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你還記得朦朧詩代表詩人舒婷嗎?即使你不知道舒婷,也大概讀過《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是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曾獲首屆中國新詩優秀詩集獎、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新時期首屆女性文學獎等數十個獎項。主要作品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舒婷的詩》《另一種演奏風格》等,另有《舒婷文集》三卷本。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國文字,境外出版個人詩歌專集譯本9種。2012兩岸詩會桂冠人物獎得主。

朦朧詩產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蘊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往往藉助象徵、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為多層次的意象疊加,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那個時代永遠不會回來了。朦朧詩詩人舒婷如今過得怎麼樣?生於1952年的她,如今已經是68歲的祖母級人物。如今,她擔任廈門文聯主席,自嘲已經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1、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廈門外婆家長大

據公開資料,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晉江人。50年代中期,母親帶著她和兄妹三人從漳州回到廈門,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裡。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外婆家長大。四歲起,外祖父就拿唐詩當兒歌教她念,外婆則娓娓講述“三國”、“水滸”、“聊齋”哄她上床睡覺。小學三年級,有了一點閱讀能力,便開始取五花八門的書籍來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來越壞。

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鄉”洪流中插隊到閩西山區。舒婷後來回憶自己艱辛的青春時光:“我在填履歷表時,只能填到初中,上初二時‘文革’就開始了。”到山區插隊時的舒婷將詩歌當成自己最寶貴的精神支柱,她寫的很多詩都被當地傳唱。

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媽的繼女身份,被照顧回城。回城後,她做過建築工人、紡織工人,寫《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時,每天焊燈泡的工人舒婷,手上被錫水燙得都是泡。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

那麼,舒婷筆名是如何來的呢?舒婷出生時,祖父循族譜“佩”字輩,為其起名叫“龔佩瑜”。舒婷在上幼兒園時,媽媽嫌這個名字不諧音,於是改名為龔舒婷。她哥哥是“書”字輩。《詩刊》刊用她的第一首詩《致橡樹》時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筆名。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2、大家都說我是詩人,沒人認為我是散文家

《致橡樹》是完全沒有朦朧意味的愛情詩,詩人運用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表達了明麗雋美的意象,在中國新詩的發展史上,也許沒有其它任何一首愛情詩比它更優秀。她的詩歌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徵、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

舒婷回憶起成名作《致橡樹》時,“我並不覺得它有多好,以至於有一段我非常排斥它,也不願意在公眾場合朗誦它,可它後來還是進入了大學課本、高中課本,也許有一天它會進入小學課本。”“我遇到的深刻的評論家太晚了,當時能讀到的書也太有限,寫詩是靠自己的自覺,在有限的營養上種出來的植物肯定不是最漂亮的。”

寫詩歌、散文至今已有30多年的舒婷,自認寫詩時在語言上有“潔癖”,追求字詞通俗唯美,每次寫詩就像被“凌遲”一樣,以至一年也不過10首,寫《會唱歌的鳶尾花》那個月瘦了5公斤。但寫散文語言上就放鬆多了,就像平和的散步,讓人很舒服,散文集《真水無香》就這樣寫了5年。至今出了10本散文書,“但大家都說我是詩人,沒人認為我是散文家。”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3、中國第一個完成詩意棲居的作家

可能就比較少人知道了,她已經在鼓浪嶼安靜地生活了幾十年,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嶼。對於鼓浪嶼,舒婷在她的書裡這樣寫道:鼓浪嶼已經把我牢牢系在她的衣角上。她甩我不掉,我離她不行。作家張抗抗曾特別羨慕地說她是“中國第一個完成詩意棲居的作家”。

她曾經操心過的一件事是,總有遊客找到她家裡打擾她正常的生活起居,原來是印製旅遊地圖的人,把她家的位置標了上去,遊客跟著地圖走,不會有什麼難度就能找上門來。後來舒婷多方投訴,她家的位置才被從旅遊地圖上抹去,她才又恢復正常的生活。

幾年前,媒體記者在活動現場找到舒婷想採訪她,她卻一直襬手:“我從不接受媒體採訪,這是我的原則。”她還笑著說:“我現在已經過時了,小孩兒你別鬧了好不好。”不過對於合影的要求,這位隨和的女詩人卻立馬同意,“拍照沒問題,別上報就好。”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隱居在小島上的舒婷,生活中是一個非常愛美的女人,喜歡漂亮衣服,熱愛美好生活,但她自認是一個“迷路大王”,也沒有數字概念,上了3位數就搞不清了。從1996年就用電腦寫作的舒婷至今不會上網、不開博客,騰訊給她打電話,舒婷說:“我沒有一個叫騰訊的朋友啊。”收發郵件還是上海作家陳村教會她的,但到現在也僅限於會用“答覆”和“發送”兩個鍵。

舒婷認為,她沒有像別的詩人一樣出國定居,“也許對我個人來講是一種拯救,我不能生活在一個沒有自己家鄉語言,甚至不能吃到中國飯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