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偿支援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看中国的生物制造


从“无偿支援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看中国的生物制造

套用小时候最喜欢的作文开头。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又看到钟南山院士脸上那一抹笑容。在新闻发布会上从钟院士叫大家取下口罩,到钟老露出了那一抹微笑,我们终于感受到了春的味道。

建议将钟老这张微笑的照片定为2020年的关键瞬间。那一抹微笑,在钟老苍老而劳累的额头绽放的时候,它就象一抹春风温柔的吹过14颗悬着的心头。那微笑,就象儿童时妈妈在脸上轻柔的抚摸,就象远行时爸爸远远的注目,让力量和激情涌上心头。

咚咚咚咚,仿佛已听到中国经济力量已忍耐不住的脚步声,我们要“全军出击”。

我们的小伙伴日本和韩国的情况有一点不妙,今天新闻提到了我国向日本无偿支援病毒检测试剂盒。

从这则新闻,我们可以做一番思考和展望。

那就是面对此次疫情,我们缺了什么特别关键的东西,而未来,我们该怎么做呢?

试剂盒这个东西,显然是我们缺的东西。它是一个生物技术的东西。在疫情中,科学家非常快地完成了病毒的鉴定,基因测序,很快就开发出了病毒检测试剂盒。这都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是当下世界一流的工作。但后面我们的产业有点没太跟上,一方面,我们的试剂盒生产企业能马上生产的不太多,一开始是3家。尽管已经很棒了,这么快就能生产,但与后来我们实际的庞大需求量来说,我们成熟的人类传染病试剂盒企业数量是不够的。数量不太多,生产能力也不太够。所以在关键的一段日子,在某些天里,出现了核酸试剂盒短缺。这是产业的一方面。还有第二方面,就是试剂盒是专业产品,需要有熟练的使用者和专业实验室。根据新闻,有一段时间,形成的实际检测能力是严重不足的。另外,在开展的检测里,也出现了灵敏度不足,检测准确率在30%这样一个水平。这些问题组合在一起,都反应了,我们的相关机构,也就是在用户层面,也存在较大不足。

总结来说,可以说我们的生物技术的民用产业水平,在生产生活应用这个层面,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应用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或者说,这暴露了在核酸检测这个产业上,我们的这一块市场的发展水平还不够,未能充分满足疫情的需要。这是一个教训,也为未来指了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给日本支援核酸检测试剂盒了。这是一个好事。抛开人道主义不讲,仅从产业,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这是中国的生物制造产业的一个信号。

生物制造,应该要重视起来了。仅仅一个病毒的核酸检测,它就能起关键时刻要命的作用,还有更多的如疫苗、抗体、小分子药物等等。这些东西对疫情有多么重大的作用相信这一次我们一定有了很大的体会。所以,做大做强中国的生物制造,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闻上讲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没有很强的病毒检测能力,日本一天能做约200人次。这一方面说明,世界当前对类似新冠病毒这种疫情根本都没做好准备,这是以前未想过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预示了这将是一个十分关键且广阔的市场。

在疫情发生时,这次我们没有接到发达国家的试剂盒支持,不是我们不需要,实际上试剂盒就是最关键的“早发现”内容之一,是直接与疫情发展相关的关键产品。关键时刻我们主要得靠自己,靠我们的产业。如果我们前面有发展的更好,有更大的市场容量培育出更强的企业,我们可能就能做的更好些。如果过去已不可追,那么未来就不能再犯错。

生物科技,是一直以来最热门的科技之一。但在我国,生物的热主要在科研端。未来,我们迫切需要从疫情中吸取教训,加大生物科技的产业转化和应用。扩大民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做大市场,从而培育中更多的,更强的企业。也就是中国的生物制造。

中国的生物制造理应有美好前景。一方面,我们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我国的经济规模是14亿人的齐头并进,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规模。这种超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已有的公共卫生模型的,它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公共卫生服务。这些,都需要生物制造在我国的大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本来就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产业配套齐全。我们立足于实际应用,培养出生物制造产业完全是可行的。我国生物科技的毕业生、科学家的规模如此庞大,这是我们未来生物制造不断崛起的坚实基础。

从援助日本试剂盒看,生物制造,未来必然有广阔的世界市场。毕竟,生物制造关系到民生,与每个人的健康幸福相关。无论是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安全,还是医学生物技术,都是当下世界最热门、最前沿的科技突破的内容,我国应该继续大力扶持培养生物科技,并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强。

绝不希望下一次再遇到疫病,但辩证地说,我们需要做好准备。那么下一次的时候,我们就能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