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你會遇見美好


【決定成就高低的是見識,而非簡單的努力拼搏】

“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背後通常有個見過世面的父母。所以,真正的差距是父母見識的差距。


記得吳軍博士在商學院上講過一個故事。


農村王媽媽有3個孩子,最大的女兒讀到初中,王媽媽就讓她輟學,去富士康打工。每個月賺2千多元,女兒孝順,每個月都寄幾百回去給王媽媽,王媽媽看到了甜頭,非常高興。


等到王媽媽的第二個女兒初中畢業時,王媽媽又讓她去富士康打工,二女兒像大女兒一樣,每個月寄點錢回去給王媽媽。但是日子依舊窮困潦倒,看不到前途。


而富士康的老闆郭臺銘則相反,僱傭了幾百萬個像王媽媽女兒的女工,在每個人身上賺取200元的價值,就可以坐擁585.3億。相比之下,女工們在“撿芝麻”,郭臺銘在“撿西瓜”。


後來,王媽媽的大女兒意識到靠勞動力謀生不會有前途,把這個觀念告訴王媽媽。王媽媽在第三個孩子讀完初中的時候,沒有讓他出去打工,而是讓他繼續讀書。最終他從事了腦力勞動的工作。


王媽媽的第三個孩子雖然達不到郭臺銘那樣的身家,但至少脫離了勞動力謀生的命運,隨著這個孩子的見識越來越廣,王媽媽的後代也會一代比一代好轉。不能一下子撿到西瓜,但至少能撿到蘋果、雪梨,不至於像原來那樣一直撿芝麻。


最近【奇葩說第六季】中,辯手詹青雲的父母沒有讓女兒去洗盤子,而是借了100多萬讓詹青雲完成哈佛的學業。經濟學家薛兆豐說對於詹青雲父母的做法非常認同。他認為出國留學儘量不要去“洗大餅”,寧願借錢讀書,將洗盤子的時間用來學習、做研究、向教授討教......將學習過程最大化,將來的路也會走得更好。


有些人會不耐煩地說:“這些道理誰不懂啊,關於見識、格局這些東西,網上搜搜就有很多這類故事。”


是的,這些故事總是發生在網上、別人身上。鮮少發生在自己身上,一些人依然會為了搶紅包而一直守著手機,為了電商節整夜不眠地比價囤貨,為了刷幾塊錢的單賺點外快,佔用上班的時間,為了一個折扣跑幾家鞋店......


要問“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孩子的差距?”歸根結底是父母見識的差距。


撒切爾夫人說:你的言辭決定你的行動,你的行動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你的性格,你的性格決定你的命運。


而父母的言辭與行為,孩子都會耳濡目染地模仿。正如《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裡的隱喻——什麼樣的父母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有兩個畫面,一個畫面是:孩子從小跟著父母跑幾家店省折扣,跟人搶破頭;

一個畫面是:孩子坐在你膝蓋上,探索著書本里的星辰與大海。


你更願意成為哪一種家庭呢?


芭巴爸爸


說起有見識的孩子,讓我想起去年帶孩子去東京玩的時候,遇到的一個小朋友。

兒子和這個男孩聊得很好,於是我們中午決定一起吃飯。點完餐,我兒子笑著小聲模仿服務生的發音。

日本人說英語,“OK”會說成“奧給”,兒子學得興高采烈。

但男孩絲毫不以為奇,微笑著說:“每個國家的人發音都不一樣的。”接著說了起碼五六個國家的人是怎麼說OK的。

他學得惟妙惟肖,特別好玩,大人們都在一邊笑。我兒子也笑,說:“哥哥你怎麼知道那麼多?”

男孩特別平和地說:“我去過的地方有點多,因為我比你大一點點嘛。”

我看著他,真心覺得有見識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開闊,有底氣,大大方方,還不張揚不自誇。

這個孩子不光了解各種OK的發音,對去過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很深的瞭解。

他很細心地給兒子分享自己的經歷,從非洲的野生動物如何遷徙到奈良的小鹿背後的故事,很多地方的風土人情也是信手拈來。

而且並沒有浮於表面地遊覽,是真正地去了解,他甚至跟兒子講,很多地方小朋友的生活條件很艱苦的,並不是都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城市裡。

我一向覺得自己非常注意開闊孩子的眼界,也一直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有見識,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之下,我家兒子就顯得少見多怪和小家子氣了。

真正有見識的孩子不是去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吃過多少美食,拍過多少照片,而是真正瞭解自己生活在怎樣一個開闊包容的地球環境裡,每個地方的人們都有著與自己不同的生活,自己需要努力學習、瞭解很多知識才能與世界更好地接觸。


北京積木寶貝早教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真的會有天壤之別。

前段時間去一家飯店吃飯。

旁邊一桌,一個小女孩過生日,端上來一個非常漂亮的蛋糕。

鄰桌的一個小男孩,立馬就被吸引了,對著那個蛋糕行了很久的注目禮。

等那個小壽星,開始切蛋糕的時候,切下來的第一塊蛋糕,放在盤子裡,端到小男孩面前,說:小弟弟,送給你。

那和小男孩立馬放下蛋糕,雙手作揖,說:小姐姐,你真好,謝謝,生日快樂。

在開心的吃完後,臨走時,小男孩再次跑去,給小女孩表示感謝,並說蛋糕好吃極了。

一起吃飯的朋友看到了,不禁都說,這兩個小孩一定都是見過世面的。

見過“世面”的孩子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更自信,更豁達,更熱情,更從容。

見“世面”,總的來說就是引導孩子從家庭過渡到社會,讓孩子多見識社會的事,多瞭解世界上面的事。

這樣孩子看問題的時候就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面的事情,不是線性的。

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小姐說過這樣的話:

人這一生,要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

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

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見過“世面”的孩子,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

能享受到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樓頂的貓


畢淑敏說:“因為見過世界的廣闊,你就會知道自己的渺小。”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真得會有天壤之別,但見識這種東西,不是一朝一夕習得的,靠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年累月的積累與提升。



先講講我的親身經歷

我從小出生、成長在農村。

小時候,整個村子裡,只有村大隊有唯一的一部電話,偶爾誰家有親友來電話,廣播就會叫道:“XXX,有你的電話,請你到村大隊接電話。”

但一年到頭,這樣的廣播通知也沒有幾次。在那貧瘠的山村,其實並沒有幾戶人是有在外的親友給他打電話的。於是,這部電話儼然是個裝飾品,像寶貝一般被鎖在村大隊的辦公室裡。

後來我到省城讀書,宿舍樓下的小賣部有一部電話,不上課的時間裡,廣播總是不斷地響起:“女生宿舍X0X,XXX電話。”

同寢室的女孩子們,常常接到電話,我非常羨慕,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常被人惦念的感覺真溫暖,另一方面,我真想體驗一下接電話的感受,那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深深地自卑。

半個學期過去了,從來沒有找我的電話,我鼓起勇氣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

之所以需要鼓起勇氣,是因為那時候的話費還很貴,而我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200塊,扣除買書和日用品,基本上每餐伙食費只維持在1.5-2元,而打一次長途電話,寥寥數語的話費對我而都是巨大的壓力。

平生第一次打電話,我感覺到自己的心砰砰直跳。

那通電話還是給了我莫大的滿足感,聽到久違的親人的聲音,知道他們心中的惦念,還終於知道打電話是怎麼一回事了,未知的“神秘感”帶來的自卑,消散了一些。

是的,我就是這樣沒見過“世面”的孩子,有太多人生中的第一次,我都謹小慎微地觀察周圍的同學,悄悄模仿,生怕被看出自己的無知和匱乏。

第一次進入電腦機房上機,用286電腦操作doc命令進行;30字/分鐘的打字測試,城裡的同學輕輕鬆鬆就完成了,我卻是在紙質“鍵盤”上練習了許久才通過的……

沒見過世面的匱乏感,折磨了我許久。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外企,有次公司聚餐,從知道要去吃西餐開始,我就惴惴不安。那時候互聯網還不發達,不瞭解的事情,無法通過網絡迅速得到答案。

就這樣,我參加了一次貌似精緻,實則內心飽受煎熬的聚餐,也算解鎖了吃西餐的技巧。

很多這樣的第一次,在最初那幾年,我因為沒見過“世面”,如履薄冰,天知道我克服了多少內心的惶恐與不安。甚至曾經自我懷疑,認為不夠好的自己不配被愛。

後來,我終於在城市裡扎穩了腳跟,除了仍然不會講這個城市的方言,我已經完全融入這個城市,再也不用戰戰兢兢。

作為媽媽,我不能讓自己孩子的世界,只有方圓幾里地,我希望他看到的世界,是開闊的、豐富的、美麗的、多元化的。



見過世面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究竟有多厲害?

見世面越多的孩子,越知敬畏,從而知進退,因此不會困頓於眼前的憂患與不足。

胡皓康,明星胡軍的兒子,他才10歲就已經挑戰過世界上最快的過山車,還曾經穿越一百五十公里的沙漠戈壁河灘,並且有40公里河谷砂石路穿越經歷。

李嫣先天唇顎裂,這種不同於常人的缺陷很容易引起自卑,然而李嫣卻沒有,她敢於從容自信地在時裝週上秀出自己,不卑不亢地面對鏡頭。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更是令我由衷發出感慨:見過世面的孩子,原來這麼厲害!

她曾與斯皮爾伯格對談電影,和何炅一起演話劇;用英文寫詩、時裝週走秀、鋼琴比賽奪冠……

多多在小小的年紀裡,無數光環加身。讓我們來看看黃磊的家庭教育吧:

1.給孩子充分的尊重

允許年僅13歲的多多,依照自己的審美和意願染髮就是力證。

2.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黃磊和孫莉的愛情,可謂是娛樂圈的超級“模版”。雖然他們已經結婚二十多年,現如今依然甜過初戀。

3.最最重要的,是黃磊夫婦常常帶領多多去見識更廣闊、更多彩的世界——

黃磊曾在其微博文章《她準備好了》中寫道:“在多多兩歲的時候,我們就帶她一起參加《暗戀桃花源》巡演,到今天整整十年。我們走過了四十幾個城市,演出了近500場……”

參加過無數次巡演的多多,早已耳濡目染,在生命早期的前十年,便完成了對話劇的理解。難怪她初登舞臺,就有大將之風。

她眼裡住著星辰大海,笑容可融化一切,渾身散發著從容優雅的氣質。

見過世面的孩子,在人群裡一眼便能看出來。這種富養,與華服美食無關,更多的是寵辱不驚,是眼神裡的清澈與寧靜。





“見世面”就是讓孩子維持心理健康、增加社會適應性,具備更好的應對生活的能力。

《小王子》中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千萬不要鼓勵人們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發號施令,而是要教會他們去渴望大海的無垠和高深莫測。

教育孩子也是同理,若一味地威逼孩子讀書、寫作業,施以考試的壓力,並不會讓孩子愛上學習,甚至可能培養出叛逆、厭學的孩子;

而應該帶孩子去看見更廣闊的天地,培養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進而從內在激發出孩子的驅動力。


世界日新月異,帶孩子見世面刻不容緩

5年前,我們出門忘了錢包,是一件很慌張的事;現在只需手機在手,從容不迫。

4年前,我們出行還要在路邊等路過的出租車,現在網絡約車精準便捷。

去年,劉強東宣佈未來京東將全面實現“無人公司”,用AI技術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

馬雲也曾直言: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身為父母,我們怎能容許自己的孩子十幾年寒窗苦讀,卻跟不上知識迭代的速度?

歷史的洪流滾滾而來,想要保持競爭力,你只有跳上去浪尖,跟隨它的方向。



父母應該如何帶孩子見世面?

1.【行萬里路】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去,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海明威


旅行的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重視。

寒暑假、節假日,家長們爭先恐後地帶孩子出現在各地名勝古蹟,欣賞名山大川,甚至漂洋過海,走向世界。

當然,仍有很多家庭囿於經濟條件等因素,不能帶孩子去巴黎看鐵塔,不能給孩子報名四萬的歐洲夏令營,甚至連帶孩子去一趟首都看看長城故宮都是奢侈……

事實上,我們也知道,並不是條件好的家庭都養出了優秀的孩子,每年高考過後,總有“寒門貴子”的勵志故事廣泛傳播。這關鍵還是在於如何旅行——

帶孩子見世面,不是帶孩子去報個班,旅個遊,去外面晃盪一圈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到此一遊”的結果,就像寫在沙灘上的字,歲月的流水輕輕沖刷,便不復痕跡,無法真正將所見所聞融入孩子的靈魂之中,成為他終身散發的氣質。

而雖然有些家庭的物質生活並不好,但家長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忍,教會孩子在逆境中不放棄;家長對事對物的平和,對所遇到之人的真誠,通過言傳身教投射到孩子身上,烙印在孩子心裡,從而影響其思維模式和認知模式的形成。

孩子每“走”的一步,都算數。這也是帶孩子“見世面”。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裡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龍應臺


2.【讀萬卷書】

如果說旅行是有經濟條件門檻的,那麼,閱讀則是面向所有人(不論貧富),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

世人勸學,經常用的一句話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不只被古代讀書人奉為經典,也鼓勵不少現代學子努力向上。

小時候,父母對我和弟弟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讀書是你們改變命運,離開窮山溝的唯一方法。

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無須贅言。


3.【互聯網時代,宛如一隻無形的手,幫孩子推開一扇新的大門】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互聯網實現了麥克盧漢的預言,我們生活的世界成為了地球村,互聯網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的視野,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提供獲取信息的新渠道。

從前,孩子們只能聚集到教室聽老師授課,如今,一條網線聯通千里之外,孩子坐在家裡也能聽名師授課;知曉天下大事;通曉古今。

互聯網讓我們更便捷地獲取到多元的信息,充實知識儲備。同時,互聯網也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使得我們越來越習慣快餐式地獲取知識,而缺少深度閱讀和思考。

身為父母,可以通過互聯網帶孩子“見世面”,但一定要幫孩子把好關,避免蜻蜓點水工的知識獲取,更應避免孩子沉溺網絡。






【總結】

從家庭教育方面講,“見世面”真正的含義就是讓孩子從家庭過渡到社會,讓孩子瞭解社會的不同側面,進而瞭解世界的不同側面。

一個人面對生活難題的時候,是否能夠找到最佳的應對策略,往往取決於他是否有足夠多的對世界的瞭解,因此,足夠多的對世界的瞭解才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模式,決定了他應對事情時的策略,最終影響到他的成功與幸福。

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認知模式和思維模式?

指引孩子——

在與人的交往中見識,

在與自然的交往中見識,

在與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尋找見識,

在與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中去尋找見識,

在與自己不同的階級經濟地位中去尋找見識。

正如王家衛在電影《一代宗師》裡說:人這一生,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過程。

見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見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

見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

想起蘇軾那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一個人,見過天地之大,才能做到心有乾坤。




寫在最後:

“見世面”對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父母的眼界、高度和思維,恰恰決定了孩子能見多大世面。

而孩子認真讀過的書,用心走過的路,最後都會成為他身體和思想的一部分。


愫說育兒


不請自來。我是一個三觀超級正的90後。歡迎關注我!


這個問題,我不想列舉更多的名人名言來解釋。根據我身邊的親身經歷,希望能給題主帶來理解。

我有兩位表弟,一個是姑姑的孩子,我們稱之為A,一個是小姨的孩子,我們稱之為B。

為什麼要提他們呢?兩位都是男孩,同齡,A是城裡人,家庭條件比較優越。B是山裡人,年幼時家裡條件比較差。現在都已成年,即將走上社會。

來說說區別吧。

第一,自卑與自信

姑姑是全職媽媽,基本在孩子暑假都會帶A出去旅遊。姑姑害怕孩子是獨子,怕他不懂分享,每個星期都會帶他回奶奶家與我們玩耍(我還有一個同齡的堂弟)。每年夏天都會邀請我們去他家玩耍。這個時候的A是最開心的。因為我們兄弟三個可以一起打遊戲。

這樣環境成長出來的A,由於經常出去旅遊,對於有些事情並不會產生“爭”的念頭。已經24歲的他,目前為止還沒有談戀愛。更注重生活質量,現在是大學生,經常和同學一起出去旅遊,探索世界。

同樣,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有自己的看法,不會受到我們任何人的影響。

B就不一樣,因為小時候家庭條件比較差。性格上出現些許問題。對於事情顯得比較自卑。這個自卑提現在方方面面。比如說衣服,會買能買最好的。對於事情缺乏自己的個人主見,基本都會聽從父母的安排。

第二,豁達與自私

A非常豁達,雖然隨著年齡增長,兄弟間的情感有所淡化。但是對於事情非常的豁達,很少有嫉妒等心理出現。朋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基本不會拒絕。當然,並不是他不懂拒絕。在為人處世上,有不少很要好的朋友。

B就有些自私。對於自己的物品看的非常珍貴。對於好東西都有一種“佔有慾”。有一次表哥請他吃燒烤。他自己一個人點了150元的燒烤,之後要求再點100元,說想要帶給自己母親。

問題來了,首先不少自己掏錢,“連吃帶拿”不是什麼好事兒。其次,他母親並不愛吃燒烤,不然表哥會給他的媽媽點,所以,最終這些燒烤全部進去了他的肚子。

第三,平常心和攀比心

這一點其實和第一點比較像,但是我還是單獨拿出來說。因為是兩個概念。

A對於各類型品牌,雖然不是全部擁有,但是對這方面也不缺。記得10年左右,他同學曾經送過一個800元的鼠標給他。因為經常擁有,對於這些“品牌”的概念,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慢慢變得不再重要。現在,一兩百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沒有覺得尷尬。

B則不一樣,因為小時候對於“品牌”的缺失,長大後攀比心比較嚴重。渾身上下的衣服非常昂貴,並且緊追所謂的“潮流”。有一次,我燙了個頭發,被他看見,他立馬錶示要去燙頭髮。

有兩件事讓我記憶深刻。

15年畢業,我母親心疼他,決定送給即將上大學的他一臺筆記本電腦。因為500元的差距,差點和我媽媽鬧起來。後來電腦丟了,前年他母親準備給他再買一臺。

他媽媽給了他6000元。讓我帶他去選一臺電腦。我帶他了解情況後,一臺5200,一臺6200。在性能上5200的比6200更好。只是外觀上不如6200。我並沒有引導他買哪一臺。他自己表示要5200元這一臺。

第二天,我由於有事兒,沒有跟隨他前往。等我接到他媽媽的電話,他已經購買了6200元這臺。並且和他媽媽說,是我“介紹的那位師傅”讓他買價值6200元的電腦。

當然,箇中緣由就不細說。他害怕我不同意他購買5200元這臺,所以假裝同意購買5200元這臺,然後在我不在場的情況下,先斬後奏,並且惡人先告狀。

一個月後,因為姥爺去世,他的媽媽與爸爸來到了城裡,他對他爸爸說:“電腦配置不夠,需要再加1000元升級。”

我自己做過電腦行業,他所選擇的電腦,足夠他金融專業所用。表弟A,學習編程,電腦也才價值5000元。可見他就是想比寢室的同學擁有更“牛”的電腦。

第二件事,讓我與母親非常心寒。

去年冬天,他來到我們家。媽媽說給他買一件外套。24歲的他,在跟隨我們挑選衣服的過程中,一直在看吊牌。我一度認為他已經“長大”,知道省錢了。後來我知道我錯的有多離譜。

在他選定一件衣服後,由媽媽上去砍價。因為並不是專賣店,吊牌價格基本虛高。一件價值1600元的衣服,在導購人員報價“600”後。

B對著我說:“哥,這衣服真假,吊牌上寫的1600元,哪兒想才賣600元。”

我突然明白,他看吊牌不是“長大了”,而是知道自己不用掏錢,想要買更“貴”的衣服。那一刻,我遍體身寒的害怕著自己這位表弟。

這種事情不在少數,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其實,“見過世面”就是看見過這個世界上更多的美好,內心變得自信、豁達。

A因為從小的家庭情況,對於身外之物毫無眷念,明白有些東西就是身外之物。而且,“衣食無憂”長大的孩子,至少不會對別人給予的“好處”有太多期盼。

B則不一樣,因為小時候對這些東西的缺乏,對世界上美好事物的佔有慾相當強烈,並且會逐漸形成一種扭曲的價值觀。看見好的東西,都想擁有。如果自己不需要付出代價即可擁有,哪怕傷害別人也能接受。

B是媽媽的親外甥,A是爸爸的親外甥。我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評論過A,因為他身上幾乎沒有惡劣的品質。B則是媽媽與爸爸說的最多的人。

在這裡,對自己兩位表弟的品性做出一定的分析,並是在比較他們的好與壞,而是結合身邊的人,為題主的疑問做個解答。

在這裡,我想奉勸各位家長,如果可以,請努力給予自己孩子最好的事、物。


七夜情感說


昨天喋喋媽咪去參加了一個宴席,同桌坐著一個怯生生的小女孩,吃飯的時候就專心低頭地吃,頭也不敢抬。

同桌的大人跟她說話的時候,她的聲音也小得像螞蟻說話一樣,似乎很害羞的樣子。孩子爸見狀趕緊說:“孩子沒有見過世面,這種場合還是頭一回來呢?所以有點怕生。”

其實,喋喋媽咪也是深有體會的,我來自農村,也是沒有見過什麼世面,後來大學畢業留在了城市打拼。其實,對於自己匱乏的見識,喋喋媽咪常常都是很自卑的。而看到那個孩子,就像看到了當時的自己。

而相反,那些見過世面的孩子,就顯得大不一樣了。就拿“國民閨女”黃多多來說,小小年紀和大牌導演聊天一點也不怯場,走國際品牌大秀也輕鬆自然。

那麼,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1. 遇事更從容

記得喋喋媽咪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地鐵都不知道怎麼坐,整個滿臉疑惑,儘管用手機查好了線路,但是卻不知到地鐵中轉是不用出站的,問了站內警務人員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其實,見過世面的孩子之所以會遇事更從容,就是因為他們經歷得多了,知道在遇見突發情況的時候該如何尋求幫助,該如何尋求解決辦法。

而相反,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則遇見事情的時候表現得十分焦慮,甚至連向詢問別人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因此就會出現行為上的無力感。

2. 更懂得如何與人交往

在沒有走出象牙塔的時候,恐怕很多人都覺得只要學習好,就可以在社會上混得很好,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

因為除了你的工作能力,人際關係也是一個人在工作中需要好好經營的,一個不知道怎麼和人相處的人,無論他工作能力多強,可能都會不利於團隊的發展。

而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能夠融洽地處理好和別人的關係,能夠在專注自己的工作的同時,還能兼顧與同事以及上司的關係。或許這是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會忽略的。

3. 更有自己的想法

都說見多識廣,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比那些沒見過世面的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更多,對於事物的看法也會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可是就業率似乎正逐年升高。很多大學生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這是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沒有清醒的認知,又不想著如何適應社會,所以就只顧盯著自己的專業,畢業多年仍然一事無成。

而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能夠另闢蹊徑,而不拘泥於自己的專業。

4.更加有追求

記得喋喋媽咪在大學的時候,曾經在暑假期間去過一個農村做兼職,給那兒的初中生上預科班,他們的終極目標是隻要能上高中就行,平時的作業也是能拖則拖,能減則減。

相反,市區的孩子們就大不一樣了,他們的目標是市區一中,即使上不了,也不能低於次一等的二中,平時補課也是則多學一會,就多學一會,甚至熬到十一二點也不肯回去。

或許這就是差距,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更有追求。曾經看過一部電影,裡面有一句話是這樣的:你連世界都沒有見過,哪來的世界觀。所以,躲讓孩子見見世面,或許他對於自己的人生會有新的想法。

寶媽建議:

五一勞動節馬上就要到了,趁著放假,多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當然,即使不是五一,週末有空也是可以帶孩子去玩的。

1.多出去走走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萬里路。不管是去那些名勝古蹟遊玩,還是去一些繁華大都市體驗,你每一次帶孩子出去,都會充實他的人生閱歷。

當然,有時候並不需要那麼奢華的旅行,可以去一些親民樸實的農村、田野、山間,總之,帶孩子多出去走走總歸沒錯。

2.閱讀也不可少

很多人都認為帶孩子見世面,就是帶孩子去旅遊觀光。其實,除了親身體驗,間接經驗也是增長見識的好辦法,而閱讀就是獲取間接經驗的主要來源,寶媽們也不要忽視了。

3.讓孩子多交朋友

正像前面提到的一樣,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往往在人際交往上不太擅長。所以,寶媽們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多交朋友,當然是多交益友,這樣孩子以後的處理人際關係就不會捉襟見肘、不知所措。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不請自來,我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的。這種不是說通過打扮得體,服飾華麗能掩飾得了的。而是孩子眼中的那種眼神與身上的氣質是完全不同的,接下來我想舉兩個身邊的例子來說明。

A是我姑姑家的兒子,B是我舅舅家的兒子,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是深山裡的孩子。但是A從小成績優異,積極向上,高考時考到了城裡的一個重點大學 ,接受了城裡最好的教育,見識到城市的飛速發展,還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人群。同時他的思想在不斷地開放和提升,特別懂得如何為人處世,畢業後在事業上也是發展得有聲有色。

而B從小養成懶惰的習慣,沒有一點進取心,學習成績也不太好。初中畢業後讀了職校,後來在縣城找了一份餓不死也吃不飽的工作,至始至終沒有踏出家鄉的土地,一直在方圓幾里地活著。

過年回家,兩個人見面交談,旁人一眼就能聽出來,他跟A的思想有著明顯的差別,在為人處世和事業上兩個人也漸行漸遠,從小時候無話不談到現在的話不投機,最終不歡而散。

所以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來看,我覺得起碼見過世面的孩子知道總有人比自己更優秀,一直激勵自己努力向上。這樣的態度使孩子孩子總在不斷提升自我,自信而不驕傲的生活態度,讓孩子未來的提升空間更加寬廣。而沒有見過世面的孩子,在人前總是以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跟別人無法比較。總是畏手畏腳,甚至躲藏起來,這種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生活態度與見過世面的孩子的那種自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知心姐姐曉靜


見過世面和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差距有多大?大家好,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討論一下什麼是見過世面。這“世面”的定義是什麼?在討論之前,我想說出一個我個人的真實的經歷來,請大家討論。什麼是見過世面:

那是我在中學時的一個赴美夏令營。當時我們學校和一個山區的中學共同舉辦這個夏令營。夏令營的主題就是英語。也就是我們這些學生有到美國中學交流的機會。夏令營的價格是幾萬塊,山區一個小姑娘和我一個屋,她的費用是一個好心人給付的。她顯得很懵懂。也很膽怯。我費了很大的力氣和她交往。想讓她有些信心,不要自卑。而效果恨不明顯。尤其是到了首都機場,她告訴我她第一次坐飛機。很多東東都不懂,求我教給她,我也很理解,中途一再的給她示範飛機的座位怎麼調,小桌板怎麼使用。包括怎麼和空姐交流。她在努力的學,包括到了美國怎麼吃西餐,用刀叉。當然,她中途也受到了一些同學的嘲笑。有的甚至是當面的。我很為她擔心,擔心她這麼沒見過世面是會受到更多的嘲笑的。

而接下來的行程裡,我對這個小姑娘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變。到了美國,她開始表現出她的極高的英語水平,這個團裡能夠和美國同學零障礙交流的沒有幾個,而她是其中一個。她和美國同學可以很順暢的說英語口語。甚至在我們去美國的景區遊覽的時候,她也成為了我們這個團隊裡的導遊。因為她不光是英語口語好,還對我們要去的美國地理有很多的瞭解。儼然成為了我們這個團隊裡的“大拿”。很多人都開始需要她的幫助。這時候,尤其是出去私人活動,大家就都很希望能和她在一起。最起碼她能看得懂路標和幫助大家找路。我們這個團隊裡“最土”的一個小妞兒,居然就變成了大家眼裡的香餑餑。她的知識給了她見識。這時候,您說哪個是見過世面的呢?

結語:其實很簡單,我們世俗觀念上的“世面”,包括什麼用餐的規矩,坐飛機的見識,開會的習慣。等等等等。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障礙。而這些在知識的面前,都顯得弱不禁風。

我們中國早就有“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這不是瞎說的。

尤其是學生中的見識:還有很多學生會把玩遊戲的暗號叫做見識,會把一下流行的食物叫做見識,會把一些流行的歌曲叫做見識,其實這些見識都比不了一張“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來得硬氣,您說呢?


北京範兒


我的一個親戚,上大學了,第一次吃百香果,覺得奇怪,回來還不停的說沒見過這玩意,當時就覺得他也不小了,只是在農村長大,確實見識不大寬泛

還有我的一個同學,上初中的時候一起去書店買筆,我買了一支十多塊錢,跟老闆娘比較熟就隨便搭了幾句話,她說以後就把這種筆放在前面這排,這樣好找,結果我朋友說 那我以後就不從這排走了,太貴了買不起,當時書店人還挺多,她講得特別大聲,老闆娘也挺尷尬的,其實她家條件也不差,但沒旅過遊也不怎麼出門逛街什麼的,可能是比較節儉吧,衣服也是穿她家親戚的,過於成熟(你們懂得),畢竟是女孩子,還是要多出出門看看這世界的吧(僅個人觀點)


131313hhzz


我有時候想,其實人如果一輩子都不見什麼世面也挺好的,至少他會很幸福。像我家有個親戚就是那樣,一家三口人掙不到3000塊錢,在一般人看來這簡直都窮死了。但是人家過得很幸福,因為人家別說大商場,大一點的超市都不去,住在城市的邊兒邊兒上,連家裡的油鹽醬醋都是那種小賣部的山寨產品,買的衣服鞋子也永遠都是那種地攤貨。最好的就是他認識的都是這種人,所以他覺得全世界都跟他過的差不多,人家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奢侈品這些東西,因此他一直認為他們家的家庭條件屬於一般家庭。

跟這樣的一比反而說我這種人更可憐,錢掙不了多少,還啥都知道,啥都想要,反正沒有人家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