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家长焦虑感来自哪里?

匠心之作


当前家长的焦虑感来自于对青年人就业危机的感知,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工作,是所有家长焦虑的终点站。

而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要有高的文凭好的学校——要有高的文凭,好的学校就要——考研考博考名牌——这些要做好就要上重点初中与高中——就要从小打好基础——甚至不输在起跑线上——怀孕胎教学前班特长班……

当然作为一名家长,可能真正的焦虑感是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排名。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排名之后,不知道要震惊到多少家长。

有一位朋友,平时孩子看上去蹦蹦跳跳,聪明活泼;喊叔叔喊阿姨,文明礼貌。考试成绩一出来班里倒数第三,人家都考八九十分,他的儿子语文67,数学55,简直把他给打击蒙了。

还有一位朋友。小学一年级家长开放日到学校听课,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听,唯有自己的女儿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拿起橡皮,一会儿放下铅笔,一会儿搔搔头,一会儿碰碰身边的同桌……他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总会是这样的,不断地找老师,希望老师课堂上对自己的女儿多关注多要求多提问多检查。后来还为女儿办了休学,读了两年一年级。期间又不断的给孩子请家教。

还有一位同事是教初中二年级的。他的儿子从小学上来之后成绩很差。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这么差。觉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概是外在因素。他决心从六年级开始陪着孩子学习。动用同事关系,让同事把他跟儿子排成同桌,上课一块儿听讲,孩子不会的问题,利用晚上和周末再给孩子讲。半个学期之后彻底放弃了。却又开始找老师给孩子上特长。他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会竭尽全力渡孩子过去。

所有的家长都不相信平凡会这么快落在自己孩子身上。总是绷着一根弦,想让孩子这支箭射得更远,更远更远。几乎绝大多数的家长,直到孩子最最终终找到那份工作,不管好坏,算是尘埃落定,心中紧绷的那根弦才算松弛下来。所有的焦虑都变作"这也很好"。

在这个过程,不断地逼迫孩子学习,看到孩子不学习就心堵,暗暗气得胃疼。不断地拿自己的孩子与熟人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孩子与他的同学比较,掂量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位置考这个分数是不是合适, 陪读的陪读,请家教的请家教,学区房,名校特招夏令营,各种招数全用上,就是为了能够上个好学校,将来好比较容易找份心仪的工作,这其中的焦虑,敢说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清楚。就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也会看到周围坚持不懈的身影。也会感知到那种氛围。

那么什么样的焦虑才是值得的?

我们所有的心思应该放在哪里才是值得的?

有一些焦虑是不必要的自寻烦恼。

盲目的比较。

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比较所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深深的失败感。有的孩子小学成绩不错,到了初中就差一些。有的孩子初中不错,或者说高中也不错,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很难保证自己的孩子在比较之下永远是那么优秀。

如果比较,终于有一天会败北。因为我们大多数是凡人。比较所带来的沮丧,不难体会。生活在社会这个群体当中,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比较所带来的沮丧如果想感知,立刻就可以。

所以,作为家长在比较这一方面所引起的焦虑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抛开。

因为我们的孩子,要过的是自己的日子,自己的生活。上天创造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人,同时都配给了他们可以幸福生存的法宝,那就是对自己的认可。

家长最应该焦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找到他自己。

孩子如一颗种子,从萌芽,到成长成材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成人的我们,一定要理性的而充满理想的去对待孩子。

家长所最最主要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发掘出属于他自己的宝藏。

可以说从社会现实来看,人们的幸福生活是各种各样的。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快乐,商人有商人的快乐,宇航员飞行员有他的快乐,马路清道夫也有马路清道夫的快乐。开车的有开车者的快乐,修车的有修车者的幸福。

我们应该焦虑的是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尽责坚强而诚实善良的人,而不是这个孩子与别人比较所得到的结果。因为每个孩子最终要过的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树叶和树叶没有可比性;世界上的聪明人,也不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枉自对比,并以此来伤害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幸福。

家长应该真正焦虑的是让孩子有起码的为人的品格,温和善良,诚实坚强,尽责向上,锻炼好身体,培养好习惯,应该焦虑和特别关注的是这些做人的美好品质。

而一个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品质,他就会尽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尊重老师,热爱生活,他的学习和生活也不会错。至于将来的工作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在这一方面努力,我们定辛劳而快乐,而没有该死的焦虑。

因为,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变得坚强,每一分成长都会让他变得在把握幸福上更有力量!

让科学家去获得研究的幸福,

让图书管理员去获得管理图书的乐趣;

让开车的有开车的幸福,

让修车的人有修车的甜蜜;

……

因为我们的孩子,要过的是自己的日子。

上天创造他们的同时都给了他们可以幸福生存的能力。

那就是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

家长所焦虑的应该是如何帮孩子成为他自己,更好地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盲目比较下所带来的压抑。如此我们的焦虑才不会白白付出。

如此我们和孩子才会有真正而长远的、必会到来的幸福。

如此,我们辛劳,我们快意。

马上静下心来,看一下自己孩子的优势,陪他开开心心慢慢成长,让我们都看到自己的神奇,对未来都更加有力量……

一定要记住关心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成绩。

焦虑的应该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成绩的高低。


佳思佑玩爆语文


学生家长眼前的焦虑是开学无期。这可愁坏了小学生家长和部分初中生家长。

网络授课,一般小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加上小孩子贪玩的天性,大都是家长陪着进行。盯着预习,盯着听课,盯着写作业,盯着做眼保健操……一天下来,忙的不亦乐乎!疲惫不堪。

孩子听话还好,若孩子叛逆,家里可热闹了!吵的,嚷的,甚至对孩子动粗的,为了孩子,一家人不得安宁。

初中生也有不愿学的情况。年龄稍微大一点,可对付家长的经验更丰富,玩儿的花样更多。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业,颇费心思。

家长无奈,盼着孩子早点开学。因为学生在学校,没有那么多分散注意力的诱惑。孩子的学习交给了老师,自己退居二线,只起督促的辅助作用,不至于身心俱疲!





师者梦洁


目前,在孩子教育方面,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出现了焦虑状态,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主现表现在学习成绩、择校、校园安全、兴趣班辅导班、培养孩子的经济负担、网络手机上瘾、早恋等方面。

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只要家长们在聚在一起,就会互相讨论学生的成绩。家长认为,成绩一直好,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成绩只要一下降,好像就是出了大问题,孩子前程就似乎就要毁了。

择校,只有上一所好的学校才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家长的普遍观点。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所以出现家长给学校排位置,定优差,但由于自己片内没有理想的学校而出现很大的焦虑。

校园安全,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不管哪一个阶段的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校园是否安全。特别是一些校园暴力的出现和学校其他安全伤害事件的发生,家长们在这方面会显得十分的关心。

兴趣班、辅导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家长中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共识。据我了解,孩子们课外的时间,很大一部分都在上辅导班,有的家长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排的满满的,报了好几样的兴趣班和辅导班,有的还互相攀比,生怕比别人的孩子报了少了而输给别人。

教育负担焦虑,现在培养一个学生要花很多的钱,占家庭开支的很大的比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是非常头疼。

网络手机上网,家长们认为,上网和玩手机会上瘾,这样会让孩子分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学生都喜欢上网玩儿手机,所以出现很多家长给电脑设密码,不让学生玩儿手机现象。只要看到学生上网和玩手机就会大发雷霆。

学生早恋,在这方面初中尤其是高中的家长比较焦虑,但占的比例不是太大。

以上是我总结的,目前学生家长焦虑的一些方面,仅供家长参考。


健康体育人


所有的焦虑,

要么不自知,

要么不知足。



葛妈懂孩子


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了,如果夫妻两个人都上班,家里老人不在身边,无法帮忙,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放学接孩子就成了首要的问题,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家长还没有下班,导致父母一到孩子放学的时候就开始焦虑。(请假吧!全勤没了,不请吧!孩子没人接)甚至为了孩子而更换工作。


气得天下


你好

我本人是个海归

回国后的几年的感受

感觉国内的竞争太大了

现在连上个高中都要挤破头

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在广东不到一半

大高中升大学更别说了

学生的压力太大社会竞争营造的磁场

再加上家长的唠叨和期望让本该花季般的少年们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多的是一股焦虑愁善感

家长的焦虑我认为来自生活压力是根本

房租,房贷,车贷,学费,培训费,医疗费

老人赡养费等等,根本不敢失业代价太大

所以会不停歇的工作工作

每天公司-家两点一线,豪无真正的幸福感

为了生活而生活。

你说能不焦虑吗?

以上是本人的真实感想。


晓耕奶爸


家长担忧目前孩子在家休息时间久了,行为习惯各方面变差了,担忧开学后孩子学习跟不上!





空多多空


自己生活的压力:还怕孩子重蹈覆辙自己的老路,以后辛苦劳碌一生

老师的排名:怕老师对孩子不关注或者差别对待

没有每一阶段清晰明了的目标,不知道孩子做到什么样才算达到自己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解决方案,遇见问题不知如何解决。


张在野


我觉得:作为家长,焦虑的肯定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什么时候能开学?

很多孩子经过几天的线上学习还是不适应网课,精力不能集中,效果不好,等。

还有就是对生活压力的焦虑,一个月没有工作,开支是个大问题。


家庭教育之杂谈


1.孩子的散漫,学习能力差

2.老师的各种任务,家庭作业的转移

3.学生成绩的对比

4.特长和兴趣的取舍

5.社会上的各种补习

6.经济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