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司招聘员工为什么只要985或者211名校毕业生?

老郭说


我们知道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是挺大的,每年近800万大学生毕业,而现在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以及与美国贸易战,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作为用人单位来说,如果是买方市场,你说他们能不优中选优吗?

一、985、211大学的学生智力更突出。我们也知道,现在大学录取率非常高,有了近80%,但这其中有近一半是高职专科,本科生录取率不过30%多。而其中最好的考上985大学的不到2%,211大学的也不到5%。而这些能从近1000万考生中录取到985、211大学的学生,无疑是智力比较突出,学习刻苦,有较强自制力的孩子。作为企业来说,谁不想招进一些智力更突出的员工呢?

二、985、211大学学风更好,专业知识更扎实。其实高考就是将学生根据成绩进行了分层,学校层次越高,学生质量越高,学风越好。这个在高中时就已经非常明显了,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氛围那是有巨大差别的。同时985、211大学有更优秀的师资、更好实验条件,又是一群学霸在一起,学生的整体素质确实高不少,整个的专业知识肯定学得更扎实。而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学风要差很多,本来智力一般,又玩游戏、谈恋爱等,专业能力整体来说要差很多。一、985、211大学学生更积极向上,有更强的自律和学习能力。其实从他们能考入这些知名高校就已经看得出来,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律和学习能力,他们也不太可能考上这些好大学。这些能力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也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会给企业创造更有多价值。同时这些大学的学生更加积极向上,看各大学的总体深造率,大都在40%以上,大学越好,深造率越高。

在劳动力市场中,当企业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肯定会选择高素质的985、211毕业生,也不想花大力气去普通高校去选择有可能能力很强的学生。因此知名企业校招往往去的是知名的高校,而普通高校校招的大多是一般的民营企业,这就是现实。

作为普通高校的学生,你也不要玻璃心,因为你们在高考时就差了别人一步,所以在大学唯有努力去弥补曾经失去的,学好专业,培养能力,尽量去考个985、211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用人单位只招985、211大学毕业生,是不是对普通高校学生不公平?是对普通高校就业的歧视?这就是现实,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也许你们可以举出无数个反例说普通高校毕业生能力更强,在企业发展得更好,但能改变企业人事和社会的看法吗?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我还在兴趣认证考核期,已经是第二次申请了,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作为一个本科非211、985、研究生211的过来人,我说下我的感悟。现在用人单位招人的要求不光是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看中快速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方面,我10多年前所在的普通本科,一个班50个人,每天认认真真学习的就那么几个,都是准备考研的,绝大多数人没怎么学,笔者本科也是混出来的,本科四年玩了四年游戏,天龙八部都玩到100级了,因此这个环境下的人专业能力好不到哪儿。我本科是普通工科院校,就业不用愁,更没动力学了,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就业OK。相反在研究生阶段,我在上海财经大学学习,入校第一天就被学校学习氛围所震撼,学生太拼了,本科生忙着考证、考研、出国留学,研究生忙着考CPA、CFA、FRM和司法等证书,这比那些普通话证等难度大多了。我16年毕业求职时我身边的一些小学妹研究生阶段已经通过CPA,起码会计财管等重要的科目都过了,司法考试也过了,学习成绩班级都是前10%的,试问下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专业能力能有这么强么。快速学习能力方面,有些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专业的学生,求职的时候手里拿的是司法证,有些学法律的,手里拿的是CPA、CFA,在这些大学跨专业学习很正常。有些研究生在外面找实习,可能研究生专业学的是统计、工商,但在券商研究所里研究的是机械、电子行业,而且专业素养很高,快速学习能力可见一斑,普通大学的学生怎么竞争。所以我的感悟是,用人单位招聘985、211情有可原,学习能力、领悟能力、专业能力等真的很优秀。当然普通院校的学生也有很优秀的人,但毕竟少数,普通院校中可能20%的人很优秀,985、211可能80%的很优秀。此外用人单位招聘也要考虑成本的,既然985、211大学的优秀学生很多,那我就直接去招聘即可,没必要花太多时间招聘普通院校学生,一个个花时间来鉴别。最后我建议,本科上个普通院校也就算了,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阶段,最好读个国内知名的985、211大学。有些学校也是211、985,但在北上广深HR压根没听过,简历筛选阶段就把你pass了。


阿尔法经济研究


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多问题换位思考下就行了。公司初期我做过一段时间的人事,为了保证公司的新伙伴质量也是只在名校招,一方面学习能力强往往代表综合素质优秀,毕竟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二是招新成本,非211985也有不少人才,我公司也有非211但能力很强的伙伴,但是极少,也太难招了。

另外,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美国某第三大私企在某985招新,宣讲会到场近两百人,收到几百份简历才招几个人,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全留,就这么残酷。你说他们还会在非985211学校招吗?


静思伊丶


两个可能:

一、店大欺客,提高门槛以减少人事部门的工作量;

二、量身订做,部门主管或人事经理,或干脆是老板本人(可能性低)属意于某人,正好是名牌毕业生,故意设置障碍。

我就碰到过一次这样的事,说来好笑,他们认为我最弱而把我留在最后二强。后来是因为老板欣赏我而忽略学历条件,反而淘汰了他们属意的那位。


青葱光明草


为什么有些企业招人,只要985、211大学的毕业生?

因为,人云亦云。

985工程和211工程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各所学校的实力排序都已经完全不同。

一,985工程大学中,存在着不少末流高校:

包括兰州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等,无论是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科研实力排名还是学校综合排名,都低于不少一流211大学。

而且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都低于众多211大学,这意味着,很多考生宁可放弃末流985的招牌,也要选择一流211大学。


二,211工程大学中,也存在着众多末流高校:

众多地域照顾型211大学,包括延边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海南大学等等,在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科研实力排名和学校综合排名中,同样被众多双非一本大学超过。

这些211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同样低于众多双非一本大学。

三,985和211大学中,也有一流学科和三流学科之分:

事实上,无论是985或是211大学,都有不少最低分录取的最末流专业(学科评估C类以下),无论是学科实力或是录取分数线,都被一流双非大学超过。

四,存在着众多非211、非双一流的顶尖大学,综合实力可以抗衡211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等,都是行业内的顶尖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工资水平不低于985大学。

综上所述:

985大学不一定都强于211大学,211大学也不一定都强于非211大学,最重要的是,任何大学都有一流专业和末流专业之分。

首都医科大学的毕业生,相比于普通985、211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实则更受欢迎。而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在法律界的竞争力,也丝毫不低于普通985、211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

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对于即将“瘦死”而走向腐朽的“骆驼”,和“鲜活”且前景广阔的“千里马”,谁更有实力和竞争力,已经不言而喻。

欢迎评论、关注,获取更多资讯、知识


坚果旅行


老韩说:我做管理10几年,每年都要面试50多人。总结下来,主要还是【风险&成本】的原因。


1.名校的基本素质高。

我面试的时候基本都会让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985或211的候选人,进来之后会非常客气。然后做介绍,会清楚介绍自己,简历上有的会说,没有的也会说。


一般学校的呢,你问让他做介绍,他要么简短说一句,要么就说简历上有,你不会自己看?


说实话,我有的时候会非常忙,面试前会大概搂一眼简历,大致介绍一些重要的东西。

然后在通过候选人的自我介绍,总结出来第一印象。这个基本就定格了。


上来直接怼面试官,真心不爽,多半前半句说完,就不想听了。


2.名校的学习能力强。

千万不要说,考上名校是概率事件。这可是真刀真枪,一分一分的考出来的。

你可以说,考试的时候没发挥好。千军万过独木桥啊。

失败各有各的理由,成功就只有一个原因。

什么辍学也能干好工作,当然不排除概率性事件。扎克伯格也是辍学生,不过人家也是名校辍学的吧。


没有基本的自学能力,到工作单位,只能停留在最初级。

同样是学习,有些人就学的好,有些人就学得不好。不单单靠自己,还靠师傅。

名校有优渥的教育资源,各种专家和教授,层出不穷吧。有财力和资源,信息化,学习接触的知识面就广。


我记得有一年回老家,我们高中还没有电子信息化,北京这边小学生都开始学编程了。


3.企业传统偏见。

没办法,自古以来偏见有之。假如你是一个企业负责人,你愿意承担多大风险招一个人。

可能名校出来的薪资会高一些,但风险是可控的。

如果招聘10个人,可能会有一个不胜任工作,有3个超级优秀。

那一般学校的呢,可能有一个非常优秀,5个活干的差不多,2个就得辞退了。


招聘一个人的成本非常高,不只是这个人不胜任就完事了,因为时间成本更贵。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分秒之间。高手过招胜在毫厘。

滴滴和快的竞争的时候,两个团队7天都没合眼,最后滴滴请腾讯的团队来支持,才打赢这场硬仗。不是985,根本进不去腾讯。


那不是985和211就没出路了吗?当然不是啊,还有那么多不是名校的呢,依然活的很好。


这个道理很明显,人生就像跑马拉松,你前半段发力考上985或211,就相当于搭上了一个顺风车,会越来越顺。当然,也可能会翻车。


没考上985或211呢,那就相当于骑了个自行车,开始跟别人没拉下多少距离,后边如果发力还有机会,不发力呢,就会越来越远。


这也是为啥,一个企业里,有的985或211活干的不行。很简单松懈了呗。有句网络名言,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没有达到拼天分的地步。


老韩也是非名校毕业,咱们也别觉着自己就低人一等,过去只能代表过去,从现在开始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还有句老话,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肯干,就一定能行。听着是鸡汤,其实就是这里。


欢迎【关注】老韩说管理,每天大白话说职场、管理、沟通等干货内容。

老韩说管理


一些公司,尤其是名企大公司,或者公认的“好单位”,招聘应届毕业人才时只要985或者211毕业生,这是事实。考研名师张雪峰有次在节目里告诫学生党:虽然所有的五百强老板们HR们都谆谆教导你们:学历不代表能力,只要有梦想肯努力,低学历同样可以成功。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他们自己也只要名校毕业生。


双非三非四非学生党是不是很崩溃?很气愤?觉得很不公平?你们不知道的是,这些HR们并没有阳奉阴违口是心非,他们确实知道名校学历并不能保证能力一定强,二本三本肯定有优秀人才,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但是校招应届毕业生时仍然只招收名校生。这是为什么?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原因只有两个:人力市场供求关系;人才甄选成本。

先说说供求关系。人力市场跟商品市场一样,都取决于供应能力和市场需求。每年的大公司央企国企外企金融企业风口行业人力资源需求有限,而大学毕业生的供应量却逐年增加,现在已经接近九百万/年,如果都以“好工作”“好岗位”为就业目标,显然难以满足就业需求。供大于求,必然造成买方市场。既然是买方市场,挑挑拣拣嫌贫爱富的主动权就掌握在用人单位手里。抛开其它非学历因素不谈,HR如果收的简历都是清北,那他们肯定不要普通985,比如xx基金,明确只收清北本科;收到的都是985,那么211就得退一步说话;一本毕业生厚厚的一叠,二三本就不可能考虑了。没什么可抱怨的,你买东西也这样。



再来说说人才甄选成本。一般人很少考虑的是,甄别和选拔人才是有成本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时候这些成本很大。比如企业需要填补一个岗位,有两位合乎条件的应聘者,一个名校生,一个普通生。该怎么挑选?看证书,看成绩,看实习背景,初试复试,一面两面甚至五面,这些都是正常程序,其实这些都只是流于表面,比只看文凭强不了多少,无法真正提现出“人才”的能力。最合理最公平的方法是,在工作实践中选拔人才,比如给两个应聘者都提供机会,在工作中竞争,半年或者一年后,根据业绩再来评估,挑出最“合适”者。



这样的方法是最正确的,最终目的也确实能达到,只是企业必须付出一倍的代价,一个岗位,两份工资,还有时间成本。更要命的是,在现行劳资条例下,辞退“不合适”的员工,代价更大。对稍有规模的用人单位,这种方法几乎是不可行的。



其次,HR也是员工,也有KPI,也有责任承担的。一个名校生,一个普通生,可能,只是可能普通生能力更强更适合。如果二选一,收普通生风险很大,不能出问题,一旦有问题,让老板知道你HR当初拒了北大收了这位,你自己去想如何交差?所以为了稳妥自保起见也得收名校生,到时候两手一摊:北大都不行,怪我咯?



高中和高考是个把学生分层过程,考验的不仅仅是智力,更是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努力程度,以此来划分全国一千二百万高考生的层次。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上,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学习能力较强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这些能力才是大学需要的,而不是智商,也不是知识。最好的十几万,入985;好的五六十万,入211,国家 给予这五六十万学生最好的教育资源,拨款,师资,机会,培养眼界,四年下来,人家当然比一般学校毕业生强,没有疑问。所以从概率上来讲,名校毕业生渣的可能性更低。

所以,如果你是名企HR,你也只要名校毕业生。


江苏高考咨询导师


考上985大学的学生无疑都是学霸,录取分是相当高的,高出一本线70到80分都是常态,甚至个别顶级大学能高出100多分!名企招聘都侧重于985和211学校,名企不仅是看中他们的努力,更看中他们的能力。社会对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认可度很高,企业更愿意到重点大学招聘,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就业层次也比较高。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特别有自己的优点:


一、有独立思考能力。

想学都学的很快,一般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而且都比较爱思考,不怕困难,做事有计划性。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预备军,他们都不满足课堂所学知识,课外还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二、有时间管理能力。

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会制定计划去达成这个目标,绝不会让时间白白浪费掉。 能将自己的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

三、情绪自控能力 。

根本不需要别人监督,就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该怎么做,然后就按计划有步骤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这件事情。

具备以上几点不优秀也难!!所以就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下面是2019年校园招聘会次数最多的高校排名:



从以上排名不难看出企业还是喜欢985、211高校的学生。为什么呢?看一下三点:

第一、985大学的学生素质比较高。

相对于一些省属211,985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的部属高校,这些大学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方上的投入,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是一流的。而且由于学校牌子硬,生源好,基本上都是招录来的各个省份的成绩拔尖的学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这样企业才会倾向于来到985、211大学来招聘人才。

第二、学校影响力大。

我们熟知的985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大等等,这些大学都是副部级的大学,校领导如果放在政府系统里也是级别非常高的官员。这些大学当然影响力比较强,号召力也很强,可以招来很多企业来到校园进行校园招聘。很多企业为了保持和这些大学有长期的人才合作关系,也会每年选择到这所大学来进行校园就业招聘。


第三,企业本身的起点高。

所以对于员工的要求也高出许多,首先就是这些单位确实有实力来制定这样的条件,其次就是在以前的面试中肯定会发现相关名校的学生在综合的素质上要更高一些,所以才会制定这样的要求。

希望对你有用!!


妞妈教育心得


1.能考上985,211的学生(少数国家照顾性质的211可能要除外),他的能力,智商,毅力,情商一定有一项或者多项肯定是超出常人的,不然国家搞什么重点大学普通大学,高考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

实话往往不好听,甚至很难听,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智商和能力就是有差距的!不要说后天可以弥补,智力上的差距真的无法逾越! 比如说哈工大的学生能搞出人造卫星,二本三本专科的学生能搞出来吗?

2.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数大学四年都很努力学习,有的学校甚至比高中还苦!你大学玩了四年,打了四年游戏,谈了几场恋爱,现在出来了就想跟人家平起平坐,凭什么? 别人十年寒窗苦读就是白做的?

企业尤其是名企,也是要选拔人才的,企业来招聘肯定是优中选优,要人才而不是庸才,HR来招聘,他不了解你的历史,不看学校看什么?

3、可能你要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但我想说的是,同样是十几年青春岁月,就学习这一件事儿,你都搞不过985,211的,已经说明你脑子没人家灵活了,现在还在,跟人家妄谈能力?这不搞笑呢!不排除低学历有能力的,但这牵涉到一个概率问题,我想是个人都能算得出清、北、哈工大、上交大的优才概率应该远远大于普通二、三大学的概率吧!

一句话,现实很残酷也很公平,你要永远记住:没有一滴汗水会白流,没有一种苦会白受!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我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角度,讲讲自己的理解,希望能帮到你。

现阶段,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要求第一学历是全日制本科,而且要求985、211优先。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有很多学历背景一般的员工,但基本是外包岗。

为什么大企业更青睐985、211

1、效率优先原则

在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有一个效率优先原则,即人事在名校中筛选合适的候选人,远要比在各高校中选拔更来得有效率。

所以,大企业更青睐出自985、211名校的候选人,认为他们的可塑性更强。毕竟名校的师资团队相对更好,教导出来的学生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思维方式,相对系统一些。当然,这不是必然,普通高校也有优质学生。只是从选拔角度来看,在名校中择优录取的效率更高。

2、岗位要求

有一些岗位对知识体系的要求较高,比如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要数学思维,或理工科背景。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以实践为主,理论水平不一定扎实,所以有些岗位是不接受专科生的,哪怕他们的成绩特别优秀。



3、组织架构要求

我们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的能力不一定比你强,甚至有些领导不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比如说你是负责市场数字营销,懂很多流量推广的方式。你的领导是市场部门的负责人,但他不一定就做过流量运营。当他要来引导你的时候,总是产生沟通不畅的情况。可他就是背景足够好,又是985、211出身,曾经也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核心岗位上任职过,知识体系和方法论相对较好,就这么成了部门领导。

在组织架构上来看,领导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团队管理上,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专业水平。但作为领导,学历应高于团队水平。换个角度说,学历不高但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也是做不到管理层的,内部竞争力也不小。销售岗相对特殊,更看重业绩。

没有985、211的学历怎么办?就没有发展了?

当然不是,持续精进是硬道理。就算第一学历是普通本科,或是专科出身,多年后能拿到985硕士学历,企业也会考虑。

1、学历不够,业绩来凑

已经拿到硕士学历,即便第一学历不是名校,也可以通过业绩证明文件。

2、编外人员转正

如果学历平平,业绩一般,大可以通过外包公司进入大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转正式编。这种情况不多,但我有个朋友做到了。

3、提升学历+海外游学

身边有很多朋友因为英文好,进入大企业负责海外市场。把握机会非常重要,赶上大企业恰好扩招,那真的非常幸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