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汽車圈已經“融”不下蔚來?

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汽車圈已經“融”不下蔚來?


問題來了,誰願意收購一個未來3-5年甚至未來8-10年都可能持續虧損運營的新造車品牌?


文|楊小林

圖|來源網絡


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蔚來汽車的融資對象走馬燈似的換了一圈,從一度看好蔚來的地方政府基金到曾經看好蔚來的車企,迄今蔚來的下一步融資進展仍然懸而未決。就連在創業初期力挺蔚來、排名第三的股東——高瓴資本,也選擇在去年底徹底清倉了蔚來股票,止損意圖不言自明。

李斌和他創立的蔚來,在2020年開春的這個特殊時刻,仍在命運的懸崖邊左右徘徊。從上海嘉定、浙江湖州再到北京亦莊,從上汽到北汽再到廣汽和吉利,各種滿天飛的緋聞中,

蔚來似乎仍是資本熱衷追逐的對象和目標,但多次落空的傳聞讓外界疑惑——究竟是蔚來沒找到合適的投資人,還是現階段蔚來的融資路徑本身就不合時宜?


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汽車圈已經“融”不下蔚來?


各種版本的傳聞中,地方政府為爭搶蔚來汽車新基地落戶的融資方案,已經被證明行不通,因為地方政府也不傻,加上前幾年諸多新造車企業以“造車之名”行“圈地和融資”之實,已經讓不少地方政府“入坑”。痛定思痛之後,地方政府還願不願意入蔚來的“坑”,結果顯而易見。從上海嘉定,浙江湖州到北京亦莊,情況大抵如此。

地方政府的錢不好拿,車圈“大佬”的錢就好拿嗎?最新一輪的融資傳聞,主要圍繞在國內幾個汽車巨頭之間展開,除了早期曾傳過緋聞的上汽和北汽,近期廣汽和吉利都傳出要入股蔚來的消息,一度讓業界充滿期待。但最終不了了之的結果,同樣讓外界認識到,車圈“大佬”的錢也並沒有比地方政府的更好拿。


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汽車圈已經“融”不下蔚來?


對於不久前10億美元入股蔚來的傳聞,廣汽在發佈一則澄清公告後再無下文,而吉利則幾乎都不願以公司官方身份發佈同樣的公告,在接近吉利官方的一則媒體報道中,投資蔚來被界定為“不符合產業投資規律,沒有投資價值”。


其實,在壹哥看來,這樣的判斷,不僅僅適用於吉利這樣“精打細算”的民營車企,其實同樣適用被要求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國有資本。

綜合過去一年多蔚來的融資碰壁不難梳理出,蔚來渴望尋求的新金主或投資人,應該是存在李斌腦海中的“理想出資人”,這樣的出資人不能單一更不能控股蔚來、打破蔚來現有的股權結構,尤其是主導蔚來的運營發展,更是痴心妄想。既要確保蔚來現有運營模式的穩定,品牌獨立發展運營,還要新金主甘願投資一個短期內看不到盈利未來的蔚來,這是蔚來現實最緊迫的融資需求。


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汽車圈已經“融”不下蔚來?


說白了,蔚來渴望得到的是應該一位“情懷滿滿的財務投資者”——這究竟會是怎樣“大愛無疆”的金主,才甘願在危難時刻充當蔚來汽車的“白衣騎士”?曾經為賈躍亭挺身而出的孫宏斌,甘願砸下百億資金為樂視接盤,這樣的“白衣騎士”最後怎樣了?在經濟大環境異常嚴峻的當下,從理性上判斷,似乎已經沒有人願意,也很難有能力再充當這樣的“白衣騎士”。

創始人團隊既不願放棄蔚來運營主導權,又希望說服新金主大手筆投資一個盈利週期並不明朗的造車項目,雖然蔚來從產品打造、品牌運營和服務創新等諸多方面,已經做到業內“優秀”水準。但財務數據層面釋放的信息,仍就是一個冷冰冰的現實——去年三季度蔚來交付量創下新高,但媒體算了一筆賬,當季單車虧損仍然高達50萬元。

如今,蔚來融資面臨的兩個現實障礙,一個是短期內看不見盈利的漫長週期,另一個是蔚來現有運營模式——背後是李斌為首的創始人團隊一直緊抓不放的運營主導權,而且這種主導權還是通過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股權結構來“加了一把鎖”的。問題來了,誰願意收購一個未來3-5年甚至未來8-10年都可能持續虧損運營的新造車品牌?


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汽車圈已經“融”不下蔚來?


從媒體公開披露的信息解讀,不難看出:這背後是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公司運營主導權上的關鍵考量。通過三類股權(A類股權、B類股權和C類股權)的設定,李斌構建了一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可能喪失蔚來汽車運營主導權的股權結構。言下之意,要給錢可以,但運營蔚來還得聽李斌及其創始人團隊的。

從保障創始人和創業團隊的根本利益考量,這樣的股權設定本身無可厚非,畢竟,辛辛苦苦一路走來,把各種坑趟平了,誰都不願到最後“替別人做嫁衣”,而蔚來汽車,更是傾注了李斌之前所有創業成功的積蓄和努力,外加為中國汽車打造“世界級品牌”的情懷與夢想。讓李斌對蔚來的運營主導權放手,從情感上看是幾乎不可能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坊間一直在盛傳,無論是廣汽還是吉利,都願意出資更多錢一次性買斷蔚來,通過控股權地位取得蔚來公司下一步的運營主動權,並通過更加成熟的供應商體系和更加完善的財務控制能力,加上共享技術平臺開發新產品等方式,與現有的汽車板塊業務催生“協同效應”。從理智和現實看,這是蔚來扭虧為盈的最高效路徑。


多次傳緋聞卻始終難落定,汽車圈已經“融”不下蔚來?


但很顯然,李斌和他的創始團隊拒絕了這條路徑。這可能意味著,諾大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圈層,已經“融”不下還要堅持獨特運營模式的蔚來。因為對於吉利、廣汽這樣的新金主而言,蔚來再優秀也充其量是一個“備胎計劃”,如果這個“備胎”需要持續輸血且還不受自己控盤,關鍵是盈利週期看不到頭,那就乾脆放棄這樣華而不實的“備胎計劃”。

在寫這篇稿子前,壹哥也從相關渠道得到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蔚來已經找到一個看似不錯的新金主,但從壹哥的認知判斷,這樣跟蔚來情投意合的新金主,大概率不會是來自習慣從成本核算上“擰乾毛巾上最後一滴水”的傳統汽車製造商。而蔚來已經按下暫停鍵的電動轎車項目,大抵要從這位挺身而出的新金主中拿到啟動資金。(作者楊小林系資深汽車媒體人、車壹傳媒聯合創始人/總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