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與曾國藩誰的作為更大些?

黃蜂二師兄


個人見解,李鴻章和曾國藩都是晚清四大名臣

'之一,李鴻章更是曾國藩的學生,但是就近代史而言,曾國藩是開拓者,李鴻章是執行者,兩人都是方眼看世界的人物,在他們二人的指導下,洋務運動才平穩的開下去,曾國藩的主要作為就是建立了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的起義,而李鴻章作為是代表清國簽定不平等條約,包括建立北洋水師等等,首先從代表清國簽定不平等條約來看,李鴻章絕對是當時的清朝舉足輕重的人物,再從建立北洋水師來看,李鴻章也是第一時間看到了海軍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就此兩點來看,李鴻章的作為絕對要比曾國藩的大。


驚鴻一現fax


導語:

  • 曾國藩,晚清重臣,湘軍建立者,一生最大的功業是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為大清王朝續命50年之久。
  • 李鴻章,晚清重臣,淮軍建立者,洋務大臣中的代表人物,為慈禧太后穩定天下操碎了心,甲午戰敗後,基本成為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打字機。

這兩個人都是晚清非常重要的大臣,那麼他們倆誰的作為更大一些呢?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兩個人的涉獵範圍是不同的。

01在軍事上,曾國藩無疑是比李鴻章強太多了。

清王朝在建立以後,軍隊的掌握者基本上都是滿人,就算是有漢人充當主帥,也會有大量滿人在軍中限制他的權力。

七年二月,國藩聞父憂,逕歸。給三月假治喪,堅請終制,允開侍郎缺。林翼既定湖北,進圍九江,破湖口,水師絕數年複合。載福連拔望江、東流,揚風過安慶,克銅陵泥汊,與江南軍通。由是湘軍水師名天下。林翼以此軍創始國藩,楊、彭皆其舊部,請起國藩視師。會九江克復,石達開竄浙江,浸及福建,分股復犯江西,朝旨詔國藩出辦浙江軍務。---《清史稿》

所以在曾國藩之前,清王朝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可能單純讓漢人來帶兵。可是曾國藩改變了這個現狀。曾國藩成為了滿清第一個擁有募兵權的漢人。

當時太平天國非常猖狂,滿清八旗大軍先後被太平軍給擊潰了。在這種情況下,咸豐皇帝果斷答應了曾國藩的請求,讓他前往湖南招募鄉勇對抗太平天國。

  1. 可是清廷一沒有足夠的軍餉,二沒有相應的馳援,曾國藩就靠著一張嘴皮子南下了。這是一件多難的事情,我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2. 結果曾國藩果然帶領出了一直強大的湘軍,正是這支湘軍,成為了消滅太平天國的主力。當時太平軍已經攻陷南京,天下有一半都是太平天國的了。
  3. 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領導湘軍徹底擊垮太平軍,為清王朝收復了半壁江山,對滿清帝國有再造之恩。此後曾國藩自己遣散湘軍,主動放棄軍權,為人稱頌。

李鴻章的老師是曾國藩,在曾國藩的指點下,李鴻章也回到自己的老家,訓練鄉勇,組建了一支淮軍。可是這支淮軍是比較尷尬的力量,打太平天國他們有很大功勞,但不是主力,主力是湘軍。平定捻軍叛亂,他們也不是主要力量,主力是左宗棠的人馬。

李鴻章的軍事生涯之中,總是有人比他更加優秀,一直到李鴻章組建了北洋水師以後,他有了這麼一支軍隊,再也沒人比他優秀了。結果甲午戰爭,這隻軍隊全軍覆沒,李鴻章在政治舞臺上徹底失意。

所以從軍事角度來說,曾國藩的確比李鴻章要強得多。曾國藩也懂得捨得的意思,關鍵時刻功成身退,李鴻章卻捨不得手裡的權力,最終釀成大禍。

02在現代化革新上,李鴻章自然比曾國藩強。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想要國家富強起來,所以答應大臣們的要求,搞起了洋務運動。這場運動中最重要的人當然就是李鴻章和左宗棠。

  • 李鴻章在北方興建北洋,而左宗棠則在南方搞起了南洋。可惜左宗棠太忙了,南洋剛剛開了個頭,他就跑去大西北打捻軍去了,此後又收復新疆,所以南洋搞得不如北洋有起色。
  • 所謂洋務運動,其實就是學習洋人的那些先進的技術工藝,也就是實施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李鴻章成為了這件事的堅定實踐者。
  • 早在同治11年的時候,李鴻章就督辦創立了輪船招商局。此後李鴻章藉助洋務運動的春風,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湖北廣濟煤礦、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等現代化工廠企業。

他所涉獵的業務眾多,基本涵蓋了當時能夠從西方學到的各行各業,促進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腳步。所以李鴻章在這方面的功勞,那是非常大的。

而曾國藩在現代化進程上的功業就沒有那麼大了,不過他也是開中國現代化先河之人。曾經建議清政府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許姓。鴻章,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從曾國藩遊,講求經世之學。洪秀全據金陵,侍郎呂賢基為安徽團練大臣,奏鴻章自助。咸豐三年,廬州陷,鴻章建議先取含山、巢縣圖規復。巡撫福濟授以兵,連克二縣,逾年復廬州。累功,用道員,賞花翎。久之,以將兵淮甸遭眾忌,無所就,乃棄去。從國藩於江西,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軍。---《清史稿》

同時在文化方面,曾國藩也沒有落後。他主持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並且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的學生。這些創舉在當時來說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03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幾乎簽到了手軟的地步。

李鴻章這輩子最怕被人提起的,肯定是中日甲午戰爭。因為這一戰直接決定了中國和日本未來的命運。

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心血培養起來的北洋水師毀於一旦。他基本告別了政治舞臺,不過他的任務遠遠沒有結束。甲午戰爭是1894年爆發的,而李鴻章去世是在1901年。這中間7年時間裡,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數不勝數。

  1.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遠赴日本,簽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遼東半島也割讓給日本,此外還要培養2億兩白銀給日本。
  2. 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再次簽訂《中日遼南條約》,這是對《馬關條約》的進一步解釋。因為遼東半島的割讓涉及到俄法德三國利益,日本不得不做出退讓,交換遼東半島給中國,但是清政府必須要賠償三千萬兩白銀給日本。
  3. 1901年,李鴻章拖著病重的身體,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著名的《辛丑條約》。列強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慈禧被迫逃離,一系列賣國條例聽憑列強添加,李鴻章簽訂條約後,病重而亡。

除了這些,還有1876年的《煙臺條約》,1884年的《越南條約》,1885年的《天津條約》等等三十多個條約。

復據威海衛、劉公島,奪我兵艦,海軍覆喪殆盡。於是議者交咎鴻章,褫其職,以王文韶代督直隸,命鴻章往日本議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馬關,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議,多要挾。鴻章遇刺傷面,創甚,而言論自若,氣不少衰。日皇遣使慰問謝罪,卒以此結約解兵。會訂條款十二,割臺灣畀之,日本悉交還侵地。七月,回京,入閣辦事。---《清史稿》

作為當時清政府挑大樑的重臣,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甲午戰爭那一次,那些錢,足以改變日後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可惜。

總結:全民都要努力,我們才能富強。

李鴻章和曾國藩當然都是優秀的人才,他們能夠在他們的時代裡,成為響噹噹的風雲人物,其實本身就充滿著傳奇色彩。

不過李鴻章後期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他實在是帶不動這麼大的一個帝國。不過換當時的誰上,又能做得比他更好呢?顯然是沒有的。

我們現在看那些歐洲的貴族們,他們哪個不是光鮮亮麗,一個個跟你講究禮儀法律,可是當年八國聯軍進來的時候,沒有人跟你講禮儀,更沒有人跟你談法律,他們手裡有槍,他們就是強權。

這些貴族的家裡,肯定都藏著我們圓明園裡的寶貝,是哪兒來的呢?是他們的祖先,從我們這兒燒殺搶掠奪走的。

一個民族的復興,光靠一兩個名臣,是很難做到的。必須要整個民族的人全都努力奮鬥,這個民族才有希望。在你的崗位上做到最優秀,你就是這個民族未來的希望。


江湖小曉生


李鴻章與曾國藩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李鴻章與曾國藩到底誰的作為更大一些呢?應該說在中國的晚清時期,李鴻章與曾國藩都是不可或缺的。曾國藩是平定了清政府的內亂,李鴻章是抵禦了清政府所面臨的外患,並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從歷史發展的潮流上講,李鴻章的作為更大些,從中國近代化的方面說,還是李鴻章的作為更大些。然而,如果沒有曾國藩平定了晚清的內亂,那麼也就沒有所謂的李鴻章的近代化。李鴻章與曾國藩都是封建傳統官僚,但曾國藩身上的傳統因素多一些,而李鴻章身上的近代化因素多一些。相比於曾國藩,李鴻章更有擔當一些。所以,東方俾斯麥做事多些,作為也更大些。

我對中國近代史上的曾國藩與李鴻章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從社會的穩定性上講,曾國藩是平定了內亂,而李鴻章則是抵禦了外患。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曾國藩和李鴻章共同穩定了中國的發展局勢。

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內憂外患就越發的嚴重。社會矛盾的激化導致了持續了13年的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雖然這次運動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但也的確對中國南方這個經濟中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如果清政府內部不穩定,那麼是沒有向西方學習的條件的。而且,如果內憂長期不平靜,外患也會變得越發的劇烈。

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雖然有一定的反動性質,但毫無疑問卻穩定了晚清的社會局勢。有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才有了李鴻章近代化的前提。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雖然洋務運動中建立的北洋艦隊最終在甲午中戰爭中全軍覆沒,但李鴻章畢竟維持了東南沿海的局勢不再持續惡化。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李鴻章的洋務運動,中國的東南沿海會如何?中國的外患程度會如何?

李鴻章與曾國藩是平定晚清社會內憂外患的擎天雙柱,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人,那麼清政府早就垮塌了,那麼中國會受到更加嚴重的破壞與掠奪。

第二,從近代化的方面講,李鴻章領導了洋務運動,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軍事的近代化和教育的近代化。曾國藩雖然也贊成洋務運動,但領導全局的畢竟是李鴻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終於認識到了與西方列強的差距,終於決定以較為平等的心態向西方學習。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的洋務運動期間,李鴻章成為了洋務運動的領袖。在主導洋務運動期間,李鴻章大大地推動了中國重工業的發展。事實上,此一時期也是整個中國近代史上中國發展重工業最好的一個時期。

無論是江南製造總局還是輪船招商局,無論是福州船政局還是開平煤礦,無論是北洋艦隊還是南洋艦隊,無論是派遣留學生,還是建立京師同文館,都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鴉片戰爭後,中國發展的方向在哪裡?在資本主義近代化。李鴻章的傑出之處就在於他以地主階級的身份發展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機器大工業。

在近代化的過程中,曾國藩主導中國政局的時間短,而李鴻章主導中國政局的時間長。主導中國政局時間長的李鴻章的作為顯然要比主導中國政局與時間等人的動作方案的作為要大一些。

第三,從國事的擔當上講,李鴻章顯然比曾國藩有更大的擔當。不能說曾國藩沒有近代化的因素,只是說李鴻章身上近代化的因素更多一些。

說到曾國藩,我們更多的是想到《曾國藩家書》,說到李鴻章,我們更多的是想到洋務運動和甲午中日戰爭。在李鴻章主政中國期間,中國的確喪失了大量的利益。然而,客觀的講,其責任不能李鴻章一個人來負,李鴻章其實是背的黑鍋比較多。畢竟,最大的責任要權力最大的人來負。

在李鴻章與外國侵略者交流的過程中,其本身的近代化因素是越來越多的。一個近代化的李鴻章的作用明顯大於一個傳統的曾國藩作用。雖然李鴻章簽訂了許多的不平等條約,但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過程,也是一個維持國家運轉的過程。在利用外患的局勢下,能夠維持國家的運轉就不錯了。

曾國藩當然也是近代化的一個人,但其近代化的過程短,其近代化的因素少;阿里風箏的經過了長期的近代化,其身上近代化的因素更多一些。近代化的因素更多一些意味著更先進一些。

總之,無論從維持國家的穩定,還是從推動中國的近代化,或者是從對國事的擔當的方面講,李鴻章比曾國藩更勝一籌,李鴻章比曾國藩的作為更大一些。最終,我們看的是李鴻章與曾國藩相比,誰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更大一些?!推動中國向著近代化發展更領先一步的人就是作為更大一些的人。東方俾斯麥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曾國藩做人,李鴻章做事;中國當時做事比做人重要。


歷史緯度


李鴻章是晚清時代舉足輕重的元老重臣,他的一舉一動甚至能夠影響到晚清政局的走向,更因其眼界開闊思想上也不保守,對推進洋務運動的發展居功至偉,因此才會在歷史上顯得比曾國藩更有名氣。

不過曾國藩和李鴻章一樣,都是依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用起義軍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才得到了慈禧太后的無限歡心,也因此才得以位列清廷中樞大臣的行列。

然而這兩個人的主要功績,並不是他們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時的表現,而是推動了使清朝緩慢地走向近代化的洋務運動!而在那個統治階級依然抱殘守缺不思進取,妄想著維護其“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情況下,曾、李能夠力排眾議,努力爭取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開啟了緩慢變革的新時代,當然都是功不可沒的!

至於曾、李誰的作為和貢獻更大?應該說還是李鴻章。因為李鴻章不僅致力於發展實業,而且還爭取到了發展海軍的機會!從而使清朝這個因循守舊的農業帝國,也逐步擁有了一支較為強大的海軍力量!

我們不能因為清朝耗費巨資,從歐洲買回來的北洋水師,在1894年的清日甲午海戰中輸了個精光,就去否認李鴻章致力於發展海軍加強海防的歷史性貢獻。如果從這一點來看,李鴻章的作為應該比曾國藩更大!


北疆同心


曾國藩,晚清重臣,湘軍建立者,一生最大的功業是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為大清王朝續命50年之久。

李鴻章,晚清重臣,淮軍建立者,洋務大臣中的代表人物,為慈禧太后穩定天下操碎了心,甲午戰敗後,基本成為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打字機。

這兩個人都是晚清非常重要的大臣,那麼他們倆誰的作為更大一些呢?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兩個人的涉獵範圍是不同的。

01在軍事上,曾國藩無疑是比李鴻章強太多了。

清王朝在建立以後,軍隊的掌握者基本上都是滿人,就算是有漢人充當主帥,也會有大量滿人在軍中限制他的權力。

七年二月,國藩聞父憂,逕歸。給三月假治喪,堅請終制,允開侍郎缺。林翼既定湖北,進圍九江,破湖口,水師絕數年複合。載福連拔望江、東流,揚風過安慶,克銅陵泥汊,與江南軍通。由是湘軍水師名天下。林翼以此軍創始國藩,楊、彭皆其舊部,請起國藩視師。會九江克復,石達開竄浙江,浸及福建,分股復犯江西,朝旨詔國藩出辦浙江軍務。---《清史稿》

所以在曾國藩之前,清王朝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可能單純讓漢人來帶兵。可是曾國藩改變了這個現狀。曾國藩成為了滿清第一個擁有募兵權的漢人。

當時太平天國非常猖狂,滿清八旗大軍先後被太平軍給擊潰了。在這種情況下,咸豐皇帝果斷答應了曾國藩的請求,讓他前往湖南招募鄉勇對抗太平天國。

可是清廷一沒有足夠的軍餉,二沒有相應的馳援,曾國藩就靠著一張嘴皮子南下了。這是一件多難的事情,我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結果曾國藩果然帶領出了一直強大的湘軍,正是這支湘軍,成為了消滅太平天國的主力。當時太平軍已經攻陷南京,天下有一半都是太平天國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領導湘軍徹底擊垮太平軍,為清王朝收復了半壁江山,對滿清帝國有再造之恩。此後曾國藩自己遣散湘軍,主動放棄軍權,為人稱頌。

李鴻章的老師是曾國藩,在曾國藩的指點下,李鴻章也回到自己的老家,訓練鄉勇,組建了一支淮軍。可是這支淮軍是比較尷尬的力量,打太平天國他們有很大功勞,但不是主力,主力是湘軍。平定捻軍叛亂,他們也不是主要力量,主力是左宗棠的人馬。

李鴻章的軍事生涯之中,總是有人比他更加優秀,一直到李鴻章組建了北洋水師以後,他有了這麼一支軍隊,再也沒人比他優秀了。結果甲午戰爭,這隻軍隊全軍覆沒,李鴻章在政治舞臺上徹底失意。

所以從軍事角度來說,曾國藩的確比李鴻章要強得多。曾國藩也懂得捨得的意思,關鍵時刻功成身退,李鴻章卻捨不得手裡的權力,最終釀成大禍。

02在現代化革新上,李鴻章自然比曾國藩強。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想要國家富強起來,所以答應大臣們的要求,搞起了洋務運動。這場運動中最重要的人當然就是李鴻章和左宗棠。

李鴻章在北方興建北洋,而左宗棠則在南方搞起了南洋。可惜左宗棠太忙了,南洋剛剛開了個頭,他就跑去大西北打捻軍去了,此後又收復新疆,所以南洋搞得不如北洋有起色。

所謂洋務運動,其實就是學習洋人的那些先進的技術工藝,也就是實施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李鴻章成為了這件事的堅定實踐者。

早在同治11年的時候,李鴻章就督辦創立了輪船招商局。此後李鴻章藉助洋務運動的春風,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湖北廣濟煤礦、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等現代化工廠企業。

他所涉獵的業務眾多,基本涵蓋了當時能夠從西方學到的各行各業,促進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腳步。所以李鴻章在這方面的功勞,那是非常大的。

而曾國藩在現代化進程上的功業就沒有那麼大了,不過他也是開中國現代化先河之人。曾經建議清政府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許姓。鴻章,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從曾國藩遊,講求經世之學。洪秀全據金陵,侍郎呂賢基為安徽團練大臣,奏鴻章自助。咸豐三年,廬州陷,鴻章建議先取含山、巢縣圖規復。巡撫福濟授以兵,連克二縣,逾年復廬州。累功,用道員,賞花翎。久之,以將兵淮甸遭眾忌,無所就,乃棄去。從國藩於江西,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軍。---《清史稿》

同時在文化方面,曾國藩也沒有落後。他主持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並且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的學生。這些創舉在當時來說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03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幾乎簽到了手軟的地步。

李鴻章這輩子最怕被人提起的,肯定是中日甲午戰爭。因為這一戰直接決定了中國和日本未來的命運。

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心血培養起來的北洋水師毀於一旦。他基本告別了政治舞臺,不過他的任務遠遠沒有結束。甲午戰爭是1894年爆發的,而李鴻章去世是在1901年。這中間7年時間裡,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數不勝數。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遠赴日本,簽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遼東半島也割讓給日本,此外還要培養2億兩白銀給日本。

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再次簽訂《中日遼南條約》,這是對《馬關條約》的進一步解釋。因為遼東半島的割讓涉及到俄法德三國利益,日本不得不做出退讓,交換遼東半島給中國,但是清政府必須要賠償三千萬兩白銀給日本。

1901年,李鴻章拖著病重的身體,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著名的《辛丑條約》。列強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慈禧被迫逃離,一系列賣國條例聽憑列強添加,李鴻章簽訂條約後,病重而亡。

除了這些,還有1876年的《煙臺條約》,1884年的《越南條約》,1885年的《天津條約》等等三十多個條約。

復據威海衛、劉公島,奪我兵艦,海軍覆喪殆盡。於是議者交咎鴻章,褫其職,以王文韶代督直隸,命鴻章往日本議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馬關,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議,多要挾。鴻章遇刺傷面,創甚,而言論自若,氣不少衰。日皇遣使慰問謝罪,卒以此結約解兵。會訂條款十二,割臺灣畀之,日本悉交還侵地。七月,回京,入閣辦事。---《清史稿》

作為當時清政府挑大樑的重臣,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甲午戰爭那一次,那些錢,足以改變日後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可惜。

總結:全民都要努力,我們才能富強。

李鴻章和曾國藩當然都是優秀的人才,他們能夠在他們的時代裡,成為響噹噹的風雲人物,其實本身就充滿著傳奇色彩。

不過李鴻章後期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他實在是帶不動這麼大的一個帝國。不過換當時的誰上,又能做得比他更好呢?顯然是沒有的。

我們現在看那些歐洲的貴族們,他們哪個不是光鮮亮麗,一個個跟你講究禮儀法律,可是當年八國聯軍進來的時候,沒有人跟你講禮儀,更沒有人跟你談法律,他們手裡有槍,他們就是強權。

這些貴族的家裡,肯定都藏著我們圓明園裡的寶貝,是哪兒來的呢?是他們的祖先,從我們這兒燒殺搶掠奪走的。

一個民族的復興,光靠一兩個名臣,是很難做到的。必須要整個民族的人全都努力奮鬥,這個民族才有希望。在你的崗位上做到最優秀,你就是這個民族未來的希望。


眾人皆酉星我獨酉卒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高足自然作為大些!也是譭譽參半的最有爭議的人物。
晚年李鴻章


曾國藩是清朝鎮壓太平軍的劊子手,他標榜“克己復禮”那一套對外侵者毫無作用,在外交方面毫無建樹,尤其天津教案屈辱外交受到國內各界一致譴責,1866年因為圍剿捻軍不力被撤免欽差大臣職務,由李鴻章接任。
曾國藩劇照

李鴻章早年跟隨曾國藩鎮壓太平軍,後自立門戶成立淮軍,利用洋槍隊鎮壓太平軍,誘降成功拿下蘇州,又因為天津教案接替曾國藩,在位期間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但同時又是洋務運動的發起人,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倡導者。


曾國藩蠟像

李鴻章被稱為“賣國賊”,他不過是清廷的前臺小丑,但是他的“痞子外交”,也為弱國爭取到一絲生存的空間,他面對列強能妥協就妥協,能利用就利用,以夷制夷。
李鴻章談判劇照


黃蜂二師兄


曾國藩在歷史上的成就就是平叛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如果沒有這場農民起義,也就不會有曾國藩後來的成就。挽救清王朝,使他成為清王朝的最大功臣。

說到底,曾國藩是大清帝國後期後院起火的滅火者。僅此而已。

大清的最終滅亡是歷史的規律,不前進不進步終將會被時代淘汰。幾個這樣的曾國藩也拯救不了頹廢的帝國。

李鴻章是清晚期真心實幹的改革者。但是他不是最後的決策者。他不會像日本明治天皇那樣舉國的煥然一新,說白了他只不過是大清帝國的臣子。他努力推動這個腐朽的帝國離世界的文明更進一步。

在他努力推動了晚清的人民接觸什麼是現代化,什麼是西方文明?這也推近了晚期朝近代化的距離更近一步。

如果歷史上沒有曾國藩,或許有其他武將也能做到這樣平叛,也或者農民起義還需要持續幾年才能結束戰亂。說到底天平天國從根本是註定會失敗。它的失敗是從內部矛盾以及制度本身所決定。但是如果沒有李鴻章這樣的改革者。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就很難說了。

總得來說曾國藩是晚清的功臣,當只是治標,李鴻章本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完成最後的目標,一場甲午海戰結束了這樣的夢想。


有趣靈魂的故事


李鴻章與曾國藩都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其中曾國藩是排在第一位的,實現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功業,被稱為是晚清的聖人。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也是最有出息的一個,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被稱為李中堂。他創辦了現代化的海軍、創辦輪船招商局、派人出國學習考察,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為中國近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認為,從他們兩位的功勞來看,是否不分伯仲。但我想說的是,因為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不管怎樣都是曾國藩調教出來的。因此我認為曾國藩的作為要大於李鴻章。

  1--- 組建湘軍,打敗太平天國,挽救大清於危難之中。

  清朝末年,發生了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為名發動兵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運動並在全國各地開花,先後打下了清朝的一般疆域,並在南京建立了天平天國政權,形成了與晚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眼看晚清政府就要被推翻,此時曾國藩組建了地方軍-湘軍。湘軍的組建展開了地方地主武裝絞殺太平天國起義的開始,湘軍向後攻克了南昌、安慶、最後攻克了天平天國的南京政權,挽救了晚清政府。僅此一項功勞,足以讓曾國藩名垂青史。

2--- 用人舉賢,功不可沒。

世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曾門弟子,人才輩出,先後有李鴻章、左宗棠、胡雪巖等,這些人都出自曾門,並先後擔任封疆大吏,成為了中國近代史舉足輕重的人物。

3--- 家風淳樸,重視教育。

曾門家風一直嚴格,不但是對曾門後代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影響了後世人。同時他創辦近代教育,湖南的近代教育就是從曾國藩時代開始的,這些都奠定了湖南人思想開明,勇於冒險擔當、堅韌等品格。





陽明彈歷史



曾國藩和李鴻章兩師徒,一個文治、一個武功,都是大清續命的靈丹妙藥,關鍵時刻的救命稻草。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時,如秋風掃落葉,風捲殘雲般,大清江南半壁江山就被太平天國給拿下了。

少了這些富庶之地,眼看著太平天國就要上演朱元璋當年驅除韃奴、光復中華的盛況,大清一貫寄以厚望的八旗軍卻成了花架子,根本無法抵抗太平軍勢如破竹的攻勢。



這個時候,清朝朝野都沒有想到,曾國藩這樣一個腐儒酸丁,帶著他的地方團練成為了大清的救命稻草,力挽狂瀾,扶大廈於將傾。

對於大清來說,關鍵時刻,曾國藩的重要性可以用中流砥柱、救命恩人來形容。

在武功上,李鴻章沒有建立下曾國藩這麼大的功勳。但是慈禧當政的那些年裡,內憂外患,很多都是靠李鴻章去擺平。曾有國外對李鴻章的評價是:“李鴻章以一人敵一國。”



洋務運動,興建海軍都是李鴻章一手促成並親自領導實施。每當慈禧太后在外交上惹了禍都是李鴻章出面去擺平。以至於國際外交,人家根本不認那些滿清王爺,只認李鴻章一人,所以李鴻章成了各種喪權辱國條約的代言人,其實不是李鴻章想屈辱簽約,實在是朝廷不爭氣。

兩相比較,曾國藩建立的功業更顯赫,但是李鴻章對末期的清朝更重要,以至於李鴻章去世,慈禧太后都悲痛不已,因為沒有李鴻章的清朝,她這個家當的都沒有底。



曾國藩對大清的存亡具有關鍵作用,主要作用體現於軍事上;但是李鴻章對清朝續命起著關鍵作用,主要體現在政治上。


謝金澎


曾國藩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戰略家。太平軍起,舉國束手無策。只有他獨僻蹊徑,以超人之膽識創立湘軍。在從皇帝到大臣或急於求成,或悲觀絕望,滿朝如無頭蒼蠅,紛無定計之際,曾國藩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勢”的平定太平軍戰略,即“爭奪武昌,控制長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慶,進而攻陷天京”。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極為高明的戰略,清王朝正是在這個戰略指導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r\r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自古功臣,像他這樣善於把握進退者不多。\r他深通官場韜略,官場功夫如同太極高手,善於化解種種難題於無形之中。\r曾國藩式思維的秘訣就是,每遇到一件事,他都要從正反兩方面去看。反覆琢磨,細細分析。而“正”“反”這兩個方面,他也要進行細分,把“正”面再分兩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負”面也自有其正反。他把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個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有一點含混不清之處。這樣分析下去,對這件事物就會觀察得分外透徹。\r\r曾國藩說,自己“天分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曾國藩一生經歷千難萬險,處理過無數大事,大體都很得當。其過人之處就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物進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對事物進行了精到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每次處理完了之後,還要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次作參考。\r\r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這樣的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之上的。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