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用两首古诗形容成功和失败的状态?

一木火947


用两首古诗形容成功和失败的状态,我推荐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南宋文天祥的七律《过零丁洋》。

1、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当然是一首成功后写的诗。这首诗大气磅礴,赞扬了解放南京取得的历史性胜利,也告诫人们,成功后要不骄不躁,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可沽名学霸王”。诗的最后还指出,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腐朽堕落必然会被淘汰。

毛主席还有许多诗词,描写战斗胜利的心情。比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这首词作于1931年春,正是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第二次反“围剿”即将开始之际,流露出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的喜悦和第二次反“围剿”必胜的信心。

2、七律《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光照千古。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后来,元军逼迫他招降守崖山的陆秀夫等人,他以当场拒绝并用此诗明志。人这一生,坎坷和失败是难免的,但是,哀莫大于心死。而文天祥向我们展示的就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崇高气节。

3、再说一首写失败的诗。

说到关于渡海的诗,我最喜欢三首,巧了,这三首诗可以说都是失败后写的,其中有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还有北宋苏东坡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他从来都不是北宋官场上的胜利者,晚年被贬广东惠州四年、海南岛儋州三年。这首诗就是他被赦北上过琼州海峡时写的。连续七年,九死一生,他屈服了吗?没有。他说这不过是我平生最奇绝的一次游历罢了。苏东坡的诗词好就好在这种贯通古今的旷达。

总的来看,这几首诗里都流露出来的是“胜不骄,败不馁”,当然写失败愁苦的诗词也有,我就不再例举了。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转发,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梅鹤读书


成功: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译文:以前在生活上的不堪已经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可以尽情放荡拥抱大自然,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今日的脚步仿佛轻盈了许多,不知不觉的将要把长安的繁花给看尽了。

孟郊在年过半百之时中进士,他认为老来得喜,没想到两次落第之后还能中第,那种从之前跌入的谷底瞬间登上顶峰的欢乐无以言表。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夸张写法将作者的的得意之情挥洒的淋漓尽致。

失败:

在古代,往往失意的诗人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欢用诗词借景直接抒发自己的失意失落之情的;另一种是虽然失意但通过诗词表达出来的只有乐观向上之情的。

  • 第一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州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第二种: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轻瑶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听说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有一次他和同乡的儿子一起到京城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排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而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后来,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上。孙山不好意思直接对他说,就婉转地编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还有因为屡次落榜写下绝命诗的:据清代笔记《冷庐杂记》记载,咸丰年间江南考试,一个浙江山阴(今绍兴)的胡姓考生,在考卷上题写到:

黄土丛深白骨眠,凄凉情事渺秋烟。

何须更作登科记,修道鸳鸯便是仙。

还没等到发榜文,这个考生已发疯致死。就是因为一次又一次榜上无名,绝望,也许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唐代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胡兰英


【失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成功】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梦190234205


《大风歌》是西汉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原文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此诗只有区区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是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还有一首就是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也是他1935年1月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后写的第一首诗词。

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娄山之巅。1935年1月中央红军夺取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后,红军经过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四川宜宾与泸州之间渡过长江,由于蒋介石集结重兵拦江阻截,红军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数小时激战,击溃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重占遵义。这首词写的就是红军第二次回师遵义途中的娄山关战斗。

这首词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号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这首词的意境凄清,反映了当时毛泽东的心情。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但是毛主席面对困难却绝不退步,他带领红军走出了低谷,打败了侵略者与蒋介石,终于夺取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首诗(词)可谓大气磅礴,显了诗人的胸才伟略。


松立8


诗以咏志,古人历来善于以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若是要选择形容成功与失败状态的诗词,我首选两位帝王级人物的诗词,一首是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另一首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我们首先来看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唐代末年,黄巢参加科考屡试不中,面对科场的失利以及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使得他朝廷是越发地不满。

在又一次的考试落第后,黄巢于悲愤之余,转而豪情倍增,借菊花来抒情,表达自己的抱负,作了这首《不第后赋菊》,随后毅然离开长安回乡参加了起义军,率军占领洛阳等城池,接着又势如破竹攻破长安,建立了“大齐”王朝并称帝,诗中的胜利画面是如愿以偿。

此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菊花以英雄气概与高尚品格,把菊花比作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而把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比作百花,全诗气势恢宏,想象独特,意境优美。此诗虽然是黄巢落第后的豪情之作,我们在这里更看做是他提前品尝与设想将来成功之后的喜悦。

我们再来看一首失败后的哀怨之作~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往事知道得有多少!

昨夜里小楼上又吹来了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想起了故国往事,这伤痛怎能忍受得了啊。

那精雕细刻的栏杆与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儿都已经衰老。

要是问我心中有多少的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此时的李煜已归顺宋朝三年,在一个寂寞的夜晚,想想自己当前失败后的境遇,回忆起自己从前南唐当国主的幸福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这首词写下几天后,赵光义就命太监赐酒毒死了李煜。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尽的哀怨。

李煜在这首词中竭力将美景与伤怀、往日与如今、景观与人物的对比融为了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景观的永恒与人间世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深藏于胸中的悲愤之情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最后凝为一句千古哀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诗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李煜极度失落的感情,是他发自肺腑的“血泪之歌”。

以上就是小编所选的两首分别形容成功与失败状态的古诗词作,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与探讨。


老武小侃


1。唐代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寓意是,过去穷困潦倒的日子不值得一谈了,今日多么欢畅,以后前途无量,在春风中我得意地骑着快马,和同榜的进士们去游遍长安著名花园。

2。唐代刘沧《看榜日》

禁漏初停兰省开,

列仙名目上清来。

飞鸣晓日莺声远,

变化春风鹤影回。

广陌万人生喜色,

曲江千树发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处,

莫惜芳时醉酒杯。

译文;天刚亮,听见了皇宫里传来的漏声,(古代一种报时的工具),秘书省颁布了新考中进士〈古代科考〉的名单。城内的人们喜气洋洋。春风轻拂,仙鹤也飞来了,曲江池的梅花正在盛开,中榜的进士们兴高彩烈,感谢朝廷的恩典,在这大喜的时间互相举杯祝贺。

1。宋代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上百次的征战,战士们已经疲劳不堪,士气低落,虽然江东子弟还在,可是否还愿意跟着楚霸王卷土重来?

4。唐代李白《战城南》

野战格斗死,

败马号鸣向天悲。

与鸢啄人肠,

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战士在格斗中死亡,败马向天低徊悲鸣,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在枯树技上啄食。士卒的鲜血染红了野草,将军们空无所获。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圣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用户言午泽群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唐朝李忱和药山禅师的联句首诗可以作为一个成功者的勉励(有些成就的创业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孟郊的《登科后》可以作为成功后的得意描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足以描写失败的无助心情,尤其是“云横秦岭”那句。


柔城居士


描写人生得意的古诗最有名之一的便是孟郊的《登科后》,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成为后人喜爱的千古名诗。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另外,还有一首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描写李白受诏进京,异常兴奋,以为政治理想可以实现,那种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亦为后世留下千古名句,值得推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描写失败的古诗《独坐敬亭山》,写尽了作者李白得罪权贵,被赶出宫廷,仕途失败,人生失意,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写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题主,不知有没有帮到你?


汉中小雪


你好,我是容千寻,文化领域爱好者,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们一起探讨。

对于成功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世俗中的功成名就,一种是心灵的超脱与自由。

前一种状态我认为孟郊的《登科后》足以诠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屡试不第,又出身寒门,因此之前的生活过得很是窘迫。终于有朝一日及第后,孟郊得意洋洋地骑着高头大马,与同科进士们一起游览长安的花园。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将登科及第,扬眉吐气的状态描写的入木三分。

后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我认为王维的诗可以体现。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王维晚年写作的诗歌。这首诗空幽寂静,闲适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一个人如果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内心安静,从容,平和,无论身处寂静喧闹,总能从内心深处涌出一股宁静。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的成功吗?

再来说一说失败的状态。觉得世界上有千万种失败,因此也可以用不同的诗歌来描述。

有一种失败是求而不得,如同唐末罗隐的《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也是屡试不第。一个落第秀才,一个半老妓女,十年各自江湖漂泊,最终的结果却是“我未成名君未嫁”,何其失意!何其可叹!这首诗与其说是在讥讽妓女云英,毋宁说是罗隐的自嘲:十年浪荡,“可能具是不如人”。

还有一种失败是成功之后的空虚,这样的状态我觉得用苏轼的《水调歌头》表示更合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觉得“高处不胜寒”一句,足以道明这状态。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