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們哭了幾次?為什麼而哭?

小藝CBA


哭了2次,因為不能回家,自己一個人在外地過年心裡很難過,想家了!


南方啊平


哭過幾次忘了。老公年前去廣東開年會,回來路過武漢,高鐵停了六分鐘。回老家過年,疫情爆發,村裡封路了,然而這時大年初三兒子咳嗽高燒不退。我們一家三口還有我公公衝出來去了百世兒科就醫。醫生說肺炎需要住院。打點滴,下午退燒了。咳嗽還沒停。有痰咳不出。第二天下午我們回家住了,晚上又燒起來了。我們害怕了,又回醫院繼續治療。醫生做了血檢查,和第一次出來的指標沒啥區別。結合老公停經武漢的情況,醫生建議我們去大醫院查查。那個時候已經下午三點多了。老公說他去開車,讓我和公公收拾東西去門口碰。等我們慌忙收拾好東西到了樓下車裡,老公說你們別慌我和你們說一下我開始發燒了37.8。我當時真的用害怕兩個字不足以描述我那時的心情。我們一路往醫院開,路上老公像是給我們交代後事一樣,車鑰匙給公公因為我不會開車。把卡里兩萬塊錢提現到微信以防不時之需,家裡鑰匙也給了我,銀行卡密碼也告訴了我。我側目一看,人都哭了。我還算是比較淡定的,一直安慰他沒事沒事。後來我們到了。像是沒投的蒼蠅,一通亂撞,來回折騰的都出汗了。天也黑了,到了兒科病房,跟醫生說明了情況,醫生警惕的上報了病例,說兒童我收了,大人去急診。眼看著要分開了,老公這時試了試體溫37.3了。我們也忘了為啥了,就被安排去了發熱門診登記。期間去了那裡,最外邊的大付都穿著防護服,帶著眼罩,兒兒子在我身邊還嬉笑著說不要戴口罩,我那時都忘記要哭了,試想周圍都是病毒,兒子連最基本的防護都沒有。我們來這個地方僅是為了排除新冠。我心情亂七八糟的,抱著孩子聽指揮。後來大付說從來沒有這麼小的孩子來看這個得,我就抱著兒子去院子裡等。因為感覺院子裡空氣可能會好一點。我抱不動了,坐在臺階上哄孩子看月亮。清楚的記得那晚只有月亮沒有星星。老公和公公在辦公室問大夫兒子在上個醫院的血液檢測結果。寶寶一直要找爸爸。我只好轉移他注意力。我也不敢抱他走遠,怕一家人失散。後來被安排去做胸片。依舊是周圍人都戴口罩而兒子啥也不戴。把他抱過去後他死活不躺下,沒辦法,沒有做成。然後去抽血,大付一看真麼點孩子。說了句至今讓我和公公擔心的話:孩子這麼小也沒有任何防護帶他來這麼危險的地方!折騰到最後,我們決定回家了。因為胸片也坐不了。我們也不準備住在這,環境太危險,最主要的是,老公體溫降下來了37。這是我目前為止經歷的最恐怖的一次。別的我不怕,我主要怕孩子受罪。回來後醫院給我們換了病房,一個大病房,三個病床,但是隻有我們一家。我默認為我們被隔離了。也是好事。環境安靜,我們也能輪流休息。後來情況慢慢好轉,兒子也沒有再發燒過,也不吐了,咳嗽居然慢慢好了。到整月初十,我們出院了。


兔子格格3


我沒哭沒什麼可哭的,疫情沒想象的那麼嚴重,不理解為什麼哭。有國家,有共產黨保護我們,這點小災難就哭了,可見你的心裡是多麼脆弱啊。老一輩兩萬五千里長徵吃草根吃樹皮也取得了勝利。有點遠了,我小時沒菜吃就挖野菜吃也都過來了,看來你是在溫室長大的。。。。。。





長春強強


疫情期間,我們家遇到了更大的困境,那就是母親在陰曆初十晚去世。我們家又是從武漢歸來,管控極為嚴格。加上每天看到全國疫情,母親去世的悲痛,每天嚴格管理的緊張感。那種內心的悽楚,無助可想而知,因此難免淚奔。

另外讓我淚奔的是感動,那就是物業和社區工作人員對我的安慰和協助,讓我有了依靠,雪中送炭,讓我在特殊時期能感受到人間特別的溫暖,喜極而泣。


白樺小溪


疫情期間,你們哭了幾次?為什麼而哭?

事情是這樣的:剛復工一天,凌晨3點,我開始發熱,我在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時,就想著交待後事……

單位通知週一開始上班,我就準時去單位復工了,這是疫情期間我第一次有目的駕車出行。

路上車輛和行人不是太多,一路暢通。

單位辦公樓電梯間的按鍵旁邊,用雙面膠固定著牙籤盒,抽紙,這是用來隔離電梯按鍵的。辦公樓層的醒目處貼著通知:各科室做好公共衛生和個人防護,保持辦公室通風,中央空調關閉,請務必佩戴口罩,週一例會取消,從系統APP領取本週工作計劃……

辦公室的同事都戴著大口罩,我也不例處,還比平時多了副護目鏡。

往年年後開工的第一天,大夥見了面第一句話總會互道:“新年好”,但今年春節被疲情給攪和了,超長的假期沒帶有來休假的歡天喜地,似乎人們都有了宅家後遺症,變得傻傻的,不愛說話了,相視一下眼神算是打了招呼,口罩背後的那張臉,僵硬地擠出的一絲笑容只有自己才知道。

中午的工作餐也不用去食堂了,而改為食堂配送到各科室,這也是為了避免人流聚集和交叉接觸。

下午5:00準時下班,開私家車上下班算算一天也沒和幾個人近距離接觸,在辦公室裡大家也都自覺地儘量保持著距離,但人瞬間感覺相互疏遠了。不是說“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嗎?我想大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相信同事之間的友誼還是長青的。

復工防護我做的算是一級棒了。

回家路上接到老公的電話,說晚上吃“金針肥牛”。老公下週才復工,本週的做飯自然就落在了老公身上。孩子幼兒園仍在延期開園,這做飯帶娃老公還算業務熟練,所以,本週我是輕鬆的,可以全力以赴地工作了。

防疫專家說出門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不要去人流聚集的地方,這些我都做到了,感覺病毒疫情離我越來越遠了。

本來認為可以躲過這次疫情,但大事不好,凌晨3點我卻發熱了。

開始我沒敢驚動老公,悄悄自己起來測體溫,38度,我開始害怕緊張,越緊張越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胸悶的很。便叫醒了老公,老公掩飾著慌張,開始準備送我去醫院。

我讓老公戴上口罩,並與老公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出家門已近5點,開車到醫院已是6點,一路緊張無話

醫院的急診醫生開始為我做血常規檢查和病毒核酸檢測,並將我帶到一個獨立的病房問話。醫生同時囑咐我老公不要到處走動,並給我老公換了一個新的口罩,讓在檢查室的簾子後待著,我想,這是要開始隔離的節奏嗎?

所有檢查完畢,醫生對我說:“等化驗結果吧,如果核酸檢測呈陰性就沒事,就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呈陽性就是被感染了,大概需要1個小時。”

接著開始讓我回憶有無與湖北、武漢人員的接觸史。我說沒有。儘管我很害怕,但我還是想不出自己被感染的理由。想來想去除非有一條,那就是在單位通風關閉了中央空調給凍著了。

當時怕怕的,莫明的恐懼感越來越強。

這1個小時的等待我像被穿越到了遙遠的年代,孤獨、恐懼、悲傷……幻想著自己死了,老公的悲傷,女兒懵懂中的哭泣,一件件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和一大堆未做完的家務在一幕幕閃過,甚至想到了馬上寫一份遺書。

老公:老婆,別害怕,一會就有結果了,有我呢!現在這個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治的,別太緊張,我就在外面等你呢。

我:老公,我覺得我不會被感染,我們一直在家隔離著,昨天去單位也沒有聚集,連例會都沒開。

我:如果我真的被感染,你就別上班了,在家陪孩子,帶孩子;如果我真的因被感染死去了,你要答應我一件事……

我:你要等孩子上完大學再找別的女人結婚……(聊到這我自己已經哽咽著哭了)

我不給老公留回覆我消息的時間,一股腦地在手機上寫啊、寫啊……連醫生進來我都不知道。

醫生說:“回家吧,你這不是感染,是普通的感冒,開的藥已經交給你老公了,回家注意休息,多加防範行了。”

開門見老公就在外面站著,似乎被我剛才的言語嚇到了,見了我就一把把我攬在了懷裡,說:“你是不是被燒糊塗了,留起遺言了,還讓我另娶新歡?傻不傻?”

從醫院出來,老公開車我們回家,我坐在副駕駛上望著老公,我又說了一句:“老公,假如這次我真的被感染死去了,你會按我說的話去做嗎?”

老公說:“不會!你如果被感染了,我也會被感染,我們是最親密的接觸者,我們都不要拋棄對方,要走一起走,你不要丟下我不管,我也不會讓你獨自離去,我們生死不離。”

這次疫情的很多事例,讓我們看清了國家的強大,小家的溫暖和夫妻間的真誠。

回到家,老公迫不及待做了一件事,在家裡的佛臺前上香跪拜,我聽見老公在小聲祈禱:讓疫情快快過去,讓全家健康,國家強大。


聽雨說生活


第一次哭就是看今日頭條上一位武漢市民求救信。一家兩口老人和他已經咳嗽感冒發燒,後來的標準是臨床新冠肺炎。家裡只有妻子尚未流露出症狀,去醫院就診,由於沒有床位住不進院,每天由妻子開車接他倆去醫院打針。

這樣我內心非常難受,公共資源不夠,沿途要傳染許多人,為這家人的遭遇和社會的隱憂急哭了。

第二次就是想我媽了。一晃整個年沒有見到老太太,從來沒有過年不在一起,一個疫情竟然都見不到。真是太脆弱的人類。


銳說話


我哭過好多次。看到武漢有那麼多人病了,死了,我心疼!看到那麼多醫護人員晝夜奮戰,尤其看到醫生們因長時間戴口罩而泡腫的面部…我心疼地流淚!今天我又哭了,被那些個人積極捐款、捐菜、捐口罩等好心人感動哭了。


碧水藍天255868110


哭過三次,一次是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叮囑大家:“沒事不要去武漢”,而自己卻逆向而行,勇赴武漢抗疫一線,這又是“向我開炮”之舉,聯想到他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的卓越表現,對應他在火車上疲憊的狀態,我瞬間熱淚盈眶。

另一次是2月7日凌晨,當疫情吹哨第一人李文亮不幸以身殉職的噩耗傳來後,莫名其妙地、我身體湧起一股鑽心地痛,回顧他憑專業知識和職業敏感度率先發聲而遭訓誡,又忍辱負重、不顧個人安危、繼續投身抗疫一線,還有“病好後,還上前線,不想當一名逃兵”和“大家都不去,怎麼辦?”的表達,我在寧靜深夜的自家樓頂上望向深邃的夜空,突然嚎啕大哭、不能自己。

還有一次是看到84歲的鐘南山院士於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為李文亮數度哽咽,動情落淚,他說“李文亮是中國人心中的英雄,我也覺得他是,我為他驕傲。”,我體味出了鍾老的惋惜、哀痛之情,我懂得鍾南山是為國哭烈士,他是惺惺相惜,他是英雄淚滿襟,電視機前的我也不知不覺地淚流滿面………。

不過:我真沒有為所謂的自己足不出戶、在家受憋屈而掉一滴淚……

疫情肆虐、國難當頭,成千上萬的如鍾南山、李蘭娟、李文亮等醫護人員和公務人員義無反顧地奮戰在抗疫一線,以生死的擔當,來守護我們的生命,對比他們,我們就不應該有受委屈的感覺,更不應該哀聲抱怨,為此哭泣是不恰當的行為。

還有人為不能出門賺錢而心急如焚:我認為這是缺乏匹夫擔當的表現:其實,對應國家支出,我們個人少點收入算得了什麼?

我們來算一下,一個重症患者,從入院到治療後基本上能夠出院為止,如果運用EcMO治療,大概要花近四十萬人民幣左右的成本,而不用EcMO也需要二十萬左右;EcMO是體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簡稱,它是代表一所醫院、甚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門技術;這裡還不包括後期治療,即便如此,還不能保證這個病人的存活幾率有多高。

因為醫治一個重症冠狀病毒患者,每每需要五六個醫生通力協作才行,而一個醫生的防護服及其它防護工具等成本就要三四百元;而據說,醫護人員如果中途出來喝水或上廁所,這套用具就得報廢重換一套。這樣,一個重症患者平均下來一天就要消耗10套。

而單給一個重症冠狀病人翻個身,就要一大群人來忙活,這是因為病人身上有很多儀器管路連結在一起;難怪國家這次撥款六百多億抗擊這次疫情,也難怪政府號召不串門、不聚會、堵住源頭,避免交叉感染了!為了百姓的性命,國家已經不惜成本了。

可想而知,如果防範得當,保持好你我他,不被這個來勢洶洶的病魔所感染,就可以為國家節約很多資源和資金。因而,我們一定要響應政府號召,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不要再給國家添亂了。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繼續貫徹執行政府出臺的各種防護措施,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要繼續加強個人防護,避免接觸野生禽畜,杜絕竄門與聚會,以實際行動保護好自己,用健康的體魄向國家彙報。

疫情來襲,我們人人都要以身作則,管控好自己,這就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具體表現!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疫情防控狙擊戰期間,讓我感動的很多很多,疫情面前不可怕,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疫情防控的一些場景情節還是感動的哭了:一,我為在疫情面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的精神所感動而落淚,這是一種精神,這是一種精神下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也只有這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能產生無堅不摧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到溫暖,也總有一種精神催人奮進!疫情防控狙擊戰面前我們就具備了這種精神和力量:全國人民堅決聽從黨的堅強領導、謹聽醫療專家組的建議、嚴格執行社區單位的安排、軍地積極支援武漢奔赴武漢、醫療人員堅守奮戰一線、各界成功人士和普通民眾捐款捐物……等等這些,從而形成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強大的防控狙擊戰的人民戰爭,這樣的強大人民戰爭,一定會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取得勝利!這是一種民心的積聚,這是一種力量的彙集,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這是一種傳統的再現,所以這種宏大的場景,這種偉大的精神,這種堅強的力量,每天都讓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而落淚!二、兩個老人讓我感動落淚,他們就是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高級醫療組組成人員。八十多歲高領的鐘南山院士和七十多歲的李蘭娟院士,疫情面前如同當年的老黃忠一樣,赴武漢、入病區、查疫情、守前沿,並積極參與研究疫情藥物的開發、洞察疫情的發展趨勢、精準掌控疫情的分析、及時彙報疫情的當前情況,不捨晝夜不顧安危不辭辛勞的忙碌工作著,八十多七十多歲的老人,本該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馬不停蹄的奮戰一線,無愧於是我們的生命守護神,無愧於是民族脊樑!他們真稱得上是南山一顆不老松和永遠的不老女神!祖國感謝有你們,人民感謝有你們!!所以每天都被他們感動著而流淚!








daxuewuhen918


哭了很多次。

長期被生活重壓下幾乎都要麻木的心靈被湖北人民所受的痛苦所難過。湖北省武漢市有許多家庭因為疾病家破人亡,特別是個別家庭親人在這個春節一個接一個的逝去,這種痛苦令人窒息。由於感染人數多,醫療條件有限,在開始一些病人得不到有效救治,忍受痛苦而難過。

為鍾南山,李蘭娟,一線廣大醫務工作者捨生忘死,為國家民族生命健康的奉獻精神而感動留下淚水,在疾病鬥爭艱難時刻,他們依然告別家人,奮戰在疾病鬥爭最前線,夜以繼日,不顧勞累,拼命的工作,使惡魔般疾病得到控制,他們的奮鬥領我們感動!

韓紅,馬雲,馬化騰等企業家,明星們的義舉而流量。馬雲,馬化騰在國難面前,大義凜然,捐助過10億。韓紅等一批明星親赴災區,把溫暖愛給湖北人民,給他們希望。世界上其他國家華人在國家危難之時,最大限度籌集醫療物資,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民族大義令人感動。

為黨和國家及時換掉湖北武漢主要領導感動。這場民族浩劫如果早控制,損失就不會這麼慘重。這次教訓令人多麼深刻!

為普通中國人民緊密配合國家行為感動。許多普通的中國百姓,放棄家人出行,宅在家裡,關注疫情,不少人捐款捐物,他們的高素養令人敬佩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