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初读《红楼梦》,很容易会留下一个印象——贾母似乎很喜欢宝钗。比如有一回自己出钱给宝钗过生日;有一回当着众人的面夸赞宝钗;还有一回自己拿古董玩器给宝钗布置房间。这些举动似乎都给人感觉贾母很喜欢宝钗。

再加上续书中描写一向疼爱黛玉的贾母,一反常态,竟然跟王熙凤合谋“调包计”,哄骗宝玉娶了宝钗,而黛玉则在他们成亲的当晚含恨而死。“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强烈对比,使很多读者潸然泪下、悲痛不已。而原来一直疼爱黛玉的慈祥的外祖母,此刻也变得冷酷无情。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宝钗大婚


由于续书的广泛传播让人们更加相信贾母原本就很喜欢宝钗,所以才有后来的“弃黛取钗”之举。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再深入到细节去体悟一番。

第二十二回,贾母主动提出要出钱给宝钗过生日。有人说贾母没给黛玉过生日却给宝钗过生日,这不是明显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吗?如果要这样说的话,那《红楼梦》也没写贾母给宝玉过生日呢,难道她就不疼宝玉了?

黛玉的生日每年都是过的,在二十二回开头,贾琏对凤姐说:“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这句话很清楚说明黛玉的生日贾府每年都是要庆祝的,只是曹雪芹没有刻意去写罢了。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薛宝钗


贾母自己拿出二十两银子要给宝钗过生日。二十两银子我们现在可能没什么概念。这到底是多还是少呢?虽然对于刘姥姥来说二十两银子就够庄稼人过一年,但是在贾府拿二十两银子给小姐过生日其实不算多。

凤姐当时就半开玩笑地说贾母“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做东道,意思还叫我赔上……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这话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二十两银子在贾府过场生日是不够用的。凤姐要操办的话自己得贴钱。

我们可以拿王熙凤过生日来对比一下。四十三回,也是贾母要给凤姐过生日,要大家一起凑份子。贾母最先拿出来二十两银子,注意这里的二十两是凑份子哦,给宝钗的二十两那可是全部资金。后来大家给凤姐凑完分子一算,一共凑了一百五十两。一百五十两银子给凤姐过生日,二十两银子给宝钗过生日,相差七倍还多,这个差距够大了吧。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王熙凤


贾母为什么要给宝钗过这个生日呢?其实也是有原因在里面的。因为那是宝钗十五岁的生日,在古代,女孩十五岁是及笄之年,意味着女孩已经成年,到了出嫁的年龄。贾母这一个举动,无疑是让贾府所有的人都知道宝钗已经成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而宝玉比宝钗还小,又是和尚说了命里不该早娶,贾母的意思很明显了,意在告诉薛姨妈:我家宝玉是不会等你家宝钗的,趁早替她定一门亲事吧。

在点戏的时候,贾母让黛玉点,黛玉谦让说让薛姨妈王夫人点。贾母说:

“今儿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乐,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儿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白听戏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戏呢!”

贾母说的这番话大有深意啊。本来那天贾母给宝钗过生日,黛玉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但是细细品味贾母对黛玉说的这番话,不难看出,贾母是在宽慰黛玉,表达对黛玉的爱。这是我的银子,我带你们取乐,咱们只管乐咱们的,不用管他们!一个咱们,一个他们,远近亲疏不言而喻。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林黛玉


第三十五回,贾母当着众人的面对薛姨妈说:“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里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贾母说的这句话历来都被当作是贾母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的铁证。其实仔细品味则不然。贾母说的“我们家里四个女孩”是哪四个?元春进宫做了妃子,已经不能算是我们家的女孩儿了。自然是迎春、探春、惜春三个,那还有一个是谁?当然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黛玉了。所以在贾母的心里,黛玉是我们家的女孩,宝钗是别人家的女孩。中国的家长自古以来就有夸赞别人家孩子的习惯,一般都不会当众夸赞自己家的孩子。所以贾母夸赞宝钗,其实也只是亲戚间的礼貌客气而已。之所以没有夸赞黛玉,那是因为贾母早已把黛玉当作自己家的孩子了。一个是我们家的,一个是别人家的,亲疏很明白。自己家的那就是亲骨肉,别人家的,面子上客气客气就罢了。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贾母温柔地看着黛玉


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游览大观园。到宝钗的蘅芜苑参观的时候,特意叫鸳鸯拿了很多古董玩器给宝钗布置房间。这一举动看起来是对宝钗的厚爱和关心。其实也不然。

当时贾母一行人划船来到蘅芜苑前面,贾母问了一句:“这是你薛大姑娘的屋子不是?”

这句话透露出贾母对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并不熟悉,她以前根本就没有去过蘅芜苑。

到了蘅芜苑,贾母一看,宝钗的房间朴素得让她受不了。这个细节也证实贾母以前确实没来过宝钗这里。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贾母


然后贾母发表了一通严肃的讲话。先开始假意嗔怪凤姐小气不给玩器给宝钗布置屋子。然后开始批评宝钗把屋子布置成这样,实在是不应该。一则亲戚们来了看见还说我们贾府对亲戚招待不周,小气吝啬。二则年轻小姐住得这么素净太忌讳,那我这个老婆子是不是该住马圈呢?这句话充分表明事态的严重性。贾母这一次应该是有点生气了。她万万没想到宝钗把屋子布置成这个样子。

然后她继续发表讲话:小姐的绣房要精致。我年轻的时候最会收拾屋子。精致不代表俗气。精致也可以很高雅的。你看我们家里的几个姊妹都还学着收拾得很好。你要向她们几个学习。今天我来给你做个示范,教教你如何把房间布置得既大方又典雅。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贾母


然后贾母吩咐鸳鸯拿自己的古董玩器,如何摆放都说清楚了。贾母给宝钗布置房间,单单是为了宝钗吗?其实不是。要是宝钗住在他们薛家,贾母才不会管她的屋子素净不素净呢。主要原因是宝钗现在住在贾府的大观园蘅芜苑,这是贾府的地盘,贾母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家的颜面。不然亲戚来了看见宝钗的屋子这么寒酸会说闲话。

而贾母在发表的讲话里面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宝钗没有品位,不会收拾屋子。也不懂事。同时肯定了自己家里姊妹们。

那天贾母游览了大观园的很多地方,头一个就是去的潇湘馆。潇湘馆是黛玉住的地方,贾母经常去看望黛玉,所以对潇湘馆很熟悉。当时刘姥姥看到潇湘馆笔墨纸砚特别多,就说:“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外孙女儿的屋子。”一句话,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可见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和欣赏。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贾母充满爱意地看着黛玉


后来,贾母说黛玉的窗纱颜色旧了,没有之前那么翠,不好看了。这个窗外的竹子也是翠绿的,窗纱用绿的反而不配,应该用红色的。然后贾母吩咐王夫人要拿上等的软烟罗给黛玉做窗纱。

看看贾母多么疼爱黛玉啊。大观园所有的房间都是新建的,窗纱也都是同一个时间装上去的,唯独黛玉的窗纱贾母就说颜色旧了,要换,而且要换上等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看出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

从贾母在蘅芜苑和潇湘馆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贾母跟宝钗不仅在审美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贾母对宝钗也颇有微词。而在潇湘馆,贾母提起黛玉心里都是满满的自豪。连黛玉的窗纱这个小细节贾母都注意到了,一定要换上等的软烟罗,这真的是爱你就一定要给你最好的。

贾母对黛玉的深情是始终如一的。就是当着众人的面贾母也从不掩饰。五十四回放烟火的时候,在众多的儿孙中,贾母谁都没管,只单单搂住黛玉。一如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见到贾母的时候,贾母也是一把就搂住她。外祖母的怀抱永远都是黛玉最温暖的港湾。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贾母搂着黛玉


而宝钗在刚来的时候,贾母还会礼貌客气地当众夸赞她,到了后来就再也没看见贾母夸赞宝钗了,甚至显得越来越疏远,尤其是在宝琴来了以后。

贾母对宝琴的热情就更加衬托出她对宝钗的冷落。宝琴一来贾母就赏赐她一件上等的凫靥裘。而宝钗在贾府住了好几年了,贾母何曾赏赐过什么给宝钗?从来就没有。

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节宴会的时候,跟着贾母坐一桌的是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个人。宝钗只能远远的跟李纹、李绮、邢岫烟、迎春姊妹们坐在一桌。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薛宝琴


这个座位是随便安排的吗?当然不是。这是贾母有意为之。因为在当天晚上,还重复安排了一次座位。当时夜深天凉,大家从外面挪到暖阁里,又重新拼桌子安排座位。这一次的座位仍然是贾母安排的。

(贾母)自己西向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钗等姐妹在西边……

这一次坐在贾母身边的三个女孩还是宝琴、湘云和黛玉。宝玉跟王夫人坐在一起了。宝钗呢,只能远远地跟其他的姊妹坐在一起。再也不能亲近贾母了。

在古代,一个人的座位可以看出很多隐含的信息,身份、地位、跟主人的关系等等。能跟贾母坐一桌的当然是她最看重的人。而宝钗,此刻已经完全“失宠”,连续两次安排座位,她都没有机会坐在贾母的身边,可见贾母对宝钗的态度已经非常疏远了。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薛宝钗


也难怪一向稳重恬淡的宝钗,竟然会对宝琴说出这样酸溜溜的话:

“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了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

“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这句话暗含了宝钗之前的种种努力,刻意讨好贾母;刻意讨好王夫人;刻意讨好贾府所有的人,以为自己做得已经非常完美了,但是无奈还是得不到贾母的认可和欢心。而天真无邪的宝琴,什么也没做,就得到了贾母异乎寻常的宠爱。自己能不失落么?

宝钗心里也明白,到后来抄检大观园,宝钗就以薛姨妈生病需要人照顾为由主动搬出去了。贾府也没有一个人挽留她。探春甚至说,姨妈好了也不必回来了,亲戚们好,也没必要死住在一起。

后面贾府中秋节举行宴会,薛姨妈和宝钗都没有来。以前贾府的聚会薛姨妈和宝钗可都是必来参加的。从这一次薛姨妈和宝钗的缺席可以看出贾母跟薛家母女的关系比以前疏远了很多。


贾母真的喜欢宝钗吗?“调包计”是否意味着贾母“弃黛取钗”?

薛姨妈和宝钗


所以从始自终,薛宝钗就没有赢得贾母的认可和欣赏。她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从未超越过林黛玉,甚至连迎春、探春、惜春都不如。因为她在贾母心里永远都是外人。

续书中对贾母和王熙凤实施“调包计”的情节设计明显是不符合曹雪芹愿意的。贾母绝对不会主动支持金玉良缘。如果她支持金玉良缘,那她早就表态了,何必等到那个时候?王熙凤也不会主动支持金玉良缘,因为凤姐一直都是追随贾母的。

所以续书中“调包计”的情节设计严重损害了贾母和王熙凤的形象,导致读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尤其是对贾母产生了很多误解。这只能说是一个遗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