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是怎么回事?

云美人


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身边不少的贵州朋友,问过他们祖上爷爷那一辈人,就有人说祖上是从江西那边迁徙过来的,后来,也了解到,的确真的有不少贵州人祖上是从江南那边迁过来的,有的是江西吉安的,有的是江西其他地方的。

△至今贵州的一些屯堡中,仍有类似古代的服饰穿着

其实,要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也就是朱元璋的那个年代,有的是跟随当年出征的军士过来的,现在在贵阳和安顺等黔中地带,仍然有一些屯堡的民风建筑,比如贵阳的5A景区青岩古镇,就是建于明洪武年间,原为军事要塞,后来因屯兵而建镇,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是一座因军事城防演化而来的山地兵城。

有的是随军迁徙,另一些也不排除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迁徙过来的,当时贵州很多地方还没有开辟出驿道来,明朝可以说是贵州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时期吧,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

△贵州的傩戏

后来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而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划给了四川。

相信不少人听说过“湖广填四川”或者“湖广填云贵”这种说法,其实也就是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大致就是因为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经过战乱,一些地方人口减少,然后从一个地方迁移人口到另一个地方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的人口迁徙,在历次人口迁徙中,江西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一个作用。

总体上说,整个南方地区的人都还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的,不管是口音、方言,甚至是民俗文化,毕竟也算是同种同源吧,如果有仔细研究的人就会发现,南方的普通话,一般人不管怎么说,听起来和北方的普通话都还是有那么一点区别的。

△江西的赣傩

现在的普通话听起来和北方的方言更像一些,比如满语的音调,还有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也很特别,而南方人讲普通话,就很难自然说出东北那种口音。

其实不管是从哪里迁移来的,贵州属于西南,也是南方,江西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如果仔细问一下,你的身边,也许也有不少贵州人祖上是从江西迁过来的呢。


贵阳小数据


我是贵州铜仁的,我们的族谱记录的是我们也是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那边迁过来的。先是到湖南省的怀化市的辰溪县。

然后迁到贵州黔东南的岑巩县,我们有个老祖就是在岑巩县那边去世的。现在清明节我们还会从铜仁的江口县去岑巩那边扫墓。

后来因为躲土匪,又迁到我们现在的位置,铜仁的江口县。然后就在我们现在的村子一直繁衍生息,一直到我们现在。

当时到江口县的时候就三弟兄。几百年下来,在我们那已经有好几百人。全是一个姓按字辈取名。

听说九几年的时候我们那的老人还要去湖南那边开家族会。我们现在用的字辈,族谱这些就是从湖南那边带过来的。

至于是怎么迁过来的,我们族谱记载的是,永乐四年(1406)奉旨诏江西地广人稠移民湖南。

16年国庆的时候跟着黔南的宗亲,还有湖南几个地的宗亲一起去湖南省辰溪县寻根问祖,找到了辰溪的宗亲了。

几千口人都跟我们一个姓,可惜的是原本哪里是有一个祠堂的,很多资料都在祠堂里。祠堂失火全给烧没了。




一寸远方


太多了对不上,豫章代表的是从江西出来的那一家,有四个人,一个在贵州遵义,一个在黄草坝(就是现在的兴义)有一个在龙里,就是龙里贵定那个位置,还有一个在广西河池,族谱上面有二十个字,然后各个系有所不同,但都是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出来的四兄弟!当时一起来的有姓王的叫太原氏!我在广东打工认识很多四川罗姓,文字辈都对上了[呲牙]


业余跑步爱好者799101


为什么很多人贵州人都说自己是江西移民?其实有关于大移民,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移民在明朝初期,也就是当时的江西填湖广。

随后在明朝中期和明末清初还有过两次,尤其是第2次就和本文有关,历史上称作是流民进云贵。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江西为什么这么多人要移民呢?

两次移民——江西填胡广与流民进云贵!

其实在汉朝之前,江西人口比较少,最多的时候不过是37万。后来随着战乱和其他原因,江西经济迅速发展,江西人口也大规模的提升。到了元朝末期,江西人口已经上升到了1400多万。

而当时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五省的人口之和,不过是和他们一样。但是古代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情况下,人口太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所以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外迁的旅途。

第一次外迁是明朝初年,历史上称作是江西填湖广。因为当时朱元璋称帝之后,开始进兵湖广和云贵地区。而江西地区则成为了军需的供养地,所以急需其他地区人员过来支撑战争。

朱元璋为了招揽移民与开垦土地,在两湖地区放宽了赋税的政策。因此愁于没有土地可种的江西农民,纷纷来到了这里。


第2次大规模的移民发生在明朝中期,又称作是流民进云贵。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江西地区出现了很多富豪。富豪占据了土地之后,又开始大肆剥削农民。

甚至在某一段时间,官府和豪门勾结,迫使江西地区的农民走投无路。当时上山落草为寇者不知凡几,农民暴动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当时湖广人口已经发生饱和,所以不得不进入云贵地区。

何种方式进驻云贵?军队与经商!

除了这些流民的自主搬迁之外,在很多贵州人的家谱里面,还记载了祖先从江西跟随军队前来的内容。比如说安顺市的一处族谱记载:

曾巩后裔曾德一祖居江西南丰,至明朝初年,任征远将军之职,率师来黔,镇居安顺府。

另外比如说贵阳市花溪区有祖训,要求当地人班李不能成亲。原来当年有江西籍的将军带着夫人来到此地,后来夫人因病去世,就娶了当地的班姓布依族女子为妻。

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大的跟随父亲姓,小的跟随母亲姓,如今已经传到17代。除了跟随军队过来的,还有些是因为逃难。因为贵州交通堵塞,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因此这里也成为了避难的天堂。



其实移民最多的还是江右商帮,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商帮之一。因为古代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所以又把江西称作是江右,江西的商人称作是江西商帮。而贵州又是江右商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由于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很多人选择了弃军从商、弃农从商,大量手工业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现在在贵阳地区,有诸如江西村路、江西村学的地方。

原来根据当地人所说,这里曾经聚集了很多江西籍住户。再加上江西也比较注重教育,除了修路之外,江西来的商人也会建造一些学校。比如说如今贵阳四中的前身就是豫章中学。

另外如今很多的贵州人,听说自己祖上都是来自于吉安,或者是什么石板桥之类的,其实这也是有据可循。他和当年的大槐树一样,石板桥很有可能是某种标志性建筑物。

说到标志性建筑物,江西移民的标志性建筑物则是万寿宫。在贵州东部的镇远县,有着一处名叫万寿宫的建筑。大多都是由江西商人投资兴建,也被称作是江西会馆。

如《贵州通史》记载:“从全省来看,江西会馆最为普遍,譬如遵义府一州四县均有万寿宫,仅绥阳一县就有七座。

安顺府城内,旧州及坝阳都有万寿宫,新设的‘苗疆六厅’如台拱(今台江)、清江(今剑河)、八寨(今丹寨)也都有万寿宫。”

史之策


大家好我是贵州布依族农民,我们寨子有三百多年历史,作为80后的我对寨子上的文化传承以及周边村寨的历史关于由江西迁移落户至今说说我的了解看法。

我们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顾名思义多是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当然包括汉族。就我们村来说下有五个寨子(贵州农村大都以寨子命名)三个汉族寨子(地方极具文化特色汉族)两个布依族寨子。

我们寨子布依族来由

据我祖上墓碑刻录记载,三百多年前清朝入关以后,当时贵州地方少数名族暴动 ,清政府为了中华一统巩固政权派兵镇压暴动长期驻扎形成军事移民。祖上于康熙年间由江西吉安谢氏家族将领受清政府派遣到今贵州省安顺市驻扎。时过境迁后融入当地布依族文化形成今日我寨布依族后规划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我们村下辖汉族来由



我们当地汉族又称屯堡族 屯堡人,屯堡汉族人至今仍恪守明朝时期的文化习俗有自己的语言 服饰文化。

追溯历史也是来源于江西比我们寨子布依族早,明朝洪武年间贵州地广人稀,一部分屯堡汉族人响应朱元璋实行调北填南政策人口土地均分化由江西和其它省份地区迁移人口到贵州安家落户。另一部分屯堡汉族人和我们布依族一样军事移民,派兵消灭残元势力和镇压当地少数民族暴动,把军队长期驻扎贵州并下令留戍官兵将其家人妻儿老小送到留戍地。以屯制为军以堡为民户形成今天的华夏民族中的特别屯堡汉族。

这就是我所知道了解的附近村寨少数民族由江西迁移的由来,希望和大家分享讨论学习。


山里阿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说道底就是江西人外迁的事,就这事,那可有些年头了,要细细盘算的话,前前后后大概有三次,那么这三次都集中在明清两朝。

明初一次,明中期一次,明末清初一次。

为什么江西人外迁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这江西人咋就这么多呢?总是外迁?”

咋说呢?其实有记录以来,最开始江西这块还真真的没啥人口,汉代之前,也就是三十七万来人,不多,就这数搁整个大华夏的地盘算,也就排第十七位,算不上人口多的省份。

大家伙也知道,古代战乱基本上就搁北边这块的祸祸,北方人搁自己的地盘受不了,这就开始迁移。

尤其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人口大量流失,您别说老百姓,本朝的宗室司马家族都搁南方跑。毕竟不跑就得死在这,这都是自己个作的,为了一个王位,兵马不够不惜把胡人请过来帮他打天下,您说天下那有这好事,帮你打仗,不捞点好的,人家能办吗?这不请神容易送神难,人家赖着不走了,这一家伙把这帮人弄傻眼了。

啥门阀,啥豪族,啥老百姓都往南方迁移,迁移不了的,这就聚集起来修建堡垒抵抗。

哎!说起这事就伤心,就这个时间点上,把人当两脚羊的吃掉,尸骨能从长安到洛阳排,这一路上那大树咱知道是挂树叶的,但那会却挂满了尸体。

历史上著名的乞活军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听着名字大家伙就知道这帮人,就是为了活下去而组成的一支流民部队,他们不是官方招募,不是民间自发。他们有士兵,有老百姓,也有丢了土地的官吏,但说道底,他们就是一帮子丢失了身份的无根之人。但战斗力极为强悍,只为乞活而已。

这样的战乱绵延了一百多年啊,流亡潮就多达六次之多,后来冉闵向全天下颁布杀胡令,搁北方由乞活军协助擒杀胡人。

数日之间屠杀胡人多达二十万之众,五胡乱华终于被扼制。

哎!说起这事,咱就搂不住这嘴。

好了,咱接着说题主的事。

这也导致了江西人口节节攀升,而且北方的农业技术要比南方这块先进,所以北方带去不仅仅是人口,还有农业技术。

那么吃的东西是否充足,是人口攀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先进的农业技术是保障农业的依靠。

所以这两项一融合,江西人口的攀升那是在所难免的。

到了元朝的时候,江西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位居全国之首。

光说这数据,也许您没啥概念,咱做个对比,就这数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这五个地的人口加起来的数。

所以江西这块人口外迁,这是有条件的,毕竟人口基数就摆在哪里的。

江西迁入贵州的事

第一次。这事是朱元璋,老朱发起的。当年他称帝之后,就不断的搁湖广和云贵这地用兵。这事搁历史上叫太祖平滇。

那么作为人口众多的江西,这就成了基地。毕竟人多,才会粮多,才会钱多。

当然作为江西人,被选做基地,这就不好了,毕竟这一家伙下去,这差役,徭役就不用说了,上缴的各种税务那是翻着翻的涨。

那么老朱瞅着也不是个事,但也没有办法,用兵你就得这样,不然还能咋样呢?

当拿下云贵这些地的时候,毕竟这里经过了战乱,这就得休养生息不是,所以他就把这地的税务放宽了不少。

那么江西人一瞅,自己的地和这里的地税务那可不是一般的轻,所以大家伙这就从江西往这块迁移。

再加上,老朱用兵征战的军卒也留在当地,总数大约是213108,说是军人他也是农民。结果就是在贵州这块留下了屯堡文化。

除了这些个军屯之外,还有不少的商屯,民屯,这里边有很多都是江西人。

咱在说个小知识,江西人移民特别的喜欢修建一种建筑——万寿宫。您要是在当地瞅见这种建筑,那没得说,当地一定有江西移民,这数量还不少。

不过现在这万寿宫具备会馆的性质,所以他被叫做江西会馆。

那么咱在说说第二次江西农民大迁移,这事发生在大明朝中期,又叫流民进云贵。

那么是咋回事呢?他是这么回事,大家伙也知道,任何一个朝代,他建立之初,无主的荒地有很多,这就可以把田地明确的划分到个人的头上。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经营破产的,结果就是土地被兼并。明朝中期江西这块就发生了有钱有势的富户通过巧取豪夺,把大块大块的农田占为己有,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把本来摊牌到他头上的徭役差役全赖到了农民的头上。

这矛盾就积累了下来,农民失去了土地,为了活命有上山做了土匪的,有加入到反抗的行列的,所以这地就乱了。

那么据记载,从云南移民出来的就有七十多万,光有军籍的就达到了二十五万,流民三十万,其他的您自己个算。

这可不是个小数,如果去平原地区,那有给他们的地种,都有主,所以只能远走云贵地区。

这就是第二次。

第三次那是在明朝末期,清朝初年,这和咱的问题没多少关系了,主要迁往的是四川。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现在在贵州,不缺少那些说自己是江西人的声音,但要知道贵州和江西可是两个不同的省,而且两个省之间距离还不近,中间隔着一个湖南省,为什么江西人要跑到了贵州呢?要说最可能跑到贵州的应该是贵州的邻居湖南省的老百姓才对呢?

其实,很多人都不了解,江西人迁移到贵州有着很长一段历史。 我国最早的江西人口向着贵州迁移的历史发生在汉朝,这在史册中也有过明确的记载,不过那个时候的迁移人口并不多,如果真的放到今天的话,也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

毕竟汉朝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即便放到今天也不会有人说自己是江西人,毕竟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之后,那些人的骨子里就已经刻下自己是贵州人的印象了。

其实,我国历史上真正的大规模江西老百姓迁移到贵州发生在明朝初期,正是明朝初期的这种移民历史,才成就了今天很多贵州人说自己是江西人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在明朝初期的时候有很多江西人迁移到贵州呢?根本原因还在于江西的发展。要知道,江西省的历史文明在我国非常悠久,早在两宋时期,这里的历史文化就已经发展的非常繁荣。

而且,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农耕社会,在落后的农耕时代,江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先进的农耕技术,一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产粮重地,江西省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这里的农业经济水平发展的非常快,就连这里的人口也迅速增长,很快就成为了人口大省。而经过了几个朝代的变迁,江西依旧非常富强,特别是到了明朝初年。

而当时,全国的很多地方还活跃着很多蒙古人,不仅仅是北方,就连我国的西南边陲还有很多元军活跃着。但既然明朝已经建立起来了,那么他们这些人是没有容身之地的,朱元璋对他们这些人下达的命令就是要全部消灭。


但要知道,战争带来的带来的种种后果,被欺压最重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了。他们要被迫从军,被迫缴纳更重的税,还要因战火牵连使得粮食减产。

因此,伴随着贵州地区的蒙古人被清理掉之后,贵州这里的人口和之前相比也同样大大减少了,而没有人口这里的经济和生产根本发展不起来。

所以,明朝政府就开出了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地区,特别是江西的老百姓前往贵州定居生活,以起到恢复这里经济和生产力的作用。

本来湖南是最佳的迁居源,可惜当时湖南比贵州好不到哪去,也是被战乱摧毁,也缺人。


夏目历史君


江西人迁移贵州,大部分源于明朝时候。分析如下:

贵州江西人的移民最早发生在汉代,那属于官方移民;而大规模的军事移民则是由明代朱元璋发起的。当时明王朝建立不久,多地方还存在反叛和抵抗,其中以东北的那哈出和云南的梁王;公元1381年,也就是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直取云贵,第二年就将云南平定史称“太祖平滇。”

当时朱元璋的干儿子沐英奉命率万余官兵留守,其余的部队就在此地屯田养兵,大都分散于黔中的大部分地区。其中以现在著名的屯堡文化最为出名,这也是屯兵最多的地方。

在《明太祖实录》中有这样一条记录:“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二月太祖以白金锭赐予江西等处军士戍守者千八百人,通年又赏赐江西袁州等卫队从征云南军官钞四万九千锭。”有历史记载,贵州各府衙中江西籍占大多数,并且大都是洪武年间的军官。


口天吴65316533


关于江西人迁移贵州的故事,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也有相关的记载记录。

具体时间发生在明朝年间,而且当时规模比较大,一共发生过两次,第二次在明末清初,这两次分别是“江西填湖广”和“流民进云贵”,以下就是就对这两次大规模移民进行的详细介绍。

由于江西人口众多,凭借着37万的人口基数,在江西富饶的自然资源支持下,由于当时战乱较少,相对处于和平年代修养生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大爆炸。

尤其元朝爬到了巅峰,翻了接近50倍,高达1400多万,人口增多必然就意味着各种资源短缺,竞争加大,所以很多人就萌生了向周边移民的想法。

当时的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就成了最首要的移民目标,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显然面临严重不足。

江西填湖广

明朝初期,朱元璋登基称帝,为了进一步加大控制权,朱元璋开始派兵,当时的首要目标就是湖广和云贵地区,出兵必然就意味着大量的官兵招募,当时江西地区作为重要的人口聚居地,自然也很容易满足这一需求。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与国家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当时朱元璋为了更好的执行落实,进一步加大战略部署,所以朱元璋除了大四的招揽移民,同时也大规模开垦荒地。

除了与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辅助,还对对于湖南和湖北,极大的放宽了耕地赋税政策,江西人民,大部分人都苦于没地种的现状,这样的优惠无异于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迁徙热潮也就此开始。

通过当时朱元璋这样的改动,进一步通过国家层面调整,人口迁移流动,一方面解决了江西地区人口众多,土地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扩充军需,提高两湖地区的军事部署,也为将来,提供了足够的兵源补充,减免收费也更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流民进云贵

第二次流民进云贵并非朝廷的优惠政策导致百姓的迁徙,反而是被逼无奈之下,开始的流亡之路,而这次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壮大。

明朝中期,随着经济的复苏繁荣,也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苗头,在当时造就了许多的富豪,富豪为了进一步扩大资源优势,自然也就无休止的对明农民进行压迫剥削,资本家的心是贪婪的,当时的富豪也一样。

更有甚者,长期资金短缺的官府为了能够拿到富人的投资,自然也和富豪沆瀣一气,合起伙来压榨农民,通过这样的无耻手段,使得百姓民不聊生。

物极必反,压榨到一定程度,有人起义,就会有人占山为王,农民情绪极为躁动不安。但是当时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力,产量有限,最终在残忍的压迫之下,许多人再次向贵州等地迁徙。

有关于贵州地区的江西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部队征兵,最后再次定居,结婚生子,自动搬迁占一部分,国家政策占一部分;有人也因为逃难来到此地,当然也不乏各种商贾大户,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

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对于当地的经济也有了极大的复苏,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诞生了许多手工制造业,同样作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经济的发展,必将意味着社会的繁荣,教育的兴盛,便利的交通也让周边地区的人们趋之若鹜,由于先前有了江西往贵州移民的经历,许多江西人在贵州繁衍生息,自然也就诞生了许多后代,关于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的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


大国布衣


这个问题我有翔实回答一一

《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卅:湖广滇四川,两江滇云贵,是明朝征南,填南,移民就宽乡的重大举措,即国策》

一,关于征南

一三六八年,明王朝朱元璋在江西击败军阀陈友谅,在苏浙击败另一个军阀张士诚后,就在建业(南京)宣布立国,改金陵为应天府。宣布国号为大明洪武朝。

洪武朝虽然立国了,但不等于扫荡元朝和平定各地军阀的割据战争已经结束。在北方,逃出元大都到北京昌平的元顺帝还在反抗,在西南方,云南梁王仍在北面称臣。

为了扫荡元朝残余势力,明朝派出大将徐达常玉春进兵山海关的山西一带,按下不表。在西北和大西南,也派出了傅友德,蓝玉等武将进击秦岭和四川,也按下不表。

单表云贵。十三世纪時,贵卅是沒有行省建制的。全国十三个行省中,湖南和贵卅东南部两广部份地区,称湖广,云南和贵卅中南部部分地区,统称云贵,贵卅北部则归四川管辖。

明朝立国后,朝庭一直想凭招降的方式和平解决重庆夏国明升政权的武装割据,和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向北方残元皇室称臣不降的顽固问题。但是,明政府的南向政策均遭拒绝。

于是一三七一年,朱元璋先派两支军队分别从湖广边界和秦岭,向云贵和四川作试探性的侦察进攻,向云贵进攻的明朝军队由大将汤和率领,曾一度打到今天贵卅安顺的鲍家屯。

而从秦岭进攻四川的明军,则由傅友德率领也曾一度打进到诸葛亮六出祁山一带的大散关一带,差点进入阳平关拿下了成都。可是由于刚刚立国,明朝需要時间灰复经济,沒有再打。

一三八一年后,经过立国十四年的忍耐,重庆明升的夏政权,云南小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不但拒绝投降,特别是梁王还一次又一次斩杀明朝使者,还策划叛乱,战争不可避免了。

为了消灭重庆的夏政权,铲除残元在云贵的统治,明朝决定组识三十万大军,发起远征四川和云贵的征南战役。主力二十五人由傅友德蓝玉沐英冯胜和顾城统帅,取道湖广直击贵州。

偏师五方人由胡海洋统领,从川东攻击重庆然后分进合击,从卢卅,毕节,永宁绕道云南后方,实行大纵深,大穿插,大突袭的战略指向与傅友德的主力大军合围歼梁王,一战定鼎。

战役发起后,明军的两路大军红衣大炮正面开路,铁流滾滚,重庆明升的夏政权先被摧毁伪国主被俘。云贵方面的战事也是摧枯拉朽,打到普定府(今天安顺)才遇微弱抵抗。

占领安顺后,明军为休整队伍,补给物资,稍事息兵,得知偏师胡海洋部已从四川入滇,堵住了梁王的后逃之路,傅友德,篮玉,沐英和冯胜立即统领大军进到大理一带围攻梁王。

由于不是该文主要话题,关于征南大战的过程不必细说。只交待会战开始,残元的防御就被全线打垮,梁王一看大势已去,便携全家逃往昆明,然后举族投溺滇池而死。

至此,征南战事宣告结束,被元朝统治九十余年的云贵川西南夷人生话的地方,正式并入明朝的彊域和版图。下一步,便是怎样以明中央政府的策令,经略四川和云贵了。

二,屯田戌边,移民就宽乡

收伏四川,平定云南的征南战事一结束,傅友德一方面从昆明向朝庭飞马报捷,一面请示如何班师。通过朝议,刘伯温向朱元璋献计,说古西南夷民历史上总是屡服屡叛,建议驻军。

于是朝庭诏令,除傅友德,蓝玉,冯胜等主要将领回朝复命外,沐英留下镇守云南,顾城将军镇守黔中。而征南的二十几万大军,就不用回朝了,留在黔中屯田驻守。

于是,征南军队就由济宁侯(后为镇远侯)顾城统帅,在贵卅普定府(今安顺)一带驻扎下来,展开军事屯田。为了配合屯垦军队开发西南边彊,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了下列国策。

第一,军队实行寓兵于农政策,战時打仗,无仗可打時,就地垦荒给食。第二,为了防止士兵因不服边疆苦寒,发生逃亡事件,军队实行正军和军余制度,实行连坐法管理。

那么什么是正军,副军和军余呢?即是,屯垦戌边的军队,正军如果战死,由副军充役,而副军战死呢,再由军余顶丁。就是说,正军如果逃亡,就要由正军的兄弟顶替,兄弟如果战死或逃跑,那就从正军和副军的同族人顶丁。

为了让屯田的将士有家室相依,手足牵连的思想,不至因怀念家乡造成身心不稳,明朝政府还规定,每个将士,允许有四个家人迁离故乡随军团聚。凡来协助兵士垦荒的家丁,由政府分给田亩,发放耕牛种子和农具助其生产。

而垦荒所产的谷物,按四六分成,即年头生产的粮食,以十担为计,上交四成给卫所,六成屯军和家属自留为食。这样的政策之下,如果士兵还逃亡,不论跑哪里,一旦抓获,永远流放新疆,不得赦免。

残酷无情的大明律,就这样把贵卅安顺的屯田大军,组成了一个准军事的农奴制。从此明朝的几十万国防军,加上每个人带来的四口家眷就变成了百万之众。这便是明朝的军事移民。

接下来,为了开发云贵苗彊,造桥修路,引进江南先进的农耕技术,配合军队筑要塞,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朝庭又动员了各种工匠如铁匠,石匠,木匠,铜匠,金银匠等等有手艺的人,前来垦荒的地区为军队服务?

最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开发西南边疆大规模的移民就宽乡政策就相继出台了。耕山处处皆凭火,出入无人不带刀。这是明代诗人江盈科形容当時贵卅刀耕火种的落后写照。而平定云贵后,苗民土著的口号是:驱逐汉人,夺回苗田。可见,西南的形势并不稳定。

史载,据傅友德第一次统领大军征服云贵后的十数年间,贵卅苗民曾发动过多次反抗明军占领西南夷的反叛行动,他们攻城掠地,围困明朝政府的卫所。消息报到京师,傅友德又两次亲赴云贵组织镇压。

看来,不对云贵进行改土归流,对少数民族进行同化改造,政权是难以稳定的,于是明朝中央政府的又一重大举措开始了:那就是移民就宽乡。我曾在山西大槐树参观过明朝政府迁移山西百姓到河南的武力押送壁画,很残酷的。

而相形之下,江南的移民:调北填南,却要温和得多。四川和两湖一衣带水,愿意去四川的移民,抵制情绪并不激烈。因此按下不表,而下江地区,移民贵卅的情形,更要自然一些。

为什么呢?刘伯温为了鼓励两江移民乐意到贵卅去,他编了一首诗描写贵卅的好;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再过五百年,云贵胜江南。

再加上鄱阳湖之战,苏渐皖之战,俘虏的陈友谅军队和苏浙张士诚的部卒,发配边远地区是很自然的事,加上许多江南富户工匠也在迁移之例,看来贵州并没有什么不好。大规模的移民就宽乡国策,就似乎要进行得顺利一些。

再往后,便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建文帝政府整体流亡贵卅,贵卅的移民成份便以下江人为主体了。这就是贵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江西藉人氏来到贵卅繁衍生息的历史原因和大略情况。当然,说贵卅都是江西藉人也不尽然,我们家祖先也曾是安徽藉人氏,打下南京后进了城,做了官,便又成江苏人了。我们家祖先随同征南军队来到贵卅落藉的人也很多啊,所以地方志上,都把我们这些明代遗民统称为下江人。

所谓下江,指的是长江下游安微,江苏,江西和浙江一带的先民!这些先民到贵卅落户繁衍后,又有不同的身份性质:凡是军事移民的称为屯田子,凡是填南移民的,称里民子,而凡是靖难之役后,随同建文帝流亡政府化装逃往贵卅避难的,都称农家子(龙驾的意思)。

图片一:本文作者

图片二:屯堡纪念碑

图片三:江南首富沈万山移民充军的故地

图片四:如今屯田军人的后代妇女

图片五:江南移民的民居

图片六:中世纪保留下来的石头堡垒

图片七:如今贵卅先民们在南京的故居

图片八;征南大将顾城将军在安顺的墓

图片九:屯堡人的阡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