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的起源是什么?

四真


答:

我们所处环境的万象变化跟昼夜长短息息相关。举个例子:白昼短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霜降,绝大部分的草木就会停止生长,那些例外的也会极大的放慢了生长,迁徙性的鸟兽开始因为食物而迁徙,个别不迁徙的鸟兽也会大大改变习性。伏羲弄清了昼夜变化的内在原理,制作了大历八卦。他观察到:

现象1:

白昼越短的日子,太阳高度角越小;白昼越长的日子,太阳高度角越大。(⚠️得出:昼长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现象2:

太阳从东片升起西片落下,总是在不偏东不偏西的时候达到弧顶,投下一天中最短的影子,即正北的影子全天最短。(⚠️得出:太阳升到最高,总是对应影子转到正北)

现象3:

正北前投下的影子和正北后投下的影子总是隔着正北影子,一一对称,影子长度和影子转角都完全对称。也就是说早上太阳的运行和下午的完全对称。(⚠️得出:要把太阳高度角变化和太阳水平转角变化放在一起研究,相互印证)

现象4:

在杠杆的一端画一个大圆,杠杆的另一端就会画出一个小圆。(⚠️得出:把太阳看成杠杆的一端,木杆杆顶看成杠杆支点,在杠杆的另一端,复制出太阳的运行轨迹。慢慢比对,岂不美妙?😊支点到投影壁的距离始终不变,不就是杠杆吗?😊)

应对:(⚠️⚠️神妙、圆满应对现象)

即:挖个半球型的大坑,在坑心位置立一根木杆,杆长等于半径,坑面刻上经纬线。经线刻度用来观察太阳水平转角变化;纬线刻度用来观察太阳高度角变化(⚠️给文盲解释一下小学数学:日出时,阳光平射过来,阳光和木杆成90度,坑面上木杆弧影等于90➗360圆长;阳光和木杆成60度时,木杆弧影等于60➗360圆长;阳光和木杆成45度时,木杆弧影等于45➗360圆长;太阳高度角变化1度等于木杆弧影变化1➗360圆长)如果太阳高度角均匀张大,木杆的弧影就会均匀变短。

⚠️先看看太阳在垂立面是否均匀转角?

在9点、10点、11点、12点位置画上经线,目的是保证水平转角均匀变化,把这4条经线做上刻度。杆影转到这4条经线时,分别记好刻度。马上能得出结果:4个数据有等差关系。太阳在垂立面上是均匀转角爬升。OK!⚠️初步结论:太阳运行很可能是,水平匀速转角运动,搭配两段,立面匀速转角运动。

投影轨迹示意图👇


伏羲发现1⚠️:留影轨迹都是形状相同的弧行线,这些半径相同的弧形线在同半径的球面上相互平行。任意选2条弧行线,经检验它们在立面上都是一样的匀速转角运动。⚠️伏羲得出结论:这些弧行线上午在立面均匀转角,木杆弧影依着经纬度均匀下降;这些弧行线下午在立面均匀转角,木杆弧影依着经纬度均匀上升。这些弧行线全天在水平面均匀转角!⚠️⚠️即有结论:白昼,太阳在水平方向匀速转角,在立面方向分为两段匀速转角。

太阳在立面上的转角速度(爬坡速度),在同一观测地是否长年不变?答:是的!爬坡速度白天和黑夜一样,黑夜又和白天一样,周而复始。观测验证如下:⚠️这个半球坑的坑口大圆,会被这些弧行线的开口落点截取,这些所截取的圆弧要么均匀变长,要么均匀变短;这个变量就是太阳水平转角的日变量,和正午时杆影弧长的日变量,同步、等比例对应。如果一天高度角少转了1分钟,那么水平角也会对应少转一分钟。

⚠️太阳高度角的推算:假设某地春分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度;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3度。此地夏至6:06分,太阳在哪里?答:全球各地春分日出时刻必是6:00,方向必在正东,60➗6=10度每小时。春分昼长12小时,太阳水平转角180度,180➗12=15度每小时。夏至6:00时,太阳高度角=83-6*10=23度。夏至6:00时,太阳水平角=正南-6*15=正东。所以,夏至6:06时,太阳水平方向在正东偏南1.5度,高度角24度。⚠️立夏9点太阳在哪里?答:83-60=23度,春分到夏至总天数约为92天,23➗92=0.25度每天;春分到立夏约为46天,0.25*46=11.5度;所以,立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11.5=71.5度;所以,立夏9:00时,太阳高度角为71.5➖3*10=41.5度,水平角=正南➖3*15度=正东南。

⚠️太阳高度角推算的现代版:

春分正午,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昼长12小时,太阳水平转角180度。北极南极的昼长也是12小时,太阳水平转角180度。😊所以,春分时,北极南极的太阳只能紧紧贴着地平面转动,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注意:春分那天,90度-当地纬度=当地太阳高度角。夏至那天,太阳直射点北移了约23度,90-当地纬度+23=太阳高度。比如北纬30度,90-30+23=83;北纬20度,北极90-90=0度。⚠️北极极点最大的太阳高度角是多少?答:太阳直射点最大只能北移23度,所以北极极点太阳最大高度角为夏至时23度。⚠️夏至时,站在北极极点,太阳是怎么运行的?凌晨时太阳在正北,高度角23度,很慢很慢的爬升,正午时,太阳在正南,高度角最大23.125度。😊没人去验证过,是计算出来的。⚠️为什么?答:很简单,同一个太阳,同一个地球,我们俩看见的太阳轨迹不一样,而太阳轨迹都是同一个地球自转的视觉效果。那么,唯一的原因只能是我们纬度不同,纬度差造成我们俩的地平面有转角差,各自的地平面遮挡住我们的视线。两地地平面转角差又等于纬度差;纬度到极点,地平面一整天跟太阳保持夹角不变,太阳看起来只能是等高旋转。

⚠️⚠️重申结论:一昼夜,太阳在水平方向匀速转角,在立面上也是均匀转角。⚠️做个效果模型:找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再找一根长度0.25米,直径2米,圈数182的弹簧;使弹簧南北朝向,套住正方形,再使弹簧北朝口略微朝上。⚠️这个弹簧就是太阳视觉轨迹,地平面把它切成昼夜2部分。我们把那些弧形线补全成昼夜连续运行的样子,是否很像很像这个弹簧?水平切面是否很像很像地平面呢?

⚠️伏羲把一年中坑面上最高的那条弧行线标为1;坑面上最矮的那条弧行线标为9。他认识到:任何一天日出时,木杆弧影都会等于四分之一圆弧。所以,四分之一圆弧长➖日中时影子弧长=An,An的弧长就能代表当天昼长!⚠️四分之一弧长是个常数,所以昼长决定于日中时影子弧长。观测日中时的经纬落点,我们可以知道:日中时影子弧长是均匀变化的;即有结论:全年白昼均匀变长,均匀变短。⚠️我们把它模型化:冬至昼数A1为上底,夏至昼数A9为下底,做一个等腰梯形,这是昼长变化模型;冬至夜数A9为上底,夏至夜数A1为下底,做一个倒立的等腰梯形,这是夜长变化模型;拼在一起,就是昼夜变化模型;马上就能知道中间日子春分秋分,昼夜等长。⚠️⚠️伏羲设定数字10=太阳运行一圈=昼数➕夜数=A5+A5=2*A5。

⚠️⚠️伏羲得出洛书结论:太阳运行一圈=昼数+夜数=春分昼数*2=10👇


⚠️⚠️伏羲得出第二个结论:夏至前a天昼长+冬至前a天昼长=2倍春分日昼长。就是说:隔半年的两个昼长相加等于10,即24小时;隔半年的两个夜长相加也等于10,即24小时。(河图结论)👇

伏羲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那天,表示为太阳轨道1,叫冬至。

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那天,表示为太阳轨道9;叫夏至。

从1到3,冬至-立春;从3到5,立春-春分;从5到7,春分-立夏;太阳轨道3到太阳轨道7构成春季。

从7到9,立夏-夏至;从9到7,夏至-立秋;正午太阳高度角7到9再回到7,构成夏季。

从7到5,立秋-秋分;从5到3,秋分-立冬;正午太阳高度角7到3,构成秋季。

从3到1,立冬-冬至;从1到3,冬至-立春;正午太阳高度角从3到1再回到3,构成冬季。

象帝伏羲总结出太阳运行规律河图洛书,给河图洛书,配上物候变化歌谣,即成大历:👇



⚠️夏至-立秋,太阳圆弧轨道下移了四分之一,从最高轨道9慢慢落到轨道7。日出从最偏北9慢慢回到最偏北与正东的中间处7。日落从最偏北9慢慢回到最偏北与正西的中间处7。

象🈯️:

1爻🈯️夜被昼严重压制;2爻🈯️夜日渐趋长;3爻🈯️物候表现隐秘,物候的由来非常隐秘,易被忽视。

始候,鹿角解(⚠️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雄鹿不再角斗)

二候,蜩始鸣(⚠️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雄蝉开始叫个不停)

三候,半夏生(⚠️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守田开始生长)

四候,温风至(⚠️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夏风开始闷热)

五候,蟋蜂居壁(⚠️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蟋蟀开始趴附在土墙上)

六候,鹰始挚(⚠️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鹰开始有攻击鸟的行为)

七候,腐草为萤(⚠️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蛀食草叶的幽虫开始化为明虫)

八候,土润溽暑(⚠️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天气变得热而潮湿)

九候,大雨行时(⚠️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开始有秋雨了)

⚠️立秋-秋分,太阳圆弧轨道下移了四分之一,从轨道7慢慢落到中心轨道5。日出从最偏北与正东的中间处7,慢慢回到正东5。日落从最偏北与正西的中间处7,慢慢回到正西5。

象🈯️:

1爻🈯️夜被昼压制;2爻🈯️夜日渐趋长;3爻🈯️物候表现正常,物候的由来可以推测,物候的去向可以预见。

始候,凉风至(⚠️天气渐凉,我这里开始有凉风了)

二候,白露降(⚠️我这里晨气液化为秋露,晨霜开始滋生)

三候,寒蝉鸣(⚠️越来越冷,我这里寒蝉开始哀鸣,它们快结束生命历程了)

四候,鹰乃祭鸟(⚠️食物越来越少,我这里鹰开始捕吃鸟)

五候,天地始肃(⚠️我这里天象物候开始向太阳神鸟和大地候母退却)

六候,禾乃登。(⚠️我这里庄稼成熟干枯开始收割)

七候,鸿雁来(⚠️北方晨露消失,大雁开始南迁到我这里)

八候,玄鸟归(⚠️杀机即将掌控局面,我这里深通局势变化的信号鸟燕子离开了)

九候,群鸟养羞(⚠️杀气开始主宰生机,我这里群鸟都吃得胖胖的以备来日艰难)

⚠️秋分-立冬,太阳圆弧轨道下移了四分之一,从中心轨道5慢慢落到轨道3。日出从正东5,慢慢回到最偏南与正东的中间处3。日落从正西5,慢慢回到最偏南与正西的中间处3。

象🈯️:

1爻🈯️昼被夜压制;2爻🈯️夜日渐趋长;3爻🈯️物候表现正常,物候的由来可以推测,物候的去向可以预见。

始候,雷始收声(⚠️我这里云端杀气开始剿杀生机,雷声渐无)

二候,蛰虫坯户(⚠️我这里蛰虫开始筑穴准备冬眠)

三候,水始涸(⚠️我这里只剩晨霜没有晨露了)

四候,鸿雁来宾(⚠️吊尾迁徙的大雁也赶到我这里)

五候,雀入大水为蛤(⚠️我这里候鸟都飞去水草之地觅食过冬了)

六候,菊有黄花。(⚠️晨霜猛烈,我这里菊花渐有枯色快凋零了)

七候,豺乃祭兽。(⚠️食物越来越少,我这里豺开始捕食同类)

八候, 草木黄落(⚠️晨霜猛烈,我这里草木枯萎飘零了)

九候,蛰虫咸俯(⚠️越来越冷,我这里蛰虫都藏匿冬眠了)

⚠️立冬-冬至,太阳圆弧轨道下移了四分之一,从轨道3慢慢落到最低轨道1。日出从最偏南与正东的中间处3,慢慢回到最偏南1。日落从最偏南与正西的中间处3,慢慢回到最偏南1。

象🈯️:

1爻🈯️昼被夜严重压制;2爻🈯️夜日渐趋长;3爻🈯️物候表现狂妄,物候的由来是“欲望膨胀,自以为强”、物候的去向非常疯狂)

始候,水始冰(⚠️我这里晨霜生就妄念开始对抗太阳神鸟,白昼也凝而不化)

二候,地始冻。(⚠️我这里霜雪生就妄念开始冰冻大地候母)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我这里冰雪越发张狂,不怕冷的雉鹑也被厚雪赶去水草之地觅食)

四候,虹藏不见(⚠️我这里杀气狂妄,晨露气机被缴杀,见不到彩虹了)

五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我这里气机要么遁向太阳神鸟,要么深藏候母怀抱)

六候, 闭塞而成冬。(⚠️我这里杀气狂妄,水面封固,泉水断流,一副终结候母的样子啊)

七候,鹖鴠不鸣。(⚠️我这里杀气狂妄,神鸟返升的信使寒号鸟也躲着不敢叫唤)

八候,虎始交(⚠️我这里老虎开始叫唤发情了;大象🈯️点:气机触玄玄)

九候,荔挺出。(⚠️我这里马蔺开始挺直,大象🈯️点:气机触玄玄)

⚠️冬至-立春,太阳圆弧轨道抬升了四分之一,从最低轨道1慢慢升到轨道3。日出从最偏南1慢慢回到正东与最偏南的中间处3。日落从最偏南1慢慢回到正西与最偏南的中间处3。

象🈯️:

1爻🈯️昼被夜严重压制;2爻🈯️昼日渐趋长;3爻🈯️物候表现隐秘,物候的由来非常隐秘,易被忽视。

初候,蚯蚓结(⚠️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蚯蚓不再往里钻了)

二候,麇角解(⚠️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雌獐不再反抗雄獐纠缠)

三候,水泉动(⚠️不知道缘起为什么,我这里晨霜开凝,泉水开流)

四候,雁北乡(⚠️不知道缘起什么,大雁落脚地日渐向北)

五候,鹊始巢(⚠️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喜鹊回来筑巢)

六候,雉雊(⚠️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雄雉鹑开始争抢领地)

七候,雉乳(⚠️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雌雉鹑接受交配)

八候,征鸟厉疾(⚠️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晨露返生,见到大雁了)

九候,水泽腹坚(⚠️不知道缘起什么,我这里水泽冰盖与河岸分离了)

⚠️立春-春分,太阳圆弧轨道抬升了四分之一,从轨道3慢慢升到中心轨道5。日出从最偏南与正东的中间处3,慢慢回到正东5。日落从最偏南与正西的中间处3,慢慢回到正西5。

象🈯️:

1爻🈯️昼被夜压制;2爻🈯️昼日渐趋长,物候趋势生发;3爻🈯️物候表现正常,物候的由来可以推测,物候的去向可以预见。

初候,东风解冻(⚠️我这里春风开始融化陈冰积雪)

二候,蛰虫始振(⚠️我这里日渐回温,冬眠的蜇虫开始苏醒)

三侯,鱼陟负冰(⚠️我这里冰面消融,游鱼也能顶破它)

四候,獭祭鱼(⚠️我这里水体渐温,河獭欢快的捕鱼)

五候,雁北(⚠️北方晨露返生,我这里大雁飞往北方了)

六候,草木萌动。(⚠️晨露渐多,我这里草木开始萌芽)

七候,桃始华(⚠️晨露渐多,我这里桃树开始开华)

八候,仓庚鸣(⚠️黑夜优势将尽、春分将来的信号鸟黄鹂开始鸣叫求偶)

九候,鹰化为鸠(⚠️我这里肃杀草木的晨霜全化为滋长草木的晨露了,好杀的霜鸟秋鹰终于变成了会哺乳的露鸟春鸠)

⚠️春分-立夏,太阳圆弧轨道抬升了四分之一,从中心轨道5慢慢升到轨道7。日出从正东5慢慢回到最偏北与正东的中间处7。日落从正西5慢慢回到最偏北与正西的中间处7。

象🈯️:

1爻🈯️夜被昼压制;2爻🈯️昼日渐趋长;3爻🈯️物候表现正常,物候的由来可以推测,物候的去向可以预见。

初候,玄鸟至(⚠️生气开始压制杀机,我这里深通局势变化的燕子回来了)

二候,雷乃发声(⚠️我这里云端生气开始呵斥杀机)

三候,始电(⚠️我这里云端生气开始冲击杀机)

四候,桐始华(⚠️我这里梧桐树开始开华)

五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我这里杀机全无,盛景啊!牡丹开华报信了)

六候,虹始见(⚠️露华啊,晨露华发开始看见彩虹了)

七候,萍始生(⚠️浮生啊,游萍开始生长了)

八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繁绒啊,露鸟春鸠收工,求偶双飞)

九候,戴胜降于桑(⚠️唱盛啊,戴胜鸟开始炫耀鸟巢鸣唱求偶)

⚠️立夏-夏至,太阳圆弧轨道抬升了四分之一,从轨道7慢慢升到最高轨道9。日出从最偏北与正东的中间处7,慢慢回到最偏北9。日落从最偏北与正西的中间处7,慢慢回到最偏北9。

象🈯️:

1爻🈯️夜被昼严重压制;2爻🈯️昼日渐趋长;3爻🈯️物候表现狂妄,物候的由来是“欲望膨胀,自以为强”、物候去向非常狂妄。

初候,蝼蝈鸣(⚠️我这里营生于地底的蝼蛄生就妄念,不怕鸟出洞叫唤)

二候,蚯蚓出(⚠️我这里营生于地底的蚯蚓生就妄念,不怕鸟出洞爬行)

三候,王瓜生(⚠️我这里多年生的藤类植物王瓜生就妄念,不怕藤死蒂果了)

四候,苦菜秀(⚠️我这里苦菜生就妄念,不怕被采收不苦美味了)

五候,靡草死(⚠️我这里田间杂草生就妄念,自以为强不再生个没完)

六候,麦秋至(⚠️我这里麦禾生就妄念,自以为壮不再长个)

七候,螳螂生(⚠️我这里雄螳螂生就妄念,不顾性命交尾)

八候,鹃始鸣(⚠️我这里杜鹃鸟生就妄念,开始模仿它鸟鸣叫,试图引诱它鸟来孵卵)

九候,反舌无声(⚠️神鸟无声息的折返,大象🈯️点:物候趋势开始反转)

👇太阳轨迹-昼夜相搏-万物演化同步图


⚠️我们先去天文馆问问昼夜规律是否这样?四季是否这样变化?太阳视觉运行是否如此?答案:是的!⚠️⚠️最最重要的问题再问一下:太阳历法是不是要这样观测出来的?或则说圭表是不是这样来测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节气的?答案:是的!

提供几个侧面证据:

一:“圭”像不像经纬线,像不像在量太阳高度角?像不像在测量弧影长度?把甲骨文“卜”都看一遍,它们像不像在量太阳的水平转角?

二:同样的分割思路来观测恒星的视运行

1、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了恒星转动的视觉效果,我们每天同一时刻去观测,就排除了地球自转的干扰。也就是说同一时刻观测恒星一年刚好转一圈,一个季度转90度。2、地球自转一圈,恒星的视觉效果也是转动一圈。3、地球公转是逆时针转动,自转也是逆时针转动,所以恒星运行的视觉总效果是公转自转叠加,1年比天数多转了一圈。4、己知有颗恒星春分夜里12点整在北天极正东方(北斗)。

⚠️计算此恒星的位置:

夏至夜里11点16分这颗星在哪里?春分到夏至顺时钟+90度;24点到23点16分,逆时针44分,即逆时针11度;北天极正南偏东11度。

立冬过后5天,夜里9点32分这颗星在哪里?春分到立冬逆时针135度,再顺回5天即逆时针130度;24点到21点逆时针3*15度,再顺回8度,即逆时针37度;总逆时针167度,即北天极正西方偏北13度。所有恒星任意时刻都可以套用这个计算方式!

三:我解释日影的变化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了日影变化的视觉效果,我们每天去观测同一条经线上的日影变化,就排除了地球自转的干扰。比如说,某地春分日,日出到日中时间段,经纬墙上杆影变短12米弧长,即每小时变短2米弧长;此地夏至日,日出到日中时间段,经纬墙上杆影变短16米弧长,也就是说,夏至那天日出到日中用了8小时,天文时刻正午12点-8小时=4点日出,太阳每小时顺时针转15度,任何一天天文时刻正午12点,太阳都应该在正南,正南-6✖️15度=正东。任何一天的6点,太阳都应该在正东,所以当地夏至日出角度应该是正东-2✖️15=正东偏北30度。问题来了,此地春分和夏至的中间日(立夏),经纬墙上杆影变短12米弧长时,应该是什么时辰?很简单,春分日中,杆影应该变短12米弧长,夏至日中,杆影应该变短16米弧长,中间日立夏日中时,杆影应该变短14米弧长,现在变短12米弧长,还差日中2米,需要1小时,即时辰应该是11点或者13点。总之一句话,先算出当日正午杆影应该多长,再看杆影与正午相差多少,除一除就行了。

四:分割思路的再统一

地球仪放在课桌上,随意拨动球体。这个运动可以分解水平转角运动,垂立面运动。我们假设垂立面上不是转角运动。当上海水平位置指向正南的时候,我们任意改变速度拨动球体,为什么还是不能使上海在垂立面上错开?😂因为水平面转一圈,垂立面也转一圈啊。绝大部分的历书在立面或水平面上研究影子长度变化,这太可笑了,稍微辩证就能知道,分割成线性变化,无法再统一回去。😊伏羲举着圆规笑:同一个太阳,它水平跑一圈,它垂立面也跑一圈,明摆着高度角是分割后的统一点。

五:思路上的证据!

第一个得出太阳运行规律的人,他明显认识到:杆顶与投影墙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就能使太阳、杆顶、落影这三者形成完美的杠杆,太阳水平转动、垂直面转动都能完美的复制。基于这个思路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半球坑来投影杆顶。或许“伏羲仰天俯地取象于天制作了大历”就是指挖个半球坑复制了太阳运行吧。半球坑还有附带的好处:可以很方便的研究月亮轨迹,预判当地是否有日食、月食。这样远古时代的日食月食预判记载也就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有个记载:有位祭司因为喝酒错过了观测,没有预判出日食被砍头了。如果记载是真的,那说明日食预判是前期观测为主,简单计算为辅。而不是像现在复杂计算为主,观测验证为辅。(⚠️古人日食观测原理:360➗29.53=12.19;12.19*14.5天=176.75;180-176.75=3.25度;3.25*4分钟=13分钟;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选择14.5天前,在圭墙上记下月亮轨迹。比如18:00的轨迹,时间改为初一5:47即可;在圭墙上提取初一太阳轨迹。看2条轨迹有没有交叉,交叉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交叉,就计算太阳时间、月亮时间是否能合上,时间合上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很小!😊放心喝酒吧,你不会被砍头!

讲到这里,我已经把八卦的每一个符号具体什么意思都解释清楚了,甚至河图洛书,圭表,历法制作,观星计时,日食预测都解释了一遍。⚠️我的说法符合科学实际,经得起检验,证据链基本做到了连贯一脉相通。所以😊神神叨叨的八卦解读不要在我面前现宝。


四真


八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时代就是中华文化的开始,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在伏羲那个年代,还没有系统的文字。所以伏羲每每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就在思索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并表示这些自然现象呢?

伏羲首先画出了天与地的符号。用三条横线表示天,用三条断掉的横线表示地。也就是今天的乾卦与坤卦。

例如形容天,因为天上的云层都是一层一层的,就用三条横线来表示天空。地下的山脉层峦叠嶂,相互之间分开,就用三条断线来表示地。

伏羲参悟了宇宙万物之谜,悟出和道理后,将其记下,形成了八卦。



所谓的八卦就是8个符号,分别代表了宇宙万物,在宇宙观上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

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八卦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八卦的创立对华夏文明影响深远。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闲话


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人要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观察和认识。阴阳概念的产生和形成就是先民对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直接观察得出的结果。先民抓住宇宙间“一阴一阳之理”《朱子大全.易纲领》,发现了自然界天地、日月、昼夜、男女、炎凉、成败、上下等等现象,无不存在普遍的相互矛盾,因此产生阴阳的看法。先民从长期的生活中感受道,万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才能发育成长,因此阳代表刚健、积极、进取的一种属性。万物在阴暗的地方或者月光照射下,则缺乏生命力,处于休息或者消退的状态。因此,阴具有柔弱、退守的属性。

从阴阳的两种属性,出现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为什么会用这两个符号代表阴爻和阳爻呢?学者作了种种推测,有的认为阳爻代表男根,阴爻代表女阴。这种符号,是古代生殖器崇拜观念的一种遗存。有的认为阴爻和阳爻是卜筮时用的竹节的一个象征。


阴阳概念的形成,为八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关于八卦的孕育过程,《周易.系辞》中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认定来说,八卦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形成的。


所谓的太极生两仪,是世界由混沌状态分出阴和阳来。然后,“两仪生四象”,是从阴阳中分出四象“少阴、少阳、老阴、老阳”。然后,从“四象”中分出八卦来。


所谓的八卦,就是先民以阴阳符号为爻,三爻一叠,各种不同的阴阳爻组合,刚好有八种形式,分别是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

八卦分别代表自然界: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泽等八种基本元素。


从阴阳到八卦,从八卦两两相重推演出六十四卦,都是按照观物取象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些物,都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这些象,则是生物钟有象征意义的象。


1979年,在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发现,出土的骨角和鹿角枝上,有数字益的刻纹。上面有“一”、“八”等数字符号。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个鹿角有四组数字重卦,和殷商时期的数字重卦极为相似。


1989年,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发现新石器目的,目的有玉龟和玉片,玉片为长方形,长11厘米,宽8.2厘米,内圈刻者方形八角图图案。内外圈之间有八条直线将其分为八分。每一份内各刻有圭形箭头,玉片的芳心八卦形象征太阳,八角是向四面八方辐射的光芒。太阳居中,大圆的八个方位和季节和八卦都是对应的。震在东北,为初春,离在正东为仲春,兑在西南为初夏,乾在正南为盛夏。巽在西南为初秋,坎在正西为仲秋,艮在西北,为初冬,坤在正北为寒冬。石片所刻图像,应该是原始八卦。又根据石片图形边缘的钻孔之数4、5、9、5(以五代表十),他符合《尚书.洪范》中的五行中生数,还原中宫五。从玉片可见,在五千年前,已经有了八卦的理论。

其后,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也发现了距今8600多年的的八卦文字和八孔骨笛。贾湖遗址的发现,都与八相连,也和伏羲画八卦的时代大体吻合,有力地说明了八卦的起源。


商业风尚人物


对于这个问题要从概念上搞清楚到底是想问什么,是问八卦卦象的起源,还是问包括卦义在内的八卦的起源,还是问易经的起源,这些是完全不同的问题。首先建立起一些概念:八卦的卦象是一套二进制的数,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都是二进制的数,这些二进制的数是一套完整的自然科学的系统。再建立一个概念:易经的卦义是一套哲理或者规律,是一套社会科学的系统。最后一个概念:易经是一套卦象与一套卦义的结合,即易经是一套自然科学与一套社会科学的完整的体系,也就是易经是一套整体的科学体系。

易经八个单卦对应的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如图2、4所示,六十四卦对应的数字如图2、5所示,

之前也有人将卦象与二进制数相联系,但将方向搞错误了,卦象与数字的关系搞错误了,所以下面就进行不下去了。本人纠正了这个错误,建立了卦象与二进制数的正确关系,并且在本人对易经的全部诠释中都应用了这些数字,得到满意的结果。

本人在今日头条上进行了《易经新论》的连载,现在已经发布到126集,这里面就是以卦象的二进制数为基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收看。

由于这里的问题是关于卦象的问题,所以关于易经的卦义及其卦象与卦义的结合这里就不论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连载中得到更多的内容。


于雁鸣的哲学与易经


说起八卦,人们自然会想起伏羲。东汉许慎就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得很清楚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了。材料庖牺氏就是指的伏羲。但是颇多传说的成份。

其实对于起源还有其他的说法,

1.一些国内处的学者主张那阳爻和阴爻代表就是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这八卦代表着男女相交分离以及男近女、女近男各种情况。2.也有人认为那是由文字或图画符号发展而来。“伏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也有人说八卦就是古文字,八个汉字。法国的拉克伯里和刘师培就是这么认为的。3.余永梁《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还有日本的三上义夫认为,那是龟卜兆纹与卜筮所用的算筹。4.汪宁生在《八卦》的起源一书说,那是古代巫师卜筮时用来表示偶与奇数的符号。5.刘钰说,八卦的起源来自于土圭占日。卦画是据土圭测影而来的。6.还有人说,那八卦就是八条绳索,源于结绳记事。

大家在网上搜一下,关于八卦起源的研究文章很多,众说纷纭。

1987年6月在安徽含山凌家滩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组玉龟,玉版,给我们找到了先人八卦起源的实证。

据测定,这座墓距今四五千年了,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这似与伏羲的传说相佐证。下面我们就看下这考古材料吧。

玉龟分为背甲和腹甲两部分,玉版置于两甲之间。背甲两侧和腹甲甲桥都有两个小孔,可以用绳子两甲固定。另外,背甲前部四个小孔,腹甲也有一个小孔,推测是为了串连甲内的东西。

玉版为方形,两短侧各有五个小孔,长侧有九个小孔,另外一长侧两端有两个小孔,正面有复杂的图纹,中心有小圆圈,内绘八角星形,外面有大圆圈,以直线分割成八等份,每份有一饰叶脉纹矢形。大圆圈外有四饰叶脉纹矢形,指向玉版四角。如上图。

那这么多的线条,图纹,还有小孔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我们会想到史籍中的记载“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自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从上文可知,中国对龟有灵异的信仰起源久远。而玉龟玉版可以说就是一个新的证据。

先说下那个玉龟,

考古学家俞超伟就曾推断指出,那些小孔是为了把两片甲固定起来,应该是先把物品放进两片龟甲中间,然后把两片甲拴紧,再进行摇晃,最后分开龟甲,看物品是什么状态,他说这是最早期的一种龟卜方法。

其实类似的龟甲,已经多次出现在考古发掘中了,比如大汶口文化的山东中南部至江苏淮北一带,而其他南方地区也有出现。省份有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地。那龟甲的形制大多有背甲腹甲同时出现,甲上也多有空孔,还有涂着红色的。龟甲里面有多有一些小石子,骨针,或骨锥。有的地方发掘的和含山的非常相似。

至于年代,有的已经早到了大汶口文化早期,河南舞阳贾湖墓葬又比大汶口文化早期早了一千多年。而且舞阳出土的龟腹甲背甲上面还有类似甲骨文的符号。这说明什么呢?龟甲在七千多年以前就赋予神秘的意义。另外有意思的是,画八卦的伏羲所都的陈就在淮阳,离舞阳不远。这给了人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的余地。

我们再看下那个玉版,

一看到这个玉版上的图案,我们就会想到八卦。为什么?因为它明显的表现出八方呀。自古以来,八卦就认为同八方有关。十翼之一的《说卦》就明确列出八卦的方位。再看这玉版是方形的,上画圆形,标出八方,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的体现。

大家看看这个图,是不是和玉版的图有类似之处呢?实际上这里有一个用圆形方形和线条来表示宇宙结构的图纹,叫规矩纹。上面包含了八方,青龙朱鸟白虎玄武四神,二十八宿等等内容。考古学家饶宗颐就指出,凌家滩玉版的图纹就表示出了方位与数理的关系。与规矩纹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说明本文参考李学勤《论含山凌家滩玉龟玉版》鲁凡若木《八卦的起源与原始思维》。


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儿


伏羲一画开天,这一画,

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太极,

而这一画所生出来的阴爻 和阳爻,就是两仪。

八卦是根据四象的阴阳变化生出来的。

大自然中最主要的元素,就是天和地,

所以伏羲首先创造了天的符号。

八个卦象,代表的就是地球上的八种自然现象,

天,地,水,火,雷,风,山,泽。

天被称作乾,

地被称作坤,

水被称作坎,

火被称作离,

雷被称作震,

风被称作巽,

山被称作艮,

泽被称作兑。

在八卦中,天为乾地为坤,

所以在中国的文字中,常用乾坤两个字,来代表整个天下。

天会有三种可能的变化,

一种是天上面起变化,

一种是天空中起变化,

一种是天底下起变化;

地也会有三种可能的变化,

一种是地上面起变化,

一种是地中间起变化,

一种是地底下起变化。

三个并排的长横代表天,

地是三排中间断开的两小横。

天下面动——风;

天空中动——火;

天上面动——泽。

地下面动——雷;

地当中动——水;

地上面动——山。

这就是八卦符号的来源。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一天从早晨起来,它就是从少阳到老阳,

从黄昏开始就是从少阴,然后到半夜就是老阴。

一年来看,春夏是阳,秋冬是阴。

可是,

如果八卦老是用这种很具体的东西来象征、来代表,

那八卦的作用就不大了。

所以我们的圣贤是非常高明。

他就把这八个自然现象里面的特性萃取,

把它的精华萃取出来。

然后他发现,所有跟人类相关的东西都离不开这八种特性。

这八种特性正好配上八种自然现象。

因此就把八卦由原

来的“天、地、水、火、雷、风、山、泽”

变成“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我们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特别注意这个“生”字,它不是“分”。

伏羲创造出八个代表大自然规律的卦象之后,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画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图。

这个伏羲画卦图一直保留直今。

其实八卦图告诉我们一件事情,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伏羲八卦图是后人根据伏羲的阴阳八卦画出来的,

它既被称为阴阳图,也被称为太极图。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易经》最后三画为卦,

就是我们看到卦象的三个横线,

也是因为三画卦揭示出了,

宇宙中阴阳共存,阴阳互动,

阴阳互变的基本规律。

伏羲当年画八卦图,是想告诉人们宇宙的自然规律,

而人类是自然之子,自然的规律,

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是相通的。

伏羲八卦图最重要的作用,

就是告诉人们所处的位置,

而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中国人叫“守时待命 ”。

我守那个时,时一到,我马上就出动,很快就完成了;

时没有到,你就动了,人家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反而干不成。

时一到当机立断,时未到能拖就拖。

“不占而已矣 ”——《论语》。

孔子学《易经》学了很久才感慨说,不占而已矣,

后来荀子总结为“善为易者不占”。

通俗一点说,如果你德行兼备,会需要去求福吗?

肯定已经成为一代伟人了,也就不需要了;

如果你有仁有义,问心无愧,需要去求吉吗?

人善自有天助,更加不需要了。

所以反过来说,那些想求神拜佛、趋吉避凶的,

大多数都是心里有鬼,良心有愧的。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所谓定位只做三件事,

第一个,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第二个,你怎么样守位,那个位要守得住,守位就是守分;

第三个,不断的改善,越做越好。

目标正确,方向正确,方位搞清楚,远远比速度更重要。

三画卦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替人类在天地之间,做好了一个很明确的定位。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中国人说天,就包括地在内,

凡是我们讲人的都包括男女在内,

所以“天地人三才”,

后来就变成“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

天发挥它的特性,地发挥它的特性,

人顶天立地,把天地的特性整合起来,

使得宇宙越来越进化,这是人的责任。

伏羲的三画卦,上画为天,下画为地,中间一画就代表了人,

而人在宇宙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伏羲对天地人三才的认知,

后来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

几千年后发展出来的儒、法、道、墨、 农等诸子百家,

都是继承了天地人三才的思想。

我们从拔河里面得到,一方向,二定位,三行动,

到今天为止,所有的管理其实都根据这个来的,

先把远期的目标先看清楚了,

然后找清楚你的市场定位。

一就是阳,二就是阴,三就是变化,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然后就生万物了,三是代表变化的。

然后就看到一个卦,它分成上中下,就是天人地。

你看天的时候是看什么,看时的变化,

看看太阳,中午了,

天所重在时,所以我们叫天时,

地所重在利,叫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人一定要合作,一定要有团队。

伏羲上观天文,下视地理,中察人世,

创造出了既简单,又蕴意丰富的三画卦,

但是在我们所看 到的《易经》中,一共有六十四卦。

天有阴有阳,地呢,有阴有阳,人呢,有阴有阳,

合起来就六个了。

从下面往上去,一二三四五六,

天是五跟六,地是一跟二,只有人在三跟四。

天底下只有人会不三不四,

其实不三不四,就是不仁不义。

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

六就是两个三,所以我们后来把它叫重卦,

我们没有叫六画卦,我们叫重卦,

八个卦,两个两个重起来,

八八就六十四卦,所以一切都是很自然产生的。

六十四卦叫满卦。

因此,

我们还是以三画卦一直传到现在,

所以我们就讲八卦,很少讲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八卦的变化。

现在很清楚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部分完整了,

所以八卦围起来,画得很清楚,

后面什么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

统统是演化,无所谓什么创造,无所谓演化,它是同时存在。


2分钟看世界


八卦的起源,实际上就是上古神人伏牺根据白天光线的强弱和月亮的圆缺而画出的八个图象。


八卦小一


八卦的起源是什么?这是个追本溯源的问题,一不小心引用的方方面面就多了,来个简单的回答吧:“葭管飞灰”!

如此简单,但也得解释一下。

首先,学习《易经》而未跟从过师父的人,是不注意这四个字的,甚至不明所以。伏義氏创制八卦,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并结合“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俯仰天地万物”而成八卦。

可以这样理解,很久以前,人是穴居,而到伏義氏时代,是半穴居,即一部分宅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此时,人们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宅内火堆的灰烬会无风飞扬,而盛水的器物则会无故发出波纹;

针对此现象,古人开始记录并研究,用芦苇的内膜烧成灰,放到芦管中,插入地下,当有地气波动时则“飞灰”,这样找到了24个时间点,即是“察地”;

同时仰观天象,帝车所指,四季分布,也找到相应的24个时间点,即是“观天”;

这24个波动点,因是一气相连,类似于竹子,有节处称“节”,节与节之间通“气”,就叫24节气,而伏義氏测出每个节气的阴阳属性后,每三个为一组,“挂”之以观察天气变换,共八组,称“八卦”!

至此,八卦创成,先天八卦的排序也形成了,“葭管飞灰”的另一个产物,是“律吕”,即中国中国古代音阶的形成。

管窥之见,望指正。


归数斋术数


这个问题有意思。 八卦的起源是嘛呢?

为此,我们先把八个卦搞清楚,用我们老师的话说,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这八个卦。八卦就是《易经》,《易经》就是八卦,连起来就是易经八卦。八卦是什么?就是我们从宇宙万象里面,归纳出八种基本的元素。宇宙构成的元素,我们从《易经》里面得到的信息有八种,就是跟我们人类生活最习习息息相关的那八种。

第一种:天。老实说,没有天,什么都没有了,一片寂静,动植物都没有,不成世界。有了天,我们一抬头看到了。我们一低头马上就会看到底下,底下就是地。所以天地这两个是没有人会离开的。人一旦离开天地,也可以偶尔做做航天人,你很荣耀,非常好,如果让你从此离开地球,永远做个航天人,你愿意吗?我不知道,想想还是地球好。天地是我们人的根本,离不开的。

天地之后你马上会想到什么?马上想到水与火。没有水你活不了,没有火你吃什么?你这样去想,就非常清楚。《易经》本来就是从自然里面去把它萃取出来的一些道理。所以天地水火就是四个最基本的东西。天地水火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有时候火太大了,很热,我们开始扇扇子,希望风来,可见风很重要。这个风来了以后,你马上会想到跟风相对的是雷。打雷的时候那种感觉跟风来时的那种感觉经常是对比的。所以天地水火雷风。

然后你会想到,这个风为什么从那边进来?为什么不从这边进来?你一看:啊!原来山挡住了!怪不得风从那边来。所以山又变得很重要。那山挡住风,风从那边来。那边是什么?那就是海,也不一定完全是海,也可以是泽,是湖,是河。你看很多地方没有海,就把泽叫做海。像云南,云南说海子,海子,就是一个湖,一个泽,一个潭。这样八样东西就出来了,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所以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这八种东西彼此互动。你看:雷跟风互动,雷跟山互动,跟天互动,都可以的。一个雷可能打到天上去,一个雷可能从地下跑出来。所以我们就把这八种现象定为八个经卦,就是基本卦。而且这里面,它只分成两个小系统。一个就是跟天有关系的,一个跟地有关系的。所以非常容易记。

伏羲氏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宇宙虽然有着万物万象,但都是由八个基本的元素构成,这就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那么伏羲氏就利用阴和阳这两个符号的变化组合来代表这八个自然现象。


黑骏马28185760


八卦的起渊是什么?

从古至今,八卦被称为无字天书,是因为它神奇而奥秘的科学理论,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中外很多学者一致认为,世界上最智慧的三本书是——中国的《易经》,印度的《吠陀》,欧洲的《圣经》。这三本书中,《吠陀》和《圣经》都兼有史书和宗教典籍的性质,而《易经》则与历史和宗教毫无直接关系,它探讨的是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其神秘性和争议性远超《吠陀》和《圣经》。关于它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虽从未停止过探讨与研究,但直到目前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迷”,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起源说:

1:起源于天文学。其理由是八卦的“卦”字,“从圭从卜”。圭——土圭也。即用泥土堆垒而成,用来测日影而用。从卜,后来测日影不用土圭,改用标竿代之,为了保持标竿垂直,标竿上挂一绳子,绳子下悬一重物,故象“卜”字,因此认为八卦起源于古代天文学。

2:八卦起源于文字。如古字坤、震丶坎.丶兑而衍为八卦。

3:八卦是伏羲时代的八个官的符号。管天的叫乾丶管地的叫坤丶管雷的叫震丶管水的叫坎丶管山的叫艮丶管风的叫巽丶管火的叫离丶管泽的兑,所以说有人认为八卦来源于官名。

4:八卦起源于占卜。远古时代早就有物象占丶天象占丶星象占等,故起源于占卜。

5:八卦起源于“河图"丶“洛书”。相传古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丶有神龟出自于洛水,背负“洛书”。伏羲得知后,根据“河图”丶“洛书”上的阴阳点而画八卦。

6:八卦起源于数字。古代记数的方法是划道道,一数画一丶二数划二丶三数划三等。

八卦阴阳符号的起源问题,与八卦的起源一样,也是悬而未决,传说很多。

1:说取于男女生殖器。

2:取于古代用来占卜的竹节,一节为阳,二节为阴。

3:说天一色为阳,地有水陆之分为阴。

总之,《易经》八卦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我国最早的文化典籍,对文字丶儒学丶道教丶中医丶哲学丶术数丶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量影响,现代科学的应用都有《易经》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