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 藍山在行動」大橋瑤族鄉:多措、同心戰疫情

大橋瑤族鄉位於湖南省藍山縣南陲,東與廣東省連州市交界,南與江華瑤族自治縣相鄰,春節期間,群眾往來密切、交流頻繁。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發以來,大橋瑤族鄉黨委、政府以初心作伴、使命為帆,第一時間全心身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之中,以非常之役迎接非常之疫,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基層力量。

用“加速度”築牢防“疫”線

上聯:你來我村我心慌;下聯:我去你村你緊張;橫批:暫不往來。早在2月初,在藍山縣大橋瑤族鄉桂沅村防疫服務站臨時帳篷外,大紅色的對聯就已赫然醒目。

為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縣的決策部署,1月27日(正月初三),大橋瑤族鄉黨委、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緊急啟動各項防控應急預案,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最緊迫的任務來抓。

一個個村,築起一道道防線,形成一個個堅強的堡壘。鄉黨委、政府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各村迅速組建進出村口管控隊,在所管轄的7個行政村進出通道成立監測點,對進出車輛進行嚴格登記、對車內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以及對車輛進行消毒。

精準聚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控要求。在全縣大數據摸排的基礎上,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堅決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通過對轄區內2300餘戶採取電話諮詢、上門走訪、逐戶摸排等方式重新摸排出10名未登記在冊的武漢返鄉人員;衛生工作人員每天兩次定時對武漢返鄉歸來人員及密切接觸者做好體溫監測,並針對武漢返鄉人員統一建群,即時掌控其身體變化等情況。

截至目前,全鄉全面摸排人員3221人,其中重點人員15人,居家隔離監測26人,確保病毒不擴散,摸排無死角。

瑤話版“村村響”讓防疫有溫度

“嚴禁舉辦各類酒席、聚會聚餐,嚴禁走親訪友,嚴禁舉辦各種聚集性文體娛樂活動… …”2月3日上午8時,藍山縣大橋瑤族鄉各行政村42個“村村響”喇叭同時廣播著疫情防控科普知識。

84歲高齡的大源村10組村民周妹仙老人正倚在門邊,認真聽著廣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與以往不同,今天的播放內容有普通話和瑤話兩個版本。用瑤話將官方書面的通知播出來,使瑤族人倍感親切和溫暖,吸引了更多瑤族同胞的聆聽和熱議。

大橋瑤族鄉是少數民族人口聚居地,有瑤族人口5000餘人,佔全鄉總人口的一半左右。考慮此實際,大橋瑤族鄉將《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致全鄉人民的一封信》等廣播內容分為普通話和瑤話兩個版本錄製並進村開展宣傳。

“用我們瑤族人自己的語言來廣播,還是第一次,我非常樂意做好這份工作”大源村主任趙遠蘭邊錄音邊欣慰地說道。

“原計劃在春節假期結婚的,聽到廣播裡說,聚餐可能導致疫情傳播,為了親友健康,我們把婚禮推遲了。”“以前經常去鄰居家串門、聊天、打牌,廣播裡每天勸誡,我們都待在家不出門了。”大橋瑤族鄉許多村民們紛紛表示。

截至目前,全鄉“村村響”廣播650次,進村組上門宣傳2562多戶,發放宣傳資料10000餘份,對社區休閒廣場、院落進行消殺10多次,禁止聚會扎堆活動8起。

抗“疫”一線巾幗豈能讓鬚眉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大橋瑤族鄉藍江村黨支部書記兼鄉村醫生唐薈每天都要早早起來,給同村劉文勇夫婦倆做檢查。

“今天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身體有什麼異樣要及時和我聯繫!”

唐薈邊囑咐邊麻利地拿出體溫計,為夫婦倆測體溫、做登記。1月26日,通過鄉、村兩級仔細摸排,確定了劉文勇夫婦為外地返藍人員。

“學會正確戴口罩,還是唐薈醫生教會我們的呢!”在特殊時期,對這個女書記、女村醫堅持上門提供幫助和關心,劉文勇夫婦倆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恩之情。

2月2日上午,大橋基層幹部微信群裡,150只醫用口罩的來歷,引來了大家的關注和點贊。“我家公公當了12年的老支書,我丈夫是老黨員,我是鄉代表,我就是想著把自己收集到的口罩給更多需要的人,這是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正在執勤服務點志願服務的劉秀蓮說道。

“來來來,大家快喝口熱茶暖暖身子......”春寒料峭,一杯熱茶下肚,暖胃更暖心。在大橋瑤族鄉藍江村和江華碼市飯灘村交界——岸山聯合疫情防控工作服務站,有一位退了休的“老姐姐”每天給站點執勤的黨員幹部送去熱水、熱茶。這位“老姐姐”叫曹禮嫦,今年64歲,在藍江村從事了20多年婦聯工作。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發宣傳單、志願站崗執勤、搭帳篷......曹禮嫦就沒有休息過一天,任勞任怨地付出,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老姐姐”。

“疫”魔當前,無數大橋人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用心扮演好宣傳員、防控員、監督員等多重角色,凝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巾幗力量,她們是最美的“疫”線戰士,為她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