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你觉得晋西北铁三角到底谁最强悍?

静夜史


晋西北铁三角,电视里面孔二愣子孔捷是一个被弱化的角色,不过仔细看,仔细分析一下,这家伙也没那么好惹,后来在军校里,按几个人的谈话里所说,孔捷可是带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不强悍到四野去能坐到这个位置?职务上没被两个老战友甩下,四野首批入朝的精兵强将会有他?要说孔二愣子打仗是没李云龙和丁伟那么些花花肠子,就会硬碰硬,这一点蛮像彭老总,但是真正的战争,其实就是正面硬扛,所谓堂堂之阵,以正合,以奇胜,正面顶不住,整天想着出奇兵取胜,那是歪门邪道。



不过老孔的问题就在用兵上“正”用的过多了点,而“奇”这方面差一点。不过李云龙刚到独立团,他留下当副团长时候,李云龙也很放心他带一营去拿回丁伟送的马,说明基本战术上的巧劲,老孔也不是没有,只是跟另两个妖孽比,拐不过创造性思维这一关,那么好了,以老孔的用兵刚正为基准,丁伟和李云龙又在奇兵上各有千秋,电视是以李云龙为主角,当时的环境和三个人所处的位置,也是李云龙发挥战役性神奇战术的最佳点,甚至到了后期,作为师一级指挥员,李云龙照样如鱼得水。

可是到军校,三个人朝军一级迈进时,丁伟那个朝北方防御,并且按双方实际条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这种国际级别的战略视野,就不是李云龙和孔捷能比肩的了,所以从更高的位置,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丁伟才是铁三角里最强悍的那一个!


李三万的三万里


众所周知。亮剑铁三角为李云龙丁伟孔杰,如题,你觉得晋西北铁三角到底谁最强悍?李云龙开始是新一团团长,后因打了胜仗被拉去被服厂绣花,丁伟接手了士气正旺的新一团,后孔捷的独立团被山本偷袭损失惨重,李云龙临危受命,大败山崎重塑独立团,孔捷受伤后当了新二团的团长,至此,晋西北铁三角正式落成。


先说孔捷,孔捷谈不上强悍,虽说外号孔二愣子,我觉得这个外号有点冤,孔捷能忍,稳重,虽然也有点小脾气,但是闹不出什么大的动静,前期的铁三角他是最弱的一个,几乎是陪衬,铁三角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协同作战,平安县打援的时候,孔捷命令各部队给我全部投入战斗,依托有利地形展开面阻击,而孔捷几乎没有制定什么高明的战术。但是孔捷是一个有自知之明,敢于承认错误,也是善于学习的人,后期经过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参加了坑美援朝,而丁伟和李云龙只能在家干看着,而孔捷回来后,也对自己的对手有了非常理智的认识,在学习时期他的态度是最好的,后期的孔捷可以说是稳的一批,而结局也是孔捷善终。可以说孔捷是我们大多人的缩影,天赋能力不突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



再说丁伟,丁伟的强悍一点不输李云龙,在老总心中也几乎和李云龙平起平坐,要不然新一团也不会让丁伟接手,李云龙把新一团交给丁伟也是放心的,毕竟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团队,这也侧面反应出他俩关系很好,要不丁伟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能把整个一个骑兵营送给他?而丁伟在平安县打援中也比孔捷想的周到,这毕竟是抗命,既要阻敌增援,又不能有太大的伤亡,要不上级肯定要追责,他制定了周密的打援方案,放过骑兵,阻击步兵,依托大纵深防御,顺便得了“丁炸桥”这个称号。而在跟楚云飞对峙中,丁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跟李云龙不谋而合,而在学习时期,他的论文准确判断出了未来局势的走势,眼光放的很远,这一点几乎无人敢提。丁伟的强悍就是他的眼光,能能够想人前头。



最后说李云龙,一介草莽,泥腿子出身,老本行是编筐的,有时候天赋这个东西,不服还真不行,没学过打仗,没学过看图,人家天生就会,你说人家不会,人家战绩在那摆着呢,李云龙的强悍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看着他是个大老粗,人家心思可细着呢,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真是猛如虎,奸如狐,动如兔,静如山,该出手时就出手。他可以把突围战打成冲锋战,在包围圈内把坂田指挥部端掉。他可以在伏击地点埋伏一天一夜,坐等大鱼出现,带时机成熟一招制敌,全歼观摩团。他也可以搞点“副业”顺手牵羊搞点马匹,帮楚云飞“清理门户”索要“出场费”,平安县向自己的女人开炮,清剿黑云寨为和尚报仇等等,李云龙就是一个你从来也摸不清他套路的一个人,这才是他的强悍之处,楚云飞的评价很到位“既有大手笔,也能做点偷鸡摸狗的勾当”,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李云龙只有打仗猛吗?他的管理能力同样强悍,最好的证明就是重塑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落的独立团,先拿200套军装做“见面礼”,留下老团长孔捷当副手,带来亲信张大彪,组建骑兵连,然后搞演讲提士气,把自己的狼性理念灌输给战士们,后大败山崎,一战立威,彻底在独立团站稳脚跟,这都是他带队的精明之处,而且他很会招揽人才,和尚段鹏都是他亲自招募。

然后转折点就在他和楚云飞相遇被炮击伤住院,使他彻底掉了队,正是“一步赶不上,处处赶不上”在丁伟和孔捷率队打的热闹的时候,李云龙只能在病榻之上,不过还好,混了个媳妇。李云龙受伤后就基本没打过仗,但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于他人了,没让他去过朝鲜,他还发牢骚,嫉妒孔捷去了,好不容易让他去学习,他还说不学习照样会打仗,还以大老粗自居,这个阶段的李云龙除了以往的荣耀,谈不上任何优势可言,更谈不上强悍,好在李云龙及时纠正,完成亮剑精神的论文,完成学业。但是性格这个东西很难改变,李云龙吃亏就吃亏在性格上,也最终导致了他的结局。

所以说,晋西北铁三角到底谁强悍,李云龙前期大于丁伟孔捷,后期孔捷大于李云龙丁伟。


屈原杂谈


晋西北铁三角,各有特点。丁伟有大将风范,战略眼光长远。孔捷虽然是粗人,但是能忍,顾大局。李云龙看似也是大老粗,但是,算盘打的贼溜,作战又很强悍!

李云龙的强悍就是“亮剑精神”,他的强悍透漏着“农民式狡猾!"

《亮剑》中,讲得最多的是“亮剑精神”。李云龙的逢敌必亮剑的理论,俘获了大批粉丝。但是,李云龙的“亮剑”不是“有勇无谋”,更不是二百五充愣式的犯浑!李云龙每次“亮剑”时,都已经在心里算好了胜负几率。没把握的仗,"老子才不触这个霉头!"


苍云岭突围战,李云龙也是算好了冲进迫击炮攻击距离,就有机会干掉日军指挥所。所以,李云龙才集中兵力,正面推进500米,只用两炮,就摧毁了坂田联队指挥部。

历史上,1939年,日军名将阿部规秀,就是被八路军用迫击炮在800米外,打死在黄土岭的。

李云龙正面突围,并不是突破日军封锁线。只是让部队冲进距离日军指挥所800米左右距离。然后,守住“两发炮弹的时间”。可以说是,小投入,大回报。

李云龙在平安县城"亮剑",也是算明了三点。第一,山本特工队虽然强悍,但是,在守城攻坚战上与一般日军部队没多大区别。第二,平安县敌军也就千余人,以伪军为主。伪军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弱。李云龙让一营去万家镇抢马的时候,已经说了,打伪军就是"小菜一碟"。第三,平安县城目标重要,友军肯定帮忙阻援!

多说一句,丁伟和孔捷都知道李云龙的精明。李云龙“亮剑”的时候,从来没吃过亏!所以,李云龙打平安县城,他们全力支援。

总之,李云龙亮剑之前,肯定都是有很大胜算的!他的强悍,是有勇有谋的,透漏着农民式的精明和“狡猾”。

丁伟是有大将风范的。

丁伟也很强悍,但是,更多的是“儒将”。晋西北铁三角中,只有他的能力,可以上中将军衔甚至更高。

他不像李云龙那么“鲁莽”。平安格勒战役,丁伟手下对于调动部队阻援有顾虑,丁伟耐心的解释没有电台,无法及时汇报。在"首长"负责制下,这个细节体现了他的儒雅气质。所以,他不是那种“强悍”之人。

这样的将领,应该走的更远。可惜,站错了队。支持彭老总,被劳改下放。最后,消失了。可能隐居了吧。

孔捷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忍。

独立团被山本特工队打垮了,彭老总骂他是“蠢猪式指挥”。独立团是发面团。孔捷忍了,谁让自己无能呢。最后,依然在独立团“戴罪立功”。

孔捷拦阻李云龙剿灭黑云寨,被李云龙缴械关了起来。老孔也忍了,谁让老李是他战友呢。

建国后,丁伟因为支持彭老总被抓,失踪。李云龙和赵刚也死了。孔捷没有选择“硬钢”,而是选择隐忍。因为,他还要扶养李云龙和赵刚的孩子。

回归正题,我认为,李云龙是三人中强悍的!

因为,李云龙的强悍,还透漏着“宁折不弯”的精神!

在“乱扣帽子”的迫害下,丁伟失踪,赵刚夫妻自杀。李云龙选择绝不退让!虽然段鹏救出了他,但是,他没有一走了之。他走了,“帽子”算是被扣实了。他不能给战友丢人!

老李就是这么强悍,就算是死,也不接受“乱扣帽子”!

"我只想告诉你,我李云龙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

李云龙最后一次“亮剑”,竟然是对“友军”。而这一次,李云龙没有胜利。因为,在那个十年没有人能获得胜利。


勇战王聊历史


最起码李云龙是条汉子,敢于进攻和亮剑。


用户83903916492


其实对于晋西北铁三角来说,虽然三支队伍的实力都非常强,但是相比较而言,丁伟和李云龙的综合能力还是要稍强于孔捷的,那么丁伟和李云龙谁的能力更胜一筹呢,小编认为还是丁伟的实力略强一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如下:

我们都知道,抗战时期李云龙、孔捷和丁伟这三个团呈品字形驻扎在晋西北,他们之间无论哪个团受到攻击,其他两个团都能够迅速的进行增援并且投入战斗,形成的战斗力完全不亚于一个整编师,最典型的战役就是李云龙为了消灭山本特战队率领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虽然独立团有近一万的兵力,但是光靠李云龙这一个团想要攻破平安县城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独立团想要攻破平安县城面对的不仅仅是平安县城守备的日军,还要面对从四面八方过来增援的援军,况且山本特工队是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亲手组建,并且对山本一木非常的器重,所以说一旦这支特战队受到攻击,那么筱冢义男肯定会拼命的向平安县城增兵救援,那么李云龙的压力可能会更大,其实李云龙也是真心没底,还好平安格勒战役发生后很多部队都是在没有得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毫无保留的投入了战斗,其中包括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还有一些民兵组织等等,整个晋西北都打成了一锅粥,唯独八路军总部和第二战区长官部被蒙在鼓里。具体呢我们来看一下丁伟和孔捷是怎么组织部队进行反击的。首先来说一下孔捷,孔捷给部队下达的命令是:“命令一营、二营、骑兵连、特务连、各县大队、区小队、民兵全部投入战斗,依托有利地形,展开全面阻击”,简单总结一下这道命令,基本上就是命令所属部队利用工事和地形进行阻击,但是很明显没有什么战术可言;接着再说丁伟,丁伟的命令是:“炸掉所属区域内的全部桥梁和公路,然后安排小批部队进行分段阻击,从而达到既能延缓敌人的增援速度,同时也能够消磨敌人的耐心和毅力,总之,就是小鬼子去拜寿,也不能让他从这儿过”,通过对比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丁伟下达的命令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伤亡可能也会更加的少。当然了,也不能单凭一场战役就决出胜负,也不具备一定的说服力。

再举个例子,平安战役结束后李云龙请丁伟和孔捷这两位老战友喝酒,一是为了感谢他们帮忙阻击敌人,二是为了讨论三个团日后协防的事宜,在喝酒过程中,李云龙通过楚云飞侵占大孤镇这件事有意无意的透露出了他自己的的实力,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李云龙兵力扩充到了八个营,再加上团直属骑兵连、特务连、侦察连、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兵力接近上万,成为了真正的土豪,这时候,我们细看一下他们两个的表情,丁伟听见后就只撇了个嘴,没多大反应,好像完全不当回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孔捷就不一样了,刚听完就表现出了一幅非常惊讶的样子,满满的的羡慕之情,从这里也能够或多或少的从侧面烘托出丁伟部队的实力和李云龙的基本差不多,否则丁伟也不会无动于衷,而孔捷就不一样了,他的兵力可能就仅仅是一个普通团的编制,这也就说明了孔捷拉队伍的能力是不如李云龙和丁伟的,李云龙和丁伟暂时还是个平手。

丁伟比李云龙强的地方就在于拥有独到的战略眼光,记得在做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丁伟就非常清楚地分析了我国将来的战略防御问题,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的防御重点,这些在后来都被一一验证,可见丁伟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在这方面,李云龙和孔捷都是比不上他的。当然了,李云龙的论文“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也非常棒,当时都已经震慑了全场,孔捷的论文质量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是应该是比不上那两位的,否则的话也应该有他的毕业论文答辩才是。

但是不得不说,孔捷也有比他们俩强的地方,一是比较的守规矩,不胡来,二不违抗命令,三打仗也很勇猛,这也就是为什么铁三角最终只有孔捷一人能够带领一个军在朝鲜战场上大显身手的原因,而李云龙和丁伟也只有眼馋的份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