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理解“宅文化”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病毒使人们不得不宅在家里,过了一个非常长的春节假期。假期结束后从老家来到工作的城市,同样需要“宅”在家里进行隔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不用工作还是有点小窃喜。但是慢慢会发现一个问题:一个人宅在家里真的很无聊,而且很焦虑。此时我想知道大家宅在家里都干些什么呢?于是乎我查到了一个新概念“宅文化”,难道宅在家里也是一种文化吗?就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宅文化”的理解吧。

“宅文化”指一种对于私人空间,专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于形式的文化,是一种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亚文化现象。它是在现代政治经济形势下,以消费文化的一定发展水平为前提而出现的新文化。既是一种超越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型社会关系的象征,也是个人化消费社会的一种象征。“宅文化”追求个人感受和独立,实际上,从现代化开始后,人类就越来越“宅”了。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缩略,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描写那些对动漫等着迷几乎不顾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

上面两段话是“宅文化”官方解释,好像和我们理解的“宅”不太一样吧,我当初理解的“宅”就是“家里蹲”。其实“家里蹲”本来不是“宅”,但在“宅文化”流传到中国之后,家里蹲也被归入了“宅文化”。因为大部分人对家里蹲以及宅的定义了解不深,而下了家里蹲就是宅这个结论。由此而引申而出的词语“宅在家”或句子“跟家宅着”“我在家宅了多久多久…”。

而正统御宅族对这种说法很排斥,因为这种说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所有御宅都被认为是家里蹲而不被理解,鉴于此我对于正统御宅族的遭遇还是表示同情的。

新冠疫情下理解“宅文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更喜欢“宅”在家里,沉迷于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中。尽管这种“宅文化”一兴起就频频遭到“与社会脱节”等各种指责,但“宅文化”在世界上似乎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如今“宅文化”不仅引领着电影、动漫和网络文化的潮流,而且意外地促进外卖、快递等行业的兴起。

“每天家―办公室―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有人打扰,也不用看人脸色,打开电脑,一切都有了……”我猛然发现,自己之前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和人们说的“宅一族”靠拢了。

洗澡、刮胡子、打开电脑,东京29岁的大学毕业生松本就这样开始了他平常的一天。在电脑启动的当口,他给自己冲了杯咖啡。然后一边喝咖啡,一边上网。他先是接收了一些邮件,并浏览一下在线社交网络的消息。松本经常登陆的社交网络主要都是有关动漫游戏的网站,那里有他的很多朋友和游戏迷。之后,他一边回答朋友们的各种动漫问题,一边玩起网络游戏。松本住在父母家,靠着制作动漫游戏和参加网游大赛的奖金过活。这是日本“宅一族”的典型生活,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他们基本上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固定职业,甚至很多人表示,在28岁前绝不参加工作。这一人群的理念不再是为挣钱而挣钱,而是在需要挣钱的时候去挣钱,从事自己兴趣所在的一些弹性很大的工作,包括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和艺术家。

“宅文化”是典型的现代化的产物。从现代化开始后,人类就越来越“宅”了。在口耳交流的时代,人类过着集体生活,社会化生活是主要形式,西方人去教堂,东方人逛集市。印刷术出现后,人类开始利用阅读获取知识,独立化、个性化成为持续发展的方向。电脑和网络普及后,人类生活从没像这样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如此多的人乐于接受“宅文化”,说明它有其合理的一面,这是现代化注重个人生活和个人价值的积极表现。对于个人而言,宅文化充分尊重个人个性发展的需求,让个人生活更精彩。

新冠疫情下理解“宅文化”

在这一个尊重个性发展的时代,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被贴上一样的标签,成为公众场 合里口若悬河的演说家亦或者长袖善舞的公关能人。有人喜欢清静,宅文化中的他们能免受外界的干扰,静静的思考。有人喜欢简单,宅文化中的他们能通过网络订餐购物等服务解决各种繁琐小事。有人喜欢快捷,宅文化中的他们能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轻松了解天下资讯。有人喜欢自由。宅文化中的他们能靠编辑、开网店、电子商务等工作自给自足。对于社会而言,宅文化促进了多元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给社会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巨大的财富价值,让社会生活更精彩。

然而对于部分人来说,“宅”是使生活颓废的一种逃避行为,而“宅文化”是一种引导人们宅在家中的文化,“宅”是“不洗漱不出门”和“只叫外卖”的代名词。我想说的是,上述的这种观念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懒惰是与生俱来的, 面对惰性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请不要宅在家里,去工作、去学习、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生如此短暂,哪有来日方长!

新冠疫情下理解“宅文化”

近几日新冠肺炎现有确诊人数在连续下降,这场“战疫”我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们也即将进入正常的生活模式。我想说的是:无论哪种生活方式,不要让最后回首往事的自己后悔就行。林语堂曾说过:“我真诚的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此刻,让我们默默的为自己喊一声:加油!#我,无条件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