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

车之城168


广东地理上得天独厚,珠三角水系网,粤东粤西沿海,肇庆、云浮属西江流域,只有粤北是山区,但却是广东北上的重要门户,广东为什么发展不平衡,粤北山区除外,粤东粤西也如此落后,其实珠三角也不平衡,东岸发达,西岸落后,又为什么?皆因开放初期为探讨中国发展之路将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列为特区,跟着深圳被定为副省级单列市,自然成为重点发展对象,除了广东第一段高速广佛外,高速、高铁重点都在广深之间,广深之间的东莞自然得益匪浅,东岸为主的珠三角发展后成为中国经济第一省,成为富省后收税重,返税少,为保经济第一省位置,自然无法顾及粤东西北,之后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优惠政策及单列市的好处发展强劲,危及广州第一经济大市地位,更无余力发展其它地区,所幸胡春华主政广东,粤东西北发展才得以高度重视。


云开山夫


其实不只是广东,在我国所有省份,基本上发展都不算特别均衡,经济排名靠前的几个山东、江苏、浙江基本都是如此,山东的胶东和鲁西南、江苏的苏南和苏北、浙江的杭宁温与衢丽舟都是如此,只不过广东省因为珠三角的发展太过强势所以显得与粤东、粤西、粤北差距更大。另外山东、江苏、浙江发展不均衡与地理位置以及地形的关系很大,山东胶东沿海优势海权,鲁西南深处内陆。江苏苏南有长江天然黄金水道,更加靠近我国经济龙头上海。浙江杭宁温也是东部优势地区,而衢丽舟要么腹地小,要么是群岛。但是广东的地形差距不是很大,粤东、粤西也都是冲积平原且沿海深水良港。

其实,表面上看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的地貌相差不大,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有所区别的,珠三角处在中心,直插广东腹地,珠江水系支脉更加广阔,贸易汇集更有优势。而粤东粤西在通往腹地的地形上多山地复杂地形。其实这也是为何当年珠三角的广州更能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
最后就是政策导向,珠三角冲积平原上在珠江入海口两岸汇集的城市众多,而且伶仃洋的水深条件优良,沿岸城市都可以依托水道开展国际贸易。而且当年因为香港、澳门的存在,珠三角的发展政策上更加有特点,著名的深圳特区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所以目前省内各个区域发展不是很均衡,但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未来粤东粤西也会有自己的发展格局。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发展不平衡不只存在于广东一省,全国没有哪一个省份能够做到绝对均衡,发展不平衡只是相对而言的,比如我们常说江苏经济发展平衡,但放眼江苏各市GDP情况,排名第一的苏州而排名倒数第一的宿迁,GDP差距也达到了近6.8倍。

而公认为全国发展最为均衡省份之一的福建,其GDP最高的泉州是最低的南平的4.7倍。所以发展绝对均衡的省份是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存在于全国所有省份。

相比之下,广东确实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珠三角地区可以说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也占了广东省的80%以上;而粤东西北地区却远远落后全省平均水平,甚至是全国平均水平。即使珠三角各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可谓是独一档的存在。

造成广东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就在珠三角地区;从地形上看,珠三角有成片的平原,利于开发,全国第三大水系珠江的出海口就在此,内河航运也发达。从地理位置上看,珠三角是广东的中心腹地,香港、澳门两个发达的特别行政区分别位于珠江口两岸,深圳、珠海能够发展起来也离不开港澳的扶持。珠三角地区还享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强大的虹吸效应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人口,就算是省内的东西北各市的劳动人口也纷纷往珠三角地区跑,因此这就更加造成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了……


锦绣中源


广东的经济发展就犹如一个浓缩版的中国,中国的东西部差距大,广东的珠三角和非珠三角之间也存在这巨大的发展鸿沟,如何较少区域差距,也是广东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广东区域差距的显著特点是:

第一,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显著(我们可用区域间GDP的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来衡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与全国相比,广东区域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较大。2000年,广东21个地市间GDP的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1.189和0.211,比全国分别高出51.42%和64.86%。广东不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而且极化现象更为显著。2000-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间GDP的分布格局大致稳定,变动不大。期间,差异系数略微增加了1.71%,泰尔指数稍有下降,为-3.42%。而同期广东21个地市间GDP分布格局则变动较大,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增加了13.2%和23.48%。

第二,广东区域间财政收入的平衡性及缩小幅度低于全国。2000-2017年,广东不仅区域间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高于全国,而且其下降幅度也均低于全国。第三,广东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的缩小幅度明显低于全国。2000年,广东区域间人均GDP的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与全国的情况基本相同。17年后,广东的差距则拉得更大了。2000-2017年,广东区域间人均GDP的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只下降了2.94%和3.33,而同期全国则分别下降了40.31%和57.31%。

第四,广东区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高于全国。2010-2017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下降了28.81%和45.45%,同期全国只下降了20.81%和36.45%。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减少广东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呢?

1 看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需要从多角度来全面审视

按不平衡性的大小来划分,依次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这种表现契合了区域发展的经济规律。由于区位特征和发展禀赋不同,发达地区的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有利于经济活动的集聚,使各种产业活动之间的协作配合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可能,从而带来了各种费用的节约,加速了各种要素的集聚,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因此,以GDP来衡量的区域发展水平,其不平衡性的加大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也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由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干预,一定程度了削弱了地区间发展的非均衡进程,使得以财政收入衡量的区域发展差距相对较小。

在经济活动极化的同时,人口也随之向发达地区转移和集聚。因此,以人均GDP表征的区域发展平衡性也就会相对较好。在我国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的条件下,外出务工收入的区际转移产生了与财政转移支付类似的区际间二次分配效应,会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

2 应科学规划现阶段的区域干预政策

缪尔达尔等人提出的梯度经济理论认为,区域梯度发展中具有极化、扩散和回程三种效应。由于扩散效应发挥较慢,政府可采取积极的干预政策(不应消极等待发达地区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刺激增长极周围落后地区的发展,填补累积性因果循环所造成的经济差距。

对于落后地区来说,最大的困局在于要素资源的缺乏和流失,虽然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但进程缓慢。财政转移虽然可以弥补收入和公共品投入的不足,但治标不治本。弥补落后地区发展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短缺最快的途径依然是加快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发达地区的资本、人才等发展资源能流入落后地区。

2000-2017年,广东区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异系数由1.542降为0.825,泰尔系数由0.296降为0.120。区域间投资非均衡状况的改变,很大程度得益于近年来粤东西北地区交通的改善。2013—2016年,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幅以高出珠三角地区8.7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发展,有效弥补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

3 促进人口和劳动力区际转移也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抓手

无论是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做大分子对于现阶段的国情省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降低分母,即通过人口和劳动力的区际有序转移来逐步减少落后地区的人口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路径。

从所有发达国家的经历和经验来看,落后地区人口尤其是乡村人口向城镇和发达地区的转移和集聚是不可回避的趋势。2000-2017年,广东区域间就业人口数的差异系数由0.676上升为0.766,泰尔系数由0.083上升为0.101,揭示了劳动力向发达地区不断转移的现实状况。按粗略估算,2000-2017年的17年间,全省约有450万人口从外围地区转移到了珠三角地区。人口和劳动力区际转移对缓解地区差距的贡献不可小觑。


财经趣弹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核心就是人口的流向,上个世纪八十年,广东省的汕头和湛江经济在全国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当时到了90年代中后期,汕头没落、湛江也没落了,究其原因,就是地方经济转型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步伐,人们思想观念的束缚,政策的转移,从而是珠三角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吸走了粤东和粤西的人才。

相对于粤东和粤西,粤北的情况有所不同,粤北很多都是山区,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经济,再加上交通闭塞,所以,一直没发展起来,目前来说,清远、河源、韶关还有不少国家级贫困县。

这么多年以来,似乎珠三角始终没有把经济圈版图扩大,一定程度造成了粤北、粤东、粤西的经济落后。

不过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特别合作区的出台,广东也在力图缩小珠三角和非珠地区的经济差距,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拭目以待!


蒋昊说经济


广东省发展不平衡就是在于地市卖了属下地方的土地发展自己市中心,不管属下死活连路都不给人家修,就如潮汕地区揭阳属下这几个地方惠来揭西,揭阳的路8车道没人行,揭西惠来一些还是土路,现在的普宁市财政是省直管市,自经自给,那些路还算可以的,要经济拉平衡,最好全省统一财政各管各的地方,不用过几年,路一定好走,行政方面全潮汕地区设个总部管理


广东省普宁市大发展中


改革开放造就广东丰富的创富动力,营销意识,服务质量,自主能力!

过去的深圳速度领衔全国,蛇口经验更是领导业界。主体区域珠三角地带,港澳的经营力量结合全国而来的劳动大军,雄厚无比!让人看到的,以为都是广东全部。珠三角帮扶广东其他地区的一对一地开展很长时间。

这些帮扶地区所需的,就说明了差距之所在!如加快到穷困地方投资设厂。而更重要的管理上的人才差距。

一些地区如清远,广州与之相邻区域办起了合作区,就是资源共享型合作。过渡到自创自主的新模式。可见,穷困地区对接市场还存在差距。

从干部的驻村扶贫看,还是存在经营眼光上的差距,有的商业干部都能发掘出当地商品的价值和质量上档次。

交通上的客观差距是贫困地区的发展瓶颈。无法形成为全国性企业的地区,贫穷地区的劣势比较多,优势全无!


闲适人家


从发展的基本要素分析,水电运的客观分布。人口承载量关键之一是水,珠三角是珠江水系出口,有足够满足近八千万人的生存用水,决定了人口增量与工业布局用水的可行性。对外海运,珠三角的水网及几大港口,为集聚经济垫定基础,沿出海口布局火电,消化珠江水系的水电,拉动着发展。粤东西的发展受限于淡水资源,粤北山区要涵养水源,不宜过渡发展。以穗港澳三市形成的珠江口,是城市带高度聚集发展的效应区。但光有外部环境还不的,还需在危机中产生的头部企业与领军人物,有发展城市群中崛起的房地产企业,有家电企业,以及迭代中的网络信息电子企业,,,,


白云深处好人家


有外来人员支援和靠自己发展时支援他人之差!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富到流油,穷到穿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