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专家呼吁恢复使用文言文,你们赞同吗?

蓝蓝的森林


扯淡!文言文就是束缚文人的工具!不但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有学问的,读起来也费劲,这什么时代?谁劳神费力弄这沒用的东西?哪个专家沒事愚弄民众?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除糟粕。要不然,满大街之乎者也,不要叫人笑话。


陆青青4


今天说要用文言文。明天是不是要用甲骨文字,我是一位中学生,我宁愿学科学,都不要文言文,宁愿写英语,都不原意写繁体字。因为我的生活中根本不需要文言文,繁体字,相信如果恢复繁体字,我的语文老师也会有意见。


用户8231800097149


非常赞同!文言文是最精炼最美的文字。现在人普遍肤浅是有原因的,这个道理用我女儿来做个例子,我女儿从小读论语,道德经,她在学小学语文时,进度很快,用她的话来说,现在的小学课文太简单肤浅,根本学不到任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学识字、白话文用词句型写作的知识而已。没有思想是最可怕,她都不喜欢课文上的文章,她说太浅薄,问答也幼稚。这是一个从小学传统经典文化,然后学小学语文的体验。很多人反对文言文,以为过时了,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经典从来不会过时,之所以是经典就是经得起时代变迁的,孩子学这些高智慧的文章,与圣人为伍,启点自然不同,古人从小就让孩子从论语学起,只读就行,先熟读,这样文章语法的美与做人做事的道理自然潜移默化深入了孩子的心灵,而不是现在幼儿园小学语文课本那些大白话的文章,用我女儿的话说毫无美感,她说孩子的智慧本来就有,学这些苍白的文章把孩子的灵性智慧都学没了!


隐居在都市


纯属放屁中国的专家太坑爹了,文字都应该改革,汉字特别麻烦,比如,锋_风_疯_峰_封_丰,就用一个代替最好,打字的时候特别省时间,古人留下的东西不一定都好,人类在进步,落后的东西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拼音和汉字组合最好,文字就是人类记录事物的工具,用字母一样记录历史。


海阔天空


非常赞同恢复使用文言文,这对于传承华夏文脉是必然的一步,不过不建议全面恢复使用文言文,要结合时代的特征,选择性的恢复!

使用白话文,简体字是时代的需求,对于现代信息量爆炸的大众传播时代,白话文和简体字的推广是大势所趋,是极其必要的。但这个推广和使用的过程同文言文的使用没有冲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对立,毕竟几千年的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精华都包含在文言文体系中,人为的切断这个体系意味着对自身文化的背弃。

现在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知识已足够满足日常传统文言文的阅读,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基础。但这个层面的文言文知识教授,只是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恢复使用文言文,这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在文化自信要求下的今天。

古代文言文使用是整个士大夫精英阶层的工具,现在已不可能再恢复到以往的使用层面,但在某一具体文体的应用上,可以选择性的恢复。

传统文言文应用的文体按照《古文辞类 纂》所划分分成: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 志、杂记等十三类。也可以分为:表、说、记、铭、序、辩、传等文体。

今天许多文体都以被放弃,但我建议可以恢复以下几种文言文文体,以保持这种文化的传承。

一、诗词曲赋的恢复(含戏曲)

二、祭文的恢复(重要的国家祭奠活动)

三、墓志的恢复

四、史志的恢复(清史,民国史)

由以上几个文体继承文言文系统,就足够了。其他文体则采用白话文,简体字。这样,白话文体系与文言文体系相互没有冲突,还会相互促进,使华夏文明永存。


云隐


恢复文言文谈何容易!文言与白话有着不同的历史。白话文的表达通俗易懂,代表了新时代的启示!虽然是新生事物但是已经被广大民众所接受!文言文历史悠久,但是需要较为深层文化底蕴……。从所谓的扫盲运动开始,认字、读书就甩掉了文言文的表述!现在恢复岂不是笑谈!只怕合格的老师都不多!


四个耳朵的老鼠


有的专家呼吁?呼吁的人一定不是专家!

文言文进步到白话文,文字向语言靠拢,全社会的人都可以熟练运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意识形态的进步,是历史潮流的前进。任何想阻挡这一历史潮流的人,都是螳臂挡车,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有谁不让你学文言文了?文言文就放在那里,你尽可以从中吸收那无尽的文化内涵。你也完全可以在你适合的范畴内随意使用。

有了白话文,我们的文字更丰满了,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内容,形式更充实了。我们的现代诗也有很多美篇,很多戏文苏州平弹等等,都是白话的。


西北风中的沧桑


现在流行复古,感觉什么都要恢复一下,繁体字要恢复,文言文也叫嚣要恢复,更不要说很多已经淘汰了的传统手艺了,也以中国国粹的名义要保护、要恢复。感觉中国人很容易复古。当然,复古也分几种,背后的导向、意义也不同。

有一种复古是精神的继承,像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是为了继承文脉、风骨。也有一些复古,则完全是创造力低下的表现。典型的就是明代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文学号召,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刻意古范“,以模仿为能事。

而反映到语言文字上,我们有文言文、白话文、古白话文,大概这三种形式。时代越靠前,越是文言文,时代越往后,越倾向白话文,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文言文彻底退出历史,直到今天,白话文已经有百年历史,时间上当然不能跟已经几千年的文言史相比,所以,我们要退回去吗?

支持者认为,文化不能断代,断层,而古典文献都是文言文书写,必须恢复使用文言文,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打开古人智慧。南怀瑾就持这种看法。而且大家都使用文言文,以后读古籍也不用翻译了。反对者认为,文言文跟简体字一样,都是为了降低知识门槛,普及文化,求的是更大的社会公约数,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掌握,而且文言文词汇量太少,古今对接上就是个问题。另外,文言文太一本正经了,远不如白话文轻松、鲜活、接地气。

仅仅从教育减负一项,也不该提倡什么文言文。文言文也好,繁体字也好,自有人去研究继承,文化也不会不用文言文就断了层。毕竟教科书上文言文一直是必学科目,以我国庞大的受教基数,总会涌现出一些对此有兴趣的专门人才,这已经是基本保障了。何必非要全民接受。

历史的发展滚滚向前,总有些人想走回头路,对于恢复使用文言文的专家倡议,你怎么看呢?


诗词桃花源


文言文只是书面文字而已,古时候都只在所谓士大夫之间流传和应用,何况是现代?个人认为,文言文可以中小学适当学习经典篇章,大学可以凭爱好选修,把文言文的文明经典保留下来,有人爱好和学习就可以了,所谓的“恢复和推广”就没必要了,时代不同了就要做适合时代的事。钻木取火也是古代传下来的,为什么不推广了?不实用、不方便,当然就不推广了。


维摩居士


说实话,之乎者也的,挺头疼的!

这一年时间,带孩子诵读了《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庄子》,《易经》,《皇帝内经选》,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每天都想放弃,太难了。

一年以后,终于明白为什么之乎者也,文言文的韵律非常严谨,古代是可以吟唱成歌的!

通过接触,文言文的魅力逐渐展现了出来。

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个字琢磨又琢磨,字字珠玑,穿越千年,依然能够把古人的智慧传递给后人。

以前有人说,最美的字,是文言文,经过接触,真实不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