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什麼拉什麼,一吃飯就拉,這是怎麼了?

寶寶添加輔食後,大便會較之前發生一些變化,最常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

大便次數減少、顏色更深、更粘稠也更成型了

但隨著輔食的添加,我們又會發現寶寶大便經常沒有規律,有時候是次數增加但又不是腹瀉有時候大便裡還時常可見到食物的原型,這是怎麼了?是否需要處理呢?

寶寶吃什麼拉什麼,一吃飯就拉,這是怎麼了?

今天的文章主要是圍繞這三個問題:

1、大便次數增加但又不是腹瀉,為什麼?

2、大便裡會出現食物原型,什麼原因?

3、經常如此是否會影響生長髮育?如何改善?

大便次數增加但又不是腹瀉,這是什麼原因?


這種情況在6個月~1歲半之間的寶寶比較常見,因為這時期寶寶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還比較弱,而不同輔食的攝入都是在考驗腸胃的消化能力,輔食添加稍有“不慎”,就會在大便裡體現出來。大便次數增多,本質就是“腸道蠕動加快了”,能讓“腸道蠕動加快”的原因有:

1、吃的多或者吃完輔食又接著喝奶;

有的寶寶只要開始吃東西,胃腸就會反射性蠕動增快。所以吃的多拉的也多,有時候甚至會在吃飯中途就開始拉臭臭,這就是胃腸道反射比較敏感的表現。

吃完輔食緊接著喝奶或者大量喝水也容易“加快腸道蠕動”,因為這些液體的“沖刷”會刺激胃蠕動,進而加快腸道蠕動,使得糞便加快被排出(很多時候大人也會這樣,剛吃完飯就大量喝水或者喝湯,很快就想大便了,而寶寶這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2、食物裡纖維含量高或者大塊的食物沒被充分咀嚼消化就進入腸道,從而刺激腸道蠕動加快;

富含纖維的食物有粗雜糧、薯類、西梅、火龍果、芹菜、韭菜、青菜、茭白、山楂、花菜、萵筍等等;

如果輔食裡纖維高的食物佔比太多,就會導致大便次數增加,因為

纖維會加速腸道蠕動

3、寶寶最近腸胃消化不好,自然影響大便。

4、其他

比如受涼、吃了寒涼性或者刺激性大的食物,都會加快腸道的蠕動,導致大便次數增加;

腸炎腹瀉後腸內微生態環境還沒有恢復好,也可能持續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加。

寶寶吃什麼拉什麼,一吃飯就拉,這是怎麼了?


吃什麼拉什麼,大便裡能看到食物原型,這是什麼原因?


添加輔食後,時常能在寶寶大便裡看到“食物原型”,尤其是從糊狀食物向有形狀的食物過渡階段最常見。

媽媽就會擔心是不是消化不良,其實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食物沒有被咀嚼或者沒被充分咀嚼就下嚥了,沒被咀嚼就進了胃最終也會“穿腸而過”;

其次的原因就是上面所說的大便次數增加,食物在消化道內停留時間過短,很多食物殘渣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消化就被排出體外,這些殘渣肉眼可見,給人感覺就是“吃什麼拉什麼”。

這些情況正常嗎?是否會影響生長髮育?


我想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吃的多拉的多是否說明根本沒吸收?大便裡有食物原型是否說明消化有問題?吃的都拉出來了不是就浪費了嗎?會增加腸道負擔嗎?

可以肯定的是,吃的多拉的多,相比吃的多而拉的正常又規律;大便裡有食物原型,相比大便裡看不到食物原型的,吸收的營養會更多、消化能力更強、發育也會更好

但是並不是說所有的都是異常情況,到底有什麼影響正常不正常要看程度,這裡有幾點需要先明確:

  • 1、吃的多,食物殘渣產生的也多,形成的大便也就更多,自然排便次數就更多,這是個再正常不過的邏輯關係;
  • 2、一般情況下,大便裡能看到食物殘渣,不代表“完全沒消化”,而是“沒完全消化”,排出來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都被吸收了;
  • 3、如果孩子精神狀態正常、大便顏色正常、生長髮育穩定增長,那麼即使大便次數多、大便裡有食物原型也不影響孩子從食物裡吸收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營養;但如果孩子大便性狀次數都正常,卻生長髮育不良,也要考慮是消化吸收有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幫助寶寶從根本改善腸胃消化能力,加強營養支持養護腸胃。


所以,它到底是否會有影響,最終應該根據孩子的具體發育狀況來判斷。而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根據以上分析找原因,在自己可控範圍內對症去改善調理。

寶寶吃什麼拉什麼,一吃飯就拉,這是怎麼了?


如何改善?

1、大便次數多,考慮是否輔食裡含纖維類食物過多?是否吃完輔食緊接著又喝奶?是否邊吃飯邊喝水?是否量太多?是否吃了刺激性強的食物?是否大塊的食物佔比太多?

如果有這些問題,那麼相應去調節就簡單了

如果是受涼了,可以艾灸中脘穴,或者用丁桂兒貼試試;

2、給予寶寶適合其咀嚼能力的食物並積極鍛鍊咀嚼能力,輔食性狀難度應逐漸增大,不宜直接給超出咀嚼範圍太大的食物。

3、寶寶腹瀉好轉後,最好再持續服用益生菌,酵母鋅半個月左右,以維護腸內微生態的平衡。

4、改善腸胃消化能力,加強營養支持養護腸胃。

對寶寶合理的餵養及營養,隨著寶寶消化能力的增強、胃腸道發育的成熟,這些情況都會越來越少直到消失的。


我是職業營養師秀媽

專注寶寶科學餵養及疾病

營養調理!

如果你也有育兒問題,可以私信我,育兒之路一定會安心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