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現在有200萬給你做投資,你會做什麼?或者如何分配才最優?

優優創品


我只是一個踏踏實實的上班族,一下子給我200萬由於沒有創業經驗以及項目,我會把這200萬做穩健理財,讓資金獲得穩定增值讓自己財富自由生活無憂。

雖然有了200萬但是本職工作不能丟,這個也是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可以加快自己財富自由的進度,具體做法如下:

01.30%的資金用來保障自己的生活權益,防止平常生活中出現意外的開支。

這筆錢一定要做到可以隨存隨取又要有收益保證,另外資金還必須處於安全的地方。能夠滿足以上幾點要求得非銀行定期存款莫屬,銀行定期存款可以完全做到在營業時間內隨存隨取,只是沒有到期的話提前支取要損失利息即原來定期利率按活期利率來算。

為了防止這塊資金由於急用錢導致利息全部損失,我建議把這60萬按照自身需求分成幾筆進行定存三年定期,這樣就可以做到按需提取不用損失全部利息。

60萬放銀行三年定期按照銀行公佈的利率3.2%來計算,一年利息收入就是19200元。

02.為了不經常因為小額急用錢情況動用銀行存款,我建議放5萬在餘額寶中,把餘額寶當做移動的電子錢包來用,不用還能有收益。

餘額寶是支付寶推出的一款貨幣基金,其優點在於可以做到隨存隨取收益日結,把錢放在餘額寶裡可以起到積少成多的作用。

現在餘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為2.4%,5萬塊錢放裡面沒用的話一年光利息收入就是1200元。

03.定期理財不能少,建議40%的資金用來購買一年定期理財保證穩定收益。

在餘額寶收益逐年下降的形勢下,支付寶不斷推出新的高收益一年定期理財,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其理財產品主要有:國壽安鑫利、長江養老添年享、建信養老飛越366等。

80萬的資金為了分散風險建議每樣定期理財買一部分,這樣一年下來收益在36000元。

這邊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貪圖定期理財收益高於銀行存款,就把銀行存款全部換成定期理財;定期理財之所以有這麼高的收益率是犧牲其靈活性帶來的,因為一旦買入定期理財沒有到期時無法提前贖回的。

04.剩下的55萬建議用來購買基金,讓收益有驚喜。

基金風險低於股票高於定期理財,其中基金有分為好幾種類型,這邊按照風險由低到高進行排列:債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以及股票型基金。

建議拿出30萬一次性買入優質的債券型基金,債券基金風險較低持有越久收益越穩定,根據歷史收益率持有五年以上的可以做到平均年化收益率6%以上,一年收益18000元。

另外的25萬建議一樣一隻開啟基金定投,定投利用微笑曲線做到止盈不止損

,不斷的分期分批買入降低持倉成本,等待時機落袋為安。由於後面三種基金風險較高,故收益率也高,根據3-5年一波牛市可以做到平均年化收益率10%以上,一年收益25000元。

注:為什麼我這邊基金投資金額較少?那上因為基金投資風險較高,為了保證每年正收益複利需降低風險投資比例。

例如55萬基金當年虧損率為6%即33000元,我穩定收益部分為19200+1200+36000=56400元,當年理財收益還是正收益23400。一旦行情好轉收益立刻激增變為56400+18000+25000=99400。

綜上

理財最忌諱的就是心浮氣躁、眼高手低,在理財過程中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要過度追求超高收益率,像網上報道的年化收益率24%也有人敢去投資,結果血本無歸。天上不會掉餡餅,你貪圖別人的利息,他卻一直謀劃你的本金。

如果你只注重高收益率那就意味著高風險一直伴隨身邊,假設投資100萬第一年運氣好賺個100%就是200萬,但是到了第二年操作不當虧了50%,這就意味著錢又回到了100萬,相當於損失了2年的時間成本。

如果是穩定收益每年10%,第一年就是110萬,第二年就是121萬,平均年化收益率就是10.5%,這個數字是每年都在增長。

所以說理財穩定複利才是王道。


小方聊投資理財


如果我有200萬,我首先要做一個資產配置組合,這個組合由三方面構成:現金類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和權益類資產。

1、現金類資產

包括現金、銀行活期存款,貨幣基金等。它們能較快、較容易地轉換成即時支付能力,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可以用來應對一些突發事件,比如疾病或意外,是資產配置的不可或缺的一環,佔比不應低於30%。其中貨幣基金較銀行活期存款收益稍高,一般有2%到3%的年化收益率,且風險很低,而其中的餘額寶和微信零錢通甚至還有即時支付功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現在市面上還出現了很多創新存款產品,它在流動性方面可以與活期存款相媲美,在年化收益率方面可以與理財產品或貨幣基金相比較,比如京東金融裡的“當日”系列產品,隨存隨取,當日起息,利率達到3.9%,兼顧了流動性和收益性,可以適當配置。

2、固定收益類資產

包括銀行定期存款、國債、養老金、教育金等,這類資產收益不高但比較穩定,風險也比較低。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我會拿出20%去配置一些養老金和教育金,等過個幾年十幾年,每年就領取高於銀行定期的收益。

3、權益類資產

當然,除了以上兩種風險低但收益不高的資產配置,剩下的50%我會用來配置一些風險較高但收益也高的權益類資產,主要是股票和基金。如果說現金類資產和固收類資產是用來防禦的,那麼權益類資產就是用來進攻的。基金我主要選擇指數基金,操作手段是定投,拿出剩下100萬中的20萬,分成10份,選擇低估的指數基金按月定投。剩下的80萬就選擇6支股票投入。

投資股票和基金的錢一定要是長期不用的閒錢,因為股票和基金並不是一投入就能有收益的,很多時候甚至還會虧損,如果在虧損時突然急用錢,就不得不割肉離場,這是很痛苦的(這時就明白配置現金類資產的好處了)。

資產配置是一門學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保守一點的可能側重於風險低的配置,激進些的可能側重於高收益的配置,這是由人的性格和年齡決定的。但是有一點一定要謹記:

不懂的不碰。不要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東西。


崔亭溪


首先我會先問清楚投資人的條件,如果要求穩定保本型的投資,短期的話,我會選擇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在2%到3%之間,如果是一年期以上的話,我會選擇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基本上可以做到保本保收益,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

或者是券商的固定收益憑證,固定收益憑證是目前唯一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收益憑證的好處是可以定製,也就是投資者可以和券商協商資金使用的期限和利息,一般可以談到5.5%左右的利息,這樣下來一年200萬收益能達到11萬。


如果是在保本的前提下,爭取收益更大化,那麼我會把資金做一個配置,把95%的資金就是190萬做一個年化5.5%的固定收益憑證,這樣下來一年本金加利息是200.45萬。其餘的十萬塊錢我會做股票,上海深圳購買一支低價低市盈率的藍籌股,長線持股不賺錢不賣,持股期間可利用市值申購新股,利用賬戶信用申購可轉債,如果中了,二者大概率都是會賺錢的,這也是一筆額外的小收入,持有股票一年期間,如果股票賠了一半,那麼還有五萬,加上理財本金就是205.45萬,年化收益率5.45%,超過了絕大多數的銀行理財。如果股票賺了50%,那麼全部資金是215.45萬,年化收益率15.45%,收益是非常明顯的。如果賺了一倍呢?收益率更加可觀。


如果投資人是進取型的投資者,可以承受比較大的虧損,並且投資週期比較長,那麼可以把資金進行配置,100萬購買信託公司的理財產品,一般年化收益率在8%到10%,選擇發達地區有政府項目的城投基建產品,或者是央企的信託產品,把握比較高,有利於收到本金和利息。剩下100萬,我會拿出60萬定投混合基金或者股票基金,選擇成立時間長的大型投資基金,選擇以往投資成績比較好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這樣可靠性比較高,2019年混合型基金投資業績排名前50位的,收益率都超過了70%,如果投對了基金,能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還有40萬,自己投資股票,仍然按照以上保本型的操作辦法,分別持有兩市股票,買入藍籌股捂股不動,不賺錢,不賣出,同時積極申購新股和可轉債,如果投資的股票不賺錢,可以用信託獲得的利息繼續補倉,直到賺錢為止,事實上,藍籌股有可能幾年不漲,但是如果大牛市來了,也有可能一年漲幾倍,所以這種守株待兔式的投資非常適合長線。採用這種方式即使是五年賺了兩倍,那麼平均下來一年的收益率也有40%,相當令人滿意了。


大海侃股


這個問題其實是想了解怎麼理財的吧?

首先,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錢永遠是為你的生活服務的,現在的生活,未來的生活,或者你子孫的生活。然後在生活中怎麼去分配這筆錢,我們先假設這200萬是你家庭目前可用的所有可支配收入,你現在22歲,後面面臨的問題有就業,買房,結婚,子女教育,養老等等,那麼你這200萬就需要做好仔細規劃,比如買房首付100萬,然後工作月供,那麼你的可投資資金就是100萬,一般銀行的理財經理有個口訣是1234,具體我忘記了,大概是10%的資金買保險,20%用於活期存款給家庭應急(以防出現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特殊情況),30%用於購買理財等保本產品,40%用於投資股票等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當然,這只是個一般的配置建議,具體需要根據你的理財目標來確定。

比如,你想用這200萬成立一個慈善基金,那你投資方向又不一樣了。

最後,我們再做一個假設,如果這筆錢對你沒有其他用途,純屬於投資,希望增值的,那麼我是看好中國的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如果你有技術或者其他興趣,建議創業,上市,這也是目前實現階層躍遷的最快途徑。

如果你沒有創業的熱情,可以做一些投資,像王思聰那樣的股權投資(其實王思聰去年的問題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他不擔保,就沒有那麼大問題)。

如果你不放心錢給別人,那麼還可以投資股票,找個招商銀行,格力電器這種公司長期持有,或者找個有潛力的科創板公司,都是很好的選擇。


農信老元


給你提幾個建議:

1、根據自己的需求保留一部分現金作為機動資金,可將其存入銀行,購買活期理財產品,注意要隨時可以提取的產品,收益率大概在3%-4%之間。

2、選擇一定的金額買入收益率在4%以上的大額定期存款,一般有三年或五年期的。

3、使用一部分現金買入行業龍頭如,消費行業、電子科技行業龍頭股票,既可以短線獲利,也可以持有分紅,大概收益率在4%-5%之間。

4、銀行推出的各種特色理財產品,包括保險、黃金等等。

總之,要分散風險,不要將所有的資金投放在一個地方,根據自身情況理性分析力爭將綜合收益做到最大。


行走著的駱駝


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投資沒有時間限制,沒有投資者具體情況及定位和要求,也沒有其它前置條件?

那我的回答也很簡單:股票及股市相關。

投資的目標是財富最大化或者回報最大化。

又只有這麼一點點錢,又要考慮成本問題,投資過程的管理問題等等。

對於小額的資金來說,也只能如此。

為什麼呢?

一是投資選擇多,幾乎什麼優秀的公司都有。

二是也是人才最集中的地方。

三是信息非常充分,監管豐富,很多人、組織、機構甚至政府,都幫你盯著。

四是選擇如果正確,回報非常驚人。

五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週期性趨勢明顯,只要把握好節奏和韻律,嚴守投資紀律,取得可觀的回報還是不難的。

六是套現方便,進出自由。

當然也有很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投資選擇問題,其次是黑天鵝問題,再次各種犯罪問題等等。

自己怎麼去把握的問題?

成功的案例有巴菲特,國內也有很多。他們起步的金額遠遠的低於200萬。


資本的知本時代


如果我有二百萬做投資!因為我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我會拿出百分之四十的錢,投資於股市,主要投資一些藍籌股和大盤股。拿出百分之十的錢購買貨幣基金或者餘額寶一類的,應對不可知的風險。另外拿出百分之十購買必需的保險產品,避免家裡主要勞動力失業或者生病等。剩下百分之四十的資金購買一些股票基金和債權基金,黃金等資產。使自己的家庭資產配置更加合理,進退自如!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取得最大的收益。


守拙119


我先做一下美夢吧。1 我會100萬投入股市。在操作中分批買入。任何情況下不會滿倉操作。2 夫妻之中有一個需要有較固定的工作。如果沒有我會投資2O萬。做小生意免去後顧之憂。3 20萬做備用金(生活中的突發情況)。4 30萬銀行理財產品。5 3O萬用作固定資產投資。供參考。


K線操盤盤手


我會全部用來投資股市。

展望2020年,股票市場估值體系的變化趨勢將繼續,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全面實施註冊制將加速估值體系的變化,對於績差股而言,依然需要提示風險。

2020年的無風險收益率有望繼續下行,風險溢價下降,有利於股市上漲。環顧全球,無風險收益率下行是共同的趨勢,歐洲及日本的政府債券收益率已經是負數,人民幣資產對全球資產配置的吸引力增加,北上資金在2019年的12個月份中有10個月是淨買入的,該趨勢有望在2020年繼續。國內居民資產配置的70%為房地產,股票配置佔比很低。2020年房地產價格難以持續過去的上漲勢頭,居民配置金融資產的邊際需求有望增加。從股票市值與經濟總量的比較看,國內股市市值只有GDP的50%,有望向均值水平迴歸。

2020年的人民幣匯率將穩中有升,有利於股市活躍。儘管2019年人民幣匯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但2020年隨著外圍環境的變化,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因素將增加。



天線寶寶2020


這個我感覺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

保守型的投資者適合購買銀行儲蓄、貨幣基金、國債等產品;

穩健型投資者適合買債券、銀行中短期理財等產品;

平衡型投資者可以嘗試貨幣基金+股票/外匯等組合方式投資;

積極型投資者適合股票或偏股基金等投資方式;

激進型投資者適合股票、外匯、數字貨幣等投資。

但以上只是傳統的投資方式。如果是我,我會拿出三分之二做風險投資。在自己精通的領域投資一些自己看好的初創型的企業,雖然風險大一些,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既然投資的是自己精通的領域,也就說明自己對行業風險還是有一定的瞭解;自己看好的企業說明對創業團隊有一定的瞭解和認同。其次,滿足自己創業的願望。雖然只是財務投資,不干涉創始人團隊的運營,但作為股東知情權還是有的,如果跟創始人團隊協商一致,也可以作為合夥人中的一員深度參與企業的運營,對於自己在這個領域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