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的人生觀——從本初悟道人生

我從事保險的十多年中,遇到很多人拒絕保險,主動要求購買保驗的人真是太少了。

有一次問一位行業前輩:“為什麼拒絕保險的人這麼多,主動購買的這麼少呢?

他說:“對一個事物的看法和態度,反映出一個人的人生觀。一滴水能夠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保險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後來我把這句話記在心裡留意不認同保險的人的人生觀,看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

一天,我偶遇一位中學老同學在中學時我們倆是好哥們,很是投緣,很少有爭執。那時老師對我們兩評價是人生觀與價值觀是一致的。但這次相遇,我們出現了爭執。

他說:“你從事保險後我就不敢聯繫你了,害怕你讓我買保險。

我說:“難道你不需要嗎?你現在年輕,正是事業的上升期,財富的積累期責任的重大期在這個時期如果遭遇了風險,比如是大病、殘疾,甚至身故了,人出事了經濟來源中斷了,年邁的父母誰來贍養?年幼的孩子誰來撫養?你愛人將來的生活怎麼辦?”

他說:“我不會出事的,我年輕,我不會生大病的,不會發生意外的,不會這麼倒黴的!”

我說:“我們上學時,你從哪本書上學習到我們年輕人不會出現病、殘、身故的?”

他說:“你們賣保險的人嘴太會說了,我講不過你。你已經被保險冼腦了。”

我說:“你沒有被洗腦,你能告訴我剛才我的問題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你認為自己不會出風險的,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你的思想是唯心主義思想。老病死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的。出了事,家人怎麼辦?風險來臨時,我們要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我說的哪裡出錯了?”

好久未見,見了面就起了爭執。如果過去在中學時我們倆沒有爭執是因為人生觀是一致的話,現在的爭執那就是因為人生觀不同了。

保險中的人生觀——從本初悟道人生

什麼是人生觀?

人生觀?嗤,現在誰還說這個?都是老生常談的老掉牙的老古董了。

人生觀,不就是對人生各種問題的看法嘛,虛頭吧腦的,有什麼好說的。

這個真的有很多可說的。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簡單說人生觀就是觀人生。

什麼是人生呢?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待(觀)人生呢?

人生就是人從出生至死亡所經歷的過程。生死,人命也。樂生厭死,求生避死,人之所常。生死之間,有很多的元素組成了人生。正如陳志歲在《載敬堂集·民說》中所說:“人生,人之生態也。人生,即機體與滅生因素鬥爭之過程,生存、成長、成熟,我勝病害也;傷殘、衰廢、死亡,病害競我也。”

人生觀就是觀人生,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觀:有享樂主義人生觀、厭世主義人生觀、禁慾主義人生觀、率福主義人生觀、樂觀主義人生觀等,人生觀通異世界才會紛呈多彩。人生由很多的元素組成,元素較多就出現了眾多的觀念,經總結以下十類人生觀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第一,家族觀(祖業觀、物權觀、後代觀);

第二,自身有限資源觀(時問觀、體力觀、金錢觀、人脈觀、精神觀);

第三,思維觀、思想觀、行為觀(消費觀、購物觀、學習觀、娛樂觀、交友

觀、閱讀觀、習慣觀、性格觀、命運觀);

第四,生活觀(戀愛觀、婚煙觀、生育觀、家庭觀、工作觀)

第五,健康觀(飲食觀、烹任觀、衛生觀、睡眠觀)

第六,奮鬥觀(努力觀、進步觀、掛折觀、固難觀);

第七,生命觀(生死觀、壽命觀);

第八,矛盾觀(順挫觀、是非觀、苦樂觀、榮辱觀、義利觀、得失觀、成敗

觀、禍福觀、審美觀、善惡觀、公私觀);

第九,安全觀(國防觀、消防觀);

第十,友誼觀、道德觀、信仰觀、使命觀、責任觀、幸福觀、誠信觀、感思

觀、意志觀、貢獻觀、集體觀、心態觀等。

人生中的要素太多,對保險的態度與認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表現出

個人的人生觀。舉例說明:

某人甲通過保險把孩子將來的大病、教育養老的事情安排好了。

某人乙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用操這份心,不用給孩子買保險。

某人甲與某人乙對特保險的態度反映出了後代觀生活觀等。

某人丙擔心自己一旦英年早逝,自己收入中斷,家庭經濟來源會出現問題,所以他買了保險。

某人丁認為自己不會這麼倒黴,就是英年早逝了,一死百了,死後啥也不知道,管不了這麼多,所以他不買保險。

某人丙與某人丁對待保險的態度反映出了生死觀、金錢觀、責任觀等。

保險中的人生觀——從本初悟道人生

這與保險無關,與人生觀有關

通過一些人對保險的認識,我發現有一些人沒有科學的人生觀,拒絕保險的觀點讓人啼笑皆非,略舉一二。

以健康險來說,健康險涉及一個人的健康觀。

某人甲:我孩子生過病了,以後就不會再生病了。

某人乙:我吃保健品,以後不會生病了。

某人丙:我們家吃飯葷素搭配,飲食很講究,我們不會生病的。

某人丁:我生大病,就在那兒等死,我不治療了。

某人戊:我是信主耶穌的,主會保佑我不會生病的。

以上這些回答真與保險無關,是與健康觀與思維觀有關。

對於有人認為生活條件好,飲食講究,注重保健保養就不會有風險的說法,我借用趙麗蓉、鞏漢林春晚小品《打工奇遇》一段臺詞統一回復:

鞏漢林:“這都是皇上當年享用過的,我告訴你,這東西都大補,要不皇上怎麼個頂個的益壽延年、長生不老呢。”

趙麗蓉:“也不盡然哪!”

鞏漢林:“怎麼著?”

趙麗蓉:“那同治皇帝21歲就沒啦,還有那咸豐、光緒,你算算!”

再以終身或定期壽險來說,這個保險涉及一個人的生死觀的問題,生死觀最能暴露人性了。終身或定期壽險能檢驗出人對死亡的態度。這類產品是當被保險人發生身故後保險才賠償。我曾經給一些已婚男士推薦此產品。某人甲:死後才能見到錢,買這個保險有什麼用?!(他的愛人聽後會不會涼拔涼的呢?)

某人乙:我死後,把錢留給媳婦,她拿著我的賠償金改嫁,我呢!(遇到這樣老公,心真該如墜冰窖!)

某人丙:一死百了,死後誰還能管這麼多?!

某人丁:我聽說不買保險好好的,一買保險就會出事,你賣這樣的保險給我,是不是咒我出事啊?

以上這些回答真與保險無關,卻與人生觀中的生死觀、生活觀有關。

我只能摘錄張雅文的《生命的喇成》中的一段話統一來回答:保險是家庭責任的分期付款,你可以說不需要保險。但是,你不可以代替你的子、兒女說他們不需要。雖然,人死去以後,可以一走了之什麼都不要但是,妻子、兒女活著卻萬事艱難,什麼都需要!”

一些人的人生觀是錯誤的,荒謬的,可笑的,表面上是拒絕保險,本質上是人生觀出現了問題,這還真與保險無關。

保險中的人生觀——從本初悟道人生

人生觀中的責任觀

保險涉及的人生觀內容很多,如金錢觀、生死觀、健康觀、生活觀等等,我不能一一詳述,在本書中我只講一個重要的人生觀,那就是人生觀中的責任觀。

女人為難男人的神間句:“當你媽和我同時掉進河裡,你先救誰?這是“患難見真情危難顯責任”的假設。這種風險假設,想測測男人在危難時對自己的責任。其實婆媳同時掉在河裡的風險概率太低了。

女人要問就問這樣一個問題:“老公,當你遭遇了風險(大病、意外身故、殘疾等),我、爸媽、孩子怎麼辦啊?”

比起婆媳一同掉到水裡的風險,病、殘死等風險發生的概率要大得多

受傷的概率是1/3;

死於車禍的概率是1/500;

意外身故的概率是3/1000

死於心臟病的概率是1/340;

人一生罹患大病的概率是72%;

據統計我國殘疾人口總數為8296萬;

人死亡的概率是100%,15歲至30歲年齡段年死亡率為1/2500;

失獨家庭(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至少有100萬個,且每年

以約7。6萬個的數量持續增加。

患難見真情,危難顯責任。當遭遇到人生風險,愛人、父母、孩子怎麼

辦?追問這個問題,比起追問婆媳共同落水的問題更有意義

在人生一帆風順時,很多人能夠實踐自己對家庭的愛與責任。在人

生兇濤惡浪時,有多少人能夠兌現自己當初的諾言?沒有周全準備,長遠

安排,曾經的誓言,最終變成了謊言。運用保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

們實現自己對家人負責的諾言。

風險不期而至,責任重於泰山。不能或不敢承擔責任是最大的風險

保險的人生觀就是在風險來臨時,承擔起責任,用行動兌現自己的諾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