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最惦记的是什么美食?为什么惦记这个美食?

育儿佩奇爸爸


最让我惦记的美食就是在我的老家茂名的沙煲粉,俗语说:来茂名不吃沙煲粉就是等于来了个假茂名。

沙煲粉的汤底是由鸡骨架和猪骨头在一起,慢火熬制六七个小时而成的。

材料:米粉、白菜、花生、香菜、腐竹、豆炸、秘制辣鸡。 软滑的米粉,一口下去,绝对满足,最最赞的就是汤底,那股鲜甜,真的是赞不决口。

每个人的回忆里,或多或少都会有某些食物就这样存留在心里,代表一段记忆,而我的记忆当中就是老家茂名的沙煲粉。


德叔说菜


每个人最惦记的美食应该都是小时候的味道!

小时候不管吃什么都觉得总是那么好吃,到现在都还想吃到当年的味道,但是现在才发现当年的味道以经找不回来了!

清楚的记得,在上小学时一到学校圆门外的小卖部,总要买一个杨老师家的煎饼卷土豆丝吃,煎饼柔软精道有嚼头,土豆丝加青辣椒,香辣爽脆,当时卖5毛钱一个,那个味道现在想起真想来上十个坐那里慢慢吃!

还有就是肖老师家卖的大辣片和辣条,那时也卖5毛一根,麻辣味,吃了让人流汗,辣的兮兮哈哈的,和一群同学站在肖老师窗口在看会电视,真的是最好的享受!

还有一个最难忘的美食就是学校火食灶,每周吃一次面皮,那味道也是好极了,虽然没有现代的美食味道好,但是我觉得那时那个面皮的味道,我现在真的真的好想吃,哪怕只吃一口,也算解馋了!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面皮是用面粉蒸的,碗底经常垫包包菜丝,熬点醋水,浇上油泼辣子,我每次吃面皮都吃两洋磁碗,再加一碗稀饭。

但是伙伴们肯定不知道,我吃这么多要多少粮票,当时用的都是粮票,一碗面皮四两粮票,两碗八两粮票,一碗稀饭二两粮票,一共一斤粮票,一次要吃这么多。

还有当时的白象方便面双面饼,一般都干吃,干香干香的,5毛一袋,一般几天才能卖一袋解个馋,那时家里穷哇!哎!现在这些娃娃好哪去了!


乡巴老美食


我经常想起的是一块奶油蛋糕。

八九岁时候的样子,学校附近有家百货大楼,总共四层,我最喜欢的是一层,里边有各式的玩具和美食,尤其是奶油蛋糕那个专柜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次闻到奶油的感受,该怎么形容呢,应该是让人迷恋,沉醉,甚至上瘾吧。

那块蛋糕是方形的,有巴掌那么大,蛋糕的图案是网格型,有蛋黄,咖啡和奶白三种颜色,各种颜色的方块之间用细细的奶油线分开。那个时代的小学还没有封闭管理的概念,中午只要有空就要去看看那块蛋糕,9角钱,太贵了,80年代,爸妈每月工资才不到30块钱,所以我一直也没有机会品尝到它。

后来百货大楼变成了华联商厦,各种蛋糕店雨后春笋般涌出,品种更是琳琅满目,我也有足够的钱买蛋糕了,但现在我却不再吃奶油蛋糕了,肯定是年龄的原因,对甜品不再感冒了。好在女儿跟我当年一样钟爱蛋糕,但她比我幸运,可以想吃就吃。

什么味道最香,什么东西最好吃,也许记忆里没得到的东西才是最接近真实的答案吧。




浪速2009


我是大碗哥,我最惦记的美食是老家山西孝义的压花肉,现在想到都忍不住流口水。

小时候,每年过年的时候,最馋的就是妈妈做的压花肉。虽然市场上有很多卖压花肉的,但是妈妈每年过年前都坚持亲自为家人准备我们都爱吃的压花肉。

妈妈经常带着我去市场挑选上好的猪棒骨和猪蹄,每次都要选好几个店进行对比才可以买到满意的。回家后,妈妈花半小时把猪蹄猪棒骨处理好,就开始熬制。等肉开始变得有粘度,妈妈会一点点把肉撕下来(这个时候我就会过来帮忙),加入生姜蒜花椒香叶等调料,继续小火熬制。熬制的过程中我在边上闻着锅里飘出的香味,心里喜滋滋的。因为熬制需要4-5小时,所以妈妈弄完会一边陪着我做作业,一边看锅。伴着肉香,我感觉自己做作业都很有动力。4-5小时后,美味出锅啦!出锅之后并不能马上享用,还需要放凉。等晚上色泽红润、肥而不腻、香味浓醇的压花肉拌好调料上桌,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伴着肉香飘在村庄里。

而且,因为压花肉需要凝固,所以不用添加剂的情况下,只有在冬天能够吃到,所以更让人惦记它的美味。

大家有什么让自己想到就流口水的美食吗?欢迎和大碗哥分享。






大碗的幸福生活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美食,别的地方的美食,也许你不习惯吃,但还是当地的美食。

我是湖南的,腊肉是湖南的美食之一。

相信大家几乎吃过腊肉,但不一定是我家乡熏烤出来的腊肉,我在广东工作几年,就吃过市场上卖的腊肉,总吃不出家乡那种味道,无香味,无嚼劲,无油水的感觉,听说这种腊肉是太阳晒出来的。

而我家乡的腊肉是化近一个月的温火慢慢的熏烤而成的,在选肉方面上做出了筛选,靠猪头上的肉几乎不要,太肥的不要,这些肉要来熬油,而选出来的是五花肉,瘦肉来做腊肉,当温火熏到半月左右,可见腊肉溢出油来,腊肉的颜色慢慢的变金铜色,坐在灶前,香味扑鼻而成。

在炒腊月上我们当地人有讲究的,把腊月切成片,不要太厚,倒入锅里急火炒三分左右,腊肉成金黄色,放入大蒜叶子,辣椒,佐料,这样一份色味香的腊肉就可以吃了,其实腊月没下锅前也可以吃,因为腊肉已经熏烤熟了,只是没有炒好后那么香。



yjP香烟有毒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一个常年出差在外的销售人员。说起美食对我来说是不能够放弃的一个词,因为无论到了哪里感觉自己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当地的美食,这也似乎变成了习惯,也是基于对美食的喜爱。首先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东北人,走之前每次包里必须要放点红肠,红肠最能代表着北方的特色,尤其是在一列通往南方的火车上,每次都坐30多小时,在火车上除了自己难以下咽的盒饭,仿佛再也没有别的好吃的了,此时此刻从包里抽出一根东北的红肠,用手将它掰成几块放在盒饭里,就着吃,可以说在那时那刻自己就是火车上的主角,别人会用一种羡慕的眼光去看自己,但谁又曾知道从列车出发那刻起,列车将会把我拉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会让我与故乡相隔至少半年不能回去,此时此刻兜里的红肠就成了自己相依为命的美食了。好东西总会吃完了,所以我就会在当地去寻找一些新的美食,出差这些年吃了很多各地的美食,山东的酥肉,大包子,河南的红焖羊肉,烩面 武汉的蔡林记热干面,桥头户部巷的恩施土豆,北京的烤鸭,炸酱面 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广州的早点早茶。说实话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代表,美食各有千秋。

但还是忘不了家乡的美食,尤其是每次回家妈妈亲自 和面,打卤 切手擀面给我吃,从小到大只要每次我身体不舒舒服或者是厌食,妈妈总是会给我做她那拿手的手擀面,吃完了我就会好,那种味道是儿时的味道,从来都没有变过,虽然现在妈妈年岁已大,但每次回家还是不记自己的劳累,亲自下厨给我做‘小时候’的那碗熟悉的面条,没有添加剂和防腐剂纯天然的味道,每次回家我还是不会让妈妈失望全力吃了那碗面条,让后对妈妈竖起大拇指,妈妈会露出那难得的笑容,此时此刻心里有种复杂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吃的不仅仅是味道,吃的更是那份小时候的爱,虽然可能做的没有市面上的面条好吃,但在我的心里‘妈妈的那碗面条是最美的’是无法代替的!






隔壁吃货老宋


你好,说到最惦记的美食,那一定是开封的炒凉粉和小笼包子。

我在河南上的大学,在上大学期间听过很多朋友推荐,就去开封玩了一趟,这一趟虽然没有玩尽兴,但是所领略到的开封小吃是非常的多的,而且我目前非常的想念开封的美食,最想念的就是小笼包子和凉粉了。

首先说一下开封的小笼包子吧,开封的小笼包子和杭州那边的不一样,它主要是皮薄肉厚,而且味道鲜美,他所用的蒸笼是由特殊的竹子编制而成,蒸出来的包子有一种淡淡的香味。而且开封的小笼包的肉馅是有独特的秘方调制的,那个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再说一下开封的炒凉粉, 这也是开封美食的一道特色,它是由豆制品而制成的凉粉,经过大火爆炒之后,加入蒜和调料而制成的一项美食。浙江美食最好吃的吃法,就是将烧饼与凉粉加在一起,脆脆的烧饼配上香喷喷的凉粉,简直不要太美。

这就是我的推荐,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小阿莹


我每年回老家都要吃油渣子炖白菜。这种油渣子还不是猪板油熬出来的,是花油熬出来的,就是下面这种。


熬好之后是这样的,趁热在锅里撒把盐,直接拿着吃,真是又香又脆,香到骨子里,简直了!


我们那儿有家饭店,其中有道菜几乎是每桌必点的,油渣饺子,把油渣剁碎了做成馅儿包的饺子,那应该是我最喜欢吃的饺子了。

每次回老家,我爸都得去市场买一袋熬好的油渣子回来,和大白菜一起煮了,稍微带点儿汤,油渣好吃,白菜好吃,汤也好喝,这道菜是一点儿不带浪费的。下面这张图是稍微像一点的,但我家的效果绝对比这个好。

这种油渣一般还带着淋巴组织,都说淋巴不健康,现在烧的时候都去掉,但我以前吃过,说实话,我觉得淋巴那块真挺好吃的,质地比较硬,咬起来像瘦肉,香味儿特别足。好吃的东西一般都不太健康,卤味、烧烤、火锅,也许就是这么矛盾吧!


种下一棵桃树


身处繁华的大城市你们几久没吃过妈妈做的美食了?

什么是美食?一种吃了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让人觉得是幸福的食物才算得上美食? 是的 没错我觉得我掂记的美食是妈妈做的饭菜。小时候我们不会烧菜做饭一直都是吃妈妈做的饭菜。直到我们长大了吃惯妈妈做的饭,就以为所有人家的饭菜都是这个味道。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 学习吃过无数的饭菜,每天吃的都是不一样但味道相似的饭菜,就是少了一股味道,一股缺少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麻木了就觉得在好吃的菜都不是心中那种美食了。

我们用什么来记忆一座城市,50方寸之地凭借味觉来游历四海。坐在牛得多面馆,温馨的氛围,让人深有感触的文字,静静的坐着享受这一碗番茄牛肉面,热腾腾的面,不仅填饱了肚子,满足了口腹之欲,更让内心有了暂时的依靠,思绪不经意间飘向了远方的家!

因为想家所以吃家里妈妈做的美食,让我值得去回忆,身处远方的我最惦记那老家里吃好十几年的美食------妈妈做的饭菜。


食三道


我最惦记的是东北的那碗山西刀削面。



可能很多人疑惑,刀削面怎么在东北?因为是我上大学时候学校食堂的刀削面。

学校当时有好几个食堂,其中有一家是一个山西老板娘开的刀削面档口,价格便宜,每一碗面都是你看着师傅在玻璃窗内削,每次都有种迫不及待想吃的赶脚。他们家的面有很多口味,我最爱鸡腿面,汤汁入味,鸡腿好吃到骨头都想吞掉,加点辣椒和陈醋,真的人生都完美了!偶尔我也买糖醋味道的炒面,离开校园后,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面了!



由此我相信山西人真的是把面做到了极致,刀削面全凭刀削,那股劲道太赞了!

大学毕业后在南方工作、南方饮食略清单并偏向米饭,爱吃面的我,其实内心有点失落。其实你对于食物的倾向,都是因为你小时候的味觉体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就像时间一样,很多事情是回不去的,最美好的美食,就算留在心里也是一种幸福!



食色性也,爱美食的人必定热爱生活,就像那句广告词,愿我们每个人都吃嘛嘛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