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隨著疫情防控的不斷加強,濟源示範區人防辦的人防戰士們衝鋒在前,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讓黨旗在空中高高飄揚。

夜以繼日,奮鬥在疫情工作上的人防辦副主任葛小軍

從春節到現在他已經連續值班25天了,值班的人都是輪著值班,帶班領導卻雷打不動。早上八點到單位,門首先開著的一定是葛小軍副主任的辦公室,每天他總是第一個到單位,最後一個離開。疫情爆發後,他說:人防部門就是防災減災的,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視,這種關鍵時候一定不能掉鏈子。除了外出督導工作,他幾乎沒有離開過辦公室,有時候中午也不回去吃飯,餓了就在辦公室衝個方便麵。單位人員因疫情不能到崗,他就在微信上召開科室負責人視頻會議,安排部署工作,要求各科室負責人,做好自己相職責範圍內的疫情防控工作,還經常將“省人防系統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群”裡的相關精神傳達給大家,文件轉發至濟源人防群。

2019年10月份的準軍事化訓練中,他的腿部摔傷,但仍帶病堅持工作,因延誤了病情,至今都未痊癒。在疫情防控期間,他還多次深入到基層檢查疫情防控情況,到世紀廣場、清趣園等人防避難場所查看宣傳條幅懸掛和警示牌設置情況,是否有人員聚集現象;到自建人防工程園苑超市查看消毒殺菌情況,進出入人員是否進行體溫檢查、佩戴口罩和按要求設定人數等;到各多媒體警報器現場查看是否按要求播放疫情防控視頻,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到邵原鎮衛窪村為第一書記送去疫情防控物資和設備,他還與第一書記和村幹部進行交流。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紀實 | 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紀實 | 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紀實 | 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衝鋒在戰“疫”第一線的第一書記李遠

大年初四,第一書記李遠就放棄假期,為值班村幹部帶去了口罩,並在村內扯起宣傳橫幅,減少群眾聚集,並協助搭建簡易值班帳篷。同時看望了養殖土雞的貧困戶劉小鬧,叮囑他家最近不要銷售活禽,減少接觸,勤洗手,戴口罩。

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李遠同志和衛凹村幹部群眾萬眾一心,構築起阻擊疫情的鋼鐵防線。值守檢查崗、協調住建局為村內發放400只口罩和一桶消毒液;村裡有部分群眾在家裡呆不住,聚眾打撲克、打麻將,李遠同志和村幹部一遍遍勸解,做思想工作,用手提喇叭錄上喊話:“不要打撲克、不要打麻將、不要扎堆……”,到村內進行廣播宣傳;村裡的隔離群眾心裡不太理解,李遠同志多次看望隔離群眾,做其思想工作,確保其生活物資充足;村裡居民組多,路口多,為嚴防死守,他從單位借來了兩個帳篷,帶領村兩委幹部,在出入主幹道上搭起了帳篷,搬來了床鋪,24小時不間斷值守,邵原鎮屬於山區,晚上風大,頭頂的帳篷被風吹得直晃盪,好幾次帳篷還差點被掀翻,他就帶領村兩委幹部把帳篷再加固一下,咬牙堅持著;衝在防疫一線的同時,他還為村裡捐贈500元、兩個紅外線體溫計、50斤消毒用酒精,村裡的黨員群眾在他的帶領下也紛紛捐款捐物,累計捐款9000餘元。

在戰疫的同時,李遠同志還非常關心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逐一電話聯繫貧困戶的生活物資保障情況,幫助貧困群眾及時辦理外出務工的手續;調整村內公益崗的工作時間,在維持村內環境衛生的同時確保貧困群眾安全健康。同時與村幹部結合,在防疫的同時不耽誤群眾生產,目前,村內群眾的蘿蔔苗、白菜苗陸續下地,馬上煙苗也即將下地,迎來一個春耕高潮。


紀實 | 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紀實 | 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主動請纓,支援疫情防控基層一線的執法隊隊長陳海波

陳海波是濟源人防辦執法隊的隊長,疫情發生後,他主動提出,要到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本身有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毅然走進一線,希望為所在的社區和小區做些貢獻。

他所在的小區為老式小區,沒有電梯,雖然只有六層樓,但對有慢性病的他來說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累了他就扶著樓梯扶手歇一會,看到他負責認真的態度,他們組的志願者和物業人員都深受其感染,他所在的組是所有組中排查最快,效率最高的一組。

小區人員信息登記完畢,排查結束後,他就在門崗協助小區保安進行出入人流量控制、出入登記、檢測體溫、文明勸導、消毒防疫等工作。往往一站就是一天,雖然很累也很辛苦,他卻從來不肯休息,他說“咱是人防戰士,不能讓別人看扁了。”就這樣,他就在沁園社區風雨無阻,堅守戰鬥,志願者們有序有力地推動著疫情防控工作。

紀實 | 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紀實 | 攻“冠”戰“疫”,我們在行動

通 訊 員 | 濟源示範區人防辦 韓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