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卫只是一个叫花子,为何却被雍正看作干儿子?

夏目历史君


要说《雍正王朝》中我最喜欢的人物,非李卫莫属。我认为雍正所用的人当中,李卫是最得力的,把李卫看作干儿子也在意料之中。

李卫从一个小叫花子,最后官至两江总督。估计除了朱元璋,李卫是混的最好的叫花子。李卫的这份前程可不是凭空得来的。

一、李卫对雍正绝对忠诚

老四胤禛举荐老十四胤禵为大将军王,让老十四感动万分,胤禵主动保举年羹尧为陕甘总督。年羹尧进京时,不是先拜见主子,而是见风使舵,先到兵部拜见老十四胤禵,然后拜见老八胤祀。

胤禛大怒,最后年羹尧在四阿哥府上跪了一天,才用给胤禛洗脚的机会消除了他的怒火。

与年羹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卫带着老婆孩子回京看望主子时,还在胡同口就下轿走路去见胤禛。

“到家了,到家了,我们走着去,在主子这儿可没咱们坐轿的份”

老远就大喊“主子”,扑通一声全家都跪下来给主子请安。当四爷问起李卫的儿子时:

“连小狗儿都这么大了,叫什么名字?”“四岁了,想着主子的恩德,叫李忠四爷。”“意思不错,就是叫起来拗口。去掉后面两个字,就叫李忠吧!”

李卫夫妻俩的那份忠实与奴才样,让胤禛满心欢喜。

当邬先生和李卫谈起做人和做官的道理时,李卫的回答更是体现了李卫对四爷的绝对忠诚。

“作人和做官一个理儿,就是不能忘本。就拿我来说吧!原来是个小叫花子,有了四爷才有了我的今天。四爷就是我的本,什么时候忘了四爷,我这个树枝尖上的叶子,也就没了根,就会枯死。

听了这段话,邬先生连称”孺子可教也“。

二、头脑灵活,做事机灵

李卫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政时,困难重重。李卫屡出奇招。

李卫自己不会写告示,请下属和秀才书生来写,因为这些人都反对新政的推行,就故意写成让人看不懂的”之乎者也“。他就到街上请算命先生到府里来写。

本就是乞丐出身的李卫,为了宣传新政,特意请了一群乞丐编了快板歌谣,到大街上说唱摊丁入亩的好处,连微服私访的雍正看了,深感欣慰。

士绅们对抗新政,贿赂臬司黄伦,黄伦公然对抗李卫,让李卫的新政无法推行。

李卫假意服软,支走黄伦,却暗中找黄伦的把柄,重审刘王氏案。

通过为刘王氏翻案,拿下黄伦,杀一儆百,其他官员在刘王氏案的震慑下,开始积极推行新政。

三、李卫胆大包天

只要是对雍正有利的事,只要是雍正吩咐下来的事,李卫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做。

当雍正刚登基不久时,增开恩科。副主考李绂发现科考舞弊案,找到三王爷却无可奈何,三王爷建议李绂去找李卫。

李卫知道科考舞弊案将对雍正的名声造成极坏的影响,二话不说,不顾这事根本不是他这个两江总督的份内之事,立即带兵包围了考场。要知道如果出现任何差错,那可是杀头之罪。

当听说反贼曾静写文章诬告雍正,并煽动岳钟琪起兵造反,李卫冲到牢房,脱下官服,怒打曾静。

很多事是雍正不能出面去做的,李卫就敢去做,在他心中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雍正。

应该说,在雍正心中,狗儿李卫比亲儿子还亲。


烂番茄纪录片


看过《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的也许知道,李卫从一个叫花子的身份,摇身一变到皇帝的宠臣,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李卫大字不识几个,步入仕途以后,以其独特的断案方式和为人处世的别样风格,既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也给自己的人生际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哲从三个维度加以阐述。



一、李卫其人

影视剧里的李卫,原来是个叫花子,因机缘巧合遇到了当朝皇帝。此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开挂的人生”。凭借皇帝的赏识和自己独特的为官方式,一度使自己做到了地方督抚的官职,可谓平步青云,不在话下。

那么历史上的李卫是什么样子呢?真实的李卫并不是叫花子,而是“富二代”。李卫最开始的官位还是通过“捐官”换来的,就是拿钱买来的,所以李卫也可以算是一个纨绔子弟。通过捐官步入仕途以后,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升任户部郎中,开始协管户部。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继位,自此李卫的仕途又被“提速”。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李卫从云南盐驿道一直升迁到浙江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二、人生舞台大展拳脚

李卫,一个富家公子哥,大字不识几个,怎么能在官场上混得游刃有余呢,而且皇帝对他如此倚重呢?这就是李卫的独特之处。

1. 独特的为人处世特质。前文已述,李卫不是一个读书人,仕途不是考取功名得来的,是买来的。正是他的性格,才导致他不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为人做事非常高调,不懂得隐藏和城府。他讲究排场,喜欢骑一匹高头大马招摇过市,最有场面的当属他把衙役搬到西湖中间,找他办事还得划船前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断案手段奇特。李卫善于用人,他深知办案仅凭官府力量有时候难以达到目的,于是他喜欢找那些曾有“案底”的人,协助他一起办案,充当他官府的“卧底”。李卫断案还有一个特点,只办大案,小案一般不会过问。他的这种轻重缓急的办案方式,加上知人善用,所以办案迅速、效果好、效率高,也得到雍正的侧目。

3. 对读书人非常崇敬。不论是影视剧还是正史,李卫自己虽然不是文化人,但他却对读书人非常崇敬,就像后来道光年间贵州兴义府知府张瑛(张之洞父亲)对读书人的态度一样,非常爱惜他们。此前因为江浙地区爆发“反清复明”案件及“文字狱”案件,后来又接连爆发“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案”,雍正一怒之下,叫停了浙江的乡试和会试。

“似此无耻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习以为常,不但藐视国宪,亦且玷辱科名,应将浙江人乡、会试停止。”

后来,在李卫不断上疏和奔走疾呼下,雍正才同意恢复考试。而且在第二年科考中,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江人摘得。此举在当地引起轰动,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李卫钦佩至极。


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李卫虽然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不会官场逢迎和拍须溜马,但其做事风格和接人待物都得到老百姓的夸赞,这就是我们说的“口碑”,这就是成绩。

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的出身,也不是看他有多少学问,总还是要将她放置在社会当中,看其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由此可见,李卫被雍正皇帝赏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山城小哲


我认为少年李卫虽然是个叫花子文化也不高但是此人聪明伶俐,头脑灵活至于为什么雍正会如此器重他把他看做干儿子呢,下面我四个字能说明为什么器重李卫的原因:忠、能、敏、愚。

尽忠职守:李卫本是一个叫花子出身,在集市上险些被人卖为奴隶,多亏了雍正(当时还是四阿哥胤禛)在江南赈灾筹款的时候恰好遇到,看到李卫伶牙俐齿、冰雪聪明,就收到了身边。从此以后在雍王府跟随胤禛一心办差。期间和翠儿男女关系的私情被发现,按照雍王府的家规是要被处以死刑的,虽然是邬先生好言相劝胤禛饶其性命,但也不能否认是胤禛怜悯李卫的能力而借坡下驴故意放他一马的。从此之后,李卫对雍正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哪怕是在九子夺嫡遇到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二心,这和年羹尧的一些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胤禛登基后更是成为了雍正的左右手,一些不方便为外人道的私密事都由李卫来办。

综合能力:电视剧中的李卫虽然目不识丁,但是不论是在雍王府做书童端茶倒水整理文案还是外出为官成为封疆大吏,李卫的洞察能力和办事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治下百姓对其评价都很高。更是很能准确的理会雍正的旨意,为主分忧,精明能干。

思想灵敏:正是因为李卫从小的悲惨经历造就了他聪明伶俐的性格。从书中记载倒卖八王府的照壁就能看出来他的八面玲珑和瞒天过海的本事。这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亟需的人才,更是雍正登基后地位不稳时在外难得的靠山,也正是因为有了李卫在外掌握大权,朝中一些反对势力也心有忌惮。

大智若愚:愚并不是李卫笨,而是说李卫大智若愚。自己分内的事全力办好。而涉及到皇家的秘密以及雍正的家事的时候则装聋作哑、退避三舍。重点表现在雍正的两个儿子争夺储位的时候,位高权重处于权力中心的李卫都是双方拉拢的对象,而李卫长袖善舞、运筹帷幄,很好的处理了这件事情。在乾隆登基后依然受到重用。




JP追逐生活


《雍正王朝》中,李卫从基层到庙堂的奋斗经历,是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但他所有的这一切,都拜雍正所赐。那么,雍正为何对李卫如此偏爱呢?

清白的出生,单纯的背景

一张白纸,可以无限发挥,才有可能画出一副名画,但一张用过的纸,可操作空间就十分有限。同理,许多单位招人,都要求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可塑性强。李卫虽然是扬州街头的叫花子,但没有任何背景,胤禛培养起来,成材的概率比较高。此外,对于一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叫花子,你给他一碗饭,他就会感激不尽。

办事情,能够令雍正满意

一个无能或者将事情办砸的人,对领导没有利用价值;能够顺利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才是领导欣赏的人。学历代表着读书时间长短,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但进了公司,还是要靠能力说话。李卫大字不识几个,但比起舞文弄墨的高材生,他的办事能力更强,头脑也更加灵活。

当年在雍王潜邸,李卫已经显示出过人的一面,高福办不成的事,李卫就能搞定。后来外放,李卫也没让四爷失望。盯年羹尧,按日发放军粮给胤禵,都办得恰到好处。

雍正继位后,中心工作就是推行“新政”,但下面执行却遇到很大阻力。李卫没有退缩,雍正说“摊丁入亩”,他就能变着法子完成任务,打响了“新政”第一枪。

只要雍正交代的事,李卫都能不打折扣地搞定,这样的员工,领导不用他用谁?

最关键的一点,对雍正绝对的忠心

能力再强的员工,如果对领导有二心,都不会被信任,甚至还会被兔死狗烹,年羹尧就是现成的案例。李卫自从跟了雍正,就没动过歪心思。雍正让他向东,他绝不会向西。有件小事,就很能体现出李卫忠心的细节:

康熙晚年办千叟宴时,李卫回京述职,没到雍王府邸就下轿子步行。看到胤禛时,连忙小步快跑,大老远就主子前、主子后的叫,表现得对主子十分重视。尤其是给儿子取名“李忠四爷”,表示要世世代代忠心四爷,让胤禛高兴得合不拢嘴。在面对邬先生的忠诚度测试时,李卫用树枝与树根形象地比喻他和四爷的关系,得到邬思道的高度认可。

忠心雍正,是雍正信任的基本条件,李卫做到了,但与他同步的高福却没做到。李卫带着翠儿走后,高福闷闷不乐,跑到八爷地盘喝闷酒,结果误上贼船。最终,李卫平步青云,高福去了阴曹地府。

处处为雍正着想,超越主仆关系

为领导服务,是一门艺术。传统的雇佣关系,领导不方便说的话,员工要代领导说;领导不方便办的事,员工要心领神会;领导不乐意喝的酒,员工要替领导挡。李卫在这方面,就相当懂事,雍正的事就是他的事。当初“山西造假案”,李卫就暗中协助田文镜破案;“科场舞弊案”跟李卫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当李绂找向他求助时,他没有任何推诿,立刻协助办案。

在立场上,唯雍正马首是瞻,凡是雍正的指示,李卫坚定不移地执行;维护雍正的权威,就像爱惜自己的羽毛。哪怕是曾经调教过自己的年羹尧,只要与雍正过不去,就是李卫的敌人。

后来,“曾静案”发生时,朝廷各部官员不仅不管,而且背地里叫好。李卫得知后,愤怒无比,跑到监狱关起门,痛扁曾静。这时的李卫,不仅仅是奴才,更像是雍正的干儿子。

懂得自污其名,让雍正看到自己的问题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太完美了反而给人压力。李卫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没忘给自己扎小辫子,其实也是为了留给雍正看。比如雍正去南京时,李卫明知他已经来了,还故意去烟花柳巷,这是间接地告诉了雍正,我不是圣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有七情六欲,您给指点指点。这事在职场也比较常见,有些情商高的员工,会故意犯小错,而且犯得比较明显,比如标题里面错别字,领导很轻易就能找出来,然后好为人师地指点一番。在此过程中,领导的成就感找到了,与员工的关系也加深了。

秋媚说:雍正是李卫的贵人,他通过树立李卫这个榜样,也让天下人看到了“新政”改变命运的机会。李卫对雍正的忠心,既是感恩,也是保命,只有伺候好雍正,他才能安然无恙。


秋媚读史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现今职场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各位看官评价下对错哈!

一、李卫的智商,决定了他的未来。

李卫是叫花子出身,那是因为投胎没投好的原因。与他的能力和头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相反,李卫头脑机灵,办事得力,还特别有远见。他明白,以自己的出身,一辈子也就是个叫花子,流落在社会最底层。但是他最大的人生转折点来了,机缘之下,他遇到了雍正,雍正何许人也,皇亲贵胄。他的脑瓜子告诉他,必须得抓到这个救命稻草。于是他抓住了机遇,跟对了领导,从而一飞冲天,到达人生巅峰。这与他的眼光和野心是离不开的。试想下,如果他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也就会认清现状,当一辈子叫花子了。

二、李卫的情商,决定了他的前程

领导最忌讳的是什么?就是下属的背叛。李卫要想在事业上走的更远,就必须一心一意的跟在雍正身边,不能见风使舵、忘恩负义。好在李卫骨子里就是忠诚的人。他深知没有雍正,自己还在街上要饭呢。而且他也知道背叛雍正的下场,详见他的好朋友高福背叛雍正后的下场就知道了,因此李卫一直老老实实的跟着雍正。李卫还有个优点,就是懂得保持低调,不恃宠而骄,他也知道恃宠而骄的下场,详见他的好朋友年羹尧的下场就知道了。因此,可以变相的说,这些都是李卫高情商的体现。

二、李卫的能力,决定了他的地位。

李卫攀上了皇亲贵胄,但是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马上到达人生巅峰。他深知如果不能为领导分忧,那一辈子也就是领导身后端茶倒水的跟屁虫。雍正人称铁面亲王,浅层的含义这个人啥事都公事公办,不通情达理。而此时他正处于九子夺嫡的白热化阶段,这样的性格,满朝大臣自然与其保持距离。这在当时其他几个王子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大环境下,可想而知,雍正的处境甚是艰难。在朝内,和他亲近的只有13弟,在朝外,也只有个年羹尧。要想继承大统,雍正必须有个强有力的帮手。李卫自然知道其中的玄机,他积极的在雍正身边办事,设身处地的为领导分忧,就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不爱呢?李卫的精明强干并不止于雍正登基前。在雍正继承大统后,为了先皇的夙愿,雍正推行新政时,满朝文武大多数都极力反对,而李卫则是一马当先,成功的完成了领导的任务,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有功必有赏,李卫自然成为了封疆大吏,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啊!简直是人生巅峰!

这就是我从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如果各位看官感觉我说的没有道理,欢迎留言,进行辩论!大家也可关注我的头条号,我还会继续发布文章!


笔尖说天下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李卫能从一个叫花子慢慢成长成一个权势滔天的人,并且还被雍正看作是干儿子,这绝不是偶然。

你未能从一个最底层爬到一个最高层,主要是他遇到了四皇子胤禛,李未能从一个没资本没后台,没条件,但能爬到最高处主要在于他有恐怖的执行能力,还有他是个特别聪明的人。

李卫主要是从通过三皇子和四皇子去赈灾的时候,注意到他们身份的不一般,从而慢慢的接触他们,给他们提供当地的信息,并且李卫这个人还特别的会拍马屁,说的两个人都特别高兴,并且李卫在三皇子和三四黄子面前表现的特别的忠心和办事牢靠。


慢慢的你李卫靠着自己的油嘴滑舌和刻意表面忠诚,慢慢的成为了县令,虽然说成为了县令,但他有先见之明,四皇子将来有可能成为皇上那样他的前程会不可估量,所以他时时刻刻保持着对四皇子的忠诚,后来李卫被提拔为两江总督。

雍正皇帝在实行“摊田入亩”的命令时,李卫的执行能力受到了雍正皇帝的爱戴,顺利的完成了政策的推动,得到了雍正皇帝对李卫的认可,才有了最后雍正皇帝对李卫的倍加恩宠。


影视达人院


李卫和别的人不一样,李卫虽然做过叫花子,但李卫机灵啊,还知道感恩,李卫感谢雍正对他的知遇的恩情,对他为翠的婚事做主的恩情,第一个儿子的名字还起名叫李忠四爷,虽然名字不好听吧,但是雍正听了开心啊。李卫原本坐过叫花子,能够吃饱饭就已经不容易,最后还做上了大官,肯定将雍正视为,再生父母,因此对雍正格外的忠心!!!最最最关键的是为人知道收敛,踏实办事,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一味的忠心。


夏圣宗


虽然《雍正王朝》中没有交代李卫的结局,但是李卫的下场应该不会太差的。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李卫推行雍正新政非常卖力,表面上做事情不走寻常路,实际上他并没有得罪士绅阶层。甚至可以说李卫这个读书少的官,是非常尊敬读书人的,比如科场舞弊案爆发的时候,李绂去找李卫,从李卫的表现来看,他是非常尊重李绂的。同时,在科场舞弊案中李卫立了大功,可以说是赢得了读书人的好感。虽然李卫这样的官,像李绂这样的士绅看不上,但是看在李卫尊重读书人的份上,雍正死后,士绅阶层是不会报复李卫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雍正死后,田文镜肯定会遭到清算,毕竟在那个时代读书人是不能够得罪的。

第二、李卫比较克制,不容易遭人嫉妒。李卫为官这么多年,可以说他的官是越做越大,但是从他的衣食住行以及行为举止来看,他并没有膨胀。他时时刻刻把雍正放在第一位,对雍正永远是感恩戴德。

对于这一点,年羹尧是深有体会的。年羹尧就是被雍正捧得太高,加上自身也比较飞扬跋扈,得罪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弄得最后遭到清算,以悲剧收场。

第三、李卫最后站好了队。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关键的时候站错了队,对一个人来说,完全是万劫不复的。雍正虽然儿子少,但是皇位的争斗还是有的。

弘时听从了八爷的建议,狗急跳墙的派人刺杀弘历。这个时候是李卫和图里琛带着人护送弘历进京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卫就立下了拥立之功。

李卫除了又护卫之功,在关键的时候坚定了雍正杀弘时的决心。那个时候,雍正正在犹豫是不是要杀弘时,因此特意询问了李卫的意见。

当然李卫表面上推说这种事情不是他能够说的,但是实际上他还是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

不是奴才斗胆敢说祖宗的不是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

明知道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

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

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李卫表面上是说康熙,实际上他是在建议雍正杀掉弘时,免得弘历像自己一样,以后当了皇帝左右为难。

李卫凭着这两件事情,日后只要低调掉,多半是能够善终的。


薛大头电影指南


李卫能从叫化子变成皇上的干儿子,概扩起来就八个字:沥胆忠主,聪明勤奋!

自古以来,贫苦人跃龙门的事儿不少见,各朝都有著名事例,特别是古代中国的科举制,给寒门学子提供了向上发展的道道。还有净身入宫的太监们,也有不少近水楼台的成功者。但许多人在成功之后,忘忽所以,招至杀身之祸,甚至满门抄斩的历朝历代不计其数。

而象李卫这样官至两江总督,皇上最器重的干儿子,能如此不骄不燥不张扬,谨慎作事不负皇恩的人,也是满朝文武的罕见之才。做为皇上的雍正帝,深感李卫的一片忠心,且李卫又是为其守江山放在地方的最好耳目,比自己的亲儿子都得力,岂有不疼爱之理,当做干儿子,一方面是对李卫的最高奖赏,另一方面也更促进李卫为其孝忠卖命,维护其王朝统治。


零点起飞18


  历史上,很多人物都是从底层开始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当然运气或者说机会是必不可少的,而他们本身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卫,他可以说从一个乞丐到雍正的宠臣,可以说完成了一个大翻身,成为了无数人羡慕的对象,当然这是在影视剧里的形象,不过即便是在正史里,他同样是一个清官,比较有能力。

  那么,作为雍正的宠臣,他是怎么做到让皇上对他如此的看中,而且还对他毫不怀疑,让他得以善终的呢?因为相比于他,和他同时期的,也是宠臣的其他几个人都是没落下好下场,这就不得不说明了一些问题,其实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首先,就是他的出身上,在影视剧里,他是一个要饭的而已,当时还差点被卖了,幸亏当时雍正过来赈灾,因此遇到了这件事将他留下。他也由此留在了雍正身边,当然当时的雍正还是王爷呢,还不是皇帝。之后,他在雍正身边一心一意的效忠于雍正,这也让他的身份逐渐的上升,但是他有一点好处,就是他的出身他,也只有他在这方面对于皇位是绝对没有任何威胁的,所以对此,雍正是绝对放心的。而且他也确实忠心,甚至给儿子起名叫“李忠四爷”,可以说完全到了明面上的溜须拍马的地步,但是雍正就是受用。

  其次,就是他的个人能力问题,可以说叫花子有很多,可是不是每个人给一个机会就能达到李卫这个程度的,甚至可以说也就仅此一份而已,换成他人绝无可能达到这个地步。如果没有能力的话,即便是给他再大的权力他也干不好,以雍正的性格也会将他赶下去。可事实证明他却是有能力,从考场的检查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头脑的灵活,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书,可是头脑比大多数读书人都强太多了。在和黄伦交锋时更是可以见到他的智谋。而且在他在外当官期间,他的确是颇为业绩,当地百姓对他也是极为的称赞。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涉及到皇家内部的问题时,他都是选择回避的方式的,从不参与其中,尤其是雍正的两个儿子在争夺权位时,他可是一个关键的人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使得双方都在拉拢他,可是他却运用自己的手段,谨慎对待,使得后来乾隆登基对他依旧重用。

  当然,他的存在也是雍正的一个政治手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所以雍正才会一直这样的重用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