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才有千千万万幸福的小家。自疫情发生以来,沈阳市有33.3万名“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成为前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守护沈城平安的一支主力军。

战疫情,保发展,有热情、敢担当——他们有居民大妈大叔、保洁保安员、快递小哥,他们有刚退休的老民警、老党员、老干部,他们还有年轻的白领、店主、企业老板……关键时刻,他们鼎力守护沈阳人民群众健康平安;危难时期,他们挺身而出化解险情,体现了沈阳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彰显出“奉献、友爱、互助、团结、拼搏、正义”的城市精神。

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张登林(左一)和“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为市民免费提供生活用品。

有一种光亮闪烁黑暗———

在社区村屯里,他们是守望平安的“眼睛”

雪片纷飞,气温骤降。2月15日夜里,“噔噔噔”,和平区张登林警务室有人敲门,民警张登林一看,“老田大哥,这大雪天的你咋还不回家呢?”满身粘着雪水的田占玉将一块写有“盛京义勇守望岗”的标识牌从军大衣怀里掏出来,当天牌子摔坏了,田占玉用胶布、纸板粘好赶紧送来。

“赶紧回去吧,今晚小区巡逻你就别去了。”张登林红着眼圈,扭头去检查小区出入口“盛京义勇”守望岗执勤情况。

田占玉是一名聋哑人,与他人沟通不便,找工作费劲。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中华派出所副所长、中华社区民警张登林与社区干部商量,让老田在社区警务室帮忙干点活。平日居民对老田很照顾,谁家包了饺子或做好吃的,都会给他送去,老田过意不去,也想给大家做点贡献就加入到社区“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队伍中。

暴雪袭来,疫情防控又进入关键时期,“双线作战”紧张而忙碌。当晚,和平分局“盛京义勇”队员们在对一处封闭起来的小区进行巡逻时,眼尖的队员发现几名男子正准备翻墙进小区,他们赶紧制止了并对他们进行测体温、登记排查……

疫情防控重在社区的末梢神经,连日来,在全市社区、村镇、小巷、街路中,你会看到一个个悬挂“盛京义勇”守望岗条幅的疫情防控点无处不在。按照市委、市政府及省公安厅的部署,沈阳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提出“三线一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群防群控工作理念,目前全市已整合“盛京义勇”力量33.3万人,居民小区出入口守望岗设置率达到100%,“盛京义勇”队伍组织网格长、楼长、单元长、院长等看家网队伍20752个,在小区(村屯)出入口、超市、药房、市场等重点部位设立守望岗3407处。

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三环社区民警代长岭带领“盛京义勇”队伍,探索出“五有五禁止,三问一登记”工作法,每天要累计排查登记上千人次,仅这里就对外省市人员、重点地区来沈人员登记上报了39人。

在铁西区,铁西分局霁虹派出所社区民警赵彤带领“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将多个老旧小区实施封闭管理,每天派多班次“盛京义勇”队员排查登记进出人员。

不管多黑,不管多冷,“盛京义勇”枕戈待旦、忠于职守的身影,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

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

在群防群治中,他们是排查防疫的“帮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格局,2017年以来,沈阳公安启动了历年来最大规模的警务改革工作,新一届市局党委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社会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社会人人共享”平安沈阳建设新路径。

沈阳市是国家中心城市,社会化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本着“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原则,2018年沈阳市成立了“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协会,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专群结合”,覆盖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对应的市协会、区协会、分会、服务站四级组织机构,拓展到物业、城管、教育、交通、寄递等行业的平安志愿者队伍。

沈阳古称“盛京”,受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启发,“义”代表义务,“勇”代表勇士,故称维护社会治安积极分子“沈阳平安志愿者的勇士”为“盛京义勇”。

依托沈阳公安警务改革,全市221个派出所实施警力下沉,设立945名社区民警,民警们以社区警务站为依托,负责发展辖区内的“盛京志愿者”队伍。如今,这支与“朝阳群众”、“红枫义警”等平安志愿者品牌齐名的队伍,成为了新时代守护沈城平安的一支主力军。

“你们说得在理,我们搬走配合隔离工作!”几天前,湖北省武汉市的崔先生一家四口,自驾车辆走亲戚于1月26日晚抵达沈河区清泉社区。此前,沈河分局万莲派出所社区民警郭勇带领“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深入社区,密集进行外来人员登记排查工作。

郭勇通过一名“盛京义勇”上报信息得知崔先生的情况。面对险情,沈河分局迅速与相关单位将崔先生一家安置到政府指定的暂住地进行隔离观察化解险情。

“徐警官!村里回来几名重点关注人员!”1月底,辽中分局六间房派出所化家村驻村警务助理徐硕接到村里一名“盛京义勇”打来的电话称,1月16日武汉市杨先生携妻女乘火车抵沈看望父母,徐硕迅速将此信息上报,同时与卫生防疫人员、社区工作者上门核验,对杨先生一家采取隔离措施;徐硕还添加了杨先生微信,每日两次通过微信视频了解情况,所幸经过多天观察杨先生全家身体无碍。

疫情突袭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体现,更是平安沈阳建设中应对突发情况处置实力的检验,截至2月17日,全市945名社区民警、4577名专职辅警和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警力,带领33.3万名“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已经实现全市826个社区,5781个小区及1454个行政村疫情防控群众自治,“盛京义勇”已协助民警排查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员共计8841人,其中重点地区来沈人员761人;排查重点车辆58493台。

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

在巡查宣传中,他们是传播正气的“喇叭”

志愿者精神,作为一种美德伦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内涵,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和奉献性是其典型特征。

随着单位制社会功能的弱化和衰退,原来单位所承担的社会治理功能逐步由社区替代,沈阳市“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队伍适逢社会变革应运而生,在此次疫情狙击中,他们在社区登记排查、堵控宣教、救援帮扶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人熟、地熟、物熟,基础厚、情况清,方向明。沈阳市“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协会成立伊始,优先招募社区(农村)委员会干部和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知识分子、老教师)等,同时重点吸纳社区物业、保安、保洁工作从业者,娱乐场所和商业网点信息员,物流寄递和快餐配送小哥等,大力接纳行业协会与企事业单位团体加盟盛京义勇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成为了基层公安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不拜年不聚会,红白喜事全辞退......”2月16日,天还没全亮,于洪区沙岭镇七十岁的老党员、“盛京义勇”队员邵德财冒着大雪,骑上贴着防疫顺口溜和宣传标语的电三轮去很远的村屯为村民宣传防疫知识。

39岁的肖文海,是苏家屯区太平山村的治保主任,也是一名“盛京义勇”。他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没休息过一天,为了加强宣传,他还把私家车奉献出来,开着天窗把喇叭顶在车上,提示村民加强防疫。几天前,肖文海得知村里老贺家准备在晚上召集多名村民打麻将、打扑克,肖文海急忙赶去,将多位村民劝回家中。

哪里疫情防控工作繁重,哪里就有“盛京义勇”的脚步,哪里宣传教育工作薄弱,哪里就有“红马甲”、“红袖标”的力量。截至2月17日,全市组织“盛京义勇”宣传队31596组次,发放防疫信函56.2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78955条,广播宣传141150次;建立微信群10799个,推送防疫宣传信息145761条,受众群众771万余人,全面提升全民疫情防范意识和社区村屯自防能力。

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

在疫情堵控上,他们是前线阵地的“哨兵”

“你们家里来外地人了吗?”“有没有同湖北籍人员接触过?”六十多岁的刘福玉退休前是于洪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现在是“盛京义勇”队伍中的一员。

春节期间,他几乎天天和社区民警、卫生防疫人员一起开展排查登记、宣传走访、督……“腿有滑膜炎,但还能挺,这时候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咱不能‘拉松!’”。 2月17日一上午,刘福玉佝偻着身子在小区跑了7个单元、爬了30几层楼、上门检测了70多户。当中午休息时大家才发现,脱下外套的刘福玉汗水已经打透了里面穿的毛衣。

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队伍中,队员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责任”与“热情”是他们鲜明的特征,地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豪侠仗义,构成了这些平安志愿者们的精神内核。

“虽然年纪大,但我们干活认真!”79岁的王盛德大爷是和平区延安里社区居民,他的女婿是和平分局八经派出所副所长刘铁忠。老人连日来看女婿整天投入到疫情防控中,遂请求参战。王盛德联系到小区里老邻居、老党员加入到“盛京义勇”队伍中,负责发放防疫宣传单、张贴政府防疫公告。

日前在沈河区6名退伍军人赶到了永环社区警务工作室,戴起红袖标,参加“盛京义勇”队伍。老兵们凑钱做了一块展板,上面写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将鲜红的党旗悬挂在守望岗上……

“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公安机关按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正全力向决胜方向挺进。一件件“红马甲”、一个个“红袖标”、一座座守望岗在沈城大地正谱写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书写新时代厚重的城市精神。

33.3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