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冠肺炎重症病区,护士接到父亲电话说自己忙,转身默默流泪


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始蔓延,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武汉1月23日封城,牵动着14亿全国人民的心,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17日,全国已派出3.2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持湖北武汉。长江日报报道显示,支援武汉的有208支医疗队、25972名医务人员。这一医疗援助规模已远超12年前造成37万余人受伤的汶川大地震。图为ICU,护士在护理一名老年患者。

然而,当世人将目光投向湖北,将武汉各大医院和方舱医院当成“战疫”一线时,却不知在湖北之外,很多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在日夜奋战,她们的工作和援鄂医疗队的工作并无二异,她们也是最美的逆行者。据悉,作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的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是安徽省收治重症患者的医院之一,最高峰时确诊患者达到84人,重症患者超过27人。图为更衣室内,医护人员在穿防护服,过程需要20分钟左右。

2月20日,寒潮过后的合肥天气格外晴朗,气温也开始慢慢回升,春天已然来临。早晨6:40,当一缕阳光洒到医院3号楼时,病房通道里立刻充满着一丝丝暖意。3号楼是中国科大附一医院传染病医院的五病区,收治的都是来自安徽各地的重症患者,从1月21日收治第一个患者开始,这里一直神秘、紧张和忙碌。图为清晨的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五病区。


早晨7:20,伴随着一辆班车的到来,3号楼医生通道传来一阵脚步声。苏钰、江飞飞、陈咪咪、杨田军、杨云、何霜霜等十多名医护人员陆续到来。早晨8点是医护人员换班时刻,他们必须在8点前穿好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图为早晨从宾馆抵达隔离病区后,医护人员在吃早餐。

“这里全部是重症患者,最多时有27人,所有病房和ICU床位都住满了,压力还是蛮大的。”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新冠肺炎救治重症组组长杨田军介绍说,“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现在有15人都出院了,只剩下12人,并且现在患者的病情都很稳定,也没有新增病例,压力少了很多。”图为重症ICU病房里一个确诊的老人。

据悉,杨田军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进入隔离病房查房,了解病人的病情,给出治疗意见,每天下午3点召开多学科参加的新冠肺炎治疗讨论会,晚上8点参加省里举行的视频会议,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图为杨田军给患者采集好样本后放入样本专用箱子。


一层隔离衣,一层防护服,两层鞋套,两层口罩,一个防护眼罩和防护面罩。在经过十几分钟的紧张而有序地穿戴之后,十几名医护人员就像“克隆”了一般,变成一个模样,如果不是身上写着的名字,你无法确认谁是谁。和所有传染病治疗一样,进入隔离病房要穿越洁净区、缓冲区、半污染区,然后到达隔离病房。图为护士长何霜霜让同事在鼻梁上贴上一个创可贴,防止长时间戴N95口罩鼻子被磨破。

29岁的江飞飞是5病区的一名护士,她现在负责的区域只剩下8名患者,在完成病人交接后,开始逐个病房消毒。江飞飞进入五病区已经有10天时间,主要是负责对患者护理和治疗。江飞飞是一个22个月大孩子的母亲,这段时间来因为不能回家,孩子由婆婆照顾,只能在换班后通过视频看看孩子。图为病房里忙碌的江飞飞。

江飞飞抽调到这里之前是一名负责艾滋病治疗的护士,和艾滋病打交道已经有8年时间,但由于两者传播的途径不一样,她也是第一次这样全副武装地进入隔离病房。不过江飞飞介绍说,和艾滋病患者相比,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压力要大很多,一方面全社会都在关注疫情,另一方面对治疗的担忧。不过通过她和同事们的努力,加上不断有患者痊愈出院,患者的压力很多都能得到迅速缓解。图为病房里的一个患者。


随着太阳的升高,五病区朝南病房过道上的气温上升了很多,此刻江飞飞两层防护服内的衣服已经潮湿。“白天闷得浑身湿透,夜晚贴着暖宝宝捂脚。”江飞飞说。据悉,一层隔离服、一层防护服密不透风,白天如果过道里有太阳的话,刚进来一会儿工夫,里面的衣服就湿漉漉的。图为换班后,医生王瑞推着一名患者去做检查。

晚上,为了保证通风,窗户都是开着的,走廊上的温度和室外都是一样,为了驱寒,夜班在进来之前都在脚上腿上贴上暖宝宝。“至于少吃少喝水,不上厕所,基本都是进入隔离病房所有医护人员的标配。”图为ICU病房里,护士苏钰和吴思思在护理患者。

新冠肺炎ICU和重症病房同一个楼层,位于五病区的北边。赵芳芳、陈咪咪、吴思思是ICU里的三名护士。病房里四位重症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有92岁,经过治疗,病情较以往也有所好转。在完成交接后,三人开始对四名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治疗。图为给一个老人翻身后,陈咪咪将老人的手束在床沿上,防止他下意识拔管。


30岁的赵芳芳原定于今年大年初五结婚,疫情发生后,她每日看着科室工作群的信息,同事们在前线为疫情忙忙碌碌,她决定取消婚礼,即刻返回科室。谈及此事,赵芳芳并不后悔:“结婚这事儿已经等了那么多年,也不差这几个月。但是如果我没回来和大家一起面对,那么我的这场婚礼也毫无意义。”图为五病区ICU最多时每张病床都是满的。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好久都没看见你了,我好想你,姥姥说你在电视里,可是你们都穿着一样的白衣服,我认不出来哪个是你。”“穗儿,妈妈很快就能回去看你了,在家听姥姥的话。你看照片的人就是妈妈,你看妈妈穿这样的衣服是不是很‘酷’?”马雪然一直在ICU参与护理工作,曾和大家携手经历了甲流、疟疾等多次重症感染病患者的救护工作。此次,她主动放弃回家与老人孩子团聚机会,直面疫情一线。图为护士在值班。

护士徐素芬在隔离病房已经工作了20多天时间,除夕那天她下夜班休息,从来都不会和她主动联系父亲,那天他笑嘻嘻的和她视频。通话仅仅维持了一分钟,素芬就挂了,“我说‘爸妈,我有事我要挂电话了。’其实我是怕他们看到我的眼泪。”图为一名护士给患者注射。


下午13:40左右,当另外一拨同事全副武装地进入隔离病房后,江飞飞、赵芳芳等几名医护人员方脱下防护服从隔离病房出来,此刻她们已经在隔离病房工作了五个多小时,这5个小时内,她们一口水都没喝。两点钟左右,一行人踏上班车返回酒店休息,第二天她们将迎来又一个班次。图为换班后,护士回到清洁区,才能看到真面容。

据悉,中科大附一院此次参加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有154人,而在合肥,依然有200多名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参与护理和救治。杨田军、江飞飞、赵芳芳等,只是他们中间的几个,我们在关注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奋战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们虽然留在本土,但同样在战斗。图为早晨,隔离病区一间办公室内,几名医生开早会完成交接。

图为刚刚下班回到值班室的护士张傲,脸上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图为下午2:30,回到宾馆的江飞飞在吃中餐。

此刻,蓝色天空映照着的整座城市格外安静,病房里的医护人员还在继续战斗。当天,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痊愈出院的患者多达8名,安徽省新增确诊病例仅一例,治愈出院患者多达76例。“按照这样的节奏,疫情很快就会过去。”重症组组长杨田军说。我们也期待最后一个患者早日出院。图为护士赵芳芳在护理一个老人。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