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能够避免吗?

kerwo


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能够避免的,日本是必然会发动打击美国的太平洋战争的。为什么呢?第一是因为日本与美国是同一个地理位置内的竞争关系,一山岂能容二虎?!第二是因为日本必须获得维持战争继续进行的战略物资,而美国却阻挡了日本对战略物资的获取。第三是因为日本内部陆军与海军的竞争,日本海军想要证明自己比陆军要强大及重要。且当时日本陆军的北上战略已经失败,海军自然要进行南下战略。第四是因为日本的国家战略与美国的国家战略发生了冲突,日本和美国都想称霸世界,但世界霸主的位置只有一个。总之,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所以不能避免是因为日本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分析一下,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所以不可避免的具体原因。

第一,从日本与美国的关系看,美日之间是丛林法则下的竞争关系。对于日本来说,美国是日本的竞争对手,是必然的敌人。也就是说每日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了敌对关系。

日本与美国都是环太平洋国家,两国的利益在亚太地区出现了重叠,利益重叠的程度越高意味着美国与日本的竞争关系越激烈。事实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日本与美国的竞争关系就相当激烈了。尤其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拥有美国的竞争激烈程度,尤其表现在对中国市场的争夺上。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势力是优于美国的。美国当然不满意日本在中国的利益扩张,日本也希望美国放弃中国市场。

在一战结束以后,日本对美国的不满越发的强烈。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并改变了日本独霸中国市场的局面。也就是说,在一战后的日本与美国的竞争中,日本处于不利地位。为什么处于不利地位呢?因为美国的工业实力强于日本,美国的整体力量强于日本。在当时,日本只能忍气吞声。在日本忍气吞声的过程中,其对美国的仇恨程度越来越高。

如果说日本与美国刚开始只是纯粹的竞争关系,那么随着竞争程度的越发激烈,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就逐渐的转变为敌对关系。既然美国是日本的敌人,那么日本自然不会手下留情。日本偷袭珍珠港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从日本与美国对战略物资的争夺上看,日本对战略物资的重视与需要程度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资源丰富,但日本却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对于资源,日本只能进行掠夺。

美国是一个面积广大的国家,其国家资源十分丰富;而日本则是一个面积十分狭小的国家,其国家资源十分贫乏。美国脱离于世界的交流可以持续发展,日本如果脱离于世界则会严重倒退。所以,日本必须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源,尤其是在其发动了战争以后。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就不断的扩大对中国的战争行为,从局部侵华发展到了全面侵华,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的规模越大意味着消耗的财力和物资越来越多,这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尤其是日本政府陷入了经济危机以后。为了维持战争的持续进行,日本只能对战争物资进行掠夺。不仅掠夺中国,还掠夺东南亚,而东南亚则是美国的殖民地。

日本要掠夺东南亚的战略物资就必须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要快速的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就必须以偷袭的手段。如果日本不是偷袭,那么战争一定会打成消耗战。无法承受消耗战的日本,就只能够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以日本的偷袭开端。

第三,从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关系看,日本的进攻战略有北上和南下两条。当诺门坎战役中苏联粉碎了日本陆军的北上战略以后,日本海军自然要执行打击美国的南下战略。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就存在严重的矛盾。在一国之内,陆军和海军的关系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也是世所难寻。不仅海军与陆军的资源争夺激烈,甚至连陆军和海军的装备的螺丝都是反着上的。所以,陆军要北上,海军就要南下。

从传统上来讲,日本的陆军是占据了优势地位的。所以,日本首先进行的是北上战略,但日本的北上战略在诺门坎战役中被彻底粉碎。日本陆军不仅没能一雪前耻,还给日本海军提供了南下的理由和机会。北上战略的失败意味着不能从苏联获得战略物资,那么只能通过海军的南下战略从东南亚获得战略物资。

日本海军如何获得东南亚的物资?是光明正大的对美国宣战还是悄悄地偷袭美国?日本选择了偷袭。于是,太平洋战争以日本不光彩的偷袭珍珠港的行为开始。

第四,从日本与美国的国家战略看,美日都希望称霸世界,美日都希望自己成为世界霸主。然而,霸主的位子只有一个。怎么办?当然是通过战争一决胜负。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制定了大陆政策,起初只是想通过扩张获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料市场和资金,后来则演变成了称霸世界的战略。不仅要占领朝鲜,还要侵略中国;不仅要侵略中国,还要征服全世界。无论是日本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还是日本发动的偷袭珍珠港的太平洋战争,都反映出了日本称霸世界的野心。

美国人有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呢?当然有。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以后,美国就一直在争夺世界的领导权。美国的第一次尝试是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想要通过建立国联主导世界。然而,美国的这次尝试失败了,美国想要成为世界霸主的梦想被英法粉碎了。

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发生以后,美国不仅看到了日本的衰弱,美国还注意到了英国和法国的没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称霸世界的想法会不会再一次出现?当然会。当英法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时候,当纳粹德国以闪电战入侵波兰的时候,美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就变得十分热切。

日本与美国都清楚,成为世界霸主就会获得无数的利益。为了获得这无数的利益,日本必定会与美国进行一次对决。既然日本与美国的战争不可避免,那么战争从哪里开始?以什么方式开始?日本人告诉我们,从珍珠港开始,从偷袭开始。所以,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不能够避免的。

综合以上各点原因可知,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所以不能够避免的最根本原因实质上是日本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日本与美国竞争的是什么?国家利益。日本与美国在东南亚争夺的是什么?国家利益。日本的北上和南下战略反映的是什么?国家利益。日本和美国都想称霸世界反映出什么?国家利益。一切冲突和战争都是因为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争夺最终要依靠什么?国家的综合实力。日本的综合实力不如美国,所以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为不是其胜利的开始,而是其败亡的征兆。现今局势下,国家利益的竞争要在规则之内进行和平式的竞争,毕竟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和平。抓住和平,赶走战争!


历史纬度


其实是能够避免的,如果不发动偷袭珍珠港的行动,而是直接由海军载着陆军进攻东南亚群岛,那么日本也完全有能力全面占领东南亚,毕竟当时驻守在东南亚群岛的英美军战斗力并不强,再加上率先偷袭击垮英美联军并不是问题。

而美国和英国无论是出于面子还是利益就必定派出舰队进行夺还,可这时对于东南亚原住民来说日本军队就属于是解放者,所以在后续与美国的东南亚作战当中,肯定会得到东南亚当地人的支持,再加上欧洲还有个纳粹德国在,美国也不可能用100%的海军力量跟日本人在东南亚死磕。

另外在见识到了美国人真正的力量后,日本很有可能会临阵倒戈至同盟国,变成纳粹德国的敌人,这样一来二战结束时日本就变成战胜国了。随后在通过谈判将手中的占领区该还还该收收,接着到了冷战时分日本也必定会加入北约,毕竟日本与苏联同样有领土争端,这样一来日本跟美国之间就是平等意义上的盟友关系。

其实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最大的败笔就是偷袭珍珠港,因为这种偷袭太过卑鄙,美国必定会以此为借口展开不计成本的报复性打击。如果按照政治博弈跟美国一边打仗一边外交,肯定要比后来获得更好的结局。

只可惜二战时期的日本早就已经没有了政治家,而在台上的却是一群只懂侵略不懂谈判的派系军阀。由于之前入侵中国期间,陆军的势力已经压着海军了,所以海军必须干出一件漂亮的大事,而且这件事陆军还没办法插手,所以就必须去攻打珍珠港。

另外日本最有毛病的是即便决定要偷袭珍珠港,但对于偷袭完之后应该做什么,日本大本营竟然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所以说这段时期的日本军政府基本上就是少数疯子带着一群猪往前走。


九品侍卫


即便用事后诸葛亮回顾日本偷袭珍珠港,也不能得出可以避免的结论。

确实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中国当时有人由此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似乎日本避开了偷袭珍珠港,中国必将被日本亡国。

但以上的评估没有结合当时日本的战争困境,有些想当然。

日本入侵中国两年后,就面临战争资源问题,比如石油、煤炭、钢铁、粮食。它先向北寻求占领西伯利亚,在呼伦贝尔遭到蒙古和苏联军队阻击,当然主要是苏联军队;4个多月,彻底失败;然后才转为南下寻求增长资源。但东南亚是美国、英国、荷兰势力范围,日军同样遭到狙击,但日本还是占领了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除了泰国。美国在菲律宾的军队也被打败。

美国于是对日本进行了严厉的制裁,特别是石油禁运。大家应该理解禁运的威力:哪个国家都不能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自己的油轮美国军舰也拦截。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才研究面对美国严厉制裁和禁运,怎么寻求活路的问题。想象从中国撤军,是不符合逻辑的;首先这是战争目标,其次也无法对军队和国民解释。日本天皇御前会议批准了联合舰队的偷袭珍珠港计划,要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日本出动六艘航空母舰,还有大量潜艇和军舰,350架航母战斗机,对珍珠港美国海军和瓦胡机场发动闪电袭击,这是个周末,美军防御很差;多少驱逐舰、战列舰、飞机、机场、建筑被击毁就不管了,美军战死2400人,受伤无数。

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预计这次战争只能带来一年的日本资源补给运输的安全畅通。

罗斯福总统对日宣战,美国开始了太平洋战场对日全面战争。

日本要么放弃对中国的战争和占领,要么与美国宣战,没有别的选择。美国对日宣战后,德国、意大利立即对美宣战;轴心国是真实存在的。


云端美


在第2次世界大战场中,有人会非常片面的认为,三大法西斯主义轴心国中的德国负责打仗、意大利负责搞笑、而日本则是负责到处拉仇恨。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是非常不对的,当然我说的不是意大利,我说的是日本这个国家。

在第2次世界大战场中,日本当时偷袭珍珠港美军太平洋基地,挑起了美日两国之间的太平洋战争,从而导致美国正式参与二战当中。许多人认为在二战当中,日本就不应该与美国开战,从而导致了美国加入到盟国集团一端,让盟国当时的整体军事力量得到大幅上涨。

那么,日本在二战当中为什么没能避免偷袭珍珠港,从而导致美国参战呢?

实际上,日本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


,根本不可能长时间支撑像二战那样大规模的战争。在1944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人就已经知道自称国内的战争资源,早已不能再继续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战争。

如果日本想要选择继续拥有亚洲的侵略成果,而不是短时间内因为战略资源耗光而失败撤军的话,那么当时的日本就必须要扩大侵略战争,从而占领更多资源丰富的地方,以实现它所谓的以战养战目的。
而日本在选择南向与美国开辟新的战场之前,当时的日本为了想要略夺西伯利亚地区的矿产资源,早已与当时的苏方军队打过一仗。

不过日本与苏方军队之间的战斗结果可谓非常“感人”,就是日本陆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地区,被苏方军队以压倒性的优势按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摩擦”了几个月之后,无奈的日本军队只能选择撤军。

既然选择“北上”时陆军平不过人家,那么日本就只能再选择“南下”进攻东南亚拼一拼“海军”,毕竟日本当时对自家号称世界第二海上作战实力的海军非常抱有信心。

的确,当时在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海上作战力量,日本海军的整体作战实力实在不能小觑,如果它称第二的话,或许美国太平洋舰队还真的不敢称第一。



而日本想要“南下”夺取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国家的各种橡胶、石油资源,那么势必会导致与英、美国家开战,这些因素实在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日本也深知,如果选择进攻占领“菲律宾”美国殖民地,那么势必会遭到美国的反扑报复,而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能够对日本实施军事报复打击的力量,也就只有驻扎在夏威夷珍珠岛的美军太平洋舰队。所以日本人在当时所幸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在进攻菲律宾的同时,直接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一动作的确让美国在短时间内对于日本“毫无还手之力”。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不能避免,因为日本人要想进驻美国,必须先攻占珍珠港,这样才能有一个转折点,让日本人的补给供应上来,就好比美国如果想打日本一样,必须先攻占硫磺岛,把硫磺岛当做转折点给美国士兵补给,也会缩短作战路程和作战时间,战场毕竟是瞬息万变的,有可能会因为几分钟就会输得很惨。




百家讲解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面开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特别是全面占领东南亚后 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对日本占领的大片土地更是如鲠在喉 ,所以珍珠港不得不打。其实当时日本 先打澳大利亚估计效果要好一些,学习满清开局的策略 重用汉奸让他们去打,打下来的地方就分封领土。


语出精人


个人观点:

1939年9月1号,年德国突然入侵波兰,拉开了二战的序幕,德国凭借其优势的军力打的盟军节节败退,德国一路势如破竹,但那时候美国的实力已经相当厉害,为了防止德国进一步做大,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给盟军补充了大量军火,同时还出口钢材,石油等战略物资给正在入侵中国的日本。

欧洲的交战双方为了进一步得到美国的支持,分别将自己在中国的的利益让给美国,但是中国也在被日本一点点侵略,且正在威胁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于是便要求日本把军队撤出中国,否则就会对日本实施出口禁令,日本好不容易在中国打下的地盘哪能说不要就不要,显然不同意。于是,美国便开始对日本的战略物资断货,另一方面,美国带日本领事参观美国的海军舰队,秀肌肉,使得日本大为紧张:美国真是一个心腹大患,于是日本决定孤注一掷,对美国先下手为强,这才有了后来了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所以珍珠港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美国心里清楚,如果欧洲大陆被当时各方面都不亚于美国德国给统一了,那必然会是美国的心腹大患,如果中国乃至东南亚被日本统治,那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空间就不存在了。所以后来不断有人怀疑,珍珠港事件就是美国为了直接参战使的一个苦肉计。


影子人生路


不可避免。

在偷袭之前,国民党政府己提前提醒美国了。

美国做为二战获利最大国家,远离战场,大发军火财,一直在寻找时机,来坐收渔利,有野史说,是美国事前知道且故意任之,为的是统一全民思想,举国出战,去全世界清扫战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大咖尕视频


能,日本要是听希特勒的北上,不用死拼牵制住西伯利亚那几十个师团,苏联就危已,接下来英国,美国,个个击破,世界秩序有可能被改写,


守护D执着


随着日军进攻我国的脚步已经被迫放缓,中国战场其实已经呈现僵持局面。为了扩大战果,日本必须获得丰富的战争资源,但是当时的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来源。

恰恰在这个时候,日本最终放弃北进计划,而选择南下计划, 先后占领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发动偷袭珍珠港的行动在所难免,也日本蓄谋已久的南进战略,迟早要与美国撕破脸皮,采取的先发制人,削弱美国驻太平洋海军军事实力的一次冒险尝试和挑战。

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所以本国根本没有足够的石油储备。为了获得战争所需的石油,日本计划进攻石油资源较丰富的东南亚国家。但是当时的东南亚是欧美的势力范围,要占领东南亚,则势必要和欧美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