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後,會導致基層醫療水平降低嗎?

今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截止之年,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在今年終於要收官了。在這一輪事業單位改革中,有一個單位的改革非常值得大家關注,那就是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改革。據目前各地已經公佈的改革方案來看,醫療單位改革的思路和路徑是已經非常確定和清晰:那就是醫院將保留事業單位的性質,但是醫生卻不再保留事業單位的編制,也就是說,廣大的公立醫院醫生將失去編制和事業人員身份。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後,會導致基層醫療水平降低嗎?

改革以後,醫院將按崗位來進行人員的管理,缺哪些崗位就會補哪些崗位,而不是按照之前的體制,有什麼畢業生就進什麼人,每年安排多少畢業生是有名額的。醫生和醫院將是雙向選擇的關係,他們之間的管理由之前的編制約束,改為合同約束。如果醫生覺得在某個醫院待遇不好,乾的不開心,那他可在合同期滿之後辭職,選擇另外的醫院。醫院同樣如此,如果覺得某個醫生不適合該院的工作,或者說能力不足,那也可以在合同期滿之後不再續約。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後,會導致基層醫療水平降低嗎?

關於公立醫院改革的初衷,其實是為了增強人才的流動性,提升人才的競爭意識,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但是如果按照這個改革的思路下去,會不會導致基層的醫療水平降低呢?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有可能改革的目標和結果正好背道而馳。大家都知道,醫生是一個靠技術、靠水平吃飯的職業,如果有技術有水平,哪個醫院都願意搶著要,以前由於醫生受編制的約束,是不能隨意流動的,但現在公立醫院改革之後,醫生的流動變得可能和頻繁。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後,會導致基層醫療水平降低嗎?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基層醫生在經過一段時間鍛鍊之後,水平和技術得到提高,得到認可的條件下,完全有可能被更好的醫院,更上級的醫院挖走,因為一個醫生的培養時間是非常長的,縣級公立醫院完全有可能成為醫生成長的培訓基地和儲備基地,那些大醫院由於資源更好、更集中,他們將不用自己培養醫生,只從下級的醫院裡面把醫生挖走就可以了。而基層醫院可能也不敢培養醫生,因為培養了自己留不住,為什麼要培養呢?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後,會導致基層醫療水平降低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會導致基層好醫生流失,基層的醫療水平降低,這不是和改革的目地背道而馳了嗎?大家覺得呢?這是杞人憂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