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军使用的卵型手雷和德军的棒式手雷,谁的性能好?

孤独的虎王


其实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安照数据判断一款武器的优劣性,首先只要是武器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像手榴弹这样的单兵投降弹药,爆炸的威力如何在战场上并不是决定性的,威力大了也不代表性能好。美国就曾经限制手榴弹的爆炸威力,也就是杀伤半径,防止误伤,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又有防御性和进攻型手榴弹之分,我们在电脑前能分清楚,但战场上的士兵可不管这套,打急了有一个原子弹他都敢给你扔出去。所以说,战场上是最不按套路出牌的地方,没规矩,胜利者就是规矩的制定者。



德国二战时期的手榴弹是从一战时期的M18式手榴弹改进而来,在一战时M18手榴弹就已经名声大噪,这种长木柄手榴弹最大的优势就是合手,投掷距离远,并且落点精准,能够从几十米外投进战壕中。另外就是落地后基本上不会滚动,这个在战场上很重要,特别是复杂地形上,例如,上坡进攻时很重要,而战场上基本进攻方都必须要面对上坡进攻,没有人在下坡位置设置防御阵地,所以,这种木柄手榴弹非常受欢迎。英法等国也都有装备,二战时期的战场上木柄手榴弹装备数量要远远多于卵型的手榴弹,苏联同样使用木柄手榴弹,只不过木柄没有德国的这么长。(下图是德国一时的M18手榴弹)


二战时期德国使用的木柄手榴弹是M24型,基本样式和早期的M18型没区别,同样保留了长木柄,当时德军对于这个木柄非常崇拜,它太好用了。不过德国根据作战经验进行了改进,主要是装药改用TNT,爆炸时间从M18式的6~7秒缩短到了5秒。M18式手榴弹战斗中经常出现你扔我接,再扔给你的景象。M24手榴弹并不是二战时期生产,从1915年~1945年都有使用。弹重:0.61kg,战斗部重:0.17kg, 全长:365mm,看看这个长度,这也是利用杠杆原理投降距离远的原因,M24当时是二战战场上爆炸威力最大的手榴弹,被盟军称为“高爆手榴弹”,同时是能够投掷距离最远的手榴弹,老德国兵基本上都是四五十米的距离,另外就是杀伤作用大,主要是这个距离基本落地也就爆炸了,M24也是二战时效果最优秀的手榴弹。


M24手榴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随便一扔就超过杀伤半径,误炸很少,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容易脱手。战场环境下手榴弹脱手造成的误炸非常多,M24手榴弹很少脱手。德国在M24手榴弹的基础上又参考M18手榴弹研制出了集束手榴弹,用来打坦克、碉堡、清楚铁丝网等等作用。这款手榴弹也广泛应用在抗日战场上,其改进型被普遍装备于抗日军队,效果非常好。应该说M24手榴弹是二战中综合性能最好的手榴弹,使用范围也比较广。

美国二战时期的手榴弹基本上都是卵型,美国手榴弹种类多,但二战时期使用的主要就两种,一种是MARK II手榴弹(MK2),还有就是改进型MARKllAl型(MK2A1型),这也是二战时期美军主要使用的手榴弹,这型手榴弹就是美国大名鼎鼎的“马克”2型手榴弹,即MK2手榴弹。总重0.595千克,发射方式为5秒延迟引信,外形酷似菠萝,因此也称为菠萝手榴弹。如果将MK2手榴弹引信摘除,组合在M9系列反坦克枪榴弹尾管上,能够当做枪榴弹使用,不过二战时很少这么做,美国不缺弹药。


美军的马克2型手榴弹在二战时期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美军,盟军也有使用,美军对于卵型手榴弹比较偏爱,这是因为携带方便,随便一名士兵就可以携带多枚,也不需要专门的手榴弹袋,美军基本上挂身上,只要不影响运动,随便挂,很安全,不拔下保险销平安无事,这是美军青睐它的原因。不过实战中美军通常不会多携带手榴弹,单兵携带数量上并不是一个优势。

两种手榴弹性能好坏很难区别,本身手榴弹这类武器只要能够投掷出去,别哑火,别携带时发生爆炸就符合作战要求。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远是优点,投掷精度也高,关键是做功简单,使用也方便,采用卡环的手榴弹只要把圆环挂手指上扔就是了。卵型手榴弹质量轻,携带方便,缺点是结构复杂,生产环节麻烦点,使用时影响不大。不过卵型手榴弹只要拔下保险销最好就是扔出去,松手就等爆炸了。卵型手榴弹投掷距离近,落地容易滚动,不宜向上坡位置投掷。其实,二战时期卵型手榴弹最大的缺点是容易脱手,美军因为手榴弹脱手造成误伤并不是个案,远高于木柄手榴弹,另外,左撇子使用不方便。


从名气来说德国的M24长木柄手榴弹的名气显然要比美军的手榴弹大的多,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效果更好。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看怎么比较,简单说说。


第一,威力。

威力其实差不多。

虽然德国木柄手榴弹炸药更大,但手榴弹不是炸药包,主要依靠破片杀人,冲击波是其次的。

而卵形手榴弹比如Mk 2手榴弹爆炸以后,碎片更多,分布分为均匀,杀伤力不小于木柄手榴弹。

然而,如果要用手榴弹勉强充当炸药使用,比如用来排雷或者清障,还是木柄手榴弹强一些。

Mk 2手榴弹手榴弹装药只有50克TNT!


第二,投掷距离。

其实投掷距离也差不多。

普通手榴弹根本不需要投掷多远,我军训练的60米极限距离其实没有必要。

正常来说,手榴弹要么是用于攻坚尤其是巷战,要么就是防御期间在战壕内投掷,阻挡敌人冲锋。

所以,能够投掷二三十米就不错了,没必要投掷的很远,投的准确才是比较重要的。

实力上,Mk 2手榴弹只要操作得法,也可以投掷50米,毕竟它重量和木柄手榴弹基本一致。


第三,投掷准确问题。

对不起,这就是木柄手榴弹的优势了。

其实准确度都是差不多的,但卵式手榴弹一旦落地就会高速滚动,容易偏离目标。

而木柄手榴弹因为造型特殊,通常会围绕着弹体小范围滚动,准确度很高。

也就是说,木柄手榴弹可以直接在你脚下爆炸。

第四,集束手榴弹。

卵式手榴弹不能集束使用。

然而,木柄手榴弹必要时不但可以集束起来炸工事、炸坦克,甚至可以做成触发地雷。

这就是木柄手榴弹的优势。

第五,可惜制造成本和时间差距太大。

卵式手榴弹制造非常简单,弹体是铸造,之后装药、装引信即可,可以大批量制造,时间极端。

对不起,米步行手榴弹就正好相反。

别的不说,就这根木柄就很头疼。

它必须选择一块木材,有人手工使用工具掏空,然而装入拉线。这种加工不能使用流水线,因为木材很容易破碎。

所以,加工非常浪费时间,对于大量生产极为不利。


第六,卵式手榴弹不能砸人

玩过《使命召唤》的朋友们都知道!


萨沙


当然是木柄的好了,啥活都能干

美制M1手榴弹是防御手榴弹,只能干这一个活。M24不但可以当进攻手榴弹用,套上预制破片的外壳一样可以当防御手榴弹用。

虽然多了一截木柄能重一些,但是有木柄方便发力,算来算去两者的投掷距离没差多少。

另外M24还有一个额外的功效,那就是和工兵铲并称为战壕肉搏神器。战壕里空间狭窄,上了刺刀的步枪都快两米了,用这玩意还不如瞅个机会冲上去用牙咬。单独用刺刀吧好像也不太顺手,没有力量感,这时候你就知道有一把锤子或者斧子的好处了。

二战那会的士兵来源要么是种地的农民要么是城里的工人,一个抡斧头劈柴抡锄头种地,抡圆了一工兵铲下去绝对不是步枪能挡住的。另一个就是抡小锤叮叮当当的工人了,木柄手榴弹怎么看都是一把趁手的小锤。脑袋上头盔太硬,横着抡,一手榴弹下去保准你一颗后槽牙都剩不下。

这种多用途手榴弹怎么看都比卵形手榴弹好使


皇家骑士16


二战中德军确实大量装备了木柄手榴弹,而盟军则主要装备卵式手榴弹,两种手榴弹可以说各有千秋。简单来说,德军的木柄手榴弹是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杀伤敌军,而卵式手榴弹则依靠爆炸破片来杀伤对手,显然卵式手榴弹的杀伤力更大,可以对士兵身体造成直接的伤害,而木柄手榴弹更多是震晕对手,使其暂时失去作战能力,当然后期通过加装破片套也可以使木柄手榴弹产生大量的破片,达到卵式手榴弹那种杀伤效果。


单纯的对比两种手榴弹的杀伤力并不能正确的判断出孰优孰劣,必须结合装备部队的战术需求和实际的战场环境,德军最看重的就是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远、精准度高、攻坚能力好的特点,由于木柄手榴弹的握柄提供了力臂,从而拥有比卵式手榴弹更远的投掷距离,德军M24型柄式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可以达到30-40米,而卵式手榴弹的投掷距离一般为20米左右,这个区别在步兵进攻战术上非常有意义,这意味着德军步兵在进攻时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就可以使用手榴弹摧毁敌方的步兵或机枪掩体,不用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推进。


德军当时将手榴弹分为进攻型和防御型两类,柄式手榴弹属于进攻型手榴弹,卵式手榴弹则属于防御型手榴弹,两种手榴弹德军都有装备,不过德军野战部队还是更喜欢用柄式手榴弹,其较远的投掷距离、强力的冲击波以及极高的命中率成为德军步兵的最爱,可以迅速压制住对方的火力,对敌方步兵产生震颤效果,通过将几个去掉握柄的爆炸头捆绑到一个柄式手榴弹上制成“集束手榴弹”将具有空前的威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野战工事,甚至可以在近距离摧毁坦克,在缺乏炮兵支援的紧急情况下,这种“集束手榴弹”将为步兵提供宝贵的“重火力”。


众所周知,二战中的德军是一支善于进攻的军队,一直到1943年德军在各个战场都处于进攻的态势,因而德军士兵自然会普遍装备进攻型的柄式手榴弹,即便到了后期转入了战略防御,德军也非常崇尚机动防御和战术反击,很少进行单纯的被动防御,加上德军的炮兵已经处于劣势,越来越依靠火箭炮和迫击炮等机动性较高的火炮提供有限支援,德军步兵对于大威力的柄式手榴弹以及铁拳反坦克火箭等单兵重火力武器就更加需求了。不过在防御作战中,卵式手榴弹高效的破片杀伤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德军在二战中也装备了39型卵式手榴弹,只不过远不如柄式手榴弹装备广泛。


战略论


木柄手榴弹可以当锤子用,近战还能肉搏砸人,从这点看功能好像更全、性能更出色!

二战德军装备的是M24式木柄手榴弹,全长36.5厘米,弹重595克,弹壳为薄钢板冲压成型装药量约100克。采用TNT高爆炸药威力是二战期间最强的品种之一,由于木柄起到的杠杆作用在站姿状态下可以扔出50米开外,独特的外形被英国称之为“马铃薯捣碎器”。

由于装药量大威力足,可以捆扎在一起成为集束手榴弹有效摧毁工事以及轻型装甲车辆,生产工艺简单对材料要求不高,可以大量生产。

相对而言卵形手榴弹重量只有木柄手榴弹的一半左右,威力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尺寸小便用携带。在战场上单兵携带量至少可以多带一倍,可以保证火力持续性,方便携带同等条件下可以携带更多。二战美军习惯性配戴方式在胸前挂两枚手榴弹,大小对比自然卵形更方便。

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远,特别是对于进攻作战中的上坡远投不易滚动,卵形手榴弹由于重量轻投掷距离近杀伤准确性会差一些。总体而言两者性能各有利弊、也各有所长,不过从历史发展看现在所有国家基本以卵形手榴弹为主。


河东三叔


两者的设计思路不一样,不存在优劣之分。

卵型手榴弹是投掷距离近但破片杀伤范围广.,又被称为防御型手榴弹。
德式木柄手榴弹的优点是投掷距离远


但破片少杀伤范围少,又被称为进攻型手榴弹。

两者的使用思路就不一样,二战时的卵型的防御性手榴弹普遍刻有深深的凹槽,在爆裂时可以迸射初大量破片造成大范围的破片杀伤,美式MK2手榴弹的破片可以在10米内造成密集杀伤,最远可以迸射到50米远,非常适合在防御作战中使用。躲在堑壕和防御工事里的士兵向外投掷卵型手榴弹可以在进攻人群中迸射出大量杀手破片让进攻者无路可躲,而在工事中的防御者们只需低一下头就可以躲过这些致命的破片。


卵型手榴弹的缺点则是投掷距离较近。在进攻时使用卵型手榴弹的话,破片也可能对进攻者造成伤害,使用者在投掷出手榴弹后必须趴下或寻找遮蔽物来避开破片,会造成进攻势头有略微停顿。

德式长柄手榴弹由一个圆柱形弹体和一个长木柄组成,因为有一个长长的木柄存在手榴弹投掷出去后会成回旋状,能够飞的更远。一战二战时卵型手榴弹普遍只能投掷到20米左右,而德式木柄手榴弹则可以投掷到35米以上,投掷距离越远,对进攻就越有利。

二战时德式M24手榴弹的弹体是一个薄铁皮卷成的圆柱形,内装有170克的TNT炸药(同时期的卵型手榴弹普遍只有60可左右的装药),虽然其破片很少但是能造成威力巨大巨大的冲击波。M24的使用思路是进攻的步兵们往敌军堑壕和防御工事里投掷木柄手榴弹,其巨大冲击波在堑壕/防御工事狭窄的空间里会造成巨大杀伤,里面的敌军即使不被杀死也会被冲击波和巨响震的七荤八素,给之后德军的冲击提供便利。因为木柄手榴弹主要依靠爆炸冲击波来造成杀伤,所以进攻者在投掷出手榴弹后不用躲避破片,可以一口气继续进攻。因为德式木柄手榴弹存在扔的远 适合杀伤防御工事里的敌人 而且不影响进攻这三个优点,所以又被称为进攻线手榴弹。


M24的缺点则就是尺寸大和破片杀伤少不适合防御作战。


木柄手榴弹因为存在一个长长的木柄导致其外形尺寸远远大于卵型手榴弹,携带上很不方便。一个士兵携带四五枚美式MK2式手榴弹毫不费力,而德式手榴弹至多带2枚,如果要多带则必须要有专门的携行具,德军配发的是一个褡裢,可以带七八枚木柄手榴弹 ,十分影响机动。

而且因为破片杀伤少,在防御作战时木柄手榴弹的效果远不如卵型手榴弹,只能选择加装一写破片环套,但是效果还是远不如卵型手榴弹。
简单来说 二战时卵型手榴弹的优点就是尺寸小而且时候防御作战,木柄手榴弹优点这是投掷距离远适合进攻作战,两者不能说说谁优谁劣。

现代木柄手榴弹销声匿迹的原因则是因为步兵曲射火力的大大提高,在如今枪榴弹和榴弹发射器泛滥的今天,木柄手榴弹相比卵型手榴弹多出的十米投掷距离已经是鸡肋了,反倒是其巨大的尺寸成了士兵的累赘。
解放军最新型的全塑外壳手榴弹


伦敦上空的喷火


木柄手榴弹在中国有点被神化了,尤其是那个杠杆作用,其实那个杠杆作用是有用,但是需要这个杠杆有足够的长度,而这个长度就是要影响手榴弹的携带数量。


这个是一个最明显的马克2和M-24之间的体积对比。
两者携带的一个类比的例子,上边是解放军突击队携带的手榴弹,而下边是越南突击队携带的无柄手榴弹,携带量是有明显的差别。

德国棒式手榴弹是从一战中的手榴弹直接继承过来的,这种棒式手榴弹正式编号是M-24手榴弹,这种手榴弹由于在中国拥有大量的仿制品,一度是被认为手榴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无柄手榴弹被中国人另取了一个名字手雷,而手榴弹是特指木柄手榴弹了。而美国人在二战中大量使用的马克2型手榴弹,中国人叫做菠萝手雷。
如果要多带手榴弹就要这样的袋子,而且M24的体积大了一点。


马克2的弹体外壳有预制的沟槽,可以产生比较多的破片,而M-24破片较少,而德国人后来是跟苏联人学了一手,就是在手榴弹外边加上一个预制破片套。
马克2的内部结构。

这两种手榴弹从性能上来说,马克2这种手榴弹属于防御型手榴弹,也就是这种手榴弹会产生大量的破皮,用横飞的弹片来杀伤敌军,而M-24属于进攻型手榴弹,主要是用冲击波来杀伤敌军,没有太大的破片,所以可以一边进攻一边投掷,而象马克2这种防御型手榴弹在投掷后,投掷人员需要寻找掩体隐蔽。对于弹药来说,有一个概念叫做填充系数,就是填充的炸药和整个弹药的全重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越好,M24全重610克,装填70克TNT,马克2全重590克,也是装填70克TNT,马克2的装填系数稍微好一点。
M-24手榴弹的解刨图,掏空这个长长的木柄可是费劲,费时。

不过,对于两者的生产性来说,马克2可就是要好得多了,M-24那个长长的木柄是要整个掏空的,然后在里边再装上雷管、导火索等火工具,而且这个木柄还要经过防潮处理,否则容易由于受潮失效,M-24手榴弹的中国仿制品就曾经出现过这个问题,结果是几十万枚手榴弹全部报废。德国人到了战争后期也是嫌掏木柄太麻烦,结果是把引信放到了弹体的上边,那个木柄就是一根棍了。而马克2就没有这些麻烦事了,所有的零件都是机加部件,生产性要远远好于M-24。

M-24的体型巨大,单兵的携带量有限,通常就是4枚,而象马克2为代表的无柄手榴弹携带量就多了,后来的无柄手榴弹采用了塑料外壳重量进一步减轻,到了对越反击战中,越南特工队有的人可以携带20-30枚。而对于手榴弹这种随身携带的武器来说,肯定是能多带就多带,重量轻、体积小就是最大的优势。
要想投出50-60米的距离,就要像这样进行助跑,就像投标枪一样,实战中能有这样的条件吗?也许有,但是不多。


用多个手榴弹制作集束手榴弹,的确是M-24更方便,但是象这种就便的爆破器材,美国人是使用小挎包里边塞满炸药制作。

至于投掷那个杠杆作用是有,但是作用没有那么大,M-24一般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投出50米的距离,而马克2一般可以有30-40米,但是对于德国、美国来说,这10米的距离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两边都有一大堆的迫击炮、枪榴弹什么来弥补这10米的距离,而马克2手榴弹是可以用枪抛射的,这个抛射距离可要比人力远的多。


红色手电筒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聊一聊,既然问题问的是卵形手雷和棍式手雷谁的性能好?而手雷的性能在于有效的大规模杀伤敌方士兵,所以论性能好我觉得是卵形手雷,因为它的杀伤力最大!

药量虽小,威力不小

卵形手雷内置药量不大,主要是靠里面的钢珠或者破片消灭有生力量。试想一堆敌人朝你进攻,你扔一颗过去,破片杀伤力绝对让你满意,但由于破片手雷的高杀伤性容易误伤己方人员,所以卵形手雷又算作是防御性手雷。

药量多的“德棍”

棍式手雷没什么破片,但好在火药量充足,进攻时远距离投掷效果佳,只是破片少所以杀伤量较卵形手雷少,进攻使用最佳。

所以在我看来,论性能卵式手雷要优于棍式手雷


历史之殇以之为鉴


木柄手榴弹和卵型手榴弹其实并无优劣之分,各有各的好处!

木柄手榴弹的优点是,木柄较长,符合人力力学便于投掷,精准度高,可以扔的更远。《亮剑》里,李云龙搞过一次扔手榴弹比赛,要把手榴弹扔进几十米外的筐子里,由此就可见木柄手榴弹的优势有多大。

此外,木柄手榴弹结构简单,更便于大批量制造。二战时期中国、苏联、德国用的都是这种手榴弹。

最后,木柄手榴弹不易滚动,在向上坡投掷手榴弹时,木柄手榴弹要比卵型手榴弹好用太多。

而卵型手榴弹的好处是,便于携带,因为体积小,一个士兵可以携带多枚,这在作战时,是极其有利的。

此外,因为结构复杂,所以卵型手榴弹安全性能更高。

因此这两款手榴弹并无特别的优劣之分,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如椽笔


二战盟军使用的卵型手雷和德军的(棒式)木柄手雷,谁的性能好?

二战时期,德军用的手榴弹的木柄特别长,给人感觉很威武。M24木柄手榴弹是二战德军运用最广泛的木柄手榴弹,是二战中最强的木柄手榴弹吗。

▲苏联的手雷RGD-33手雷弹

当时各个国家手雷都各具特色,但威力也不尽相同,比如苏联的手雷RGD-33手雷弹,这个玩意正常不懂的人会被活活气死或者活活炸死,该型手雷的重量重且不谈,关键是使用方法非常的硬核,首先要将榴弹体与木柄拧在一起,然后把雷管单独放在身上,要使用时就要手雷和木柄顺时针拧一下,把放雷管的口露出来,然后把雷管放进去,此时手雷就已经是待发状态,然后用力一甩,借用着苏军士兵甩出的力道击发雷管撞针,然后过了3.5秒看看爆不爆,正常是爆的,这手雷性能确实是随意性的,但是当苏军士兵甩出手雷不爆时,德军士兵往往会在次去拿在用力甩出,这时手雷是百分之百会爆的,或者手雷没有炸但已经是待发状态,不小心被德军士兵踢到也会突然爆炸,因此苏军手雷的使用必须得有一定时间的训练,让苏军士兵有了一定熟练度去掌握这种手雷的使用技巧。

▲美军使用的菠萝碎片手雷

二战时期美军使用的菠萝碎片手雷,该型手雷是二战时期盟军中杀伤半径最大的一种,采用TNT炸药使用式拔开保险即刻,其杀伤半径在45米,所以美军每次投掷后都必须马上卧倒以免被手雷的弹片波及,美军热衷的并不是手雷的爆炸威力,和准确度,在美军其杀伤范围就足矣让敌人无从躲闪。1943年瓜岛之战进入到决战阶段,日军对美军阵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成群结队日军并没有在意美军的手榴弹投掷到哪里,而这一疏忽让日军伤亡惨重,美军只要集体扔一次手雷就是能挫败日军的一次进攻,瓜岛战役中,美军的手榴弹使用率是非常大,常常正箱整箱的往前线上搬。

▲德军M24木柄手雷

而二战时期的德军采用的手雷原型至今还在中国的现役部队使用,德军M24木柄手雷是当时二战中少数使用的长柄手雷设计,其杠杆原理也让这种手雷投掷时异常远和准确,虽然威力一般其杀伤效果不及美军的波罗手雷,但是在德军的攻坚战中虽发挥出了奇效,其操作使用也非常的简单,将保险盖拧开,将绳子露出然后把绳子一拔就可以扔了,中国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向德国进口大量木柄手榴弹,用于国内的北伐时期,后来该型手榴弹的设计专利被我们引用进而开始大量仿制直到朝鲜战争结束,1963年中国将德军的M24木柄手雷加以改进,变成63式手雷,该型手雷得到大量生产,后来生产太多库存使用至今还没有见底,所以现在我军使用的手雷依旧是木柄63式手雷。

▲我军63式手雷


至于木柄手榴弹的缺点也确实不少,和卵形手榴弹相比,同等重量下装药量少,同等威力下体积大,而且个体较长,携带不太方便,比如突然趴下时相信不如目前的卵形手雷方便。

至于木柄手榴弹的优点,主要是便于握持,德军用的多了,会不自觉得觉得比较威武罢了,估计美观的因素相对在军事上考虑较少。木柄长短估计是因传统和使用人手的大小等因素综合设计的,也要考虑耗材成本等等,二战德国木柄手榴弹后期型号其实柄部也在减短。

二战中,不管是东线的苏联红军,还是西线的盟军,只要看到德国兵手里拎着一个或者一捆木柄手榴弹,面目狰狞的冲过来,相信都会感觉一股可怕的杀气,心里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

后来德国还开发过M39卵形手榴弹,但是并不受到普通野战部队欢迎。1943年的时候,又研制了一种全新的长柄手榴弹,这就是M43型长柄手榴弹。实际上为了缩短研发周期是在M24基础上作较大改进而来的。M43最显著的外观和结构特征就是把拉发装置移到了弹体底部,这样手柄就只是简单的一根实心的木柄。

▲德国M39卵形手榴弹

M39型卵形手榴弹的弹体内装有112克TNT炸药。此外,早期的手榴弹弹体上带有携行环,而战争后期制造的则没有携行环。

由于M39卵形手榴弹体积小,可以放在制服口袋和食品袋中携带。M39卵形手榴弹的携带方式之一就是可以利用挂环挂在弹夹包上。

但手榴弹现在已经逐步有被淘汰的趋势,这种轻爆破武器的优点,现在随着自动榴弹发射器等装备的普及,似乎也在慢慢淡化,总的来说战场上它的使用价值正在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