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庆陵皇陵是怎样被盗掘破坏的?谁做的?

小孙探秘


首先辽庆陵不是一个陵墓而是一组墓葬群。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北约十五公里的瓦林乌拉山地狭谷中,当地人称“王坟沟”。其中最主要的有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通称三陵为庆陵。其实在周围除了皇帝的陵墓以外还有大批的大臣皇亲贵胄的陵墓,而辽又继承了不少唐代的风俗喜欢厚葬,自然这里埋藏的大量的珍贵宝藏引起了人们的觊觎。

其中最早的一次实在天庆九年(公元1119年),金人建立金朝,攻破了上京,自然这里就引起了他们注意,于是大批的官兵为了发泄仇恨就把这里盗掘一空。金人从正面挖开的陵墓的地宫,将3位皇帝及皇后的尸体拖了出来,最后又将陵墓所有值钱的珍宝进行了一次大洗劫。随后失去保护的陵墓又被民间的人大规模的盗掘了一次。最后因为没有太多的价值所以后期也就没人在管理这里,金灭亡后,元明清均没有对这里再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任其荒废。

直到近代社会辽庆陵又迎来了几次毁灭性的打击。1914年林西县知道了这里有陵墓然后进行了挖掘。1921年当地发生了饥荒,走投无路的饥民一拥而上又把庆陵筛了一遍。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到了1922年比利时的凯尔文神父、法国神父闵宣化发现了这里先后又雇人从这里掠走了不少文物。1930年,军阀汤玉麟对全部陵墓进行盗掘,挖掘出了哀册一批。再后来日本人占领了这里,于是又迎来了一次劫难,日本人田村实造对这里进行了勘测这次壁画都没有放过。终于等到了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对庆陵进行了勘测,只发现了木俑、木狗数件,别的已经空空如也。但是即使如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盗墓狂潮中庆陵的东陵又遭盗掘;许多陪葬墓也被盗墓者屡屡光顾。多灾多难的庆陵再也没有了价值最终变成了一座大坑。


岩芋


该陵自建成后历900余年,几经森林大火,多次修葺、兴建、扩充。由于庆陵建筑时时辽朝处于最强盛的时期,陵葬器物极多,宝藏的诱惑也使它变得多灾多难。天庆九年(1119年),金人破上京,庆陵中的金玉宝器被掘一空,此后元、明、清各代便不再维修保护。自20世纪初至40年代,庆陵更是屡遭盗掘:1914和1922年林西县知事和法国神父闵宣化曾先后挖掘中陵;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神父凯尔温雇人盗掘了庆陵三个陵墓中的一个,首次出土了刻有契丹小字的哀册4方,随后原石丢失。1930年军阀汤玉麟对全部陵墓进行盗掘,据旧《林西县志》记载,民国“十九年夏,来一姓郭的热河省委员,派民夫百余名在其地大肆挖掘,搜出哀册14块。”据目击者谈,墓室内香柏做的板壁上涂彩漆。尸床和供桌用白玉做成,雕缕花纹,镌刻文字。还有玉碑等罕见之物,全被盗去。1939年日本侵占时期,日本人田村实造曾进行实测、摄影,并临摹了东陵壁画,窃取了一批珍贵文物;多年的盗掘致使庆陵墓室残乱不堪,随葬文物基本全部散失,西陵、中陵墓室全部坍塌,各墓室积水严重。1949年后,我国政府才对庆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却只发现木俑、木狗数件;1991年,庆陵的东陵又遭盗掘;许多陪葬墓也被盗墓者屡屡光顾……陵内出土的哀册也是辗转于战火之中,几经周折方得以完整保存。



欲天高比海阔


辽庆陵是指古代辽代鼎盛时期三位皇帝的墓葬,是由三位辽代皇帝以及他们的皇室成员,主要大臣墓葬组成,形成一个方方圆百里的皇家陵园。

当时辽国也曾经鼎盛一时,其国力我们可想而知,这个墓葬群有三位皇帝,多位皇族,还有大臣,辽国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形成侍死如侍生的观念,墓葬之内不用想里面肯定是奇珍异宝无数。历史结果也告诉我们这个庞大的皇陵多次被盗伐,盗伐的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可以说被盗墓者盗成了一座空墓。

我们通过历史也知道辽国虽然当时比较强盛,可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由盛转衰,辽国也是如此。当时金国迅速崛起,最终攻克辽国都城,金国在打败辽国之后,或许是出于对辽国的痛恨或者是对奇珍异宝的贪婪,辽庆皇陵被大肆破坏,这是辽庆陵第一次遭受破坏。

既然辽庆陵被破坏之后,金国也好还是后来的蒙古也罢自然而然的把辽庆陵当做废墟一般,对其态度更是不管不问,没有历朝历代的关注,一些盗墓者也就把目光盯向了这里。在古代盗墓者都有一些行业规矩,其中有一条是盗大墓者不可贪得无厌,只拿墓中一部分的奇珍异宝,另一部分为后来的同行留下让后来者不会空手而归。还有一种说法是盗墓者毕竟做的是有损阴德之事,盗墓葬中一部分珠宝也是为了得到墓主人的宽恕,总之不管那种目的,辽庆陵千百年来一直时常被盗墓者光顾。也有可能是辽庆陵内的奇珍异宝太多让盗墓贼无法全部盗走,毕竟辽庆陵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墓葬群,这么大的规模才能一直被盗伐千年。

时间来到了20世纪初,当时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辽庆陵开始迎来它的新的敌人,那就是外国盗墓分子,在1914到1922年,几年时间辽庆陵遭受多次外国盗墓贼的盗伐,这次盗伐并不是三三两两的小盗墓分子,而是上百人的盗墓集团,他们从辽庆陵盗走无数文物。除了墓葬内的奇珍异宝,甚至有些大型盗墓集团把尸床、供桌壁画这些难以盗伐的文物都一并盗走,由此可见辽庆陵遭受了多么恐怖的破坏。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把历史文物的保护放在很高的位置,对那些被破坏的墓葬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对墓葬也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辽庆陵在平稳度过几十年之后又遇到了新的破坏,又有多起盗墓者进入辽庆陵进行盗伐,这些盗墓者和之前的不同,他们利用现代的一些高科技,人在地面也能观测到墓葬中的文物,到了现在辽庆陵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坑而已。

至于谁发现的这个墓葬群已经不得而知,应该是一个拥有很高超盗墓技艺的高手,盗墓高手他们通过观天时看地里,结合风水学找到了这座大型陵墓。毕竟盗墓者也有他们独到的方法,比如望闻问切,就是看天时地利和风水判断墓葬的位置,闻洛阳铲带出土的味道,加上他们冒充外地人问当地的一些老者,通过闲谈了解当地的历史,以及墓葬。找到墓葬之地他们又用打盗洞的方式进入墓葬盗伐文物。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盗墓者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技艺来盗伐墓葬,加上他们以切的方式进行盗伐及其隐蔽,有盗墓分子在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损失,辽庆陵如此大的规模依然抵御不住这些官盗和私道。


豫北老崔


辽庆陵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州遗址北约10公里的大兴安岭南支脉中,是辽代极盛时期所建造的帝陵,这里不仅安葬了辽代的3个皇帝,还有大批皇亲国戚,贵胄近臣死后也陪葬在3个皇帝近旁,形成了一处方圆近百里的巨大皇家陵园。由于这个巨大的陵园内所埋藏的奇珍异宝多得难以计数,从而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延续近千年的盗墓狂潮。

金兵对陵墓进行了毁灭性破坏   整个辽庆陵由东陵、中陵、西陵组成,工程浩大,规模宏伟,是我国北方重要皇陵之一。 东陵内安葬的是辽圣宗及其皇后;中陵安葬的是辽兴宗及其皇后;西陵内安葬的是辽道宗及其皇后。辽庆陵作为辽代3位皇帝的陵寝,历经90年的不断营建,无论从规模和埋葬人数上都在辽代4处皇陵中独占鳌头。   公元1020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朝,发动战争攻占了辽上京,对辽朝的4处皇陵和两座祖山进行了大肆的破坏。金朝军队纵火焚烧了庆陵内的所有亭堂、祭殿等地面建筑,挖开了皇陵的地宫正顶,将3位皇帝及皇后的尸体拖出来鞭尸戳体,最后又将皇陵内的随葬珍宝进行了一次大洗劫。  


 至今,金兵洗劫辽庆陵时挖掘的大盗坑仍然留在那里,金兵对辽庆陵内3座皇陵墓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致使安葬辽道宗的西陵的地宫全部坍塌,形成了现在一个漏斗形大陷坑;安葬辽兴宗的中陵顺盗洞漏进去大量雨水,现在成了水晶宫;而安葬圣宗的东陵地宫穹顶也开了一个直径达7米的天窗,被厚厚的积土所掩埋。   改朝换代以后,辽庆陵成了无人看管的废弃陵园,随即又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盗墓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