,認真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各項工作措施。

比如重點人群管控,將疑似病例、發熱病人、確診和高度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三類人群”作為重中之重,嚴格執行“雙篩查、雙陰性、雙標準”;“雙篩查”即PCR和CT雙向篩查;“雙陰性”即全部實行2次及以上PCR檢測,且連續兩

次陰性後銷號;“雙標準”即湖北尤其武漢返南人員解除隔離時不僅本人無症狀,而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也要無症狀。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在這些措施中,您認為最得力的是哪一條?

冉慶國:

我區所有舉措圍繞“早”字開展,積極做到應早儘早,下好疫情防控“先手棋”。

首先是工作啟動早。於1月21日即召開全區防控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疫區返南來南人員排查,公共場所消毒防疫,隔離病區建設。

其次是機制建立早。從1月21日開始,區委、區政府成立以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為雙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啟動後,立即建立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總指揮長、執行總指揮長的工作機制。

再次是責任落實早。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靠前指揮、每日調度,一開始就將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實現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措施嚴格,如何保證執行到位?

冉慶國:一是針對戶籍與居住地分離,排查管控難,加強溝通協調和移交移管,確保工作不遺漏。

二是針對個別群眾對嚴格的管控措施不適應、不理解、不配合,通過發放至各類群體的一封信,加大科普宣傳和政策解讀。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到目前南川一直保持著確診患者為0,下一步工作重點在哪些方面?

冉慶國:一是繼續防控不鬆勁。南川是低風險區,低風險不等於沒有風險,分級分類防控不等於不防控,疫情未除仍需小心謹慎,只有堅持到最後才能全面勝利。

比如新冠肺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比如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不通過特殊的醫學檢查很難發現。

二是復工復產。如何在做好防控的同時,儘快復工復產,把疫情耽誤的發展時間搶回來。目前,南川區委區政府正在精心謀劃、抓緊推進。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羅薛梅 攝影 胡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