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哪個集團軍突破能力最強?

REAL皇曹


整個二戰期間德軍共使用過33個集團軍的番號,當然也包括番號轉隸和被殲重建的部隊,其中屬於國防軍作戰序列的集團軍番號有22個,其他則是武裝黨衛軍的野戰集團軍。考慮到武裝黨衛軍的集團軍級部隊出現較晚,所以“突破能力最強”的榮譽還是應該在國防軍部隊中選擇,最具資格的有兩個候選單位:第10集團軍和第2裝甲集團軍。

(賴歇瑙)

先說在古德里安手裡曾經威名赫赫的第2裝甲集團軍,它的雛型是古德里安擔任軍長的第19裝甲軍,波蘭戰役中首次將裝甲閃擊戰付諸於戰爭實踐,西歐戰役第二階段被升格為古德里安裝甲集群(一譯裝甲軍團),這是個編制大於“軍”又略小於“集團軍”的作戰單位。蘇德戰爭爆發後以第2裝甲集群的番號成為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矛頭。

在巴巴羅薩行動初期的四個裝甲集群中,突破能力最強以及推進速度最快的無疑是第2裝甲集群,它下轄三個摩托化軍,在古德里安的率領下率先挺進實施明斯克合圍、斯摩稜斯克合圍,隨後調頭南下參與基輔合圍,回過頭來再完成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大合圍,也是最接近莫斯科的部隊。毫不誇張地說,德軍在戰爭初期能夠大輛殲滅和俘虜蘇軍,第2裝甲集群當屬頭功。



(古德里安)

但問題在於,在1942年之前它並不是標準的“裝甲集團軍”建制,並且完全機械化編成的部隊本來就屬於突破矛頭,不具備普遍的代表性,古德里安本人也於1941年底被解除司令職務,他甚至沒能趕上部隊擴編為“集團軍”。而在接替職務的施米特將軍任內,第2裝甲集團軍雖然還有三個軍的編制,但只有第5、第8裝甲師和一個裝甲擲彈兵師約160000人,戰力差勁戰果平平,上述諸因素疊加的結果,該集團軍實在難以最終入選。

那麼第10集團軍是什麼部隊呢?它成立於波蘭戰役前夕,是一支當時下轄五個軍包括兩個輕裝師的強大部隊,首任司令官是國防軍中的狂熱納粹賴歇瑙炮兵上將,該部最先突破波蘭的邊境要塞,最先突入到華沙郊區,無論是兵力、裝備還是戰鬥力,都是當時德軍各步兵集團軍的佼佼者。波蘭戰役後,賴歇瑙因功擢升一級上將(也稱為大將),1940年初第10集團軍更改番號為“第6集團軍”。

(保盧斯)

西歐戰役中第6集團軍在包克元帥的B集團軍群編成內,擁兵五個軍16個師(兩個裝甲師),在對該集團軍這一段的戰史描寫中,所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突破”:它以迅猛的推進完成了第一次突破,渡過比利時防守嚴密的阿爾貝特運河南段;強渡斯海爾德河完成第二次突破,割裂了了比利時軍隊與英法聯軍之間的聯繫,迫使比利時國王投降;1940年6月5日,第10集團軍進行第三次突破,打穿法軍重新建立起的又一條防線,在貢比涅大破法軍,被譽為“攻勢凌厲,合擊迅猛,分兵及時,追擊快狠”。

1940年7月19日賴歇瑙封帥,1941年6月在南方集團軍群編成內參加對蘇戰爭,第6集團軍以四個軍的兵力突破“斯大林防線”,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仍然一路突擊到基輔,完成基輔圍殲戰後繼續向西南方向突破。10月下旬連續奪取了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和庫爾斯克等戰略要點,其攻擊力量之強和推進速度之快,都讓蘇軍西南戰區部隊難以應付,總司令布瓊尼也被宣佈下課。



(賴歇瑙元帥)

羅斯托夫戰役後的11月30日,擅自後撤的龍德施泰特元帥被解職,賴歇瑙擢升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44天后心肌梗塞暴死),同時推薦了自己的參謀長保盧斯繼任集團軍司令。其實保盧斯在任職之初乾的並不孬,第6集團軍在1942年5月協助第1裝甲集團軍、第17集團軍徹底粉碎了蘇軍對哈爾科夫的反擊,並且順勢轉入追擊作戰,6月30日起保盧斯揮師從哈爾科夫東北攻向斯大林格勒,期間連續突破第了蘇軍第21和第28兩個集團軍的阻擊。

第6集團軍在行進中又擊破了蘇軍第1坦克軍和步兵第62軍,至8月11日殲滅和俘虜蘇軍55000餘人,一週後推進到距斯大林格勒只有35公里的地方,期間追逐蘇軍總共狂奔了300多公里,使蘇軍西南戰線笈笈可危,因此第6集團軍無愧於德軍精銳的稱號。福兮禍所依,正是因為第6集團軍的迅速推進和良好表現,讓小鬍子產生了戰略誤判,認為佔領斯大林格勒無需太多兵力,遂將配合其作戰的第4裝甲集團軍轉調高加索方向。

(賴歇瑙和小鬍子)

於是倒黴的第6集團軍投入了絞肉機般的斯大林格勒巷戰,在寒冷的俄國冬天屯兵堅城之下不得進,喪失了德軍賴以贏得戰役的機動性,最終在小鬍子的胡來和保盧斯的軟弱下,這個曾經擁兵270000人和500輛坦克的集團軍全軍覆滅(跑出去20000多傷員)。第6集團軍的消亡,直接釀成德軍在南線的崩潰和大撤退,這也反證了該集團軍的強大和重要性,因為它幾乎就是整個南方集團軍群的脊樑。

所以最終番號為第6集團軍的這支部隊,才是二戰期間德軍突破能力最強的集團軍,小鬍子也是這麼認為的,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立即宣佈重建第6集團軍而不是取消番號,足以說明該部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可是一支部隊一旦基本被全殲後,其骨幹軍官、軍士和戰鬥精神便不復存在,無論重建多少次,也難以恢復昔日的戰鬥力了。

(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


度度狼gg


二戰德軍貝克重裝甲團

二戰中有這樣一支部隊,他們同時裝備了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步兵部隊是精銳的山地獵兵與裝甲工兵,全裝甲的自行火炮與防空炮。而其作為臨時拼湊的作戰單位,在其短短5個月不到的存在時間中在1944年年初的東線戰場,多次突破蘇軍的包圍圈,將友軍解救出來。這就是貝克重裝甲團。

一.成立:在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失利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正面臨著嚴酷的考驗。隨著蘇軍解放路哈爾科夫、基輔,並跨越了第聶伯河,德軍意識到了蘇軍會在南線發起一次大的攻勢。面對敵我懸殊的兵力,曼施坦因元帥意識到他需要更多的機動預備隊。於是德軍總參謀部再次證明了它的組織能力與靈活性,將第503重裝甲營(裝備34輛虎式重型坦克)、第23裝甲師第23裝甲團的第1坦克營(裝備46輛黑豹坦克)與1個裝甲炮兵營(裝備黃蜂、胡峰自行火炮)、1個裝甲工兵營、1個山地獵兵營拼湊成了1個全新的重裝甲團,指揮官是經驗豐富的第6裝甲師裝甲團團長,貝克上校。

二.首戰:貝克重裝甲團的第一次戰鬥是在1944年1月份,在巴拉勃諾夫卡包圍圈附近的戰鬥。在第1和第4裝甲軍的交界處,蘇聯第一坦克軍突破了德軍防線併到達了文尼察,德軍需要立刻進行反擊來阻止蘇軍繼續的突破。在布格河與第聶伯河中間的草原,貝克重裝甲團開始了第一次與蘇軍裝甲部隊的戰鬥。貝克的虎式與豹式共摧毀了超過250輛蘇軍坦克,而己方僅損失了4輛坦克。戰鬥中,貝克親自用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幹掉了三輛蘇聯坦克。

三.鏖戰切卡瑟包圍圈:經歷了較為輕鬆的首次戰鬥後,貝克重裝甲團被選為解圍切卡瑟包圍圈的先頭部隊,為解圍主力的第3裝甲軍與第37裝甲軍打開通往包圍圈的道路。在突破了2個蘇聯步兵集團軍的防線,擊退了裝備有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的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後,貝克重裝甲團的位置距離包圍圈內的友軍只有10公里。但是經過了多次激烈的戰鬥,此時的貝克重裝甲團只保有6輛虎式坦克與5輛黑豹坦克,無力再進一步解圍,不過也摧毀了超過100輛蘇聯坦克。不過此時包圍圈中的第11軍、第42軍的部隊也盡力突圍,最終突圍人數也達到了近4萬人,沒有再次上演斯大林格勒包圍圈的悲劇。

被反坦克地雷炸斷履帶的虎式坦克

四.身陷重圍:在切卡瑟解圍戰後,貝克重裝甲團只得到了很少的休整時間。在三月份時,貝克與手下們被包圍在了胡貝口袋中。在這裡,朱可夫與科涅夫發動了另一場大的攻勢,將漢斯胡貝將軍的第一裝甲軍包圍在了第聶伯河與布格河間。此時的曼施坦因與胡貝無法再等待命令,二人決定依靠胡貝將軍的裝甲力量自行突圍。曼施坦因命令胡貝從蘇軍防禦力量薄弱的邊路突圍。再一次,貝克重裝甲團充當了突圍部隊的先鋒。血戰之後,在4月5日,第一裝甲軍成功突圍,與德軍部隊會和。

前線的黑豹坦克

五.尾聲:在多場大型會戰後,南線的蘇德兩軍都疲憊不堪。在蘇軍沒有再次發動攻勢時,德軍獲得了難得的喘息機會,在此期間進行了部隊的整編並穩固了防線。而多次作為先頭部隊的貝克重裝甲團也隨之解散,下屬部隊返回了原作戰部隊編制。至此,貝克重裝甲團的歷史戛然而止。

六.裝備:

坦克:貝克重裝甲團的坦克為虎式E型(多稱為虎式後期型)與黑豹A型,均為成熟的批量投產型號,機械故障率與出勤率都是較為穩定的。虎式與豹式的參數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

炮兵:貝克重裝甲團的火炮為黃蜂自行火炮與胡峰自行火炮的搭配。

黃蜂自行火炮是採用二號坦克底盤,去除炮塔後加裝一門105mm leFH18M L/28榴彈炮,備彈量32發,最大速度/越野速度40/20公里每小時。裝甲厚度為10~30毫米。主炮性能基本與leFH18式拖拽式榴彈炮相同,最大射程12公里,爆發射速7發每分鐘;

黃蜂自行火炮

胡蜂自行火炮是採用三號或四號坦克底盤,去除炮塔後加裝一門150mm sFH18 150mm L30榴彈炮,,備彈量18發,最大速度/越野速度42/20公里每小時。裝甲厚度為10~30毫米。主炮射程達到13.4公里。

行駛中的胡蜂自行火炮

防空兵:貝克重裝甲團的防空兵力為Sd Kfz 7/1型裝甲防空車與Sd Kfz 10/5型裝甲防空車2種。

Sd Kfz 7/1型裝甲防空車是在Sd Kfz 7型裝甲半履帶車基礎上,加裝了Flak 38型4聯裝20mm機炮。Sd Kfz 7型裝甲半履帶車全重11.5噸,長6.8米,駕駛室及引擎附帶8mm裝甲的運輸型半履帶車,最大速度50公里,單次加油後行程為250公里,主要作為運載步兵用,可搭載11名成員。Flak 38型4聯裝20mm機炮,全重450公斤,65倍徑,射速為550~900發每分鐘,對空射程達到2400米。

休整中的Sd Kfz 7/1型裝甲防空車

Sd Kfz 10/5型裝甲防空車是在Sd Kfz 10型裝甲半履帶車基礎上,加裝了Flak 38型單管20mm機炮。Sd Kfz 10型裝甲半履帶車全重3.4噸,長4.5米,駕駛室及引擎附帶8mm裝甲的運輸型半履帶車,最大速度65公里,單次加油後行程為300公里,主要作為運載步兵用,可搭載6名成員。Flak 38型單管20mm機炮,65倍徑,射速為120~180發每分鐘,對空射程達到2400米。

行進中的Sd Kfz 10/5型裝甲防空車

步兵:貝克重裝甲團的步兵為1個營的山地獵兵與1個營的裝備了Sd Kfz /1C型工兵半履帶車的裝甲工兵。

作為一隻完全實現了機械化的裝甲團,其突破能力與機動能力在當時的德軍中是十分強大的。


朝霧的無聲告白


一般情況下執行突破任務的都是德軍裝甲集團軍,這種由裝甲師和摩托化師以及少數步兵師組成的大型機械化部隊擁有強大的進攻能力,在德軍所有的重大進攻行動中,都是由裝甲集團軍負責主要方向上突破任務,其他步兵集團軍緊隨裝甲集團軍為其不斷拉長的側翼提供掩護。


至於具體到哪個裝甲集團軍的突破能力最強就比較難說了,主要是由於德軍的部隊編制一般都不固定,而是根據具體的作戰任務來配屬相對應的部隊,並且隨著戰事的發展和變化,裝甲集團軍的下轄的各單位也在不停的改變。例如在1942年的德軍“藍色”行動中作為重要突擊力量之一的第4裝甲集團軍便是這樣,它的相當一部分摩托化軍(以後都叫裝甲軍)曾一度隸屬給第6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等到戰役後期時,第4裝甲集團軍的規模已經遠不能和最初戰役發起時的規模,因為它已經不再擔負重要的突擊任務了,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務交給了第6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只負責南翼的封鎖和側翼掩護等次要任務。


在1941年的“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組建了4個裝甲集群來擔負三個戰略方向上的突破任務,這些裝甲集群便是後來的裝甲集團軍的前身,只不過由於暫時還沒有獨立的後勤補給系統而不得不依附於各步兵集團軍,但是其突擊能力是相當強大的。等到1942年發起南翼攻勢時,德軍投入了兩個裝甲集團軍(第1、4裝甲集團軍)來執行計劃中的“鉗形攻勢”;後來的阿登反擊戰中德軍也是投入了兩個裝甲集團軍(第5裝甲集團軍和第6黨衛軍裝甲集團軍)用於突破防線之用。幾乎所有的的大規模進攻戰役中的突擊任務都是由各裝甲集團軍來執行的。


不過這種由裝甲集團軍擔負突擊任務的弊端也隨著戰爭的持續而愈加突顯,那就是隨著防禦縱深的越來越大和各種反坦克武器和障礙的大量使用,使這種坦克集群無法再像之前那樣迅速達成突破並進行擴張,在精心構築的反坦克陣地前,集中投入坦克反而遭到嚴重的損失,等到突破陣地後也無力進行縱深擴張了。針對這一情況,蘇軍做出了創新,他們一開始只投入步兵單位和獨立的坦克分隊用於對德軍防線的突破,只有在突破德軍的主防線後,才會將強大的坦克集團軍投入,用於縱深的擴張,這些齊裝滿員的坦克部隊可以推進到德軍深遠的後方,僅靠幾個師的預備隊根本無法阻止他們,除非德軍能在第一時間裡就投入至少十幾個師的預備隊才有可能擋住蘇軍的坦克集團軍,恢復原有防線。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德軍從來都沒有這麼多預備隊。


戰略論


應該是步兵第六集團軍,坦克第二集群!前者,一直打到斯大林格勒!特別是42年,哈爾科夫戰役後獨自打到斯大林格勒,並且佔領了百分之90的城區還是在蘇軍源源不斷的增援下!後者是號稱德國裝甲兵之父的古德里安!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基輔,莫斯科都有他的身影!第四坦克集群也不錯東普魯士到列寧格勒,沃羅涅日,哈爾科夫,高加索再折返斯大林格勒!


幸福最重要753


曼施坦因的裝甲軍團


方塊十頁


堡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啊,後勤補給都沒跟上


尛尛帥


坦克裝甲部隊是二戰期間德軍的頭號推進部隊


江湖以沒有我的名字


納粹德國第六集團軍


手機磚家zzw


裝甲集團軍突破能力強


吸血殭屍lx


古德里安裝甲集團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