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有哪些?

李老师vlog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有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季羡林,杨绛,杨朔,孙犁,刘白羽,冰心,贾平凹,余秋雨,林清玄,史铁生,韩少功,简贞,张晓风,汪曾祺,余光中,三毛,席慕蓉,周国平,毕淑敏。这只是一部分,题主,不知道有没帮到你?


汉中小雪


我喜欢鲁迅,他的作品就如茶一样,随着我的年纪增加,越看越有味道。狂人日记,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阿q正传,我们有几人不像阿Q一样。少年润土,儿时单纯快乐的交朋友,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知道了身份的不同不可能成为朋友。



福尔摩小黑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评选读者心中喜欢的散文家,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各自的推崇者,谁都不一定服气。

但是,在文学史中有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用一个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作家来代表这个时代的某一个领域,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公认。

现代散文领域里,一般认为有“三大高峰”,分别以三位不同时期的作家为代表人物。

第一座高峰:巴金

巴金的散文经历比较传奇,带有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这在散文创作领域是不常见的。

虽然最初以《家》等小说成名,但巴金写散文的时间要比小说早得多。最初主要是揭露社会的弊病,但远不如小说深刻,所以也就不甚出名。

建国之后,全国上下因为民族的独立,整个文艺界同样也有着一种向上的气象,所以这个时期的巴金也曾经想用揭露黑暗的笔来讴歌光明的到来,但因为风格差异过于巨大,情感并不能很充沛地表达,风格也不能很好地融入,所以这一些作品同样比较失败。

可以看到,巴金在散文一途上,并不能说有多高的天分,连续两次都没有大的建树。

但因为时代的原因,巴金自身的秉性和其散文创作结合起来,就诞生了一批非常独特、非常感人的作品。

巴金以“讲真话”著称,所以其后期真正有价值的散文都是其秉性的流露。

注意,我们说的“讲真话”是说巴金的秉性,而不是说其散文内容。生活是离不开谎言的,文学更是如此。而散文主要追求的是情感的真实,对于“谎言”的容忍度不低。

巴金讲“真话”的方式比较独特,他非常注重对自我的剖析。

对比来看,在前一个时代里,巴金用笔来揭破社会的黑暗和弊病,在这个时代里,他用笔将自己的心理剖析开来,讲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生存的心理历程。

尤其是对时代的反思,很多作家都把目光集中在这个时代的癫狂错乱,使得人性出现了扭曲,但巴金将刀锋对准了自己,来反思、忏悔、批判自己这个时代的帮凶,是如何在扭曲的心理下沉沦。

这是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更是一件值得钦佩的事情。

这种秉性的存在使得巴金的文风独树一帜,《随想录》(共五部:《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的问世,在文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不是简单地对自我进行批判,而是将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时代结合在一起,代表了一代人的自我剖析。

巴金也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所以,巴金能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称为第一座“散文高峰”,其身上是背负了相当沉重的包袱的。

第二座高峰:杨朔

可能有人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如果提到他的作品,我想很多人都会眼前一亮。

我们随便列几个出来:

《荔枝蜜》、《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

其中有很多篇章都选在了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之中,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

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杨朔之手。

杨朔是战地记者出身,所以在文字的处理上往往有一些技巧。为了更好地传达文字精神,虚构的成分很多。

他的散文写作有一个公式,被称为“杨朔模式”。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场景,那就是新旧时代的对比。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处,会安排一个旧时代的老人,以他的视角来歌咏新时代的美好,然后得出新时代生活的讴歌。

我们看《香山红叶》里的这一片段: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这就是杨朔常用的模式,在《泰山极顶》中有“老道士”,在《蓬莱仙境》中有“老姐姐”,都是如《香山红叶》中“老向导”的存在。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次次相同的结局,这种故事的安排是非常刻意的,很明显是杨朔有意虚拟出来的场景,目的就是为了将主题升华到新时代讴歌的高度上去。

这样的写法可不可取?在散文中是允许的。

因为散文最主要的内涵就在于“真情实感”,是允许对情节、内容、故事等要素进行虚构的。

也就是说,只要情感是真实的,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表达,即使故事是假的,是编造的,也无伤大雅。

这种风格在今天的作家中也有继承,那就是散文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的散文也喜欢在文章的末尾,以老人的口吻说:

娃啊!……

就此开始了道理的点破与讲述。

这与杨朔的模式是一脉相承的,虽然手法简单,但胜在结构清晰,对于情感的把控要更容易一点。

杨朔创造了一种可以被模仿的散文样式,这和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但价值还是比较正面的。

第三座高峰:余秋雨

余秋雨,很多读者都对他比较熟悉,对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作品集非常推崇,并因此出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比较火热的“文化散文”。

余秋雨的风格非常独特,他游走在历史和文化的间隙之中,以感性的笔调来写厚重的历史人文。

所以,他的书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漏洞,以至于很多学者专门出书来指出其作品中的谬误;而在文化上虽然缺乏一位人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精研态度,但感性的抒发却恰到好处,正好能打动人心。

这就是“文化散文”的特性,即注重人文历史的厚重感,但又不乏感性的轻灵。以跳脱的文字来抒写沉积的历史。

这种感觉就像,仿佛不经意间稍一用力,却推动了面前满是尘埃的大门,灰尘浮动,却透出了几缕可以看见痕迹的阳光那么喜人。

如果从风格来说,我一直感觉余秋雨的笔调有点像周作人“冲谈平和”的那一脉路,只不过比周作人“掉书袋”的习气稍轻,更加入了自己对于历史、人文的感性理解。

不论如何来说,余秋雨对于散文领域的贡献是被学界所认可的,学者研究,读者追捧,自然有其不朽的价值内涵。

但话又说回来,他的文字要比前两座高峰——巴金、杨朔——更难懂一点,不同于自我剖析和结构营造,余秋雨的文字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否则很难感觉到其中的美感。

当然,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很多的散文大家,上面的三位只是很多版本文学史中公认的“三座高峰”而已,虽然认可的人很多,但也允许质疑。

比如:

  • 和巴金同一时代的老舍、林语堂等人,其散文成就自然不低;

  • 而与杨朔同一时代的刘白羽,其抒情散文不见得就不如杨朔出色。

  • 同样,如今像风格亦秀亦豪的张晓风、以哲理小文成名的简媜、《目送》的作者龙应台等人,其成就都不在余秋雨之下。

所以,虽然“三大高峰”是一种标杆式的人物,但多读一读不同风格的作家散文,对于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熏陶,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有:

鲁迅、胡适、林语堂、郑振铎、梁实秋、周作人、戴望舒、许地山、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冯雪峰、林徽因、徐志摩、张爱玲、梁玉春、萧红、丰子恺、冰心、季羡林、何其芳、丁玲、沈从文、钱钟书、杨绛、余光中、林清玄、杨朔、秦牧、刘白羽、孙犁、刘湛秋、三毛、席慕蓉、李敖、白先勇、刘墉、柏杨、张晓风、宗璞、张洁、王蒙、刘心武、汪曾祺、高行健、柯蓝、郭风、余秋雨、史铁生、王安忆、张抗抗、迟子建、池莉、张承志、毕淑敏、贾平凹、周国平、韩少功、余华、苏童、北岛、叶兆言、麦家、格非、梁衡、王充闾、鲍尔吉.原野。......


沧海一粟172978748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我国文学史上将1840年以前称为古代,1840——1919年是近代,1919——1949是中国的现代,建国后至今称为当代。所以,题主所问现代著名散文家指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散文家。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思想起伏剧烈时期,各色文人日渐发展为传统士大夫和西方启蒙思潮的结合体,多数都有自己的思想意趣,斑斓多姿;也衍生出许多著名的散文家。

周作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散文家,鲁迅之弟。

周作人被誉为民国散文第一大家,与他的经历有深刻关联。民国前周作人在日本留学六年,十分喜欢日本文化,不仅娶了日本媳妇,还把日本当做第二故乡。他回忆中的日本:“一半是异域一半是古昔”,意思日本文化有一半与中国不同,有一半却是中国的过去。这种新旧各半的感受使周作人十分迷恋,也深刻的影响到他的散文创作,使他的散文流露出一种日本文化特有的的“物哀美”,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这种无常的哀感形成一种无常的美感,以温和、冲淡的文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使得周作人的散文存在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或境界,成为其散文的生命力。

散文代表作:《祖先崇拜》、《思想革命》、《前门遇马队记》、《碰伤》、《一个乡民的死》、《卖汽水的人》、《山中杂信》、《资本主义的禁娼》、《自己的园地》、《文艺上的宽容》、《沉沦》等。


梁实秋:民国散文大家,中国散文集出版量最高的散文家。

梁实秋学贯中西,是中国莎士比亚研究权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因此,梁实秋散文的创造特点是东西合璧,将欧美文学的逻辑严密、思维幽默,和汉语的古朴凝练、丰富含蓄相结合;既通俗有趣,又典雅优美,形成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兼具的个性。正如世人评价:“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梁实秋文章面目温和中正,理性与感性兼至,语言素养无懈可击,趣味风格超妙脱俗。。。。。这正如吃盐水花生,入口极为面软,可是那花生“生硬”的印象却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正因为如此,他的散文才能长盛不衰,即便现在人们读来依旧亲切可爱。其代表作品:《雅舍小品》、《北平年景》、《秋室杂忆》、《雅舍小品续集》 、《槐园梦忆》等。


林语堂:幽默大师、三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民国著名的“幽默大师”,据说汉语“幽默”是由林语堂英文翻译创作而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自语。与梁实秋相同,林语堂也是学贯东西,但林语堂似乎更具天分,强调不羁的个性,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认为小品文应“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题裁上“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其下笔很少有刻意的结构处理,行文恣意汪洋,笔随心意,貌似谈话,用词大胆,甚至妇女骂街之言也觉的有真趣。林语堂曾耗费无数资金、历经十几年发明“汉文打字机”,可见其人学识渊博,受现代科学影响极大。代表作品:《人生的盛宴》、《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有不为斋文集》、《雅人雅事》、《文人画像》等等。小说《京华烟云》作者即林语堂。


丰子恺——多才多艺的居士,李叔同、夏丏尊之徒

丰子恺在浙江师范学院师从李叔同,夏丏尊,其人多才多艺,是民国时期著名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翻译家(日语、俄语)、书法家。受李叔同(后出家,著名的弘一法师)影响,他笃信佛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居士,世称菩萨心肠。丰子恺散文题裁以日常人事为主,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受佛家思想影响,总以温柔悲悯之心看待事物,笔下喜欢探究人生,讨论佛理,充满了童真的情趣;行文朴素但思维活泼,有一种清新明亮之感,是典型的随笔体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作:《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之所以着重介绍以上四位,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讲他们不够知名,甚至都不知道;但他们确实是散文大家,且散文是其重要的文学创造领域。其它知名的:鲁迅、老舍、巴金、矛盾、张爱玲、沈从文,一是大家对他们都比较熟悉,而是散文不是他们主要文学创作形式,就不再介绍。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实话讲,太过于本土化,思维情趣文字题裁局性很大,适合学校教育,对有深度有要求的读者来讲意义不大,算是推广普及白话文的优秀代表吧。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民间奇谭


汪曾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大淖记事》、《受戒》、《异秉》,散文集《蒲桥集》,京剧《沙家浜》(执笔编剧)等。他的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

  史铁生,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著有散文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

  余秋雨,学者、作家。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张承志,回族,当代作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被称作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早期以草原生活为题材,从大地、民间汲取精神养料;稍后他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开始了他对于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代表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著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丰子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漫画集《子恺漫画》,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等。他的文章风格清雅淡泊,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林语堂,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论语派主要代表,学贯中西的大家。林语堂书斋的对联“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可以很好地概括他作为文化使者的重要特点。代表作有散文和杂文集《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孔子的智慧》、《剪拂集》、《大荒集》、《锦绣集》、《生活的艺术》等,小说集《京华烟云》,传记《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





静若烟尘


1.宗璞

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王鼎钧

台湾作家之一

他作了一本很著名的散文叫《开放的人生》。

3.卡毓方

4.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5.钱钟书

6.张晓风

张晓风简介: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初 雪 ·步下红毯之后 ·孤意与深情 ·爱情篇 ·只因为年轻啊 ·春之怀古 ·衣履篇

7.刘心武

8.刘湛秋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著名作家刘湛秋一直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他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徒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如明镜如水。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人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散文《雨的四季》、《伞》、《卖鞭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录中学语文课本。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本集中选的80篇散文,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超时空的田园心态,篇中无论写情感、人生,还是写都市、文化、旅行、经济,都用他特有的唯美风格,用纯情的语言、轻松的方式,在和读者谈心,流露出由衷的快乐和淡淡的忧悉。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集中不少散文已广为流传,为多家报刊选裁,为电台广播,其中《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等数篇散文已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及课外读外。

9.陈染

陈 染 女,1962年4月出生于北京。她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半的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中国作协作家出版社做编辑。曾在澳洲墨尔本的英国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旅居生活和讲学。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日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和评介。根据她的小说《与往事干杯》改编的同名电影,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陈染文集》一、二、三、四卷于96年8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染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散文,至今已有十几年,作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中的女性作家,她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某种“热闹”之外,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陈染曾获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等。

《纸片儿》

收录了陈染在文坛脱颖而出的《世纪病》等一系列表现青年人苦闷、孤独和叛逆的小说,他们急欲冲破陈旧的观念和秩序,为心灵的荒野寻求出路。而《纸片儿》等弥漫着诡秘忧伤与人性扭曲的故事,使陈染一度被视为神秘主义者。这是孤独者、叛逆者的破碎童话。

《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

女人是可以弹奏的花朵,需要轻抚,也需要倾听。那喁喁独述的,不仅有笑面桃花,还有些枯叶残枝,而潜风暗送的,不知是几许心香,还是几许心痛……本书展示了女性独有的复杂或变异的心理,把一个女人的欲望、心智、孤独、恐惧、病态、阴暗等等一切的本来面目都呈现了出来,被视为中国女性主义的先声和代表作。

《嘴唇里的阳光》

以独特离奇的视角、大胆怪异的想象,叙述了一系列女人的故事。巫女、空心人和秃头女们都在为幻觉守寡,在杂草丛生的情欲地带,人影都像灵魂一样轻……本书是陈染先锋气质的代表作品。

《私生活》

本书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她是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

《声声断断》

是作家陈染继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之后的又一本力作。她用日记这一文体,细腻、委婉而又冷峻、幽默地叙述了她的生活、思想与情感,目光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内核,把貌似平淡安然的日子注入了无限诗性、哲思和感悟,把生命与艺术交融到了极致,如同一束束思想的闪电,令人猝不及防、怦然心动而又感怀深思。

《沉默的左乳》

本书为陈染的中篇小说集,在这些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小说里,陈染讲述了一些女人的秘史,在肉体与灵魂之间、精神和内心之间、爱与婚姻、爱与背叛之间她们的挣扎和反抗。

《不可言说》

是陈染的一部谈话录,这部思想密集又丰富多彩的谈话录是与《声声断断》同时出版的姊妹篇。《声声断断》是她深挚的内心独白,《不可言说》是她与国内外友人的充满智性的交流。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丰富全面的陈染。

10.韩春旭


陶政聪


中国现代散文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著名的散文家有巴金,鲁迅,老舍,林薇因,郭沫若,朱自清,叶圣陶,郁达夫,林语堂,张爱玲,胡适,冰心,丁玲,沈从文,戴望舒,冯雪峰,丰子恺,梁实秋等




君无极123


我国现在的散文家。我个人认为:1,朱自清。最喜欢他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特别是《背影》,把对父亲的挚爱怜悯通过背影很真实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叫人过目难忘。

2,余光中,他的散文阳刚与阴柔并工,知性与感性并济。处处渗透着对家乡,对亲人挥之不去的思念。比如《乡愁》,《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

3,林清玄,他的散文文笔流畅,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比如代表作《人生最美是清欢》,永远叫人回味无穷。

4,冰心,她的作品清新雅致,处处透露着女性的细腻。代表作《小橘灯》,《寄小读者》。

5,季羡林。他的作品涉及面很广,这与他早年多国留学的履历有关。喜欢他的《牛棚杂忆》。

6,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其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纪事》。

7,余秋雨,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溯和苦思。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学天空群星璀璨。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各抒其见。谢谢[祈祷][玫瑰]






W温桂林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韩少功,莫言,阎连科,马原,张炜,余华,张承志,王安忆,白先勇,李敖,余光中,朱文,韩东,王朔,金庸,孙甘露,王蒙,北岛,史铁生,周作人,张爱玲,穆旦,钱钟书,曹禺,老舍,余秋雨,贾平凹,三毛,琦君,张晓风,刘墉,刘心武,林清玄,柏杨,张中晓,丰子恺,汪曾祺,冯骥才,高行建,苏童,洪峰,叶兆言,池莉,格非,高晓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