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何要杀死弟弟舒尔哈齐?

秉烛侃历史


舒尔哈齐不是努尔哈赤亲手杀死的,而是因努尔哈赤而死。

努尔哈赤的生母宣皇后,生有三子:努尔哈赤(显祖塔克世的长子),舒尔哈齐(三子)与雅尔哈齐(四子)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是一母同胞。在努尔哈赤的兄弟当中,为舒尔哈齐所立之传自然是诋毁有余,至于雅尔哈齐更是完全没有记载,这便说明了,努尔哈赤对于他的亲生兄弟多有隐讳。

在《清史稿》为舒尔哈齐所立之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海西女真乌拉部下属的蜚悠城长策穆特黑,因深受乌拉部虐待,恳请归附建州女真,于是努尔哈赤派舒尔哈齐及褚英代善等人率领三千人迎接策穆特黑。在赶赴蜚悠城的途中,舒尔哈齐夜行时遇到火光,所以怀疑是凶兆,打算退兵,褚英、代善坚持前行,收复了蜚悠城。

但在回去的途中,遇到乌拉部首领布占泰所率领的一万人前来堵截,褚英和代善拼死一搏,将布占泰打败。而舒尔哈齐以及他的手下常书、纳齐布,躲在山下,没有出战。事后,努尔哈赤虽然赐舒尔哈齐达尔汉巴图鲁称号,但却因常书和纳齐布没有全力赴战,意欲将其处死,实际上也是从侧面在给舒尔哈齐警告。舒尔哈齐当时反驳道:“诛二臣与杀我同”。

于是努尔哈赤免去了这两个人的死罪,但却对他们加以严惩,不仅罚百金,而且收了他们的部属。至于舒尔哈齐经此事之后,再也不让他领兵打仗了,没有了战功,就等于剥夺了政治生涯,舒尔哈齐因此而郁郁不得志。

为了摆脱努尔哈赤的控制,他带着长子阿尔通阿和第三子扎萨克图移居到了黑扯木。努尔哈赤得知后,认为舒尔哈齐有异心,想要篡位,所以十分震怒,将他的两个儿子杀死,舒尔哈齐无可奈何,只能又回到了努尔哈赤的掌控之下,最终抑郁而死。

以上就是《清史稿》中对于舒尔哈齐的记载。从这段短短的记载来看,舒尔哈齐是因与乌拉部的这场战争中而身败名裂的。但也可以看出努尔哈赤手段之残忍,对于不奋力出战的大臣说杀就杀,对于亲弟弟也是掌控于股掌之中,甚至他的侄子也被残忍杀害。可以说在努尔哈赤的眼里,后金的前途胜于兄弟子侄亲情。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与他的诸子侄奋战离不开,如骁勇善战的褚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等,对于这些战功赫赫的子侄,他又是褒奖有加,十分重视。

当然,在后金征战过程之中,努尔哈赤对待手下的标准就是骁勇善战,对于不力战之人,并不会心慈手软。待时局稳定之后,便是汗位继承及争权夺利的较量。历朝历代的大汗和皇家均逃不过这些斗争,舒尔哈齐是这场斗争当中的牺牲品。

舒尔哈齐死于自己的懦弱,也死于这场权力之争。在努尔哈赤看来,舒尔哈齐怀有异心,所以他被努尔哈赤铲除也是必然的结局了。


夕阳下的晚枫


当然是因为权力之争了。

在弩尔哈齐创业之处,弟弟舒尔哈齐是处于副手的位置,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明国官书中,总是把两兄弟并称的。舒尔哈齐以建州卫都督的身份,多次去北京朝贡。

在朝鲜的史籍中,弩尔哈齐被称为奴酋,舒尔哈齐被称为小酋,比如申忠一到佛阿拉,绘制了建州首领住家图,有二副,其一是《木栅内奴酋家图》,其二就是《外城内小酋家图》,申忠一说舒尔哈齐“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

通过申忠一的描写,我们知道,舒尔哈齐和哥哥的地位不相上下,连服色都是一样的。

比申忠一早一个月到达佛阿拉的朝鲜通事河世国,分别接受弩尔哈齐和舒尔哈齐的接见和宴赏。河世国称弩尔哈齐为老乙可赤,称舒尔哈齐为小乙可赤,兄弟俩先后宴请河世国,都说明了他俩曾经是亲密的主副配合,相辅相成。

但是,等小有基业的时候,兄弟之间就开始出现嫌隙。兄弟俩的矛盾从万历二十三年(1595)就已见端倪。

申忠一见到舒尔哈齐家中的“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舒尔哈齐也对申忠一说,以后让他送礼物,不能比他哥的礼物少。

这件事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弩尔哈齐兄弟的关系已经没有初期的同心协力,而是开始有主副区别了,因此,舒尔哈齐对已经获得的权位和财富也开始不满。

万历二十七年(1599)征伐哈达部的时候,弩尔哈齐就在哈达城下当众怒斥舒尔哈齐,让他们兄弟之间的裂痕更深。

万历三十五年(1607),因为舒尔哈齐作战不力,弩尔哈齐要把他的二个大将常书,纳奇布处死,舒尔哈齐向大哥恳求,才免死,罚常书银百两,夺纳奇布所属牛录。

从那以后,弩尔哈齐就不让舒尔哈齐领兵出战,慢慢削其兵权。舒尔哈齐闷闷不乐,常出怨言,说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弩尔哈齐又没收弟弟的财产和奴隶,杀了他的儿子阿布什,还将他的大将武尔昆吊在树上烧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十九,舒尔哈齐死。

据明人黄石斋的《建夷考》记载说舒尔哈齐是被哥哥腰斩死的。《三朝辽事实录》说舒尔哈齐是被弩尔哈齐设计杀死。

弩尔哈齐为人猜厉威暴,谁要是稍微违逆一点,就杀之,没有人不怕他的,为了强化汗权,幽禁杀害胞弟,是很正常的。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努尔哈赤的弟弟确实是舒尔哈齐,但努尔哈赤其实没直接杀死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是脱离努尔哈赤另建新部落,与努尔哈赤对着干。后来被迫投降,被努尔哈赤软禁致死。舒尔哈齐的儿子是阿敏。

明朝将领李成梁督师辽东那会,对付辽东后金的办法是,扶小打大,调动后金内部消耗。舒尔哈齐就是李成梁在努尔哈赤身边埋的一个雷。李成梁二次督师辽东的时候,看到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羽翼已丰,不是想动就能动的。李成梁就开始利用埋在努尔哈赤身边的舒尔哈齐,当时李成梁把二人送回建州女真的时候,就被明廷封为不分大小的建州都督。这时就已经开始离间二人关系了。在李成梁的支持下,舒尔哈齐宣布脱离努尔哈赤,跑到靠近明朝的铁岭附近建立了个新部落,依靠李成梁对付努尔哈赤。可李成梁再次因为政治斗争的因素,被解除了职务。没有明朝支持的舒尔哈齐是抵挡不住努尔哈赤的。也就是坚持了一年多,舒尔哈齐向努尔哈赤投降;舒尔哈齐自此被囚禁致死。


过去即历史


题主说的不切确,根据《满文老档》记载:

弟贝勒不满足于兄聪睿恭敬汗之恩养,不慊于安享生计之天恩,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弟贝勒卒,享年四十八岁。

弟贝勒即舒尔哈齐,不慊指不满。即是说舒尔哈齐不满努尔哈赤的处置,郁郁而终。虽然努尔哈赤没有直接杀死舒尔哈齐,但两兄弟也相当于反目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努尔哈赤含恨起兵

明朝万历时期,在女真部落分为“拥明”与“反明”两股势力。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依附的王杲属于“反明”派,但觉昌安是“拥明”派。万历十一年(1583年),王杲儿子阿台纠集其他女真部落,目的是为父报仇,受到了明朝李成梁部的打击。念及自己孙女(阿台的妻子)的安全,觉昌安约上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作为说客劝降阿台。

事情发了偏差,觉昌安父子在乱军之中,遭李成梁部误杀。事后,明朝政府只是赐给敕书30道,马30匹,并让努尔哈赤承袭指挥使,作为“安慰奖”。同年,愤恨难耐的努尔哈赤宣布起兵报仇。报仇的对象,选择了挑拨明朝与女真部落关系的尼堪外兰。

反对者设置障碍

遭到了部落内部以及觉昌安兄弟的反对。原因嘛,明朝支持尼堪外兰担任酋长,而努尔哈赤起兵攻打尼堪外兰,必然会遭到明朝军队的打击报复,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地将他们一起收拾,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消除努尔哈赤这个不安分的“隐患”:

  1. 六祖之子康嘉(努尔哈赤叔父),乘着努尔哈赤远征,联合哈达部攻击其的据点。所幸努尔哈赤及时赶到,打退了敌军;
  2. 觉昌安大哥、二哥、三哥、六弟,面对神灵发誓,除掉努尔哈赤。他们派出的刺客,准备刺杀努尔哈赤,不想刺客进入院中,惊动了看家狗,才没有得逞;
  3. 三祖之子龙敦,挑拨努尔哈赤家内部关系。发生了努尔哈赤弟弟杀害了妹夫的悲剧,原因是妹夫支持努尔哈赤起兵;
  4. 龙敦还挑唆,原本与努尔哈赤有盟约的米纳兄弟,背弃盟约,致使仇人尼堪外兰逃跑,计划作古。

兄弟是坚强后盾

在此背景下,努尔哈赤兄弟以子侄的支持变得难能可贵。同父的四个弟弟中,除了五弟当时两岁之外,其他三个弟弟都是其事业的见证者。其中二弟穆尔哈齐、三弟舒尔哈齐更是左膀右臂。

早在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远征女真哲陈部,努尔哈赤孤军深入,遭遇对方800人。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以及两名随从临危不惧,下马步战,兄弟二人先后射杀二人,最后杀退敌方。而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远征女真哈达部,三弟舒尔哈齐请命作为先锋,虽攻城受挫,但为后面的努尔哈赤打下基础。此外最小的弟弟巴雅喇、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等都在征服女真其他部落的战争中,迅速成长。

居功自傲

统一女真部的战争中,努尔哈赤近支亲属居功至伟,也初具规模。此时三弟舒尔哈齐战功卓著不说,还善于外交。努尔哈赤与其他女真部落不同之处在于,他表面臣服于明朝,坚持朝贡,避免了明朝的军事打击,表面上的“亲明派”。舒尔哈齐则是朝贡代表团团长,先后5次前往北京,而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明朝官方将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视作同等地位,努尔哈赤时任都督,因舒尔哈齐排行第三,故又称其为三都督。明朝认为舒尔哈齐“向来中国(明朝)宣谕,无不听命”,是骨子里的“亲明派”,也是两兄弟是重大分歧之一。

《明神宗实录》记载:建州等卫夷人都督舒尔哈齐等一百员名,俱赴京朝贡,赐宴如例。

即是指按照努尔哈赤的标准,宴请舒尔哈齐。如此,不甘居人后的舒尔哈齐,希望分享权力,与努尔哈赤平起平坐。其对朝鲜使者曾讲:日后若送礼物,不可将我们兄弟分出高低。改朝鲜使者日后记录:“奴酋”有诸将150余员,“小酋”舒尔哈齐诸将40余员,但服色与努尔哈赤一样。

夺权后郁郁而终

原本和谐的两兄弟出现了裂痕,希望平起平坐的舒尔哈齐,先是在远征哈达部的攻城中,按兵不动,气得努尔哈赤留下舒尔哈齐部,亲自率部攻城。其后又在乌碣岩的战斗中,以夜晚出现的“白光”是凶兆为由怯战。如此,努尔哈赤下令剥夺了兵权,这个对于舒尔哈齐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与自己三个儿子密谋,背弃努尔哈赤,准备在黑扯木另立山头。《满文老档》记载:携其部众,出奔他路,异乡以居。等于是分裂努尔哈赤集团。


努尔哈赤规劝其回心转意,但舒尔哈齐仍一意孤行,无奈之下,为了自己阵营的稳定,痛下杀手,处决了舒尔哈齐长子、三子。舒尔哈齐只好低下了高昂的头颅,被逼认错,遭到努尔哈赤囚禁,但愤恨难平,最后郁郁而终。

后记

舒尔哈齐的悲剧,再一次证明了权力是毒品。一旦沾染,便像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一发不可收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直到家破人亡。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其实努尔哈赤只是杀了弟弟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并且还留了一个阿敏,没有全部杀掉,舒尔哈齐更是没有被杀,只是被努尔哈赤幽禁起来,一直到去世。原本哥两个关系很密切,为何后来突然就反目成仇要将舒尔哈齐幽禁了呢?


一、年少共患难

1564年,舒尔哈齐出生于辽东地区,其父亲塔克世为指挥使,母亲额穆齐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可以说原本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

1569年,舒尔哈齐5岁,生母去世,继母对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两兄弟态度恶劣,两人经常被欺负,这个时候两人感情特别好,同甘共苦。5岁的舒尔哈齐跟随10岁的哥哥努尔哈赤一起到深山野林里采蘑菇、松子、捕捉猎物,然后拿到附近抚顺马市去卖,可以说两个孩子都很懂事。

但是即使这样,继母依然对两人不理不睬,1574年,10岁的舒尔哈齐跟随15岁的努尔哈赤一起前往外祖父王杲家寄居,从此生活才略微好一些。

可惜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几天,两个悲惨的孩子就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俘虏,将其充当幼兵,并且每次作战都逼迫他们冲锋陷阵,好在哥两个从小去深山野林打猎练就一身能耐,在战火纷纷中留下一条小命。

也就是这些作战的时日,再次锻炼兄弟二人,让两人变得更加强壮,作战更加威猛,为后来打江山奠定扎实基础。1583年,明朝战乱,舒尔哈齐的祖父与父亲死于乱军之中,努尔哈赤想要找明朝统治者讨回公道,却因此惹怒统治者,想直接将其灭口。

两人感觉到一种悲哀,并且发誓要为祖父和父亲报仇雪恨,于是依靠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开始创立军队,与明朝军队对抗。同年,努尔哈赤建立黑旗,用来统治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女真人。

1589年,兄弟两势力不断增大,努尔哈赤再次建立白旗,让弟弟舒尔哈齐带领,后来白旗改成蓝旗,努尔哈赤的红旗也改成黄旗,这就是后来大清几百年的八旗制度雏形。


此时的兄弟两人,可以说同生共死,患难与共,谁敢欺负对方,另外一人一定与之拼命,正是兄弟两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再加上女真人本来就很强悍,所以他们的部落越来越强大,两人势力也逐渐增大,对权利的欲望随之增加。


二、舒尔哈齐的异心

1595年,舒尔哈齐在努尔哈赤的安排下带领建州女真朝贡使团前往明朝北京进贡,原本一直处于部落里的舒尔哈齐,来到首都北京,有种乡巴佬进城的感觉,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同时也觉得明朝很不错,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高级统治者尽享荣华富贵。

有的欲望一旦产生,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何况舒尔哈齐的这种思想还深深植根于内心,一天天成长起来。1596年,舒尔哈齐娶了乌拉部落的贝勒布占泰的妹妹为妻,1597年,他又将自己的女儿额实泰嫁给了布占泰,舒尔哈齐以这种方式与周边部落联姻,想要增强自己的势力。

同年,舒尔哈齐第二次去北京朝贡,明朝专门安排人对舒尔哈齐进行大规模高标准的礼待,让舒尔哈齐有些膨胀,不断飘起来。再加上明朝对他进行一些金银珠宝的赏赐,还授予他都指挥的高级武职,让舒尔哈齐彻底迷失自己。



这边舒尔哈齐在与明朝相交甚好,那边努尔哈赤势力与日俱增,誓死与明朝势不两立,哥两个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发生分歧,政治目标越来越不一样。

1601年,明朝原辽东总兵李成梁又被明朝任用,想要借助李成梁来瓦解努尔哈赤两兄弟势力,舒尔哈齐傻傻分不清对方是敌是友,竟然还与李成梁相处融洽,并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妾,妥妥的想和亲联姻促进双方关系。

1605年,舒尔哈齐妻子去世,李成梁准备厚礼去安抚舒尔哈齐,让舒尔哈齐十分感动,双方关系更进一步。至此,舒尔哈齐的心已经完全脱离哥哥努尔哈赤,并且背道而驰与敌人明朝相伴。

努尔哈赤感觉到弟弟的变化,尤其是弟弟越来越叛逆,居然在一些努尔哈赤举行的重大活动或者会议中公然反对努尔哈赤的意见与主张,让努尔哈赤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毕竟是自己亲弟弟,而且比自己小5岁,努尔哈赤就当他还不成熟,每次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舒尔哈齐能有所改变,不忘初心。


三、幽禁舒尔哈齐

事情的再次转机是1607年,居住在蜚悠城的一小支女真部落,由于不堪忍受临近的乌拉部奴役,想来依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派出了舒尔哈齐和自己的儿子褚英、代善,等人领兵三千,前往蜚悠城收编该部。

蜚悠城长策穆特黑苦乌喇之虐,愿来附。太祖令舒尔哈齐及贝勒褚英、代善,诸将费英东、扬古利、常书,侍卫扈尔汉、纳齐布,将三千人往迎之。—《清史稿·卷二百十五·列传二》

乌拉部与舒尔哈齐之前有过联姻,所以一路上舒尔哈齐都在找各种理由想要回家不去参与这场战争,还说帅旗上有幽光,是不吉利的预兆,叫大家一起回家,可是代善等人不同意。

乌拉部听说自己管辖内的女真人要依附努尔哈赤,派兵一万前往迎战阻止,结果舒尔哈齐躲在一旁不参加战争,让代善等人作战,虽然最后代善等人还是取得战争胜利,但是舒尔哈齐的不作为以及消极态度大家有目共睹。


回家后,努尔哈赤想要收拾一下舒尔哈齐的两个部下常书、纳齐布,来达到杀鸡儆猴警告舒尔哈齐的目的,可是舒尔哈齐竟然反目成仇,大有与哥哥干一仗的态势。努尔哈赤毕竟是领导人,而且对方又是自己弟弟,无奈努尔哈赤再一次选择退让,没有为难弟弟,只是将他旗主的位置罢黜。

反观舒尔哈齐,被罢黜旗主之位后,继续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后来还公然带着自己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去到铁岭东南的黑扯木想要自立为王,心想依附明朝的势力与哥哥努尔哈赤一决雌雄。

移居黑扯木,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清史稿·卷二百十五·列传二》

这次努尔哈赤有些愤怒,带兵去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杀掉,并且一气之下打算把阿敏也处决,幸亏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等苦苦相劝,才留住阿敏一命。经过这次事件,努尔哈赤将舒尔哈齐一半家产没收,并将其带回家幽禁起来。


1611年,舒尔哈齐在幽禁中死去,享年48岁,也算英年早逝,他死后,努尔哈赤没有继续追究他的后代,让阿敏担任镶蓝旗旗主,也算对得起这个弟弟。


结语

其实做哥哥确实很难,尤其面对一个作死的弟弟,更是难上加难,努尔哈赤一次次给舒尔哈齐机会,可是舒尔哈齐一次次在边缘试探,最终导致两人交恶,被幽禁而死,可以说舒尔哈齐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从哥两个一路经历的坎坷来看,其实舒尔哈齐的野心源于自己不成熟,也许努尔哈赤平时在建功立业的闲暇之余多关心一下弟弟的心理发展以及内心想法,舒尔哈齐不会走到最后与之对立的地步。

世界上总有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有很多原因引起,我们不能只单纯去怪罪谁,而应该综合分析,倘若努尔哈赤在最开始发现弟弟有问题,就及时阻止,而不是任由其发展,后果也不会如此严重!



嗔痴历史观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最终努尔哈赤却把舒尔哈齐幽禁致死,还杀死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

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努尔哈赤如此对待自己的弟弟和侄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地位相当,对努尔哈赤的成就帝业有极大的威胁。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在当时可是以“老哈赤”和“小哈赤”著称,他们两人都非常有实力,而且都野心勃勃。

而舒尔哈齐和明朝边将的关系特殊,他的女儿是李成梁儿子(辽东总兵李如柏)的妾,还生了一个儿子。

当时甚至还有“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广泛流传。这足以说明舒尔哈齐对努尔哈赤的威胁之大。

一、对乌喇和布占泰的态度不同

布占泰是舒尔哈齐两个女儿的女婿,所以苏尔哈齐因亲情的缘故,并没有把他当做敌人,在万历35年作战的时候还袒护他,所以努尔哈赤直接夺了舒尔哈齐的兵权。

舒尔哈齐当然不高兴了,据《清史稿》记载,他对两个儿子(第一子阿尔通阿和第三子札萨克图)说:

"吾岂以衣食受羁于人哉?"

所以舒尔哈齐肯定是要和努尔哈赤对着干的,他移居黑扯木,努尔哈赤非常愤怒,直接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还把舒尔哈齐给幽禁致死。

这舒尔哈齐既有功名和地位,还有实际的兵权,在外还有“援军”,对待乌喇的态度又截然不同。这让努尔哈赤非常忌惮,最终也上演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我是醉爱谈历史,分享有趣有料的原创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点评和关注。


醉爱侃足球


努尔哈赤有没有杀死自己的亲弟弟舒尔哈齐,历史上一直有着种种争论,有的说是努尔哈赤暗杀了舒尔哈齐,有的说是舒尔哈齐在禁所自杀身亡,也有的说舒尔哈齐是郁郁而终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舒尔哈齐的死与努尔哈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舒尔哈齐从建州女人“二号人物”的位置上的迅速陨落,也不仅让人倍感唏嘘。


曾几何时,舒尔哈齐是与努尔哈赤是齐名的存在。

舒尔哈齐,明朝女真建州左卫指挥使塔克世第三子,努尔哈赤的弟弟。

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一样,自幼丧母,继母对其与努尔哈赤是继位刻薄,使得兄弟二人生活窘迫,尝尝食不果腹,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结伴进入深山,靠采集山货售卖为生。最终也是迫于无奈,努尔哈赤带着舒尔哈齐寄居在了其外祖父王杲门下,之后兄弟二人也一同在李成梁的军中效力。

明万历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共同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

由于尼堪外兰的出卖,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误杀,至此兄弟两人彻底失去了依靠。

而也正是经历了此次变故,兄弟二人两人决定为死去的亲人报仇,依靠着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南征北战。

此时的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为信任的伙伴,两人同起兵、共成长,同战斗、共患难,几年时间就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基业。

而舒尔哈齐也一直是公认的建州女真中的“二号人物”,与努尔哈赤“一字并肩”,平起平坐,同受朝拜,努尔哈赤也将自己的的弟弟舒尔哈齐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然而,伴随着建州女真势力的不断壮大,舒尔哈齐对于当前自己的位置也有了诸多的不满。

俗话说“共患难易,共享乐难”,这句话用在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二人身上,也是非常合适的。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二人的关系出现了裂隙,并且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首先是在对待蒙古科尔沁部的态度上。

努尔哈赤曾三次征讨蒙古科尔沁部落,皆大败而归,之后,努尔哈赤采用联姻的方式与科尔沁蒙古结成联盟,不仅仅是努尔哈赤,包括努尔哈赤的子侄也纷纷迎娶了科尔沁的女子,这就包括了皇太极后来的正宫皇后哲哲。

努尔哈赤与科尔沁部讲和的举动可以说这极大的刺激了舒尔哈齐的自尊心,他是坚决反对与科尔沁蒙古的同盟,并且强烈建议与其战斗到底。

于是,兄弟二人就此开始在战略上出现了分歧,并且矛盾越来越尖锐。

其次就是在对待明朝的态度上。

在与明朝的接触中,舒尔哈齐对于明朝的文化和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认同,而这就又一次的与一贯对明朝及汉族人士抱有敌对态度的努尔哈赤产生了分歧。

很明显,舒尔哈齐的态度要更加的温和,而努尔哈赤是在李成梁在世的时候表现出了阳奉阴违,等到李成梁一过世,马上揭竿而起,可见,对于明朝的仇视和敌对,是埋藏在努尔哈赤心中的。

而就在兄弟二人之间的裂隙愈发明显,矛盾愈发尖锐的时候,明朝上下的一系列举动则是彻底摧垮了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舒尔哈齐先后两次前往北京朝贡,明朝皆宜部落首领的礼仪接待了舒尔哈尔,这使得舒尔哈齐体会到了身为部落首领的荣耀,这进一步滋生了舒尔哈齐心中的野心。

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成梁重新被明朝启用,他看到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于是决定对二人实施分化策略,并且是极力的拉拢舒尔哈齐,方式便继续用对待部落首领的方式给予舒尔哈齐极大的尊重。在这之后,李成梁还让自己的儿子迎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双方成为了儿女亲家,关系更加的密切。

此时的舒尔哈齐自觉背后有明朝和李成梁的支持,也想着和努尔哈赤扳一扳手腕了。


最终,舒尔哈齐还是败给了努尔哈赤,自己也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舒尔哈齐一面是和李成梁打得火热,而另一面则是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甚至还被剥夺了权力,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处处受到了努尔哈赤儿子们的牵制。

于是乎,舒尔哈齐选择了铤而走险,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自立门户,与努尔哈赤分庭抗争。

而这时的李成梁继续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主动请旨让舒尔哈齐担任建州女真的首领,于是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采取了报复性的行动。愤怒的努尔哈赤先是杀掉了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随后也准备杀掉阿敏,幸得皇太极等人的极力劝谏,才保全了性命。

最终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的舒尔哈齐回到了努尔哈赤的营帐,选择了向他的兄长低头,而努尔哈赤也选择了最为决绝的方式来惩罚他的兄弟。

他将舒尔哈齐关在了不见天日的牢笼之中,仅留两个小口递送水和实物,更是在锁眼之中灌满了铁水,以示“永不开启”决心。

就这样,历经了一年多的囚禁,舒尔哈齐在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在狱中去世了。

而究竟舒尔哈齐是怎么去世的,是不是真的为努尔哈赤所杀,也成为了历史的谜团,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向了终结,舒尔哈齐终究是为他挑战最高权力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有其父必有其子”,二十年后的阿敏又一次步了他父亲的后尘。

阿敏没有受到父亲舒尔哈齐的牵连,可以说是从努尔哈赤的盛怒中捡回了一条命,而他后来也受到了努尔哈赤的重用,成为了“四大贝勒”之二贝勒,同时统领着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的镶蓝旗。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此时是“四大贝勒共治国政”时期,而阿敏也开始仗着自己兄长贝勒的身份开始“作死”挑战皇太极的汗权。

他先是在征朝鲜期间,企图占领朝鲜谋求自立,后来更是在宁锦大战中公然反对皇太极的决策,之后又是不顾皇太极的安排怯战弃城,临行是还烧杀抢掠一番,影响极为恶劣。

最终在后金天命五年(1631年),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拿下,并将其监禁了起来,至此阿敏开始了他十年的牢狱生涯,并也是死在了狱中。其财产和镶蓝旗的统领权通通由舒尔哈齐的第六子,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继承。

由此可见,舒尔哈齐和阿敏,都是因为将自己看的太重,主动挑战最高权威,而这种“自不量力”的行为最终也为这对父子带来了相同的悲剧式的结局。


雍亲王府


目前关于舒尔哈齐的死亡原因尚有争论,一说据《清史稿.诸王列传》载:“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岁辛亥八月,薨”,即被囚禁而死。另一说是被其兄长努尔哈赤秘密杀害。当然无论哪种说法,舒尔哈齐的死都与努尔哈赤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那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努尔哈赤不顾兄弟之情,一定要逼死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呢?

其实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权力之争”。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是一母同袍,皆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额穆齐所出。舒尔哈齐5岁时,生母不幸去世,家事开始由继母纳喇氏主持,而纳喇氏为人刻薄,对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二人是冷眼相待,更是极尽虐待。当时刚刚五六岁的舒尔哈齐就得跟随着哥哥努尔哈赤到深山野林中,去采集松子、木耳、蘑菇,猎取野禽,然后再将这些山货送往抚顺的马市出售,贴补家用。



此后,这对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难兄难弟就这样相依为命的活着,他们只能靠自己,而就在这样相互扶持的一路中,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关系。

但是,亲密无间的他们似乎也逃不过“无论多亲密的关系,在权力的面前都是脆弱不堪”的定律。万历十六年(1588年),随着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两齐心协力吞并建州5部,征服建州后,为了争夺最高权力,曾经可以同生共死的兄弟俩开始反目成仇。



最初,为了开疆扩土,舒尔哈齐兄弟两是齐心协力,他们接连打败了一个又一个阻挡他们的敌人,哲陈、苏完、董鄂、雅尔古、完颜等建州五部悉数被他们击败。但在这之后,这兄弟两开始有了嫌隙,而让他们有嫌隙的“元凶”就是明朝。明时,明廷对于关外的事情还是很在意的,尤其是对努尔哈赤这股新兴的力量,为了让这股力量不至于威胁到明廷对于关外的控制,明廷是尽力拉拢和收买努尔哈赤的对手及反对者,在两者间进行挑拨,以激化彼此的矛盾,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在当时,对于努尔哈赤势力的第二号人物舒尔哈齐,明廷自然是花费了心思去拉拢他。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舒尔哈齐进北京朝贡时,明廷就册封他为都指挥这样的显赫官职,而明朝如此做法,也让舒尔哈齐开始倾向明朝,并视明朝为恩主,对其效忠,并希望以明朝为靠山,去争夺女真的最高领导权,将努尔哈赤拉下台。

而努尔哈赤显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让出权力的,且较之舒尔哈齐忠于明朝,努尔哈赤是十分仇视明朝的,视明朝为大敌。因此,随着两人的理念不同,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两开始走向了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先是舒尔哈齐,他与明朝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不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明的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而且还视自己为明朝的附庸,决心依靠明朝为后台,树立自己的女真最高领袖的地位。而反观努尔哈赤,他却是屡次与明朝的边军发生摩擦,与明廷的关系开始变得更为的紧张。

同时舒尔哈齐在明朝的支持下,他在女真的影响力开始与日俱增,并隐约有超过努尔哈赤,成为女真最高领袖的意思。如此,在这种局势下,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的矛盾开始明朗化。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借口舒尔哈齐其下属常书、纳齐布在与乌拉贝勒布占的战争中临阵脱逃为由,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他排挤出了最高军事领导层。



此后,舒尔哈齐眼见努尔哈赤居然如此对他,遂有了自立为王的心思。不久,舒尔哈齐就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在那里伐木建造房屋,开辟新的根据地。而后,李成梁看到这一分化女真的大好机会,于是火上浇油,故意挑起矛盾冲突,他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而这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

努尔哈赤在得知此消息后,顿时感到此时的危险,他深知此时女真不能分裂,更不能让自己的最高地位丧失,于是赶紧劝说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并给予他诸多好处。可是,此时意气风发的舒尔哈齐那肯放弃这到手的好处,没多想就断然拒绝努尔哈赤的劝说。



最后努尔哈赤见劝说无效,遂决定采取武力措施,他先是赐死了还在自己控制下的舒尔哈尔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后又打算将他的次子阿敏处死,只是在皇太极等人的极力求情下,阿敏才逃过一劫。

此后,舒尔哈齐幡然悔悟,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如努尔哈赤,而且他所指望的靠山,驻扎在辽东的明军,也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根本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如果努尔哈赤派兵来攻,他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如此为了保全自己家族的性命,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时年四十八岁。

舒尔哈齐虽结局悲惨,但他的子嗣却因她的主动投降而幸免于难,其六子济尔哈朗更是成为了日后的辅政王,掌管清廷政权一时。

只得说权力害人啊!


澳古说历史


努尔哈赤的名字,如雷贯耳,是他建立了后金,也是他奠基了清朝。他出生于公元1559年,父亲是明末女真建州左卫领袖爱新觉罗·塔克世,母亲是塔克世的嫡妻喜塔喇氏,此外他还有两个亲弟弟,分别是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舒尔哈齐是塔克世的第三子,比努尔哈赤晚出生五年。公元1569年喜塔喇氏病逝,此后5岁的舒尔哈齐开始跟随努尔哈赤一起去山林采摘果子,猎取兽类,补贴家用。

喜塔喇氏去世后,家中便由继母纳喇氏负责,这个继母和大多数继母一样,心肠恶毒,经常责备努尔哈赤以及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10岁那年,因忍受不了跟随努尔哈赤一起寄居在了外祖父家。但没想到,外祖父家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攻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都被俘虏。

之后,明军凡有战争,都让他们当先锋,直到他们的外祖父战死,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决定回家。

两人回到家后便决定复仇,于是开始了创业,也就是建立后金,舒尔哈齐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

公元1595年,舒尔哈齐有了异心,他不满足做努尔哈赤的跟班,希望做一个统治者。1596年之后,他开始和明朝以及其他部落有所往来。1601年,明朝李成梁拉拢舒尔哈齐,挑拨他和努尔哈赤的关系。1605年,舒尔哈齐终于决定依靠明朝,挑战努尔哈赤的地位。

也正因如此,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之间的矛盾已不可挽回,两人都做好了除掉对方的准备。公元1607年,舒尔哈齐因逃避与明朝之间的战争,被努尔哈赤踢出了领导层,同年舒尔哈齐密谋自立门户。

努尔哈赤知道舒尔哈齐的想法后曾责令过他,不要想着自立为王。但是舒尔哈齐已经无路可退,拒绝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直接采取最终手段,斩草除根。1609年,先是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以及部将,后又威逼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见自己势力越来越弱,最终罢休,回到了努尔哈赤的领地。努尔哈赤不及兄弟情面,将舒尔哈齐幽禁起来,最终于1611年,舒尔哈齐去世。


理科男读历史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两兄弟从小相依为命,患难与共。后来,舒尔哈齐还为后金立下不世之功。可是为什么,努尔哈赤最后却杀掉了这位至亲的弟弟呢?

(努尔哈赤剧照)

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5岁,努尔哈赤年少便很疼爱他。

努尔哈赤10岁时,生母喜塔腊氏去世,父亲塔克世又迎娶了王台之女那拉氏。

然而,从那拉氏进门开始,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便成了那拉氏的眼中钉肉中刺,因此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甚至经常被赶出家门,别提有多惨了。

为了取悦那拉氏,努尔哈赤带着才5岁的舒尔哈齐,经常去深山老林中采蘑菇、松子等,拿到集市上换钱,然后把钱交给那拉氏。可是,他们懂事的行为却并没能改变那拉氏冷漠刻薄的态度。

努尔哈赤15岁时,由于受不了那拉氏的责骂,便带着舒尔哈齐投奔了外公王杲。

当时,王杲是明朝任命的建州右指挥使。

努尔哈赤兄弟投奔他后,由于他数次叛明,公然带着人马在明朝边境上抢掠财物,因此受到明朝将领李成梁的打压而被杀掉。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却因年纪尚幼,被李成梁带回营寨,充作兵丁,让他们随军作战。

说实话,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被俘来的人,虽说是做了兵丁,却是打头阵的那种,等于炮灰。所以没打几场仗,那些俘虏都死得差不多了,倒是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凭着机敏,侥幸活了下来。

不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日子,让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战战兢兢。为了能摆脱这种恐惧,两人瞅准机会终于逃离了营寨。

就在此时,父亲塔克世在为明军做向导时,被明军误杀。

(舒尔哈齐剧照)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听闻后,找到塔克世遗留下来的13副甲胄,开始了他们的复仇之路。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努尔哈赤创业的道路上,舒尔哈齐由于骁勇善战,不光是努尔哈赤最得力的助手,在领兵作战中,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因此,在努尔哈赤的队伍中,他虽位居第二,但说话行事,他与努尔哈赤亦是平起平坐。

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后,开始计划攻打明朝,为了能对明廷的动向有所了解,他命舒尔哈齐带着使团,向明朝示好朝贡,想让舒尔哈齐趁机摸摸明廷的态度。

没想到,舒尔哈齐去了京城,拜见了明朝皇帝后,顿时像开了眼界一样,第一次强烈地萌生了想做建州女真首领的愿望。

为了能与努尔哈赤争夺首领地位,舒尔哈齐一方面与明朝关系颇为密切,另一方面,与所剩无多的女真部落,通过联姻加强势力和影响。

明朝亦为了分解努尔哈赤的势力,故意对舒尔哈齐非常亲密。不仅赏赐丰厚,还赐予他武将的官职。

除此外,辽东总兵李成梁还与他结为兄弟,让儿子娶了他的女儿为妾。

另外,舒尔哈齐的福晋去世后,明廷还特意让使者带着贵重的祭品前往治丧,基隆重程度可见一斑。

(李成梁剧照)

努尔哈赤看着舒尔哈齐与明朝眉来眼去,自然对他猜疑重重。

公元1607年,舒尔哈齐在蜚优城之战中,竟以“他与敌人有姻亲关系”为由,带着500部属,退到一边作壁上观。结果由于他的避战,让代善等人虽然侥幸取胜,但却没能给乌拉部以致使一击,灭掉乌拉部。

努尔哈赤得知后,虽没向舒尔哈齐问罪,却借机砍了他的左膀右臂。不久,又卸下他的军权,还把他排挤出了领导高层。

不公的待遇,让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眼看多年辛苦最终却只能为别人做了嫁衣,牢骚满腹的舒尔哈齐,最终决定带着部众另起炉灶。

努尔哈赤不想看到好不容易统一起来建州女真,再次分裂,于是责令舒尔哈齐放弃自立称王的计划。但舒尔哈齐对努尔哈赤已经失望,因此不顾劝阻,最终带着他的家人和部众,离开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绝不允许有人和他分庭抗争。大怒之下,不光带兵冲击了他带走的部众,还将他最器重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心腹们处死。

明朝本来是舒尔哈齐的坚强后盾,可是,此时的明朝,亦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无奈之下,舒尔哈齐只得回到努尔哈赤的帐营中,认罪忏悔。

但努尔哈赤深知一山不容二虎,于是将舒尔哈齐以铁链锁住,囚禁在一间暗室中。

不久,舒尔哈齐便死在了暗室中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