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放开文物市场就会刺激盗墓,这种说法对吗?

古瓷探史


幕已经落下了,这意味着戏已经结束了!连看热闹的人都已离开了现场,说刺激那是过去的事了。剩下几个幽情未尽,是谈观后感的时候了:

关于盗墓

盗墓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被禁止的,是违法行为,也是最忌讳的。面对现实不得不在此一提,虽然在我国盗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改革开放以来对古墓的疯狂盗掘是空前的也是毋庸置疑的。做为炎黄子孙我们这一代不要听听盗墓笔记乐中取乐,也不要看看鬼吹灯惊中求险,更不要事不关己掩耳盗铃。倒是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就在不太久远的时候,有红卫兵小将打着破四旧的大旗砸碎多少地上文物,而今地下文物十墓九空也成为历史,偶尔遇见海昏侯如此完整的墓葬实属三生有幸。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祖先的大不敬对民族大不敬。

关于文物

在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什么是文物,什么是古人留下的宝贝都成为疑问。不得已还是靠几个孤寡老人要么凭穿着分男女,要么看长相断亲子,究竟什么是文物都不能以科学认定,却要大谈特谈文物保护,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又是什么?既然我们这一代没有能力保护好地下文物,就应该承认现实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保护好地上文物,这才是当务之急。





量子收藏


你好,对于放开文物市场会不会刺激盗墓,个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盗墓多与寡,跟开不开放古玩市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因为中国有厚葬的习俗,所以一直以来盗墓现象都比较猖獗,历代都有发死人财的盗墓贼,甚至是新坟都会被盗,所以古人才会十分注重墓葬的防盗,这并不是市场放开才会有的现象。所以就算是全面放开市场,对于盗墓没有太大的刺激。


目前古玩市场本来就已经属于开放状态,国家只是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基本上是不管市场上会出现什么文物,可以自由交易古玩,就算市场上出现的青铜重器、元青花等国宝级文物(虽然都是假货),也不会有文物部门去干涉,更不可能去收缴。就算有珍贵文物出现在市场上,文物部门也只能花钱收购。

民国之前,古玩市场一直是全开放的,没有任何监管,那个时期古玩的价格相对不高,盗墓现象反而不如现在国家进行监管之后普遍。虽然现在盗墓也比较严重,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的发现和盗墓者的盗墓,到了十墓九空的地步,虽然跟古玩市场繁荣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跟中国悠久的收藏文化和盗墓文化有直接关系。



不管是盛世还是战乱年代,不管是开放市场还是不开放市场,都对于盗墓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就算是战乱时期,盗墓依然十分猖獗,不但有老百姓为了生存而去盗富人的新下葬的墓,还有专业盗墓者盗取古墓随葬品卖给古玩店,更有军阀有组织的动用军队公开挖掘大型墓葬,以充军饷。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各地文物部门对重点古墓的保护增强,盗墓的风险也相应增大,可以挖的墓也越来越少,再加上现在可以选择的行业增多,所以愿意去盗墓的人并不多,就算是国家全面放开文物交易市场,也不会刺激更多的人去盗墓,只会刺激更多的人去造假。


风云说收藏


十墓九空,就是答案。现在的文物政策是严格控制的,但盗墓仍然猖獗,打压国内交易并不能阻挡他们的热情。打压的结果是红杏出墙,珍品精品孤品通过走私,走出国门。海关想阻止,只是挂一漏万!一当出国,回归之路,则困难重重,千辛万苦,且耗资巨大。因之,文物法规必须得改,让民间珍贵文物,拥有物权,国内交易,有案可查,流失必究!别动不动就是国家的!公民拥有,只要不出国,就是国家财产,民富则国强。


竹下听风1


文物市场没放开的40年,为什么十墓九空?因为没放开照样被盗。一种是被动出土的,如基建,农村修房等,被动出来的文物,由于国家对上交文物只是精神鼓励,造成出土的文物私人不愿上交。如四川遂宁1991年一个叫王世伦的农民在自家菜园发现一千多件宋代文物并报告了文物部门,最后得了一纸奖状和500元钱。另一种是有意盗墓,发现了处罚很重,这是应该的。有统计几十年被盗墓有几十万座,除了有保护的墓外基本现在无墓可盗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几十万座墓出来的文物被民间藏家花钱保护起来的问题!这才是当今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否则都流失到国外,以白菜价被认可的老外收去了!


知古真


这种说根本不对!任何事物都具备双重性!放开文物市场是活跃国家经济!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肯定、开放于盗墓无关联、我们国家的文物有专门机构保护,目前基本上重大文物保护区被盗可能很小、而如果文物不开放,不流通,将会大批文物被破坏、被流失!所以文物开放流通更有利于保护文物!


顾林昌


收藏文物与盗墓是两个概念!国家应该加大打击盗墓的力度!但对已经出来的没有抓住盗墓违法者在市场流通也应该视为合法!不然加速文物破坏和走私活动!作为收藏者用自己钱收藏了文物是对文物的保护起了作用!说违法者人用自己的钱买过文物吗?收藏家用自己的心血钱购买了文物在国内交易应该视为合法!如今在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个人收藏是对文物保护起了重要作用!为了保护问世的文物国家应该鼓励民间收藏,也应该认可!同时要用智能手段加强保护文物重点区域,让盗墓者无机可乘!收藏者本身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只要不走私在国外在国内交易即活跃了文化市场又保护文物!无论藏在谁的手中只要文物在国内永远都是国家的!收藏者只是满足了自己的快感!任何东西的拥有只是满足了暂时,最终还是社会的!


雄关博物馆醉石山房


不流通即流失。

中国文物最近的一次大流失和盗墓狂潮,就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文物市场未开放的背景下:“要想富,盗文物,一夜变成万元户”。大量地下文物被盗掘,流失海外,当时都是整船整船文物走私。

国内不买没关系,海外市场有的是人要。把盗墓猖獗和内地文物市场开放相联系,是本木倒置的思维。



真相很简单


有人说,放开文物市场就会刺激盗墓,这种说法对吗?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有人说,放开文物市场就会刺激盗墓,这种说法对吗?


“放开文物市场就会刺激盗墓,这种说法”应该错得有些离谱,因为“放开文物市场”与“刺激盗墓”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任何联系,属于一种强加因果,“刺激盗墓”的是不当得利与司法腐败,而与是否“放开文物市场”没有任何关系。


相反的,成熟、稳健、合法的文物市场可以自发、自觉、自然地抵制、控制“盗墓”的发生于发展,毕竟只要能合法获取自身利益,铤而走险者会是极个别的穷凶极恶者,只要宣传得当,群众的眼睛是亮的,绝对不会都是见钱眼开者。


反过来,没有开放文物市场盗墓贼就真的少了吗?只不过是变相加大了文物外流的速度与力度而已。总而言之,“放开文物市场就会刺激盗墓,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不过是一种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强词夺理和自欺欺人的说法而已。


以瓷惠友


这个问题,我看是有些砖家提出来的,他们的观点是,放开文物市场=鼓励盗墓行为。其实,这是很荒唐的论调。文物市场放不放开,和盗墓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有间接关系。改革开放以前,盗墓的少是因为那时的人,整天忙于"抓革命,促生产"。忙于单位的学习,生产,对于文化领域,只有八个样板戏,对于文物的概念,只有博物馆里,有数的展品,完全没有能换钱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文物政策,仍然延续30年前的政策,政府专营,文物商店,可以把文物(有时甚至是明清官窑瓷器)廉价出口到国外换钱回来,个人卖给外国人,就是走私文物。结果是,文物走私没断,个人赚到了少许的钱,国家一点好处没得到,最后文物精品,在国外拍卖市场,高价拍出。钱全让外国人赚走了,如果国家还不放开文物市场,这个现象,就会继续演绎下去,末了,留在国内的文物普品,就会越来越多,精品会越来越少。

我有时候休息了,看到博物馆有展览的信息,也会过去看看,说心里话,博物馆的展品,破烂多,精品少。大部分都是市场上卖的地摊货。我总有一个疑问,作为瓷器的发源地,生产地,保留地的中国博物馆,国家的也好,省市的也好,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和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的中国瓷器分馆比美呢?中国的英语单词,就叫瓷器。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博物馆,让参观者参观以后,眼睛一亮,久久不愿离去呢?这恐怕不是光说几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从而激起国人对帝国主义愤恨,能解释的通的吧?这肯定和文物政策的落后有关。民间没有文物精品吗?我看未必。从我接触的藏家来看,不少人持有精品。为什么博物馆没有收购呢?我认为,

1,国家政策至关重要,对于民间精品,砖家第一个念头,就是让你捐了,第二个念头,就是廉价收购。从而导致,藏家宁愿把好东西,放在家里,传给子孙。也不愿意拿出来。

2.各大博物馆的所谓专家的眼光太差。从而导致不识宝。各大博物馆的那些专家,都是评职称,熬年头,熬出来的职称。不像市场的贩子,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吃亏上当练出来的。专家眼光看不懂的东西,贩子眼一搭,就明白了。所以博物馆收不到好东西。

3. 前几天看了文物法草稿,只能说,有进步。还没有放开步伐,还是保守。

再不放开文物市场,不仅盗墓的事情禁止不了,就是走私文物,一样禁止不了。只有彻底放开文物市场,才能首先减少文物流失,如果国内价格高于国外,谁还愿意冒风险走私?同时有序指导文物市场的流通环节,文化市场才能真正繁荣起来。即使,盗墓行为没有当场发现,文物也不会很快流失,国家才能及时发现被盗文物,并追回,从而减少损失。

4.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句话,不拘一格降人才。国家为什么不在民间,找一些相关行业的高手,聘为馆员,负责文物的收购呢?就像刚解放时的故宫,从古玩店里,请老板过去当馆员,从而造就了一批大师?不要再近亲繁殖了。长此以往,博物馆不会收到精品,破烂会越来越多的。要学国外的博物馆,有进有出。才会好东西越来越多的,光吃不拉,会涨死的。


永宝斋斋主


张志汤珠山八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