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在上海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是沪剧粉丝多还是越剧粉丝多?

左岸阿明


在上海上世纪七、八、九十那些年代,我认为,越剧粉丝相对沪剧粉丝来说要多。虽然我没有做过统计,我也无从去统计,但我本身是越剧迷和沪剧迷,在剧场里看过许多越沪剧,我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1.越剧虽然起源于浙江,但壮大和繁荣却在上海。因为越剧由最初的‘’的笃板‘’发展成全国第二大剧种,是越剧从业者到了上海广泛吸收融合其他剧种优点,锐意革新,迎来越剧新繁荣。出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红楼梦》等经典之作和以袁雪芬为首的十三大流派唱腔,她们在当时就各自拥有大量粉丝。1949年之前,上海每天上演越剧的场子就有36家,而沪剧就没有这么多了。可以说,越剧的观众基础历来就比沪剧要深厚。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越剧这个外来剧种在上海会比沪剧这个本土剧种要火?这是因为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浙江籍人士多,再加上越剧不断改革吸取昆剧等养料,唱腔抒情悦耳动听优美,许多上海人也被‘’吸粉‘’。上海人不太排外,谁好就喜欢谁。所以越剧也是上海‘’海纳百川‘’的一张城市‘’名片‘’。

2.1976年之后,越剧电影《红楼梦》、《追鱼》等恢复放映后,再次轰动全国,影响广泛,又培养起众多年轻的越剧观众。笔者也是那个时期爱上越剧的。而沪剧受语言限制,影响仅限吴语地区。

3.1986年起,上海电视台两次举办江浙沪青年越剧大奖赛,赵志刚,钱惠丽,王志萍、单仰萍、金静等一批青年越剧新秀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声誉雀起,使越剧青黄不接局面改观,越剧再度繁荣。沪剧因茅善玉等新秀崛起,也再度兴旺,但总体上演出规模等略逊越剧。而且越剧粉丝远比沪剧粉丝热情疯狂,他们一旦迷上哪个流派的演员,就会扎堆到剧场喝采叫好,甚至会替青年演员拿主意。据说单仰萍就是听从观众建议而拜在著名演员王文娟门下学王派的。相比之下,沪剧的流派没有越剧多,特色也不是很鲜明,因而粉丝比较分散、文雅。

所以综上所述,越剧粉丝好像比沪剧粉丝多。但就此硬要分个高下,意义也不大,这只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叩街问巷走上海


后来越剧发展到浙江乡下,于是民营越剧团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开来,涌现出一些优秀的青年演员。因此越剧红极一时,还把一些优秀剧目搬上了银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认可,影响面也更加扩大了。

说到此,真心希望两大剧种继续发展壮大,把家乡的地方剧种传承发展下去 ,别辜负广大观众对你们的期望。

因本人对两大剧种了解甚少,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专家、戏迷给予指正,让我们共同为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琴棋书画129712171


其实越剧与沪剧的剧迷原本是差不多的。越剧演员扮相俊美,舞台布景华丽,深受江浙沪三地观众喜爱。但在剧场农村戏台上演毕竟观众人数有限,越剧粉丝有突破性发展壮大的不得不说归功于红楼梦这部电影,电影吸粉效率是几何级的,剧场是不能相出的,可以说越剧粉丝百分之五十是看了这部电影才迷上越剧的。就这样一下子粉丝值像水银柱一样直往上飚。 但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在八十年代当茅善玉演的电视连续剧《旋子》放映后,一下子粉丝数爆表,每当电视剧播放时刻,谓万人空巷也不是形容词,沪剧扳回了一局。屏幕的影响远比银幕大。在上海越剧与沪剧也不是绝对的,有人既喜欢越剧也喜欢沪剧,所以两剧的粉丝数大约点越剧五成强点,沪剧五成弱点。謝謝各位参与问答!


左岸阿明


现在越剧还有各种流派,百花齐放。而沪剧以茅瑞玉为代表的基本上已经没有流派唱腔,只能称为上海歌曲,不能称沪剧,不信你听老唱片就会明白了相差的距离了。


一是信任


要看现在,一样也不多。不创新,让小孩们都死念书,连方言都不会,怎么能喜欢地方戏?!再过几十年,成历史遗产吧!


春色满园一


上海浙江人挺多的,所以越剧更受欢迎。


手机用户70260985204


越剧迷空前,,,,,,


鸿宇904


虽然沪剧是上海的代表,但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肯定是越剧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