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年年涨,还有很多人养老金达不到平均水平,这是为什么?

天天聊社保


水涨船高,洪水来了,水位提升的再高,仍然高不过江上的船!



有些人养老金多次调整仍然达不到平均数,也是水涨船高的道理,你涨别人也涨,按照挂钩调整办法中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一样的5%调整幅度,收入低的涨一百多块钱,收入高的涨好几百,高低差距越来越大,必然造成一部分人养老金永远达不到平均线。

举个易懂的例子,伸出5个手指头,总是有长有短,一般中指最长,拇指最短。如果把5指的长度平均起来,中指始终高于平均数,而拇指永远低于平均数。养老金调整也是类似道理,不管十几连涨,虽然手变大了,手指都变长了,但大姆指永远都达不到五个指头的平均长度。

我想对养老金拖后腿的朋友说一句,你原来养老金达不到平均线,以后就不用想了,听天由命吧!


千山车神






退休养老金年年上涨,为什么很多人不到人均水平?

一、现在的养老保险(退休金)有三大怪现象:

①:有40%左右的退休老人、退休金达不到全国的人均水平;

②:在同等条件下、早退休的人比晚退休的退休金高;

③:有30%左右的退休老人、退休金高于在职人群的工资;

二:造成养养老保险(退休金)悬差的原因是什么?:

①:2014年以前,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保费、个人不用交钱、由国家财政统一按个人工资的100%垫付;企业职工是按企业社平工资的40%一60%交费,是由企业(20%)、个人(8%)共同交费,這就造或行业、部门之间差距的原因之一;

②:退休时养老保险(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的差距: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是按本人档案工资的85%一100%计算;企业退休职工、是按社平工资的60%计算,這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③:由于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的工资水平、交费水平、养老金的高低与基数悬差甚大;养老保险(养老金)的上调都是按照统一的5%、或者10%上调.上涨,实际上的结果是:退休金高的越涨越高,退休金低的人群、所上涨的数额永远赶不上退休金高的人,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④:养老保险(退休金)的上调计算:交费年限多的人、每年按工龄计算的部分,就上涨的多些;养老金高的人、每年按退休金高低的%比上调的部分,退休金就高些;能赶上政策性优恵的人、每年养老金就会多涨些;這就是说:养老金的上调因素、是多项条件所致,不是绝对按工龄(人头)上涨;总的原则是:多交多得、长交多得!

三:怎样才能缩小差距?:

①:首先应解决92年以前、视同交费年限(工龄)待遇的公平.公正问题,具休就是:企业退休人员、应该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一个标准,企业人员甶40%一60%计算、提高到与机关.事业单位的85%一100计算!因为92年以前、个人都没有交社保,是国家财政统一支付的;

②:养老保险14年连续上调的基数悬差的数额、也应该给企业退休人员补回来,這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合理;

③:养老金的上调.上涨、应该向企业退休人员倾斜;应该按行业、按部门的实际收入现状,来划分上调.上涨的%比例;


海海147035523


问题:养老金年年涨,还有很多人养老金达不到平均水平,这是为什么?

这很正常,大家都知道“被平均”是怎么一个概念,养老金、社平工资、人均消费水平等数据都是一样的道理。题主说的应该是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差距问题。至于原因,则比较复杂。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结论不同,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认为主要是由于社保个人缴费制度设计方面的阶段性缺陷、社保缴费水平的较大差异以及各地养老金调整办法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坦率地讲,从很多地区目前的养老金水平数据看,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拿低水平养老金的人多,拿高水平养老金的人次之,拿中等水平养老金的较少,这样的结构并不合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养老金水平是呈金字塔形,也算比较正常。但最合理、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

以2018年全国城镇职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人均水平2636元左右为例,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基本都能达到,甚至2-3倍甚至更多地超出这一人均水平,但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都是达不到这一养老金平均水平的。从全国来看,退休时能拿到1000多,2000多的比比皆是,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是少数,低的只能拿到800元左右。经济发达地区好一些,越是经济落后地区越明显。尤其是在非国企单位退休的企业非管理、非技术退休人员,更尤其是个人身份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预计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若干年。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建设任重道远,可持续运行和缩小贫富差距应列为当务之急。

一、退休双轨制造成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

1、1992-2014年

社保个人缴费制度设计方面存在阶段性缺陷。企业1992-1995年启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启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时间是不同步的,相差了19-22年。

1992-2014年,企业人员要真金白银缴纳社保,1992-1995年按视同缴费,1992-2014按实际缴费,合并计算养老金,退休后绝大多数的人都拿不到在职薪酬50%的养老金。

1992-2014年的同一时间段退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一律不用缴纳社保,退休时却能拿到在职薪酬的70%-90%的养老金。少的也能拿到3000-4000元,多的2-3倍,甚至更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明显。

2、2014年10月以后

2014年10月1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养老金,开始和企业人员用同样的办法计算养老金。但由于1992-2014年以来积累的运行惯性,若干年都难以弥补退休双轨制造成养老金水平差距。

二、用人单位社保缴费负担沉重,社保缴费监管力度不到位

社保人缴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和机关事业单位不同,非国企的企业用人单位没有公家的钱做后盾,要自掏腰包为员工交社保,社保缴费负担比较沉重,经济大环境不好,赚钱越来越难,加上多年来社保缴费监管力度不到位,企业人员1992-2014年乃至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是按最低缴费基数(月收入的40%或60%,各地有各地的标准),或打折标准交社保,甚至不给员工交社保,极大的伤害了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权益。尤其是非技术、非管理岗位的中低收入人群,最突出的就是不能稳定就业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餐馆服务员、快递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其它私人雇工。

养老金的计发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不缴不得。社保缴费标准低、缴费年限短,当然养老金待遇就低,目前大多数地区最低养老金在800-900元左右,低收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基数较低。还有一些人,单位没给交社保,无法拿到养老金。另外绝大多数的企业职工都是无法享受企业年金,无法拿到补充养老金的。

而机关事业单位及央企或经济效益好的国企则不同,有公家的钱做后盾,都能按时足额地为员工按收入的100%作为缴费基数缴纳社保,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更有保障,而且还可以100%地享受补充养老金待遇----职业年金。待遇自然有很大的不同了。

三、各地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办法对低收入退休人员倾斜力度不够

自2005年起,国家每年都会给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各地养老金的调整都是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三结合的办法进行的,但具体调整办法有所不同。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养老金调整办法,尤其是与本人养老金水平挂钩,按同样的比例调整,使得养老金越高的人,涨得越多,养老金越低的人,涨得越少,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就对低收入退休人员的倾斜力度不够,难以明显有效地缩小养老金的贫富差距。

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都比较公平,但与养老金水平挂钩有一定的争议。因为这样调整的结果,会是养老金越高的人,由于养老金基数高,上涨同样的比例,会涨得比养老金基数低的人多得多,养老金差距越来越大。但也有些地区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更多地照顾到了低收入退休人员,比如北京,就把养老金水平分为几档,养老金越低的,挂钩调整的越高些,也就是对低收入退休人员更多地倾斜。建议更多的地区向北京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多种因素及被平均的原因,尽管养老金年年涨,还是会有很多人养老金达不到平均水平。希望通过社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控高提低,向低收入人群采取更多力度的倾斜,逐步缩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逐渐把哑铃型变成橄榄形,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达到或接近人均养老金水平,才更合理,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期盼。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加我的关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水流云在草青青


养老金涨幅下降是必然的。

从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养老金进入一个上升通道,而且涨幅惊人。

历史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5年,我们的养老金连续增涨幅度超过10%。

连续十年涨幅超过10%,首先是因为早期养老金基数太低,满足不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这样需要较大幅度提高。因为那时候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货币发行数量也很高,通货膨胀速度也不慢,而且国家财力逐年增加,幅度还很大,所以十年时间,年年大涨。

但之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早期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货币发行也进入新常态,从早期动辄10%以上,到8%左右。然后养老金基数,在连续十年高增长下,也到了一定高度。这样逐渐下调养老金增幅,成为必然。

2016年养老金增长幅度降到了6.5%。2017年是5.5%,2018年和2019年都是5%。

那么以后,大概率将保持在5%。甚至更低。

因为伴随我们国家经济规模的日渐扩大,经济增速还将从中高速发展,转向中等速度发展;货币发行也将逐渐稳健,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带动下,超发货币现象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货也将受到抑制。

最终,养老金增幅,将与经济增幅同频,这样养老金增长,就进入一个稳定的轨道。


波士财经


从国家统计局得到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的人均月均养老金大约是2874元,目前来看养老金的分布还是比较不均衡的。

我国的养老金都是按各个省份的平均工资来分别计算的,因此不同省份的养老金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西藏自治区2017年人均养老金能够达到7696元,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字了,上海、北京等地区的人均养老金也高于4000元的,而吉林省的人均养老金连2000元都不到。

虽然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5连涨,但是养老金的上涨也是各个省份出台自己的相关方案,因此涨多涨少各地也不尽相同。并且,养老金的调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挂钩调整,这个是直接和个人的基本养老金挂钩的,基本养老金越高的人增加的越多,因此不管养老金怎么涨,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员的养老金还是更低。

当然,其实平均水平这个概念中,绝对是要有人比它更高,有人比它更低,需要国家进行调节的就是让处于平均水平附近的群体更加庞大,而远高于或远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数更少。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缴纳更多的养老金,建立更长的缴费年限,这样退休后能够领取的养老金自然就更多了。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本来多数人的养老金就低于平均水平。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为什么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年年上调,但是有的人养老金水平还是达不到人均水平呢?

没错,到2019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经连续15年上调了,2019年的养老金总体上涨了5%左右。

现在全国的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水平已经超过了2200块,发达省份的养老金水平更高,比如北京平均养老金水平的已经达到了4157元。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的养老金年年涨,还是达不到平均水平呢?原因不难理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养老金基数太低了,每年养老金上涨的也少。

养老金基数为什么低?与个人的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高低,缴费年限长短,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高低等因素有关。

养老保险,缴费水平越低,缴费年限越短,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越低,养老金的水平也就越低。

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一般,缴费年限只有最低的15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也不高,那么很多人能拿到手的养老金一般只有七八百元。

试想一下,养老金基数只有七八百元,每年要涨多少,要多少年才能达到2200多元的养老金平均水平呢?假设即使按每年上涨200元,要达到退休金平均水平也要七八年之久啊。

每年养老金为什么上涨得少呢?养老金是挂钩调整,与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有关。

你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短,基本养老金水平低,自然养老金每年也就上涨的金额比较少。养老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所以,要想退休后养老金拿的高,涨的多,就要在社会平均工资高的地方缴纳社保,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并且在社会平均工资高的地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留言讨论。


思之想之


大家好,我是您身边的养老金专家“财富精算师”,欢迎随手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今年养老金基本上已经调整到位。经过调整,全国老人养老金的普调水平大约5%。

但养老金虽然每年都上涨,虽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事实,但在也有很多人达不到人均水平,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方面:有些人的养老金水平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他们出现了断缴的情况,一旦出现断缴在退休之后就会对养老金的领取标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第二方面:毕竟我们国家的人口众多,想要在短时间之内,达到养老金实现人均水平的指标还是比较困难的。全国各省市的经济状况不一样,不可能搞一刀切,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也是不同的。

第三:养老金平均水平这个标准的设定是统计学的数据跟实际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不能完全以这个指标作为参照。

第四:养老金不同人群的待遇也存在差异。企业退休人员的替代率40%左右,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与退休前没有太多差异。


在我看来,养老金的作用,是为了保障老年人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如果想要生活得更好的话就要靠自己的努力,通过理财等各种形式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保障。

否则,仅仅依靠国家的力量养老,很难达到跟退休之前一样的生活水平。 这就像虽然我们国家多数地区都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仍然处在非常贫困的阶段。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想要致富还是想要保证晚年的生活质量,单靠国家是不行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多方面,多渠道去努力。

当然,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日益昌盛,日渐繁荣,希望国家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富有,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欢迎随手关注财富精算师,为您专业解答养老金问题。


财富精算师


因为养老金有高低不同,所有用人均月养老金反映养老金总体水平,这个人均数必然在高与低之间,每年养老金都会有不同程度增加,相应的人平均月养老金的数额也在增高,随便举一得子,上海企退人员2016年人均月养老金是3558元,2017年增加到3754元,如果一退休人员2016年拿3500元,低于当年人均数,2017年增加了200元为3700元,高于2016年的人均数,但仍低于2017年的人均数。


瀚墨寻梦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社保,社保已经成了教育、房子后变成第三大刚需,现在我们生活已离不开社保卡,社保卡变得十分重要,它可以治病、买东西、存钱关乎我们的方方面面。更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感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年年涨,却还有很多人达不到人均水平,这是很正常的事。

原因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人口基数大,社保起步比较晚。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众多底子薄。这点你肯定身有体会,十一黄金周出去旅个游吧!你再看国内哪个风景区都人山人海,国外随便转转也全是我们中国人,所以中国泱泱大国建立社保制度已很不容易了。

我国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人口众多穷困人口占世界第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世界5.5标准贫困人口排名中国2.238亿,排名第二。就在2018年末的时候,按照我们国家农村贫困的标准来算,现在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660万人。不过跟去年对比起来数量有所减少,大概少了1386万人左右。这么大数量的贫困人口刚建立起的社保制度是不健全的,现在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保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2.社保制度创建缴费时间短,社保信息不相融。

下来我们再说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方面,企业职工从1992-1995年启动个人缴费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才开始启动个人缴费制度1999-2003年为规范起步阶段;2004-2008年为稳步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为积极推进阶段。农村的社保缴费更晚,2003年试点2010开始覆盖缴纳。

这么短的时间创建的社保,大数据也建立的晚,各地区社保信息不完善,全国的信息不融合,存在社保一生卡,却走不遍天下的尴尬局面。

3.交费基数低,各地区不均衡。

全国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样,缴费机制不健全,各地区缴费也不均衡。社保刚开始存在缴费基数低,而且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刚开始实行企事业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一般企业都按最低档缴费 ,有的欠缴和不缴的现象也超多。农村的刚开始一年就100、200的交,交的都很低,现在才都有所提高。从2019年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有些解决,因为税务部门开始征收社保费,会按照职工的实际缴费工资来缴纳社保,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欠缴或者补缴社保的情况发生。

全国的物价年年再涨,而工资涨幅却赶不上物价快,而社保职工缴费也年年递增,一部分经济困难或下岗人员及特困户就只能少缴或放弃缴费。政策向这部分人一直有倾斜,倾斜力度也逐年增大。

4.退休工资不一样,平均发放社保。

我国企业事业的各退休标准也不一样,所拿的退休工资也高低不同,据统计2018年全国城镇退休职工退休平均工资为2600元左右,而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平均工资就比企业职工的退休将近高出2~3倍之多。各省市地区的发展也不一样,有发达地区最低社保工资在4千以上,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最底社保工资只有1千多。

5.调整标准不同,工资涨幅不同。

各地区的调整标准不同,调整金额也不一样,按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物价的状况、基数状况实行定额式调整、挂钩式调整、倾斜式调整等方式。跟据各地经济发展快慢和工资收入的高低最低标准调整也大相径庭。

所以就感觉社保退休人员的养老,从2005年涨到2019年了,涨了快15年了,却还有很多人达不到人均水平。


财金大仙


这就要具体分析具体来看待了。这些退休后养老金达不到人均水平的,就不包括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很多都是一线的工人和普通的职工。因为他们在企业单位上班,单位为他们缴纳的社保都是最低档次的,如果加上当地的社平工资水平不高的话,那么到退休的时候,养老金水平肯定不会高。

尽管现在养老金年年上涨,一直上涨了15年了,但是除了2004年那时涨幅还算可以,到最近三四年,平均涨幅在5%左右,分配到那么多退休人员的话,也没有多少钱,尤其是对那些本身养老金就比较低的人,每个月也就是涨了几十块钱。一年下来的涨幅也就是几百块钱,这对于当今的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上涨的时代来说,显得很是车水杯薪的。因为现在的生活开销比较大,而且退休后老年人的身体都不太好,很多人会有医疗费用开销,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支出,别说改善生活了,能够顾得上基本的生活开销就算可以了。

但是我们目前的现状也比较的尴尬,尤其是东北三省的养老金比较紧张,我们国家现在进入到了老龄化的时代,养老金的结余略显吃力。所以现在每年的上涨幅度开始下降,这样的预测下,2020年的养老金上涨更是不会太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