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缺什麼?

春雷生髮


蒙古國以畜牧業和採礦業為主要經濟發展方向。尤其是畜牧業,可以說是當地國民經濟的基礎,它還獲得了“畜牧王國”的美稱。我們相信,這並不僅僅是他們獲得經濟來源的手段,應該更是對先民的生活習慣的一種延續和傳承。而畜牧業的發達也帶動了當地奶製品和肉製品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它的短板也體現了出來,那便是蔬菜的價格高昂。

氣候惡劣,不是狂風就是暴冷;全國上下基本上都是沙漠,缺少適合農耕的土地;

內陸國,主要是自給型經濟,國民收入超低;

缺少水源,國家有點礦藏,但是缺少技術,無法開採

在我國內蒙古邊界每年都有從蒙古避難越境來的,為了生存

總之那裡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和生存繁衍,所以人少




鄉村筱蕾


缺醫少藥的荒野。蒙古國人對待自己的身體比對待大牲口差不多,本國的醫療機構在醫人的時候比醫治牲口還粗暴。基本上蒙古國人因為食物單一(雖然環保),飲食無節制、爛酒、氣候惡劣,疾病類型都差不多,卻因其西醫本是全世界最粗陋的醫療體系,傳統的蒙醫(就是人們常說的“蒙古大夫”)基本就是蒙,所以只要一入住UB的醫院(如果可以稱作醫院的話)就可以開始準備後事,還得趕緊了。由此,有些達官貴人早些年也試圖去莫斯科治病,但戰鬥民族醫療的粗陋與蒙古人有得一拼。後來,其“國家級領導人”,基本選擇來北京治病,而且主要是看中醫。我們在北京的時候,幾個部長、總理等人,他們每年都要來,奇怪的是都是男人自己來,從來沒帶過家屬孩子,由此可以判斷其實際文明程度。不過這幾個人經常來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有效提升整個蒙古國的人均壽命,所以蒙古國至今還是短命之國。我們也嘗試過派出幾個中醫的專家組進駐蒙古的幾個主要城市,卻一直礙於其人口稀少、氣候惡劣、飲食粗陋等等原因,沒有中醫專家願意過去常駐,輪崗也沒人願意去(除非申請國家的補貼,大額補貼),好中醫自然更應該是愛中國的,國內待著舒服多了。


中醫自然療法


外蒙古的地質資源非常豐富,金銀銅鐵等金屬資源豐富,有亞洲最大的銅礦,煤礦也是世界級的。石油天然氣蘊藏很有潛力,草原遼闊,牲畜資源豐富。缺的是有心眼有遠見的人,蒙古從上到下,心胸狹隘,眼光短淺,井底之蛙,牛氣沖天。巨大的資源要留給自己享用,或者招攬美歐大鼻子和日韓小鼻子來投資開發,不予隔壁“奴隸後代”發財開發,特意制定了不許外資控股的“投資法”,送錢來幹活可以,只能做蒙古主人的下人,出錢出力,天底下的便宜要佔盡,終於大小鼻子都嚇跑了,只剩下自己玩泥巴。這種國家就應該讓它自生自滅,用最低價格買他一些便宜貨,想要過境出口貨物,交上足夠的買路錢,讓世人不敢買他的高價貨,把他們憋在草原上,天天喝西北風,自然減員到民族衰微,忽略不計以後再說。


華庭鶴唳


1,蒙古國。被中俄兩大國包襄包圍著,象個神似的大餃子,他正好是個餃子餡。肥沃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豐富牛羊肉,養活蒙古國拙拙有餘。如果老老實實,好好經營自已,牛羊肉吃不完。如果不沾花惹草,他的日子很好過,起碼他的安全有保障!

2,有時蒙古國也自我膨脹,自不量力。老拿老祖宗成吉斯汗說事。把自己看得很強大,象當年老祖宗指揮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但他們也忘記了,蒙古大汗成吉斯汗的子孫,還包括當今的中國內蒙古;而內蒙人口和工農業,確比他們要強大許多倍!

3,曾在網上還透露出消息:他們的大呼拉爾(蒙古議會),還討論議過,因日子過得太貧困,夢想回歸中國版圖。這可能嗎?記得在上世20年代,中國的不孝子孫喬巴山,在蘇俄鼓惑下背叛班宗,把個好端端的祖國,弄得四分五裂,硬是從中國分離出去,就變成了今天的蒙古國!日子不好過了,看見老媽一個太富有太強大了,想要認祖歸宗了!這個龜孫子,我們要嗎?

3,要問現在蒙古國缺什麼?我覺得:首先是缺德!當年,中蘇兩黨關係破裂,中蘇兩國交惡。特別在珍寶島之戰吃垮後,蘇軍在我也境陳兵百萬(這個邊境,其實就是中蒙邊境),直接威脅中國首都的安全。蒙古國就是十足的蘇聯幫兇!可氣,可恨,可惡啊!

4,蒙古國除了缺德外,他缺的東兩還真不少。諸如:*缺錢,*缺工業,*缺出海口,*缺人口,*缺雄心壯志,*基礎設施建設。等,等,等!還想再往下說了!


劉成艦


在早年,國外留學期間,曾有幸和喬巴山大學,植物教研室主任,合住一個大套間,共用一個廁所,和另一個淋浴室,長達三個學期。由於注意國際關係,我對他不僅求同存異,力求和平共處。而且完全負責打掃公用場合的衛生。他為人不錯,總是和我笑臉相向。有關他的生活,飲食,起居諸多習慣,我不便多談。但是,以他的教授身份,和他的學習態度,我以為很不匹配。說來令人難以置信:我沒見過他讀過書。白天長眠,夜晚外出,悠然自得,宛如閒人。節日一到,同鄉滿堂,歌唱喊笑,喝酒啃肉(帶血的牛羊肉),異味滿屋,醉酒之後,男女雜處,然後撕打。激烈之時,地可見血。一年半之後,他因故回國。承蒙他的美意,邀請我去蒙古作學術訪問。但我忘了此事,終未成行。以我的觀察,蒙古人缺少的是勤奮,他們的強項是休閒。


信敏498


蒙古缺什麼?缺戰略!缺思想!導致缺朋友,缺目標,缺融入世界的認識,缺頂層設計的構想。對一個資源豐富,急於發展又屢屢受挫,的國家來說,根本在於缺文化。

給蒙古出一奇招,保證蒙古有本質的變化,去找日本,談談成立合眾國的移民構想,大量接納日本移民,給日本投資開綠燈。一旦協議達成,一定有天翻地覆的效果,一定會對世界的重大影響,讓日本民族有了立足之地,有了物資來源?世界恐怕都會為之一顫。

日本是個多災的島國,這個GTP世界第三的大國,雖然,有著世界一流的科技能力,和人力資源,但也為,他門國家的即將的斷裂和沉沒,傷透了腦筋,國民已經開始自主移民,但是,國家行為的移民建設,還沒明確開始,但,也在尋找寄居地,雖然有許多猜測,目的地均不理想,假如這種尋找,真的成了國家行為,日本國會對未來家園和安居地的建設投入,世界還沒法想象,這也是蒙古國民民生,也能得到根本改善的要點。

世界已經成熟的國家,不會接受日本文化,西方資本主義集團,瞧不上日本,他們把日本看成抬了級奴才,總歸是奴才!不會有家園的認同感。亞洲其他國家,有世仇,更沒有收留的的可能。蒙古可以,地大物博,人口稀少,文化根基沉積較淺,日本與中國文化同源,有一定的腐蝕性,國民相容有一定前提。安置個一兩億人,才更像個國家,有了日本的科技資源,世界級別較高人力資源做動力,蒙古飛躍式發展指日可待,這是個互惠互利的項目,這個合眾國一旦成型,再世界上的地位,將不可想象!世界上的話語權會更大?這也是提升兩國國民再世界上的地位的最好機會。

此為,上上之策!供選擇。


Guboyu


蒙古國什麼都缺。土地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缺乏水資源,如果哪裡有一條小溪溝,都會被蒙古人當成母親河的。缺乏石油等礦產,即使有點煤有點鐵,自己還沒有能力開採,都是引進的技術和人才。缺乏糧食、茶葉和森林,幸好蒙古國的人口僅有一百六七十萬多,畜牧業支撐著國家的命脈。沒有多少高樓,樓對蒙古來說不禦寒的。沒有鐵路網,交通不便利,否則,馬會失業的。

總之,蒙古不論在政治、文化、軍事、經濟、交通、財力等都是不足的。如果能夠把自己變為中國的外蒙古自治區,將會有很大的改觀。


用戶語重不同


此“論題"題日太大,你我一般“吃瓜"路客要麼泛泛而談,要麼憑印象加想像亂議一通,其結論只能是瞎耽誤“媒粉";還是留給有關“專業人士"研究、討論好吧!

另:就此“論題"發點感概,像這種“論題"給你我一般“吃瓜"媒粉",感覺有題主無話可聊而找無聊的話聊的感覺,有吸眼球、圈粉絲、騙點擊率、刷存感之嫌!


用戶薩克煙桿


資源有兩種,一種是不可再生資源。比如礦產,如石油,鐵礦。一種是可循環資源。比如水利,風力,土地,草原,湖泊,山川,大海。思想,文化,人才,科技,教育,生產體系,國家戰略,政策等等。不可再生資源大家都明白。而可循環資源包括二種,一是自然資源。這是被動的可循環資源。一是社會性資源。屬於主動的可循環資源。蒙古的不可再生資源和可循環的自然資源不平衡。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另外一些方面又嚴重匱乏。而它的社會性資源還嚴重不足。這又決定了不可再生資源利用價值的初級性和低利(利用形態)性。反過來,又限制了它的社會性資源的健全與發展。由此可見,蒙古不可再生和可循環資源,處於優勢與匱乏同在的嚴重不平衡狀態。而蒙古最缺乏的資源,在於國家的戰略定位,路線,政策的不適合狀態。用新加坡舉例。新加坡也是資源不平衡的國家。但人家現在卻是世界經濟強國。就是因為新加坡的社會性資源(戰略,路線,方向,政策正確的適性)有很強的合適性。而蒙古也可以與新加坡命運相同。但恰恰是它的社會性資源的不適合性,導致了這個國家目前的囧狀。


簡直簡直


蒙古缺中國。因為他們的國家博物館裡展示的就是他的祖宗成吉思汗統治過中國,以致一直把中國當他的。中國當他的,他就成世界第二大國了。除此什麼也不缺了。一個連處理鄰居關係都不會的不毛之國,還欠什麼?事實證明,現在對待他,就要釆取對等原則,他要我們什麼,我們也必須要他什麼。他能給我們多少,我們也就給他多少。少一分也不成!跟誰都可以談國際主義,就是不能跟他談國際主義。他愛活愛死與我們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