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我家的孩子,原来读书学习还不错的,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在班里排名中上位置。但为什么,现在我越重视孩子的学习,越监督孩子的学习,孩子反而越厌学,成绩越差了呢?

很多家长在和我聊天时,都会问到这样一个类似的问题,而我的答复也很简单:<strong>“因为你将孩子培养成为了焦虑的一代。”

然而,每次这些家长得到我这答复后,都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说:“焦虑?我除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外,其余时间全身心扑在孩子的教育上,你说我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么努力,换来的就是孩子的焦虑吗?

是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虽然付出了许多努力,可谓是到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地步。但遗憾的是,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一开始就是不合格的,从而非但不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反而还让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了一种焦虑感。这也就是家长们口中常说的,越对孩子的学习加强监督,孩子学习成绩反而越下降的原因了。

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strong>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家长,在教育上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呢?

01

家长精准规划:孩子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父母规划的影子,孩子自己掌控感大量降低。

这一代的家长,毫不夸张地说,可谓是空前负责的家长了。主要原因就是觉得,正是因为自己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才让自己在成年后吃尽了各种亏,才让自己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个亏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吃了,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便会格外的重视起来。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这一代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各种很精准的规划,比如,孩子要在什么样的学校上学,要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比如,孩子要上什么样的兴趣班,要学什么才艺课,将来要从事什么样职业。这些从上学到学什么,从读书到工作,从工作乃至结婚,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父母的精准规划,好像父母将自己所有未曾实现的理想,全部都一股脑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帮自己一一实现这些理想。

但是,作为父母的你们,有没有想过,连你自己都不曾实现过的理想,你们就那么有信心自己的孩子能实现吗?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孩子真的够优秀,能按你们所设想的那样,一一实现你们的理想,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都只是你们作为父母的理想,而不是孩子自己的理想呢?

所以,当父母打着爱的口号,打着重视教育的口号开始时,便是孩子焦虑的开始。因为对于孩子人生每一步都有着太过精准的规划,让孩子从小便大量降低了自己的掌控感,让孩子很多事情都自己做不了主,唯有乖乖执行父母给他们制定的规划,才不会出现错误,试问这样能不产生焦虑感吗?

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02

才艺兴趣班: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兴趣与否,反正都要孩子学上。

当大家都觉得在教育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时,于是便有了一种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孩子得到最好教育资源的做法。在这种想法下,家长们个个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这样现实吗?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兴趣不同,天资也不同,如果作为家长非逼孩子去学习那些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才艺课,试问孩子在学习吃力的情况下,偏偏父母又充满了希望,这样能不焦虑吗?


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strong>一个兴趣班培训老师“苏叶”,曾经和我分享过这么一个例子。

她接待过一位家长,这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她这里报名学钢琴,家长说自己从小就希望能学钢琴,但由于自己小时候家庭环境并不充许她学习,于是她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学好钢琴。

可是苏叶却从小女孩眼中看出,她本人并不喜欢钢琴,于是便对这位家长说:“所谓兴趣班,前提是孩子有了兴趣才能学好,如果对钢琴不感兴趣,便很难学好。”

但是家长却说:“小孩子那懂什么,如果说兴趣,天天让孩子玩耍就是最大的兴趣了,我们做为家长的,在孩子小不懂事的时候,就要帮子女规划好,现在不感兴趣,学着学着就有兴趣了,到孩子长大了后,才会懂得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自然便能理解父母的做法了。”

最后果然不出所料,这位学生由于喜欢绘画,根本对钢琴一点兴趣也提不起来,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学下去。当然,家长后来也听取了苏叶的意见,帮自己的女儿报了美术绘画课。

从苏叶老师分享这个例子中,便可以看出来,有时候孩子不是不够优秀,而是家长发现不了孩子的闪光点,然后便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按家长的想法去做事。比如上面所说的兴趣班,明明自己的女儿喜欢的是绘画,但家长却要孩子去学自己不喜欢的钢琴。当孩子面对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提不起一点兴趣,便学不好,可是家长却又偏偏对此抱有巨大的期望,你说孩子能不焦虑吗?

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因此,家长最不合格的教育,就是将孩子培养成焦虑的一代。

<strong>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的学习好,又不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焦虑感呢?我觉得家长做到如下这三方面,便是合格的:

第一: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兴趣才是孩子动力的源泉,而这个源泉便是孩子内在的驱动力,那么作为家长想要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当然首先要做的便是引起孩子的兴趣上来。

这个兴趣并不是指孩子自身的爱好,而是家长的一种指引,比如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可能是来自孩子在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后,获得的快乐感;也可能是一种好胜心,就是让自己在学习上不输于他人,让自己优秀起来;也可能是对于某些赛事的重视与荣誉感。当孩子慢慢迷上了这种感觉后,便能体会得到了学习上的快乐,便会有一种成就感,便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这样自然便能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当唤醒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后,这个时候家长所要做的是配合,而孩子才是主动。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向困难挑战,主动建立起个人自信心与好胜心。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才不会在学习上产生一种对于家长管教的反弹效果,才不会有焦虑感。

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第二:让孩子有更多的掌控感,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很多孩子的焦虑感,来自于孩子自身能掌控的东西太少了,比如每天要完成多少量的作业,每天的作息时间表,每天要去上什么才艺课程,每天要阅读些什么课外书等。这样一来,孩子一天的时间已经给家长安排得满满的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已经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就更别说掌控力了。当孩子的掌控感越来越低的时候,焦虑感自然便会越来越大。

因此,想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感,又能学习好,那么家长一个合格的做法,就是要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掌控感,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比如,孩子的个人兴趣,这个家长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掌控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绘画就学绘画,喜欢音乐就学音乐,而不能凭家长的喜好来强加孩子身上。就如上面所说的,孩子喜欢绘画,家长偏要孩子去学钢琴,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学不好,还让孩子有了焦虑感。所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些能掌控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比如,孩子的玩耍,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就是一种浪费时间,有这时间花在学习上不更好吗?然而事实上却刚好相反,因为孩子往往能在与同伴们玩耍的过程中,掌控到许多东西。他们在与同伴们玩各种生活小游戏时,会认识到团队的协作能力;会意识到个人勇气的重要性,如在黑暗中前进;会明白沟通的重要性,这些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第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夸奖能让孩子更容易变得优秀

可以说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而作为家长就要善于去发现这些闪光点,然后为孩子找到展示闪光点的机会,由点及面,多夸奖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自然便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而不是越来越焦虑。

比如,当发现孩子喜欢绘画这个闪光点时,家长便要挖掘开来,买些绘画的相关书本,工具给孩子绘画用。平时有机会的话多带孩子去参观一些画展,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于绘画的名人趣事,孩子的绘画作品,家长要选一些好的挂起来,这对于孩子来说便是一种鼓励与夸奖,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充满了浓厚的爱好与自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优秀。

家长在教育上的努力,正在让孩子成为焦虑的一代

最后小微想说的是:

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为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多大努力,孩子就应变得有多优秀。相反,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首先要自问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合格的,如果方式本身就不合格,又如何能让孩子变得优秀呢。

<strong>所以,家长不要让自己不合格的教育,将孩子培养成焦虑的一代了。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有更多的掌控感、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才是家长对孩子最正确的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