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特輯:孩子喜歡執行什麼樣的假期計劃?


假期特輯:孩子喜歡執行什麼樣的假期計劃?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豆豆媽媽工作室的雨露老師。現在正是放假期間,很多家長可能都在為孩子的假期計劃發愁。今天我來幫助您給孩子制定假期計劃。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已經致力於兒童時間管理訓練16年了,曾經作為特約專家,加入北師大團隊參與北京市教委的重點項目—高等院校參與小學教育,也曾作為指導專家,在北京40多所學校開展講座。2015年,我和豆豆媽媽團隊其他三位夥伴共同寫作完成的著作《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引起了讀者的巨大反響,成為噹噹網親子家教類的20萬+暢銷書,2萬5千多位讀者點贊好評。2017年,應清華大學出版社的邀請,我還和學生們一起合寫了《兒童時間管理案例手冊》。



<strong>今天的課程重點有3個:

<strong>1、完善的假期計劃應該包括哪3個關鍵因素?

<strong>2、3步做好假期計劃

<strong>3、實例演示假期計劃的“3表1錄”。


一個完整的假期計劃至少需要包括以下3個關鍵因素:

1、確定目標、評估任務量 2、確定時間節點和分期目標 3、實施計劃並定期校正。


今天的主題:做好假期計劃,學玩兒兩不誤。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strong>分三步:第一步:家長調整養育方式、第二步:學習相關理念、第三步: 制定假期計劃。


假期特輯:孩子喜歡執行什麼樣的假期計劃?

咱們先來看第一步:家長調整養育方式。

為什麼先要調整家長的養育方式呢?因為咱們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是孩子能夠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其實包括了五大管理,第一目標管理、第二時間管理、第三情緒管理、第四成績管理、第五交友管理。因此,兒童時間管理對於孩子的主動性和自控力要求還是很高的,也就是說不需要家長盯著,孩子能夠自覺主動地完成計劃中的任務。

記得有一次我在芳草地小學民族校區講座前和校長聊起家庭教育,當時馬校長頗有感觸地說了一句話:“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速度。”這句話我非常贊同。在與眾多家庭的互動當中,我也發現,凡是孩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通常家長的態度都是“狼追型”的養育方式。

什麼是狼追型的養育方式呢?

家長用講道理、盯著、催促、批評、嘮叨讓孩子完成任務,當然主要是學習任務,孩子玩兒的時候肯定不用您催,非常的積極主動。

狼追型的後果是什麼呢?

孩子的主動性和自控力都在狼追的過程中被破壞了。咱們可以想象一下:“我用狼追的方式,可是,我想要的是孩子的自控力。這根本就是個悖論,不可能實現。”家長和孩子當然也很容易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孩子不自覺,家長狼追。可問題是家長越狼追,孩子越不自覺。”

因此,狼追型的養育方式顯然不適合咱們的兒童時間管理,因為無法達到讓孩子自我管理的終極目標。所以,咱們需要將狼追型的養育方式調整成為“驅力型”養育方式。驅力型養育方式顧名思義就是想辦法調動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願意積極主動地管理時間、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孩子做事兒需要驅動力,而驅動力呢,分為3個層次:<strong>第一層是生物性衝動或者換成咱們比較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三分鐘熱度,第<strong>二層是外驅力,也就是說孩子為了某種他想要的“物質刺激”去完成任務,這就已經高於第一層,因為時間已經從3分鐘開始增加了。<strong>第三層就是咱們家長都想要的內驅力,即不為什麼物質刺激,孩子自覺主動地就想完成任務

,因為他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既然是孩子想做的事情而且他又樂在其中,他完成任務的效率自然也會非常高。就像我的一位學生做數學題。家長的原話是,他不僅自己主動去找老師,請老師給他幾張卷子,想週末做。孩子從放學回來就坐在那兒做題。口中唸唸有詞、冥思苦想,寫寫劃劃,偶爾恍然大悟還一躍而起。媽媽說什麼注意力缺失、多動症,此時統統消失不見。這就是內驅力發揮作用以後的結果。

各位家長,<strong>當您的養育方式調整之後,您會發現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當然,您的情緒管理能力直接影響的就是孩子的績效。狼追型的家長關注的重點是埋怨、指責孩子,口頭禪就是我沒想生氣,都是你惹得我或者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如果您都跟他說過多少遍了,他還是不改,那就意味著咱們肯定需要換方法了。否則,這樣頭上冒火、口不擇言的後果就是孩子的自動防禦機制啟動,覺得自己被冤枉了,直接對抗或者用磨蹭來消極對抗。然而,驅力型的家長的關注重點卻是自我改變,看看我再做點兒什麼來達到我的教育目標,讓孩子更願意完成任務。


假期特輯:孩子喜歡執行什麼樣的假期計劃?

接下來咱們說第二步:學習相關理念。

我經常和爸爸媽媽說,也許咱們無法短期內成為兒童心理學專家,然而,針對兒童時間管理,咱們確實需要先掌握3個理念:

首先:自我的形成。孩子的自我形成也就是說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0-4歲,生理我,我是男孩兒女孩兒等。

第二個階段是社會我。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於自己的認識都是來自於他人的看法,這個他人呢,有兩個重要他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家長。通俗來說就是咱們要給孩子貼什麼樣的標籤。如果咱們老說你怎麼那麼磨蹭啊,你怎麼那麼粗心啊,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磨蹭的孩子、粗心的孩子,那我就磨蹭、粗心給你看。因此,在這個階段,您給孩子貼的這個標籤非常重要,因為孩子對自我的認識決定了他的自我定位,他的自我定位又決定了他的行為。好的自我定位有好行為,好行為不斷重複,逐漸形成家長們都想要的好習慣。不好的自我定位當然也會有不好的行為,時間久了就成為壞習慣。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您感覺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孩子就是不改的重要原因。

第三個階段是12歲及以上,心理我階段。到青春期之後,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基本上就內循環了,所以,到那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就相對有限了。

其次:耶科斯多得森定律: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證實,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之間是呈倒U型的線性關係。具體來說就是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同時,他們還發現,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任務難度密切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最佳激起水平就越低。

為什麼我花了這麼多時間給大家講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呢?因為太多假期計劃的失敗就是因為目標定的不夠合情合理,而導致孩子不願意執行,或者做著做著,孩子發現太難了,就消極怠工了,進而形成失敗效應,孩子會覺得我怎麼努力都達不到目標,算了吧。


最後:試誤說。孩子的成長包括教學、學習、習慣等幾個環節,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習—即把學到的知識通過練習轉化為技能,桑代克的餓貓實驗告訴我們學習的規律是嘗試錯誤、錯誤遞減。孩子在執行假期計劃時,難免會犯錯。如果犯錯時得到的是鼓勵肯定—孩子就願意繼續嘗試而進入下一個環節—形成習慣,如果得到的是批評指責—孩子可能會逃避嘗試而終止成長—無法形成習慣。那咱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如何實踐試誤說呢?舉例而言,孩子今天的作業錯了5道題,下週錯了4道題;今天犯規3次,下週犯規2次;這周忘記作業3次,下週忘記2次;這就是孩子的進步。總之,咱們需要看到孩子在嘗試錯誤過程中付出的各種努力以及錯誤遞減的項目,並且真誠地告訴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正面強化自己對自己的自我定位。這樣,孩子就有了信心和動力繼續下一個挑戰。


假期特輯:孩子喜歡執行什麼樣的假期計劃?

現在,最最重要的乾貨來了,啟動咱們的第三步:制定假期計劃。

具體來說,<strong>假期計劃包括假期3表1錄即CAF任務表、任務執行計劃表、任務評估表以及美言錄。

CAF任務表就是“3表”中的第1表了。這個CAF,就是英文單詞Considering All factors的首字母縮寫,意思是“把所有的因素都考慮進去”。所以,一個CAF任務表,包括必須完成的任務和想要完成的任務,目的是為了確認家長和孩子的假期目標。

接下來是任務執行計劃表——“3表”中的第2個表,它的目的是明確日任務量。

第3個表是任務評估表,每過5天,建議家長就對假期任務做一次任務評估:哪些完成了、為什麼能完成,等等。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孩子看到自己已經完成的任務,體驗巨大的成就感;二是定期校正,避免臨到開學前才發現計劃失敗、家長大發雷霆,孩子找各種失敗的客觀理由。

最後,“1錄”指的是美言錄,一句話概括就是家長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用具體語言肯定孩子的主觀努力。美言錄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第二是讓孩子有成就感、有幹勁兒、願意繼續努力。


需要特別提醒一下,今天這節課講的CAF任務表、任務執行計劃表、任務評估表和美言錄,是專門為假期製作的“3表1錄”。

<strong>(具體實操如下)

CAF是世界創新思維大師愛德華博諾提出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思考工具。有了這張表,孩子就不會想起一出是一出、浪費大量時間。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就是用學校任務(比如假期作業)加上自己家的任務(比如練琴等),然後做目標分解得出來的。很多學校在放長假的時候都會發一張假期學習建議,也就是假期任務單。

接下來,怎麼進行目標分解呢?咱們以語文作業舉例,大家可以看到要求孩子“瞭解傳統節日,並以思維圖示的形式呈現”,那麼家長和孩子就對這個任務進行分解,算出任務完成需要的天數和日任務量。像圓圓媽媽和孩子在CAF 任務表中就算出:總共要4天,一天找材料、1天定稿、兩天製作。

另外,有的家長假期會給孩子報興趣班。興趣班的選擇,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對於必須報,但是孩子又不願意報的興趣班,家長可以用激發外驅力和內驅力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在後面的系列課中用案例詳細講解。當然,這樣的項目不能太多,建議1個就好。


接下來是3表中的第2個表:任務執行計劃表。咱們看看圓圓媽媽是怎麼做的。

在做任務執行計劃表的時候,建議家長注意任務排序,也就是先做必須完成的任務,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和孩子提前約定,每天先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後,然後就都是自主時間,在自主時間內,孩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活潑型性格的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我先玩兒,玩兒完之後,保證馬上寫作業。注意,這可能就為後面計劃失敗埋下了隱患。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原則,請微笑著告訴孩子,咱們約定好的,要先執行必須完成的任務。


好了,圓圓媽媽做的第3個表,就是任務評估表。

為什麼要每5天做一次任務評估表?第一讓孩子親身體驗no pain no gain, 中文意思是努力就會有收穫,這真的比給孩子講大道理或者只是訓斥孩子每天混日子、不知道努力,效果會好很多。第二孩子有成就感,哇,5天時間我都已經做了這麼多事了,他會有動力按計劃完成更多的任務。第三讓孩子尋找自己高效完成任務的成功經驗,例如數學手抄報完成了,是因為我提前拆分步驟。否則,家長再好的成功經驗,他不用,還是會影響假期計劃的執行啊,您說呢?


謝謝你們的耐心,現在終於走到3表1錄中的1錄——美言錄。咱們看看圓圓媽媽是怎麼做的。

家長每天給孩子寫一個美言錄,象圓圓媽媽那樣,把觀察到的孩子的好行為寫下來,越具體越好。當然,音頻另一端的您,如果白天在工作沒有看到孩子的努力,那麼您可以在晚上請孩子告訴您:你今天最高興的事兒是什麼呀?或者今天完成的學習任務中,最得意的是哪一件啊?如果孩子講述的時候兩眼放光,就意味著您的方向找對了,那麼請一定記得寫下來,給孩子寫美言錄,至少每天1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