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苏美英有哪些将领能够与德军的隆美尔处于一个级别?

WOTB黑豹2


德国在二战中表现的确实非常的耀眼,曾经出过很多名将,隆美尔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个名将。他曾经在非洲协同意大利一起攻打英国在埃及的军队,把英军几次都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希特勒封隆美尔为元帅。



不过我觉得苏联这里边也有一些名将,他们的实力和水平也未必比隆美尔逊色到哪里去。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胜利元帅朱可夫了,朱可夫在卫国战争初期临危受命,多次挽救了苏联的危急局面,在莫斯科会战中一举击溃德军,扭转了整个战局。



隆美尔是希特勒的爱将,但朱可夫本身并不是斯大林的爱将,开始甚至一度受到大清洗的影响。日本在远东挑起战争的时候,斯大林给了朱可夫一个机会,朱可夫在诺罕门战役中大败日军,没有辜负斯大林对他的期望。正是因为这一战斯大林才对朱可夫刮目相看,不久之后朱可夫在一次重要的军事演习中击败了斯大林的爱将巴普洛夫,从而升任总参谋长。



朱可夫在后来的战争中也屡屡战功,一直打到柏林。可惜朱可夫作为战争时期的最高副统帅,威望实在是太高了,一度让斯大林感到不爽。所以在战后,斯大林就将朱可夫进行冷处理了。不过朱可夫好歹得以善终,而隆美尔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因为阴谋参与谋杀希特勒事件,最后被希特勒逼死。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美国人在二战中依靠的就是强大的火力、漫天的空军和充足的补给,一批名将也包括巴顿在内,哪里来的什么真正的战争大师?而在苏军将领中,卫国战争中期间能够像隆美尔一样,在短短几年从少将擢升元帅的只有一位:被誉为“逆境英雄”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罗科索夫斯基将军)

我们习惯上都称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而罗科索夫斯基与朱可夫、科涅夫则并称“二战苏军三驾马车”,两人的军事地位基本相同。最巧合的是,罗科索夫斯基跟隆美尔最早指挥的师级番号都是“第7”,也都是以少将军衔起步参加二战的,并且同时擅长装甲兵团的机动作战。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年龄要比隆美尔小上五岁(1896年出生),但是由于苏军并没有受到什么《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所以他的军旅仕途跑的很快。隆美尔直到法国战役期间的1940年才成为第7装甲师师长,而罗科索夫斯基1930年就已经是苏军第7骑兵师师长(当旅长时打过张学良东北军),年仅35岁,可谓是苏军少壮派将领的“希望之星”,1936年晋升师级军衔并提拔为第5骑兵军军长。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罗科索夫斯基节节高升之际,1937年8月突然以“波兰间谍”的罪名被逮捕和审判,应该还是苏军大肃反的余波,结果被毫无意外的判处死刑。幸亏老上级“骑兵元帅”铁木辛哥出手相救才死里逃生,当时罗科索夫斯基与其他两名死刑犯已被押上刑场,最后另外两位毙命,而他只吃了一颗空包弹,这就是所谓的“陪斩”,估计把罗科索夫斯基吓得不轻。

铁木辛哥好人做到底,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为期长达两年半的认真审查,最终确认指控不实,于是向斯大林申请给罗科索夫斯基官复原职。1940年5月,罗科索夫斯基重新出任骑兵第5军军长,并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个时间点与隆美尔非常相近,也是在同一时间,隆美尔少将正率领“魔鬼之师”驰骋法国战场。苏德战争爆发前,罗科索夫斯基改任基辅军区机械化第9军军长。

(铁木辛哥元帅)

早期苏军的机械化军编制非常庞大,机械化第9军下辖第20坦克师、第35坦克师、第131机械化师、第32机械化团等部队,编制内坦克数量多达1031辆,但是大多数坦克比较老旧,另外没有集中使用,坦克师经常被分散配属给步兵集团军。1941年战争爆发初期,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是西南战场抵抗最顽强的部队,也因此被授予红旗勋章。

七月间西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被包克元帅打得有点挺不住了,遂申请急调老部下罗科索夫斯基助阵,于是后者奉命前往中路战场收容部队并反击德军,一个月后出任第16集团军司令员,率领六师苏军(21个步兵营、6个骑兵团、73门反坦克炮和123门野战炮)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苦撑。由于西方面军新任司令员科涅夫不敢撤出部队,遭到德军大纵深合围,罗科索夫斯基手下的部队被冲得七零八落,本人差点被德军俘虏,但终于突围成功。

(朱可夫大将期间)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第16集团军尽管伤亡惨重,一路退却到距离莫斯科只有30公里的郊外,但也使当面德军损失颇大渐成强弩之末,在苏军随后的大反攻中被迫全线撤退,罗科索夫斯基则因为作战顽强晋升中将。1942年1月再接手被打残的第10集团军,也承担了类似朱可夫的战场“救火队员”角色,只是级别稍低,不过显然很受斯大林器重,两个月后战场重伤。

1942年7月罗科索夫斯基伤愈后再获晋级,被提升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两年内从军长干到了方面军司令,很有隆美尔的风范。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后,罗科索夫斯基转任顿河方面军司令员,下辖第65、第24和第66共三个集团军,在“天王星行动中”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一起合围了保卢斯第6集团军,也正是他向保卢斯发出了要求投降的最后通牒,是役结束后晋升上将军衔。



(上将时期)

后面就是一帆风顺了,斯大林电召罗科索夫斯基到莫斯科晋见,组编中央方面军并被任命为司令员,统率六个集团军和一个空军集团军的大军,三个月后的1943年4月再晋大将衔,其升官速度比隆美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央方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大败德军,然后一路反攻,期间连续更改番号为白俄罗斯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总之苏军是反攻到哪里,番号就改称什么地方。

1944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晋升苏联元帅,部队改称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他几乎参加和组织了苏德战争中的所有大型会战: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巴格拉基昂行动、柏林战役等,因此被誉为“常胜元帅”。作战中善于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突击方向,敢于大胆地机动预备队,是二战苏军将领中非常擅于组织进攻的悍将。

(在战场上)

其实罗科索夫斯基早年与朱可夫是同学,也都是铁木辛格的得意门生,当年在铁帅的骑兵军中,罗科索夫斯基是骑兵师长而朱可夫才是团长,若非1937年的那一劫,罗科索夫斯基被重用的时间应该早于朱可夫。俄罗斯的战史对其评价道:“具有朱可夫的能力而没有朱可夫的缺点,如果他能够掌握朱可夫拥有的权力,他的作为当不在朱可夫之下”,历史就是这么的弄人。

就在罗科索夫斯基封帅这一年10月,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却因为“720事件”的牵连而被逼自杀,所以俩人的结局那是迥然不同,尽管隆美尔的帅杖到手比罗科索夫斯基要早了两年。但斯大林后来却给了罗科索夫斯基很大的荣誉,1945年6月24日,斯大林命令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了莫斯科红场上的卫国战争胜利的阅兵式。

(罗科索夫斯基和家人)


度度狼gg


被称作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在二战中确实风光一时,不过由于他的自信狂野异想天开其下场很可悲,落了个自杀身亡。尽管如此隆美尔确实是顶尖将军。

在二战中岀现了许多传奇人物天才将领,他们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思维超越指挥的战争展现的战场另人叫绝。苏联的朱可夫在二战中也是一传奇人物,他大仗指挥了最少七次,诺门坎战役,苏芬战役,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等大都取得了胜利,但也有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战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伤亡五十多万。

美国在二战中也有诸多将领,号称陆军第一剑客,坦克之父的巴顿将军就是其中之一,他主要指挥了西西里岛和阿登战役,给人印象粗鲁,狂野,爱闹事好争斗,和我国的张飞相近,其实巴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他爱兵如子,下属有过错先罚领导。他还有许多趣事笑谈如在西点军校由于狂野自大考试文化课名列倒数第一等。但不论如何巴顿将军确是美国一位传奇人物。


艾谷137209


隆美尔被西方称为德军二战三大名将之一,不过这是冷战时期,出于自身需要,西方特意对他进行了包装。

我们来看看隆美尔在二战的表现再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

他在战争中第一次崭露头角是法国战役。在1940年5-7月,他率领的第7装甲师在战役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攻无不克,被称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他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军长,远赴利比亚协助意大利反击英军。短短1个多月,他率部先后攻克卜雷加港、阿杰达比亚和,初步扭转非洲战局。此后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先后挫败英军"短促行动"和"战斧行动"。

由于他的表现,1941年6月他从中将晋升为上将,担任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年底由于兵力处于劣势,撤回到托布鲁克以西,之后又主动撤离昔兰尼加半岛。

1942年上半年他率军重新攻占班加西和托布鲁克,因此晋升为元帅,成为德国最年轻的元帅。 之后他在7月和8月两次进攻阿拉曼未果。而英军这里也更换了主帅,由蒙哥马利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

蒙哥马利到任后,积极调兵遣将。在经过2个多月准备后,在1942年10月23日打响了阿拉曼战役。盟军总兵力近20万人,装备坦克1000余辆、火炮1000门和750架飞机,而德意军队只有11.6万余人,装备550辆坦克、500余门火炮和480架飞机。英军进攻的当天,隆美尔并不在非洲,正在国内休假。当他回到非洲已经是10月25日夜晚。由于德意联军兵力、兵器、油料、弹药、粮食和饮水都得不到补充,最终11月7日被英军击败。战役中,德军4个精锐师、8个意军师被歼,伤亡2万,被俘3万,损失坦克450辆、大炮数千门。英军也付出沉重代价,伤亡1.35万,损失坦克500辆、大炮400门。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使德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了。从此以后,轴心国在非洲战场转入战略防御。

1942年11月8日盟军实施火炬行动,开始在突尼斯西面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双方此后在突尼斯展开了较量。尽管隆美尔率部曾经在局部作战中战胜过美军,但总体战场形势确实一天不如一天。1943年3月9日他离开了非洲。就在他离开后的一周,盟军发起了突尼斯战役,经过2个月彻底歼灭非洲集团军群30万人。

回到国内的隆美尔在1944年1月10日正式担任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负责防备盟军在西欧的登陆。当1944年6月6日盟军开始诺曼底登陆时,隆美尔由于在德国国内为妻子庆祝生日不在指挥位置。之后的结果,众所周知。7月17日,他遭到遭空袭,身受重伤。9月3日,被解除B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职。10月14日,被迫服毒自尽。

综其一生来看,主要军事行动都在非洲,只有短期指挥过非洲集团军群30万人,多数指挥兵力也就10万人左右,所以德军内部也有不少将领认为他这个元帅只是个师长、军长,觉得他只是战术到位但战略不行。

考虑到二战各国编制情况,隆美尔应该和苏联的集团军司令或者美国的军长一个水准,至于我们熟悉的苏联与美国的一些将帅们,比如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等,隆美尔和他们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差了太多。


荣华之武器堂


德军将领隆美尔,被誉为“沙漠之狐”,自有出众的领导能力,和出奇制胜的作战智谋。在非洲战场上,一场又一场漂亮的胜仗,打出非凡的作战水准。(本人崇拜之极)与之相比美军将领,有战神巴顿,还有布雷德莱才能与他处在同一级別。虽然说打仗风格不同,但同样优秀!







王奎浪淘沙


排除国力及其他因素,就个人特质一比,二战中唯有美国的巴顿将军及苏联的罗科索夫斯基可与德国的隆美尔比肩吧,其实隆美尔比他们两个都厉害,有勇有谋又灵活机动,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多次著名战例为证,“非洲沙漠之狐”可不是随便叫叫的噢。


宾王后裔大慧


苏联是科涅夫,

生生从替补队员打到了仅次于朱可夫的地位,

并且抢了朱可夫的风头,

斯大林最优秀的进攻战专家;

美国则是巴顿,

美军最光彩的战斗里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不但专业纯熟,

还是一煽动家和勇士,

身先士卒的危机处理大师。


颤动的丹田


感觉真的还没有一个比的上。只不过德国面积小人少资源匮乏再加上领导决策导致失败。论战绩战术不管美国苏联还真没有一个将领的才能战绩比的上隆美尔。只不过他们赢了。成王败寇而已他们想咋写就咋写想咋说就咋说。但谎言终究是谎言。


168咸鱼哥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时事造英雄,二战战火纷飞,涌现许多著名的战将。如美国的麦克阿瑟,巴顿,艾森豪威尓。苏联朱可夫。英国蒙哥马利等都是杰出代表,为世人熟知。


钱币收藏爱好者


苏联:朱可夫,科列夫,罗科所夫,崔可夫。

美国:巴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