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2月13日,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對故意隱瞞真實行程的新冠肺炎患者李某(男,60歲,現住上海市金山區,已治癒出院)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這是此次疫情以來,上海第一起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案件。

上海市公安局在通報中指出,李某在就診過程中始終隱瞞從重點地區返滬的事實,還多次出入公共場所,導致55名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造成嚴重後果。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在對故意隱瞞者表示極大憤慨的同時,人們也非常好奇:這55名密切接觸者,到底是怎麼被圈定出來的呢?

金山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宋燦磊回答了這個問題。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宋燦磊接受晨報專訪,攝影 楊眉

包括宋燦磊在內,上海一大批流調(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正奮戰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上。從接到醫院上報疑似病例開始,流調員們要迅速摸清其感染來源、活動軌跡、接觸人群,並將密切接觸者向其所在街道、社區進行通報,在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

正是因為他們爭分奪秒而又細緻入微的工作,才使得上海市民可以在每日疫情通報中看到“確診病例涉及區域和場所”的情況,以及“對查明的密切接觸者已全部隔離醫學觀察,對已確診病例的小區都已告知當地”的表述,從而對自己所居住的街區,所生活的城市,產生足夠的安全感。

也正因為如此,有網友給流調員們取了一個酷酷的別稱:獵毒者。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冒雨出征

流調標準有二:“最短時間”“無一遺漏”

自1月20日上海出現首例確診患者之日起,宋燦磊所在的金山區疾控中心,就開啟了全天候的疫情防控模式。

疾控中心應急值班室裡,24小時有流調人員在崗值班。

每接到一個疑似病例上報,流調員們都要迅速出動,向醫院接診醫生了解病人情況,並按照工作流程,通過電話或面對面向隔離病房內的病人瞭解其個人基本情況、發病就診情況、發病前後活動軌跡及可疑病例接觸情況,判定密切接觸人群,最終形成調查分析報告。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了全面查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流調員們每一次接報都如臨大敵,嚴陣以待。

“一個病例從上報疑似,到實驗室出第一次檢測結果,一般在5-6個小時左右,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我們最怕的,就是漏掉任何一個密切接觸者。”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流調出發

宋燦磊說,無論上報病例的情況怎樣複雜,“最短時間”和“無一遺漏”,是流調工作絕對不能打折扣的兩大標準。因為只有在最短時間內追蹤和提醒到每一位密切接觸者,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一個乃至一大群人。

每個疑似病例都要做兩次檢測,兩次結果均為陰性,疑似病例就可予以排除,之前調查到的密切接觸者們也會被立刻通知到。這也等於說,宋燦磊們針對這一疑似病例的所有工作,其實是“白做”了。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金山區疾控中心實驗室

而這樣的“白做”,基本每天在發生。

金山區上報的首例疑似病例,是在1月25日,大年初一當晚。本區一家醫院的發熱門診接診兩例從重點地區來滬探親的夫妻,兩人都有發熱伴肺炎症狀。宋燦磊和同事們在15分鐘內出發前往醫院,因為這對夫妻發病前後活動軌跡和人員接觸情況很明確,調查相對比較順利,但當宋燦磊整理完調查報告,也已經是大年初二凌晨了。

幾個小時之後,第一次實驗室檢測結果出來,陰性。 第二次檢測,仍為陰性,予以最終排除。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流調工作中

從1月25日開始,截至2月19日晚,金山區疾控中心總共收到58例醫院上報的疑似案例,最終有3例確診。

宋燦磊告訴晨報記者,他和同事們的每一次行動,都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我們的工作性質非常特別。我們接到每個上報病例,都會全力以赴,嚴陣以待,但與此同時,從內心來說,我們也寧可每次到最後發現都是白忙,都是虛驚一場。當然,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練兵,我們的工作能力、工作價值,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展示。”

面對最複雜案例,進入隔離病房調查

現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李某,是金山區3例確診中的第二例,也是宋燦磊和同事們經手最為複雜的一例。

2月2日上午11:50,疾控中心的應急電話響起:某醫院上報疑似病例李某,發熱伴咳嗽、乏力及肺炎,有多日重點地區旅行史,且曾在該院多個科室就診。

作為流調老兵的宋燦磊,敏感地意識到這可能不是一個普通病例,於是決定組建經驗豐富的臨時小組。12:10,疾控中心出動了總共6人的流調員隊伍,其中包括市疾控中心派駐金山的兩位專家。而之前的疑似病例調查,一般都是兩個人一組。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物資核查

在醫院瞭解到李某多日的就診記錄後,宋燦磊發現事態的嚴重性。

李某1月24日從江西南昌來到上海,住在松江某賓館,當晚出現發冷症狀,但認為“可能是自己被子蓋少了”。

第二天,李某從松江打車回到金山家中,當天乘坐過出租車,去過一家便利店。

從1月26日起,李某先後去過醫院呼吸內科、急診科、中醫內科、感染科等科室,幾乎每天都在醫院出沒,但在醫生詢問流行病學史時,他只告訴醫生自己是從江西南昌過來的。

李某就診次數不尋常的增加,也引起醫生的懷疑。在反覆盤問之下,李某終於透露自己就在南昌之前,有過武漢、黃岡等地三四天的旅行史,於2月2日被送往發熱門診。

從1月24日發病,到2月2日進入發熱門診,李某連續多日與醫護人員、其他病人、出租司機、賓館服務員、超市員工等打過交道,而當時還不確定是否有更多可能的密切接觸者。其時間跨度之長、接觸人員之多、情況之複雜,令人瞠目。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信息核實

在李某之前,宋燦磊和同事們根據工作規範,主要是通過醫院協助,與疑似病例通過電話瞭解情況。

“但李某的情況非常特殊。第一他60歲了,記憶力不太好,而且一個人居住,沒有家屬可以幫助回想;

第二他的活動軌跡複雜,而我們要求掌握每個時間點的活動軌跡,當中不能留白;

然後我們也瞭解到,之前社區向他了解情況的時候,他可能身體狀態不太好,不太願意配合。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採取電話調查,效果可能是非常非常差的。所以我們最終決定,我和一位同事穿著二級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開展面對面調查。”

數十小時醫院監控錄像,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作為非臨床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與高度疑似病例面對面,當時是什麼感覺?

“這肯定有心理壓力的,尤其是剛進去的時候,確實會緊張一點。但隨著面對面展開交流,壓力是慢慢、慢慢釋放的過程。

因為你越深入調查,你就覺得這個病例有意思,在一定程度上感覺這是一種工作的成就。我這麼說是不是很怪?(笑)可能這就是一種專業的本能吧。到最後,情緒就完全鬆懈下來了。”

從2月2日下午1點半進入隔離病房開始,宋燦磊和同事在隔離病房待了將近兩個小時,通過錄音筆,記下了李某從發病之日起詳細的活動軌跡和對應時間。

宋燦磊說,整個調查過程根本顧不上什麼感覺,但調查結束脫掉防護服的時候,他和同事都發現衣服已經溼透了。

從醫院出來,已經是2月2日下午3點半了。但,這場硬仗才只是剛剛開始。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宋燦磊,攝影 楊眉

宋燦磊接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明確指令:密接者名單,必須在檢測結果之前出來!而這份名單的分量和可能引發的後果,不言自明。

宋燦磊和同事們梳理了李某在過去十天的活動軌跡,做到每個時間點都有與之相對應的明確位置。院內部分,由醫院配合疾控中心調取監控錄像,一一排查;其他公共場所,則交由公安部門協助排查。

根據疾控中心的預測,發生在醫院內的密切接觸者將佔絕大多數——後來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預測。最終被劃定的55名密切接觸者當中,發生在院內的就有47名。

疾控中心調取了李某就醫每天的監控錄像,加起來總共數十個小時。只要李某的身影在視頻中出現,宋燦磊和同事們就點著鼠標一路追蹤,對於在其周圍約2米左右出現的人,再放大細查:李某和對方分別有沒有佩戴口罩,醫護人員是否做了足夠的防護措施……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光是看監控錄像,就用掉了4個多小時的時間。

“我們把每個相關的時間點都做了記錄,特別是注意一些特殊舉動。比如李某什麼時間摘了口罩,在他摘口罩的過程中身邊有幾個人經過,這些人什麼時間也摘了口罩,什麼時間又戴上了。”

而在看過錄像之後,宋燦磊的同事又到每個相關科室現場進行了覆盤,確定通過視頻估算的位置、距離等與密切接觸者相關的數據,都與實際情況相符。

根據輸液室位置圖,再與監控一一對臉

醫院最大的排查難點,出現在急診科輸液室。因為李某在其他科室停留的時間還比較短,接觸人群還比較有限,但他曾經在兩天內先後有兩次輸液,在輸液室停留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而這家醫院的輸液室有79個座位,本來就是人群密集的場所。

宋燦磊說,比較慶幸的是,他們詳細問過醫院,確認當時輸液室的窗戶是開著保持通風的,“按照國家和上海的要求,如果是密閉場所,那當時在場的所有病號都需要被隔離,那樣的話人數就更多了。”

宋燦磊和同事們現場拍下並測量了輸液室的位置圖,最終以李某所在位置為中心,按照左右四個位置(約2米)、前後2排(約1.5米)以內,初步圈定密切接觸者範圍。現場距離較近且沒有佩戴口罩的,也被納入進來。

“除了看位置,我們還要確定輸液室人來人往的情況。比如雖然不在李某附近坐,但有的病人可能在起身上廁所的時候經過李某身邊,或者有短暫站在其身邊的情況,這也可能是密接接觸者。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還要追蹤這些病人具體回到了哪個座位,然後記下座位號。”

在初步圈定院內密切接觸者相關信息之後,醫院迅速反饋了這些人的聯繫方式。疾控中心一一電話聯繫進行復查,比如詢問對方當時佩戴的口罩類型,是否出現身體不適等。

“接到我們的詢問電話,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很緊張的,這完全可以理解。所以在詢問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做好安撫工作,但也告知對方先行做好居家隔離,等待進一步通知。”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流調車輛隨時待命

2月2日晚11點,疾控中心已經完成了一份較為詳細的流調報告。

在疾控中心緊鑼密鼓工作的同時,公安部門也根據疾控中心提供的活動路線圖迅速出手,最終劃定了另外8名密切接觸者,疾控中心對之進行了又一輪電話複查。

在李某的檢驗結果出來之前,金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手上,已經拿到了這55名密切接觸者的名單。

這也是金山區3例確診病例當中,密切接觸者最多的一例。

值得慶幸的是,這55名密切接觸者,目前都已經解除集中隔離,平安回到家中。

申晨間  |  揭秘流行病學調查:“1人隱瞞致55人隔離”背後,55名密切接觸者是怎麼找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