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罪己诏”,一般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罪己诏”?

清风39567861


小编认为这最罪己诏是皇帝发布的,对自己过失和国家出现的灾祸,皇帝反省的诏书。

各朝颁布罪己诏有汉朝有15位皇帝颁布过。接下来三国就有一位。就是魏文帝。再有吴国两位。两晋七位。南朝有14位,北朝一位。隋朝一位。唐朝八位。五代六位。宋代七位。辽代一位,金代一位。元朝四位。明朝3位,清朝八位。

以上看来主要都是一些天灾人祸。比如像汉武帝晚年发布的罪己诏。是对他劳民伤财和对他所作所为做了一个深度的检讨。总而言之罪己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检查书。只是写这份书的人身份特殊。是当时的天子,皇帝。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皇帝对自身的反省跟转折。虽然这份诏书不能从实质上改变什么。但是最起码代表了皇帝对天下人的负责。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分保存完好,内容丰富。皇帝对自己所作所为所做的批评诏书。谢谢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多多点评,关注评论。点赞,谢谢大家!


最强大的我们


说起“罪己诏”,中小学教科书里应该没有,大多数人都是看了《康熙大帝》等清宫剧才了解的。在清代的12位皇帝中,大家对清顺治帝都是比较熟悉的。

这位少年天子亲政后,自然灾害很多:比如水灾、旱灾、地震,以及“冬雷春雪,陨石雨土”等。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引起的上天震怒。所以,顺治帝不断自我反省,屡屡下诏罪己。临终之际,他还留下了一道罪己遗诏,为自己列举了十四条罪状。后人评价这份“罪己诏”:全面、深刻!在盖棺论定的“自我鉴定”中,能进行如此彻底的自我批判,顺治帝实属亘古第一人。

01何为“罪己诏”?

用我们普通人的思维来理解,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有时要做个口头的检讨,有时要庄重地做个书面检讨。所谓“罪己诏”就是皇帝作的书面检讨。看来,我们是没机会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罪己诏”中的“诏”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告也,从言从召。东汉郑玄为“诏”作注,谓之:“诏,告也”。告,告诉,对人说。这个人有上,也有下。

在古代的典籍里能够找到的“罪己诏”模本,是《尚书》中的《汤诰》和《秦誓》。文字比较详细并且能够作为模本的,是《吕氏春秋》里出现的这句后代“罪己诏”常用的格式语言:“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讲的是商汤罪己的故事。所以,“罪己诏”的起源,古人认为是从“禹、汤罪己”开始的。

回望历史,最有名的“罪己诏”是汉武帝、唐太宗、宋徽宗、崇祯和顺治的罪己诏。可以说,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

尤其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明史》中就记载,他下罪己诏达五次之多,平均三年多点就下一道“罪己诏”。崇祯皇帝自缢前下诏“罪己”:“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死伤百姓一人。”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末年的最后一个皇帝,并非荒淫无道之辈,而是希望做一个有为明君,力图以自己的力量中兴大明,奈何才能不足以至于失败,因此他多次下诏罪己,也是表明自己求治的决心。

崇祯八年,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在闯王高迎祥的带领下攻克了大明中都凤阳,火烧皇陵和龙兴寺,挖掘明朝祖坟,天下震动。

崇祯皇帝作为大明皇室子孙不得不素服避殿,哭告太庙以表悲痛之情,大明正统之神圣在此刻被人狠狠地踩了一脚,统治的威权被人撼动,崇祯皇帝为此颁布罪己诏,表明祖坟被挖自己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并将凤阳地方官处以死刑。

02何时下“罪己诏”?

2018年01月20日,网友“取舍担忧迷恋沉”在新浪网发文指出: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

包括袁世凯在内的话,在中国历史上,总共有八十九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最早的一份是汉文帝在公元前一七九年下的,最后一份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下的,整个时间跨度为两千零八十五年。如果以“二十五史”为限的话,那么最后一份“罪己诏”颁布的时间应为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时间跨度是两千零七十四年,平均八年就下有一份罪己诏。

古代帝王,虽为王,却也是人,是人,难免也会犯错误。“罪己诏”本来是帝王们知错改错的好机会,可相当多的帝王们,却拿了它来装点自己,或者只是应急,并不真的要改正,这一来,下“罪己诏”的次数越多,也就越是不把“罪己诏”当回事,“罪己诏”反而成了他们的挡箭牌,所以,越到后来,问题就越严重,以致到了国难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大概是“知易行难”的最好例证吧。


马哥日记


既然是罪己诏,那就只能是皇室御用了,诏更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

这是皇帝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一般都是国家发生了各种天灾人祸,或者德不配位,不得已出一个罪己诏,在全国传播,以显示皇帝对自己的惩罚。

一般的人只能用罪己书,敢用诏那就是严重的大不敬了,所以现在很多电视剧里随便一个人都能写罪己诏,简直可笑不已。


以史知今


罪己诏就是君王自我反省、悔过的口谕或者诏书。一般是三种情况下,皇帝会发布罪己诏:

一是出现了天灾人祸,天降灾异;二是皇帝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比如穷兵黩武,导致民变;三是出现统治危机,皇帝罪己以示悔过缓和矛盾。

历史上有以下皇帝发布过罪已诏。

1.大禹。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看见一个罪犯路过,伤心地哭了。左右问其缘故,大禹说,"尧舜之时 , 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 , 而予为君 , 百姓各以其心为心 , 是以痛之”。也就是以前尧舜在位时,人人都能坚守本心。可是当我在位时,却出现了犯罪之人。这是我的过错。

2.商汤。商汤灭夏后,发布了《商诰》,他痛陈了夏王朝的暴政。指出灭夏的责任都在于自己,与他人无关。因此商汤树立了威信,诸侯分封归附。

3.周成王。周成,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反思祸乱产生的原因,并作诗自己警诫自己,以防再次出现大灾祸。(《诗经.周颂.小毖》。

4.秦穆公。在崤之战中,秦穆公不顾蹇叔劝阻,师出无名,劳师袭远,攻打郑国,三帅为晋所掳。秦穆公穿着未染色的白麻衣,亲自到国境边上迎接三帅,并为崤山战役中牺牲的战士堆土筑坟,大哭三日致哀。还亲自做了《秦誓》通告全军,悔恨自责,溢于言表。

5.汉文帝。汉文帝共下过八次罪己诏。其中一次是因为两次出现日食,认为出现日食是"不善政之谓也。"

6.汉武帝。汉武帝继位后穷兵黩武,又喜好神仙方士,大造宫室,挥霍无度,使民力枯竭。第晚年有所悔悟,驳回了桑弘羊等人轮台(新疆轮台)屯田的奏请。这就是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7.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出现日蚀,汉明帝颁布罪己诏。

此外,还有唐太宗、宋徽宗、金禧宗、崇祯、顺治、光绪等。

所谓罪己,实则为在天降灾异(古代有天人感应说,认为地震水灾干旱等灾祸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实行仁政,上天降下灾难警示),或统治出现动乱时,统治者缓和矛盾,调整政策以巩固统治的一种做法。


文史清谈


诏书自秦始皇宣告“命为‘制’,令为‘诏’”之后就成为皇帝才能用的专属特权了,因此“罪己诏”顾名思义就是皇帝责怪自己宣告天下的诏书。

“罪己诏”的渊源

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无意中看见了犯罪的人,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其故,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商灭夏后,汤也布告天下,安抚民心,此布告史称《汤诰》。在“汤诰”中,汤检讨了他自己的过错。

周成王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他担心“家国多难不堪忍,又陷困境多烦恼”(《诗经·周颂·小毖》),就反思了祸乱产生的原因并做诗自诫:“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尚书·秦誓》记述了秦穆公也曾在劳师远征惨遭败绩、付出数万将士的性命后,做了“罪己诏”,结语曰:“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提出了一国之君与 国家安危的关系:国家有危险,是因为我一人之过;国家安宁,也是因为我的原因。

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罪己诏是在公元1797年,汉文帝在位时期颁布。汉武帝颁布的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更是被历代所推崇,扭转了汉武帝的很大部分负面评价。

历史上崇祯皇帝和顺治皇帝是发布罪己诏比较多,也是比较悲惨的,特别是崇祯皇帝十七年中发布罪己诏六次,最后一次更是在煤山上吊之前发布“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死伤百姓一人。”成为大明最后的绝唱,也让无数人同情和惋惜,亦让无数人为之愤恨。

顺治皇帝十四岁登基,在位十年就去世了,天灾人祸不断,顺治皇帝不断下罪己诏,在临死更是列举自己的十四项罪过。

自汉文帝开始到袁世凯终结,中国历史上有89位皇帝都下过罪己诏。

“罪己诏”大体会在天灾、兵变、皇帝悔悟改变国策等时刻使用,更多的是起到鼓舞人心,稳定统治的作用

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就是汉武帝在有感国家虚弱,穷兵黩武不是长久之策,更何况给予厚望的“李广利”却投降匈奴之后,武力征服匈奴最终不得不宣告终止,再加上巫蛊狱兴,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俱死于此,株连甚广之后却查出冤假错案,国家动摇如此的情况下汉武帝这才下了罪己诏,重启汉初黄老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唐太宗也下过许多罪己诏,比如蝗灾时期,比如徇私将该斩首的将领流放等等。唐玄宗也下过罪己诏,马嵬坡兵变,李隆基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士兵百姓认错,杀死杨贵妃和杨国忠这才平息叛变逃亡蜀中。

金兵马踏黄河,包围开封的时候,宋徽宗也临时下罪己诏承认错误,退位给太子为宋钦宗。慈禧太后西逃的时候,也以光绪帝的名义下了罪己诏安抚人心。

在面临重大灾难和过失的时候,皇帝无法对天下人交代的时候,罪己诏就是唯一的出路,皇帝号称天子,天灾自然是对皇帝的不满,皇帝因此不得不对天灾负责。


尘子渝


各朝下“罪己诏”的皇帝数量分别是:汉代十五位,若包括吕后的话,两汉有二十四位皇帝中有十五位下过“罪己诏”。三国时魏国一位,魏文帝,吴国两位。两晋七位。南朝十四位,北朝一位。隋朝一位。唐朝八位。五代六位。宋代七位。辽代一位。金代一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如果按所占比例来算的话,清朝比例最高:十个皇帝有八个下过“罪己诏”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百家讲解


罪己诏就跟现在的检讨书差不多,不过它是帝王专用:检讨自己过错、自我责怪反省的语言制成文书,然后诏告天下。罪己诏的发布:一是 君臣错位,即帝王发现问题后自责,把臣下的不遵循指令或过失归为自己的错误,自责反省。二是发生无法解释,认为是不吉利的自然异象或天灾瘟疫,帝王认为是上天的谴告或惩罚,向天检讨反省改过。三是在政权危难之时,以检讨自己来笼络军心民心,维护统治。


夜西楼


罪己诏这个东西很有意思,看上去好像是古代君王多么反躬自省,多么体恤百姓,其实不过是一块帝王术的遮羞布而已。

顾名思义,所谓罪己,就是责备自己,“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哪里有不好的事儿,责任都在我呀!

听听,多么谦恭。可是实际上呢,大多数帝王发了罪己诏之后,该干啥干啥,什么痛定思痛、痛改前非,那都是不存在的。

关于罪己诏的形成,尽管从后世文献中能找到很早的例子,比如传说夏禹看到罪人,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不好,不如前两任尧舜,即“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可是,这些记载可不可靠,那就另说了,文献中记载的比较成熟的罪己诏,还是从汉代开始的。

最早这么做的是汉文帝,起因居然是……日食。即“日有食之,谪见于天,灾孰大焉 !”

甭管为什么发,总之从此以后,罪己诏就被皇帝们当成家常便饭了。自然灾害,发罪己诏;百姓生活苦,发罪己诏;自家事儿扯不清,发罪己诏……

据统计,汉代有18位皇帝,发过80多条罪己诏。俗话说得好,多演穿帮,这罪己诏发多了,也就不足以发挥作用了。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不傻——若皇帝批评自己几句,就能立刻风调雨顺,那天下早就太平了不是?

其实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发罪己诏,名义上批评自己,内核是在宣示自己的君权神圣。

为何这么讲?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董仲舒。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一个词“天人感应”,这就是董仲舒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今天有些人把这个概念阐发为保护自然,纯属乱联想。其实董仲舒想要表达的意思就一个:

皇帝是天子,皇帝的所作所为会引发祥瑞或灾异。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 第一层,当然是我们都能看到的,皇帝做好事儿,上天就降下祥瑞作为表扬;反之,如果一个昏君倒行逆施,老天爷就要搞点地震、冰雹之类的警示一下他。
  • 第二层,是天子才有这样的“感应”能力。普通人作奸犯科,虽然别人会诅咒他“天打五雷轰”之类的,可是实际上发生了吗?没有对不对?只有合法的天子才有这个本事。

所以,皇帝们发罪己诏,表面是承认错误: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导致上天震怒,错误在我。隐藏的意思就是:我虽然没做好,但我还是天子。

既然这么想,那么他们就不会真心认错并改悔。

最有名的罪己诏,恐怕就是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汉武帝亲政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大手笔,又要打南越,又要伐匈奴,又要通西域,又要征辽东。这套组合拳把西汉七十年的积蓄耗光了,眼看着就要农民起义了。

怎么办?发个罪己诏呗。暂停轮台屯田之事,批评自己两句,提倡大家发展经济。实际上,汉朝还在继续开边,即使汉武帝驾崩,到了汉昭帝手里,也并未改变这个基本国策。

那么这个罪己诏拿来忽悠谁呢?

忽悠当时的老百姓,以及后世愿意相信帝王的人呗。


考古军中马前卒


好问题!历史上有皇帝做错了事,就下罪己诏,如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等等,这种事的发生前提是:皇帝多少还为百姓的死活着想,多少有点脸皮,此外周围不全部都是溜须拍马的货色,有直言敢谏,耿直忠烈的以百姓为怀的谏臣!


大重九56北京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皇帝犯了错误就会发布罪己诏,一般有不祥的征兆,或者危急存亡的时刻或者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发布罪己诏。

汉文帝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发布罪己诏的皇帝,在汉文帝继位后的第二年,多次发现了日食,这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征兆。汉文帝感觉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于是在不久后就发布了罪己诏。


历史上汉武帝也发布过罪己诏,汉武帝之所以谥号为汉武帝,就是因为他一辈子穷兵黩武。在武帝晚年,他本来想把对外战争改为国家的经济上这件事交给太子的。可是后来发生的太子废立和百姓的造反让汉武帝意识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了。于是在征和4年(公元前89年)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深刻反省自己多年以来犯的错误。宣布国家的政策发生全面的改变。政治上从严刑峻法到宽松温和。经济上从垄断财力到发展农业,对外关系上从战略进攻到战略防御。对于百姓来说从重赋繁役到轻徭薄赋。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发布过罪己诏,他一共发布了六次罪己诏。是下罪己诏最多的一位皇帝了。崇祯皇帝是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抱着雄心壮志从哥哥天启帝手中接过帝位,可惜那个时候大明早已不行了。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明朝有中兴的迹象。对国家无能为力的时候,抛下尊严,六下罪己诏。

历史上还有很多的皇帝也下过罪己诏汉明帝,唐太宗,唐宪宗,唐德宗,宋宁宗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