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拍一部影视剧或者纪录片,谁适合主演?

江洲古巷柳絮飘


经历了这次疫情,娱乐圈中让我佩服的是韩红!最近关于“韩红基金会被举报调查”这件事,韩红用了简短的7个字作出了回应:“2月20日工作汇报,请审阅”,韩红如此淡定的回应,可见她真的做到了问心无愧。同时我在想哪个公益基金会能像韩红一样不间断公开自己物资捐赠分配情况?这样的毅力也是难得的吧。希望这次疫情过后呢韩红可以拍一部纪录片,记录她每一次的爱心驰援,同时可以让大家更全方位的了解韩红基金会!



小航航888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我说一下我自己个人的看法。

一、我们首先要区分影视剧和纪录片的区别,影视剧有虚构甚至违背历史事实的情况,主要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服务的。纪录片是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他就有一种吸引人有说服力的主题,她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随意更改地点而影视剧吗?如果你每一集电视剧的开头都会看全的话会有这么一行字“如有雷同,纯属虚构”。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了一些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时与纪录片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试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记录电影的拍摄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二、第二个问题就是谁适合主演。首先党中央的决策人员、钟南山院士、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公安,武警还有在基层默默奉献的人员,他们都是为了打赢这一场防疫战的关键人物。如果非要请明星来演的话最好是清理一些老戏骨,不要请一些小鲜肉泡流量,最好是能还原事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上仅仅代表我自己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探讨。


小管创业记


主要的人物实在太多了。不老男神钟南山,在抗议^_^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火速支援雷神山火神山的建筑工人等等,他们都应该成为主演。他们的身影最美丽,他们的出现让人民最放心。





朱老师说事儿


题主有新意,非常适合在家里想象的一个话题~以下内容只是想象和一些分析,不是对每个演员的定位,希望各位演员的粉丝们不要对号入座,单纯只是想象和好玩,打发时间而已。

第一个想到的人是黄渤,渤哥演的黑皮形象,始终在我心中都是最搞笑的人物之一。所以,我觉得让渤哥演一个在疫情中的悲情人物,应该能让黑皮这个角色的生命延续,只要剧情ok,应该能达到悲喜交加的效果吧。对于疫情,在悲喜之间,我们也希望出现个平衡不是嘛?一味的悲,和一味的喜,恐怕也不能成为主题的吧?

第二个,孙俪。孙俪一贯的宫廷扮相深入人心,气质,形象都非常适合。如果来参与疫情题材,这种反差是让我个人比较期待的。化妆技术的发展,也为娘娘扮演这类角色时提供了技术支持,应该能在凸显娘娘的一贯风格同时,看到娘娘的另外一面。

第三个想到沈腾,腾哥演的小人物发迹的形象很多了,他的电影想象力丰富,既有周星驰无厘头的一些元素,又有接地气的各种搞笑细节,让人值得反复去品,去发现。腾哥演这样的题材,个人觉得会驾轻就熟,在剧情里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笑容和思考吧~

上面三个演员,是心中觉得适合的人选。但根据我个人喜好,还是要补充一点。先声明,以下纯属胡说😂😂~

郭德纲和于谦两位,可以去演一对兄弟,在疫情中表现他们在相声里常常出现的互黑,互相揭短这类内容,呈现出来在荧幕上,既不至于是剧情走样,又可以把悲剧题材,表现出喜剧式的发展推动,这是我所期待的。

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我个人是喜欢喜剧的,即使题材偏悲情,也愿意剧情往喜剧方向发展。所以想象中,喜剧人物也多,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这就是我的。能供大家一笑是我所期待的~如果不能,对不住大家了~


透明4609


陈道明,1955年4月26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绍兴。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广电总局颁发优秀电影表演艺术家,2006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1985年凭借电视剧《末代皇帝》获得第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和第9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1]。1990年《围城》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三届学会奖,全国制片厂第二届优秀电视剧评选最佳男主角奖,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2]。1999年的《我的1919》使其获得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3]。2001年,陈道明凭借在《康熙王朝》中的演技获得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评选银奖和第二届阳光健康电视明星,并获得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提名。2007年主演电视剧《卧薪尝胆》[4]。2012年主演电视剧《楚汉传奇》,饰演刘邦。[5]2014年主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该片于5月27日上映[6][7]。2017年12月,确认出演古装权谋剧《庆余年》[8]。2018年12月29日,陈道明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9]。



Guo小老弟


先是疫情的发生起因, 然后是党中央的决策领导下达防控疫情的命令

然后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紧急建设。

接着国家三个院士紧急支援一线,执导疫情防控,然后是全国驰援武汉疫区,着重突出四大天团会师武汉。

解放军医疗队伍紧急集合驰援一线,接管疫区。

全国政府出台政策,防控各省市区,防控疫情。

随后是在我国医务人员的努力下,防控疫情取得的显著成果,疫情一步步的控制好,到最后的宣布抗击疫情全面胜利。






坚果那么大个


分开聊一下自己的想法。

先说纪录片,纪录片的拍摄是以展现真与实为目的,素材无论是来源于时间过程中的影像记录,亦或是通过当事人的参与拍摄,都是为了给观众最大化最细化的展现事件的始末,可以说纪录片的创作者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通过忠实记录事件来推动社会、文化以及大众的认知,它或许既美丽又残酷,既温暖又讽刺,但这就是纪录片存在的最大意义。

说回人物,就这次疫情灾难,勇往直前的一线、默默付出的后援、四面八方的捐助人员、惨遭不幸的民众、乃至唯利是图挑战社会与人性底线的恶徒,所有当事关键人都应存在于其中,单单是如实这些,以上帝视角历经灾难的全部始末就足以让所有观者感到震撼。

说到电影,就要兼顾商业与艺术,社会事件类型的优秀电影除了主创过硬,更重要的通过口碑和票房也要对社会和观众起到推动作用,比如韩国的《熔炉》、我们中国的《我不是药神》,都是通过负面事件起到正面的效果。又比如符合当下的美剧《血疫》,豆瓣置顶的一句评价是:人类是这个地球的霸主吗?人类不是人类只是地球上比较聪明的病毒。

说到演员,中国不缺实力派,更重要的是角色匹配度,从年龄、领域自己性格几个层面考虑。如终南山院士,演员焦晃从各个方面就比较合适。因为这是国家和社会事件,电影描绘的更多的是群戏,所以各个年龄段的演员都不免涉及,相对符合社会严肃性演技又没毛病的男性角色人选:张译、段奕宏、冯远征、王志飞。女性角色人选:奚美娟、陈瑾、孙俪、姚晨。

以上为个人愚见。


老十二有李


疫情过后拍一部影视剧,谁是主角?

如果我是《舍身取义化身之(守护者)》这部作品的导演的话,我会主角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疫情爆发以来,各地紧急响应,截止25日21时,除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西藏外,所有发现新型肺炎病例的省份均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地卫生系统、公安系统全部取消休假,全员在岗,全身的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时刻坚守岗位,带班值班,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各基层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成立疫情防控尖刀班,以村民小组为战区,包组连户、责任到人,做到‘宣传家喻户晓、排查精准到人、监测各家隔离、村口分兵把手、情况每日一报’,一系列的措施快、准、稳,有条不紊的缓解了群众的紧张情绪。惟愿在众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尽早战胜疫情。

演员明细表: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

各大公职人员‘党员’

各大国家部门

还有被感染的同胞

口罩,消毒液

众志成城,全民鼓励,同命运共风雨,早点打赢这场战役,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落洞村段公子


钟南山眼中的武汉

武汉排不上队无法被治疗的普通人 有人不敢离开医院 有人不敢去医院 有人组织热心市民给医生提供车队被感染 如何自救 如何救人

难以被劝说的长辈 年轻人劝说无效的愤怒

信息化下人民的焦虑 抢口罩抢菜抢酒精 却又想积极过年等待返工

隐瞒自己去过武汉的经历 他为何这样做

所有人坐在家里都快忘记 美国不会放过我们 说我们中国病夫 继续禁令 海外华人被歧视 敌寇不再总是端着枪

在绝望中等希望 每个人又在努力坚守岗位 一面恐慌一面尽己所能

这个春节 静悄悄 每个人心里都是矛盾的 每个城市都不再是熙熙攘攘的 又想见面又不敢见面的家人朋友

我想看到这样一部纪录片 有时间经过 有伟大的身影 有普通人的努力 有人们的恐慌 有无奈的坚强 也有平静后的欢喜与泪水 天地不会对谁特别关照 选择就有后果 生活就是这样

影片命名

爱情片:肺炎时期的爱情

喜剧片:疯狂的双黄连

科幻片:蝙蝠来的那一夜

悬疑片:致命红十

动作片:火神山行动

政治片:是!领导!


星火影音


大人物肯定不适合主演,只适合客串。像钟老他们都在为国家科技忙着,哪有时间给表演,二是大人物一般不好刻画,也参与不到最全线。我们要明白,疫情给我们最大的影响是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对武汉对湖北尤其最深。

建议以湖北武汉一位市民为第一视角,反映出整个疫情生活的变化,以及专家,战士,医生,社区工作者在其生活中的贡献,以其所听到的,见到的,和自己的心里感受为主线,反映抗击疫情的正能量

相信会是一部比较好的纪录片。

人物的话找一个实力派明星演员充当武汉市民的角色。反映疫情期间的生活,记录发生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