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民企:齊力復工 共繪“瓣瓣同心”

一場疫情,如同一場大考,京津冀"三兄弟"紛紛捐款捐物,合力戰"疫",用實際行動共繪"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的暖心答卷。

時下,三地企業正迎難而上,以陽光、奉獻的姿態防疫情、保民生,安全有序地復工復產,為保障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彰顯了企業大仁大愛的擔當本色。

北京:應急保供顯大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疫情暴發以來,首都廣大民營企業盡責出力,為"疫"而戰。

民以食為先。北京德辰創夢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德辰)用新鮮、價廉的果蔬擔起抗"疫"大任,守護一方百姓安穩。德辰是北京市昌平區"菜籃子"工程入選企業,負責區內35個社區的果蔬配送。疫情暴發後,德辰第一時間調動全部工人上崗,將庫存的200餘噸蔬菜,以低於市場的價格送到各個社區。

"低於市場價銷售,心疼嗎?"

"不心疼,庫存本來就是應急保供用的,正趕上過春節,不能讓老百姓沒有菜吃。"德辰董事長鄧小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讓老百姓出單元門就能買到物美價廉、新鮮的蔬菜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抗疫任務。"為了保證員工安全,公司配發了口罩、一次性手套和護目鏡,並且要求每天嚴格做好車輛消毒作業。不善言辭的鄧小榮在採訪快結束時,同記者說:"抗擊疫情,德辰人隨時待命。"

時間就是生命。憑藉"一機在手、健康全有"的便捷衛生健康服務體系而聞名的東華醫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醫為"),臨危受命,先後承擔起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任務,開啟火、雷神"雙線作戰"的極限挑戰。由300人組成的"醫為IT突擊隊"24小時不停搶工,如期完成兩家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搭建任務,並順利交付。

11日,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齊靜赴東華醫為調研復工復產情況時,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線的戰鬥離不開後方200多名員工的遠程支援。春節期間,50多名運維工程師一直堅守在地壇、協和等醫院,保障信息管理系統正常運行。目前仍有58名員工堅守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現場,為抗疫前線提供最堅挺的醫療IT保障。"

13日,北京綠傘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傘化學")董事長魏建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直言,"部分員工因疫情原因無法返京,雖然在平谷開發區政府協調下,從其他企業借調了一些工人,工廠復工率達79%,但人手仍然不夠。"

"目前,最讓人頭疼的是消毒原料無法正常供應。"魏建華表示,為此,公司抽調部分員工支援原料供應商復工。作為"國家重點醫療物資保障調度平臺"保障企業,綠傘化學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管理預案,全方位調動資源,保證前方物資供應,並嚴格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出臺了一系列"安全生產防疫防控工作措施",讓員工安心工作,全力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戰鬥中。

京東不僅利用旗下高效物流網絡,將醫療救援物資火速送往戰"疫"前線,還攜手合作夥伴發起"企業復工保障計劃",旨在針對生產運營物資快速尋源保障、遠程在線協同數字化轉型技術支持、中小微企業專項幫扶三個方面提供重點支撐。

東方藍地服裝公司,在得知政府急需加大防疫物資生產供應的消息後,立即集中力量將5000平米的服裝廠房進行改造裝修,在採購新設備的同時,對舊設備進行改裝、維修、調試。據瞭解,改裝投產後,每日生產口罩15萬隻以上。

還有洛娃集團、中商惠民等大量民企都克服著物資、人員、交通等多方面困難,春節不停工、及時復工……凡此種種,皆傳遞著北京力量、彰顯著首都風範。

天津:科學有序堅守主業穩生產

截至14日,天津市共有46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復工復產,主要涉及城鄉運行、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公共服務窗口單位、重大工程、重大項目9大領域。

"分類分批、科學有序"是當下天津復工復產的主基調。據瞭解,像今日頭條、紫光雲、雲帳戶等科技型現代服務企業,以員工在家遠程辦公為主。而天津榮程集團、天津友發鋼管集團、天士力控股集團、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實業報國的製造生產企業,則開足馬力恢復生產,為疫情防控作保障。

天津榮程集團負責人表示,疫情爆發後,公司第一時間捐出1億元用於採購各項防疫物資,旗下鋼鐵板塊基本無休,原材料物流、現金流、產品流都按照公司計劃穩步運行,生產線有條不紊地不間斷生產。由於鋼鐵產業的特殊性,對多種應急狀況早有預案,使得榮程集團受疫情衝擊較小,除少數員工因回鄉探親,依照規定自我隔離外。絕大多數員工都在崗位正常生產。由此,其產品不但滿足了京津冀市場,還參與了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材料供應。

此外,天津施特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援重點疫區,1月3日,公司安排銷售人員將特默森消毒液、特默森過氧化氫空氣消毒機連夜送往武漢市。公司負責人表示,"員工自願放棄休假,加班生產消毒溼巾、手噴式消毒液,日產量5噸,我們生產的臺式空氣消毒機已向天津及湖北部分醫院供應了20餘臺。"

面對災難,有勇擔大梁的大企業和能人志士,但更不乏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的小企業和普通員工。承擔著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物業服務工作的中實物業天津第二分公司負責人表示,"自疫情發生,300多名物業服務人員就駐守醫院,一直未曾歸家,近百名業務骨幹帶頭簽署志願書,志願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堅守在一線。"

勇者不懼,德者不孤。疫情肆意之際,天津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號召,為配合防控大局,結合實際、克服自身困難,堅持以為人本的精神,成為民營經濟人士上下同心、共克時艱的又一生動寫照。

河北:多措並舉抗疫復工"兩不誤"

自復工復產"集結號"號吹響以後,河北省工商聯發揮職能作用,將各級、各部門相關精神傳達落實到位,並著力提升保障工作。目前,各市、縣地就企業復工復產進行統籌謀劃,多措並舉穩步推進中,企業積極響應,也建立了防控機制,強化內部管理,防控生產同頻共振,確保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

"必須佩戴口罩、進廠前檢測體溫、酒精消毒……"這是在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門衛處,員工每天進廠前嚴格執行的程序。

據介紹,星箭公司人員復工率達50%,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公司成立疫情防控督導小組,負責廠區員工體溫檢測及日常人員防護督導,統籌口罩發放,每天要對員工進行兩次體溫檢測。廠區內所有區域嚴格進行消毒,通過懸掛條幅、展板、電子大屏滾動播放疫情防控知識,提高員工疫情防範意識。公司還積極協助鄉鎮務工人員辦理出入證明,確保工人返崗。公司復產後,加緊趕製20萬片玻璃蓋片訂單任務,保證航天事業物資供應。

"內外聯控"是盛景集團疫情防控機制的總原則,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發生後公司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實現人員管控無死角,對出入辦公樓人員嚴格管控,必須測量體溫、登記身份,如遇異常情況按應急預案處理。

同樣,張家口市的河北北方鑄業有限公司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強化落實安全生產。在疫情防控方面,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了專項應急預案,明確責任分工。在安全生產方面,也成立了復工復產領導小組,由總經理任組長並制定了《復工復產工作方案》,要求各分廠、各部門全面落實河北省應急管理廳"七個必須"指示精神。

北方鑄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瑋說:"外國採購商對於中國疫情高度關注,美國等一些國家已經分別採取了限制措施、提升了風險等級,這也可能對新增訂單產生消極影響,但既然已經開工,我們就要信心十足的投入生產,確保按時完成疫前訂單。"

記者梳理發現,在燕趙大地上掀起的復工浪潮中,不乏壹名服裝裝備科技集團那樣順勢而為,緊密結合疫情防控需求,成立項目小組,加快轉產研發,成功攻克生產一次性醫用防護服課題,以解全省各醫院燃眉之急的主動作為的企業。也不乏邯鄲恆永防護潔淨用品有限公司一樣,為給前線提供防護口罩急需的高效過濾材料,不講代價,投入200萬元,將人工工資提升5倍,召集員工緊急復工,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勇挑責任,靠前服務的企業。

一張圖、一盤棋、一股勁,五年時間,"三兄弟"攜手抒寫了無限榮光。近日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會議,更讓三兄弟加強了聯防聯控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支持民營企業有序恢復生產,三地均出臺了相關惠企舉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開啟生產經營的"快進鍵",充分發揮了"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必將推動三地在協同發展中期目標的節點之年,邁出新步伐。(席昱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