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魏碑应从何碑入手?

用户4548576525810


魏碑是北朝盛行的书体,它继承了汉隶的笔法,字体多含隶意,结体严谨宽博,格调宏放,风格质朴,深受大众喜爱。

但魏碑数量众多,风格各异,其中还存在较多异体字甚至错误,初学者选择困难。

故初学魏碑一定要慎重,要选择艺术性得到公认的魏碑,比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

我个人较为赞同从《郑文公碑》入手。

《郑文公碑》是郑道昭的代表作。郑道昭字僖伯,北魏政治家、诗人、书法家,有“魏碑体鼻祖”之称,与王羲之并称“南王北郑”。

《郑文公碑》记述了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之父郑羲生前事略。

此碑分上下碑,上碑字小,无碑额,20行,每行50字,如今难以辩识。下碑字较大,51行,每行23--29字,保存完好。

《郑文公碑》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风姿,同时又有楷书的端庄。

此碑是隶书向楷书变化的过渡性书体,其笔法以圆笔为主,但又有隶书方折的方笔,它融篆势、隶意、草情于一体,集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之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康有为认为“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成具美”


也就是说,学魏碑选帖,入手时随便选任何一帖,都可以实现奠基的作用。不必有太多讲究。但由于受“取法乎上”观念的影响,多数人会在意入手选帖的问题,都希望事半功倍,甚至一步到位。其实这是一种一厢情况的想法。学着学着,你才会发现“欲成具美,须尽合诸家”。

魏碑也叫魏楷,是楷书向唐楷演化的过渡书体,具有强烈独特的艺术特征。康有为称之为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润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习惯上会把魏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方笔魏碑,一类是圆笔魏碑。

因为方笔是魏碑的主要特征,初学最好是从方笔魏碑入手。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等。


话题接龙


魏碑是一个楷书门类,艺术风格多变,比唐楷要丰富很多,但是也有些弊端,水平不一,错别字等等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学习魏碑的经历吧,仅供参考,水平有限

方笔是魏碑的特色,如果强化方笔,我建议从龙门二十品入手,字势浑厚,用笔爽朗

如果对字型有较高的需求,张猛龙碑无愧它魏碑第一的称号

如果就字数多,方便学习的话,建议看看李壁墓志

想张黑女哪些,比较娟秀,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我临的元桢墓志,写的不好请指点





赵华虎


魏碑从大的分类来看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大的部分,是以洛阳龙门石窟造像为代表

的一个大的系列,这其中的作品以龙门造像二十品

为特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始平公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和

【魏灵藏造像记】。这四块碑贴是魏碑书法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学习魏碑从此处开始当属正路,因为这种

书体以方笔为主,铺毫重笔,硬朗大气,线条及结构

造型简洁大方,是学习魏碑最好的基础版本。

第二个大的系列是北魏元氏系列书法,这个系列可学习

的资料就太多了,像【元略墓志】【元珍墓志】等等,

我认为这个时期的魏碑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高境界,

即便是后来的唐楷也无法与之比肩,但这类楷书相当

难学,初学者不建议从此入手。

第三个部分是以北魏摩崖造像为代表像【郑文公造像】等,

但这类碑刻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碑文一般受损严重,

在拓稿的时候变形更加明显,对初学者来说并不是很适合。

当然初学者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慎重的选择比较

合理,魏碑的起步阶段并不容易,需多加思考为宜。

附图作品:清代边寿民【行书七律诗贴】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杨半


因个人喜好而定,我是先临张猛龙,尔后习郑文公,问或写爨龙颜。可惜天资愚钝,写了几十年却仍不成形,当然我仅仅是写字消遣而已。

拙作几幅,博同道一笑。







闲云野鹤622624


《北魏司马绍墓志》全称《魏故宁朔将军固州镇将镇东将军渔阳太守宣阳子司马元兴墓志铭》。北魏永平四年 (511)十月十一日葬。志文十七行,行二十二字。原石清乾隆二十年(1755)出土于河南省孟县,后佚。嘉庆(1796-1820)初年,汤铭摹刻置孟县县学侧乡贤祠,世方有翻刻本,国家图书馆所藏。

此碑刻工精良,点画方峻劲健中富于弹性。可以领会隶书向楷书的演进转换,是笔意完备的楷书点画与成熟的楷书结体同步进行的。在此墓志书法中,我们可找到具有唐代楷书成熟时期特征的点画与结体,足见其对后世的书体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太湖水云间


《郑文公》圆笔之宗。《张猛龙》方笔之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