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战“疫”」若有战,召必来!他们披上战衣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朱云燕、蒋慧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秦风无衣》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同仇敌忾。

  1月25日,大年初一。江苏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发出紧急招募令,37名党员应召出征抗疫第一线,驻守沪蓉高速镇江道口,24小时不间断随时出动,他们披上“战衣”,化身“战士”,道口不灭的灯见证了一次次的奔跑前行。

  党旗红 志愿红

  以党旗为衣,以疫情为令,吹响抗击新冠肺炎集结号。

  “我志愿加入公路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随时听候调令,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奔赴第一线。”请战书下一排排签名,清晰工整、坚定有力。

  危急时刻,党员挺身而出。来自公路行业不同岗位的37名党员纷纷请缨,自愿奔赴前线,增援一线防控力量,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敢于“发声、亮相、管事”,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战斗第一线高高飘扬。

  “我是大年初一晚八点,第一批奔赴交通道口防疫点的四名党员之一。” 10余年党龄、312国道公路中心的张金飞说。疫情发生后,他干在先、冲在前,日夜奋战在防控一线。2月10日夜间下雨,他穿着一双浅口皮鞋,奔来跑去很快鞋袜就湿透了。结果,脚上套了两只扎紧的方便袋,他又跑回了岗位。同事打趣他,他笑着说,细细密密吸附在袋子上的水珠,正是他启动的“蒸干”模式。

「镇江战“疫”」若有战,召必来!他们披上战衣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2003年,非典爆发,市区公路中心的严军部队转业刚一年,毅然投身“抗非”一线;17年后,他再批“战衣”奋战在战“疫”前线。26年党龄的老党员严军,笑称自己是高速道口的年龄最大、党龄最长、值守时间最长的“三高”人员。1月25日开始,一坚守就是二十余天。“因为肺上的老毛病,每天要吃护肺药,一天8小时站下来,肺部总会隐隐作痛,不过,还能坚持。”现场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登记,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测、逢车必登,“这时候不用多说,只有干!”

「镇江战“疫”」若有战,召必来!他们披上战衣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橙心橙衣 诚心诚意

  经冬复立春,一身橙衣温暖而熟悉,明亮而耀眼。

  疫情当前,镇江公路中心兼顾“防”与“通”,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加速度”。“针对央企中储粮这样的大型复工企业,沪蓉高速镇江出口交通管控组开辟专用通道,由企业人员收取驾驶员有关证件,登记后车辆直接通行至企业停车场。”镇江公路中心党员嵇业超介绍说,“我们还会有更多的企业专线,来提高他们的通行效率。”

「镇江战“疫”」若有战,召必来!他们披上战衣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从道口下来,镇江公路中心党员严柏星浑身湿透,头上、脸上还滴着水,8个小时的室外工作,让他有些疲惫。“下午雨势很大,我先缓一缓,这样回去会让家里人担心。”他给倒了杯水,想要暖暖手,“伴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室外温度低,又下着雨,操作扫码时手机都有些拿不住,时间一长,手脚都发白变肿,当时不觉察,一歇下来觉得手脚都不是自己的了。”

「镇江战“疫”」若有战,召必来!他们披上战衣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夜行黑衣 无畏前行

  逆行的黑衣战士,向着光的方向,披甲出征,豪情万丈。

  2月15日晚7时,气温骤降、雨雪交加,给值守在沪蓉高速镇江出口的抗疫一线公路人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雨雪天路滑,开车注意安全,谢谢你配合!”值守的312国道公路中心党员宫晓鹏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雨雪拍打在值守人员脸上、手上,他们无动于衷,“道口上还有不少车辆,着急赶回家,我们处理快一点,他们就能早一点到家。”为了驾乘人员早点回家,他们顶风战雪,穿梭奔波在夜色中。

「镇江战“疫”」若有战,召必来!他们披上战衣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2月16日晚上八点,沪蓉高速镇江道口驶来一辆外地出租车,因无法通过镇江市健康申报系统小程序,只得将两位乘客放在道口。市区公路中心赵振对他们进行了例行询问,做了体温检测,符合入镇条件。两位乘客通过手机呼叫打车,发现根本无人应答。室外天寒风大,他把打着哆嗦的车辆乘客带到休息室,倒上热水暖手,泡上方便面充饥,又提议,实在打不到车,十二点换班之后自己可以先送他们回家。当晚,赵振把乘客安全送到家,回家时已经过了凌晨一点。“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镇江交通人的温暖。”

「镇江战“疫”」若有战,召必来!他们披上战衣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也是时代发展的先锋力量。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英雄,他们从披上战衣的那一刻,也是凡人“英雄”。他们常说:“从选择站上这个岗位开始,从穿上这身战衣那一刻,我们就是顽强的战士,是镇江‘门户’最坚定的守护者。这场疫情防控战,我们一定能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